预防兽医学

  • 猪流行腹泻病毒N蛋白表达与PPA-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王金良;祖立闯;唐娜;李娇;董炳梅;魏凤;韩文瑜;沈志强;

    为建立一种快速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体检测方法,本研究参照已发表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N基因序列,RT-PCR扩增了长约1 300bp的N基因片段,连接pET30a表达载体后获得了以可溶性形式表达的重组N蛋白。重组蛋白纯化后,经免疫印迹检测证明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以该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建立检测PEDV抗体的PPA-ELISA诊断方法。该诊断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为PEDV的快速诊断、免疫猪群抗体监测和PEDV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2013年06期 v.33;No.198 801-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苦参碱对PRRSV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赵昕;孙娜;白喜云;孙耀贵;姜俊兵;李宏全;

    本试验以Marc-145细胞为模型,采用细胞病变(CPE)抑制试验和MTT法测定细胞活力,观察苦参碱(ma-trine)体外抗猪繁殖呼吸与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活性,并从抑制病毒复制、阻断吸附和直接杀灭3个方面探讨苦参碱体外抑制PRRSV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苦参碱CC50>1 500mg/L,最大安全浓度为750mg/L,EC50为(443.5±33.4)mg/L,SI≥3.38,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对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的抑制率达到93.6%;在直接杀灭和复制抑制试验中最高抑制率分别达到105.10%和91.53%;在病毒吸附抑制试验中抑制率<20%,表明苦参碱不能阻断PRRSV对Marc-145细胞的吸附。结果表明,苦参碱在体外可有效抑制PRRSV对Marc-145细胞的感染,其抗病毒机制可能是干扰病毒的复制或/和直接杀灭病毒,提示苦参碱可作为研发预防及治疗猪蓝耳病的药物或先导化合物。

    2013年06期 v.33;No.198 808-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B亚型禽偏肺病毒RT-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鞠小军;刁有祥;唐熠;武利利;薛聪;崔京腾;宋晓娜;

    利用Primer Explorer V4在线软件设计针对B亚型禽偏肺病毒(aMPV)F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并从反应时间、温度、各组分浓度等方面优化了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了B亚型aMPV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RT-LAMP)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在63℃条件下1h内实现B亚型aMPV F基因片段的特异性扩增,与其他病毒,如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等的核酸无交叉反应。反应结果可直接用肉眼判断。对质粒DNA的最小检测量为1×102拷贝/μL。利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20份疑似aMPV样品进行检测,其阳性检出率为10%。结果表明,建立的B亚型aMPV RT-LAMP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可应用于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

    2013年06期 v.33;No.198 813-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伪狂犬病毒感染ST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张晓战;陈叶;黄红亮;任常宝;陈龙;许冬蕾;唐兆新;

    以猪伪狂犬病毒(PRV)容A株感染体外培养的ST细胞为模型,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噻唑蓝(MTT)还原法、流式细胞计数检测梯度剂量的PRV病毒感染ST细胞株过程中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PRV感染前期(8h和16h)促进ST细胞的增殖,24h以后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这种抑制与时间密切相关,与感染剂量无显著相关。PRV感染ST细胞可显著地改变细胞周期各时相分布,24h时细胞G1、S期所占比例明显升高,48h细胞停滞在G2期,出现明显的凋亡峰。结果表明,PRV在感染过程中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与时间紧密联系,最终可显著使细胞停滞在G2期,诱发细胞调亡。

    2013年06期 v.33;No.198 818-822+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地区断奶仔猪腹泻大肠杆菌种系类群、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析

    佟春玉;呼锐;崔玉东;

    揭示黑龙江地区集约化猪场仔猪断奶腹泻(PWD)直肠棉拭子分离到的123株大肠埃希菌所属种系分类群、O血清型及其与毒力基因的特征。采用常规凝集试验进行测定,种系分类群标记的chuA、yjaA基因和TSPE4.C2DNA片段及肠毒素基因STa、STb、LT、SLT2e采用PCR方法检测。在123株分离菌株中,除21株未定型、10株自凝外,测定出92株分离的血清型,覆盖18个血清型,其中以O 8、O 9、O 149 3种血清型为主,共57株,占定型菌株的61.96%。环境共生的种系进化A群113株占91.87%,肠外强致病D种系进化群2株占1.63%。肠毒素检出菌株74,占分离株的60.16%,其中以STa、STb为主,共占肠毒素检出株的94.59%。结果显示黑龙江省PWD病原性大肠埃希菌优势血清型为O 8、O 9、O 149,大肠埃希菌肠毒素主要毒力因子为STa、STb,种系进化群为A。

    2013年06期 v.33;No.198 823-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商品肉鸭免疫抑制病病原体共感染情况调查

    张颖;刁有祥;宋晓娜;鞠小军;于春梅;裴苹苹;

    从山东省不同地区采集病、死肉鸭397份以及临床健康肉鸭200份,用特异性核酸探针对样品进行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AIV)、禽偏肺病毒(aMPV)、呼肠孤病毒(DRV)、鸭圆环病毒(DuC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检测。结果,自然发病肉鸭中H9N2AIV、aMPV、DRV、REV、DuCV、IB-DV检出率分别为57.43%、51.39%、38.54%、39.55%、29.47%、10.58%,且存在多重感染现象,二重和三重感染率分别为26.20%、18.89%,以aMPV和H9N2AIV、REV和DuCV检出率较高;而临床健康肉鸭群中H9N2AIV、aMPV、DRV、REV、DuCV、IBDV检出率均分别为7.00%、19.5%、15.5%、10.5%、24.00%、9.00%,呈阴性的和单一感染的样品分别占40.00%和28.00%;共感染率为32.00%,且主要是二重感染。上述结果表明,商品肉鸭群中普遍存在免疫抑制病病原体共感染的现象,这成为目前肉鸭发病和生长缓慢的重要流行病学因素之一。

    2013年06期 v.33;No.198 828-83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禽波氏杆菌与REV共感染对SPF鸡免疫系统的影响

    梁漫飞;朱瑞良;高秀妹;杨世发;左雪梅;钟世勋;崔国林;刘静静;孙婧;

    本研究用禽波氏杆菌(Bordetella avium,B.avium)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人工感染SPF鸡胚和SPF雏鸡后,测定鸡胚死亡率和孵化率,检测SPF雏鸡的免疫器官指数、淋巴细胞比率和淋巴细胞转化率(LTR),探究REV和B.avium共感染对SPF鸡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二者同时感染时鸡胚的孵化率只有27.85%,且SPF雏鸡的免疫器官指数和淋巴细胞转化率(LTR)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因此,B.avium和REV共感染可造成SPF鸡胚孵化率大幅降低、1日龄SPF雏鸡免疫系统严重损伤及免疫功能低下。

    2013年06期 v.33;No.198 833-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蛋白的免疫原性

    朱必凤;杨旭夫;彭凌;韦昭玉;

    对来自江西、广东、上海三省市的82个副猪嗜血杆菌野外分离株进行SDS-PAGE分析,采用强毒力野外分离株的多克隆抗血清,通过Western blotting对副猪嗜血杆菌OMP和全细胞蛋白的免疫原性进行研究,寻找具有共同抗原决定簇的免疫原性蛋白。结果表明免疫血清对不同来源的分离株具有良好的交叉免疫反应,患病猪的分离株OMP和全细胞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健康猪的分离株OMP免疫原性较全细胞蛋白免疫原性弱。不同菌株的共同免疫原性蛋白为OMP中相对分子质量为37 000~40 000、28 000~30 000的蛋白。

    2013年06期 v.33;No.198 838-842+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2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绵羊肺炎支原体Y98标准株P30外膜蛋白与IFN-γ的融合表达及其免疫原性

    张亚宁;刘文青;赵红艳;张乐祎;赵宝华;

    以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umvipneonia,MO)标准株Y98的P30外膜蛋白为抗原,同时以细胞因子IFN-γ为佐剂,将两者串联融合表达。小鼠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P30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率为60%,IFN-γ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率为20%,P30-IFN-γ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率达到80%。间接ELISA试验证实,经100μL与200μL P30-IFN-γ重组蛋白免疫小鼠的血清中,P30抗体效价分别为1∶32 000与1∶64 000。以上结果证实,所制备的重组蛋白对小鼠实验个体基本安全,且P30-IFN-γ重组蛋白中的细胞因子IFN-γ组分可以调节机体免疫机能,增强P30蛋白的免疫保护效果。

    2013年06期 v.33;No.198 843-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奶牛S100A12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曹随忠;雍康;姚学萍;崔亚飞;杨德英;余树民;刘宗平;

    克隆奶牛S100A12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采用RT-PCR扩增奶牛外周血白细胞中S100A12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Cold TF-S100A12,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并纯化。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显示S100A12基因以融合蛋白形式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46.7%,纯化的重组蛋白(80mg/L)。琼脂扩散法测定重组蛋白对乳腺炎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对大肠杆菌有抗菌活性,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抗菌活性。本研究为S100A12蛋白抗体制备及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3年06期 v.33;No.198 849-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牛支原体膜蛋白6种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陈忠琼;范媛;周蓓;蒋勇;张利;黎晓敏;

    为筛选最佳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膜蛋白的提取工艺,本试验以牛支原体W70株为代表,分别比较了4种浓度的TritonX-100、TritonX-114、TritonX-100和TritonX-114;3种浓度碘化钾(KI)复合提取;反复冻融和超声裂解等6种Mb膜蛋白提取工艺和参数。各方法所获膜蛋白经SDS-PAGE和Bradford定量分析表明:不同方法的提取物中蛋白多肽和蛋白浓度各异;其中以3%TritonX-114和0.4%TritonX-100结合0.6M KI两法提取的蛋白条带清晰度较好,蛋白浓度及蛋白收集率较高,蛋白多肽条数24~28条,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在170 000~12 200和167 000~11 400之间;超声裂解及反复冻融法提取效果一般;而1.8 M KI法效果最差。研究发现3%TritonX-114或0.4%TritonX-100结合0.6M KI是Mb膜蛋白较优的提取方法。

    2013年06期 v.33;No.198 85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人兽共患病

  • 猪链球菌2型重组suilysin的高效表达及其生物学特性

    陈正涛;颜世敢;张秀美;张琳;杨少华;许传田;胡北侠;郝明飞;李建亮;崔言顺;

    根据猪链球菌2型(SS2)HA9801株溶血素(suilysin,SLY)基因全长序列设计引物,扩增SLY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连接,转入大肠杆菌Transetta(DE3)中诱导表达,收集表达菌体,超声破壁、镍柱纯化获得可溶性rSLY蛋白,电泳鉴定后测定rSLY的溶血活性及其溶血谱,系统研究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理化因素对rSLY溶血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rSLY原核表达体系能高效可溶性表达具有溶血活性的rSLY,纯度达电泳纯,相对分子质量为54 000左右,100mL菌液诱导后能纯化出约8mg电泳纯的rSLY。rSLY具有高溶血活性,溶血比活为4 057HU/mg。rSLY对多种动物的红细胞有溶血作用,其中对猪、兔和豚鼠的作用最强。rSLY在4℃保存时溶血活性最稳定,保存48h后溶血活性不降低。在pH 6~7和离子强度为500mmol/L时溶血活性最高。本试验获得了高表达、可溶性、高溶血活性的rSLY,首次系统研究了不同理化因素对rSLY生物学活性的影响,为SLY致病机理深入研究及SS2亚单位疫苗和诊断试剂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2013年06期 v.33;No.198 861-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乙型脑炎病毒荧光定量PCR的建立及对病毒体外复制动态的研究

    王帅涛;王新卫;陈陆;赵军;常洪涛;杨霞;刘红英;王川庆;

    根据乙型脑炎病毒(JEV)NS3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以构建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了一种敏感、特异、重复性好的快速检测JEV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在1.92×108~1.92×101拷贝/μ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检测到初始模板中19拷贝/μL的病毒核酸,敏感性是常规RT-PCR方法的10倍;检测时间缩短了50%,该方法不与其它猪源病毒发生交叉反应;在重复性试验中,批间、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2%。应用本方法对JEV在BHK-21细胞上繁殖滴度进行定量检测,绘制JEV在BHK-21细胞上的一步生长曲线,并与TCID50方法绘制的复制动态曲线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测定的JEV在BHK-21细胞上的复制动态具有一定的平行关系,对于制备灭活疫苗而言,荧光定量PCR方法更快速和敏感,所测得的抗原含量更精确,有利于企业机动灵活地安排生产。

    2013年06期 v.33;No.198 867-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简讯

  • 《中国兽医学报》2012年发文作者单位排名

    刘珊珊;

    <正>《中国兽医学报》2012年全年共发文399篇,发文单位93家,其中吉林大学以55篇的论文发表总数位居第一名。山东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分列二、三位。详情见表1。

    2013年06期 v.33;No.198 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兽医学

  • 甘草次酸脂质体体外对鸡IL-2、IL-4和IFN-γmRNA表达的影响

    王德青;王梦琳;赵晓娟;李彬;赵翰飞;胡元亮;王德云;

    为了研究甘草次酸脂质体(GAL)增强免疫的作用和分子机理。采用Primer Primier 5.0软件自行设计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3对引物。培养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加入3种浓度的GAL、甘草次酸(GA)和空白脂质体(BL),另设LPS对照组,培养36h后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然后对其进行反转录。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GAL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IL-2、IL-4和IFN-γ的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在8.750mg/L、2.188mg/L、0.547mg/L时,GAL促进外周血淋巴细胞3种细胞因子mRNA的转录能力显著强于GA和BL,且在8.750mg/L时的作用最强。这可能是GAL增强机体免疫的分子机制之一。

    2013年06期 v.33;No.198 874-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鸡IFN-β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构建与活性检测

    陈胜利;唐文雅;郝华芳;王兴龙;刘阳坤;付向晶;张鹏;贺生芳;杜恩岐;杨增岐;

    构建并鉴定鸡β干扰素(IFN-β)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进行转录活性分析。通过PCR方法从鸡基因组DNA中克隆鸡IFN-β基因启动子,亚克隆到含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basic载体上,构建鸡IFN-β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ChIFN-β-luc;用脂质体法将构建的报告基因载体瞬时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poly(I:C)处理组,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经PCR扩增出鸡IFN-β基因启动子序列,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各重组体构建正确;转染后检测,pChIFN-β-luc具有转录活性,并且在poly(I:C)的刺激下其荧光素酶活性显著升高。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鸡IFN-β基因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2013年06期 v.33;No.198 878-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TNF-α/IL-1α机制对破骨细胞形成和活化的影响

    刘俊栋;刘海霞;邱世华;顾建红;翟必华;刘宗平;

    为了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鼠重组白介素-1α(IL-1α)是否能独立于RANKL/RANK/OPG机制之外直接刺激破骨细胞(OC)的形成和活化。提取4周龄C57雌性小鼠脾细胞,加入鼠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TNF-α(±IL-1α)进行体外培养,同时加入骨保护素(OPG)和可溶性NF-κB受体活化子配体(sRANKL)以区别RANKL/RANK/OPG机制。通过OC形态学观察、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骨吸收陷窝方法鉴定OC的形成和活化水平。结果显示:TNF-α(±IL-1α)能诱导脾细胞融合产生TRAP阳性的多核细胞并在象牙片上产生吸收陷窝,加入OPG不能阻断其诱导破骨细胞形成和产生骨吸收陷窝。结果表明:在M-CSF存在的情况下,TNF-α以一种独立于RANKL/RANK/OPG之外的机制诱导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活化,而且IL-1α能显著促进TNF-α的诱导作用(P<0.05)。

    2013年06期 v.33;No.198 882-885+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MAPK信号通路在镉致大鼠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汪纪仓;刘学忠;顾建红;袁燕;卞建春;刘宗平;

    探讨MAPK通路在镉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采用两步灌流法获得大鼠肝细胞,经过24h培养,用醋酸镉、醋酸镉与MAPK抑制剂(p38抑制剂SB202190、JNK抑制剂SP600125、ERK抑制剂U0126)共同处理肝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38蛋白表达。结果表明,镉可极显著提高肝细胞磷酸化p38的表达量(P<0.01),而SB202190能极显著降低其表达(P<0.01)。SB202190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镉处理组细胞的存活率(P<0.05或P<0.01),减少变形细胞和凋亡细胞数量,但SP600125和U0126作用相反。说明镉暴露导致肝细胞p38MAPK途径激活而引起细胞凋亡。

    2013年06期 v.33;No.198 886-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盐酸布替萘芬纳米乳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周莹;欧阳五庆;郑星星;宋冠男;郭建军;

    以盐酸布替萘芬为供试药物,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处方研制盐酸布替萘芬纳米乳,并对其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纳米乳为水包油型纳米乳,透射电镜下乳滴呈圆球形,分布均匀无黏连。平均粒径为12.8nm,多分散系数为0.137,平均zeta电位为(-10.3±0.1)mV。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显示,在质量浓度30~150mg/L范围内,盐酸布替萘芬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95±0.18)%,RSD为0.18%。该盐酸布替萘芬纳米乳稳定性良好,含量与粒径变化微小。有望提供一种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稳定性良好的抗真菌外用纳米药物应用于宠物临床。

    2013年06期 v.33;No.198 892-897+9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纳米磷酸三钙/明胶/鹿茸多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人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的影响

    刘晓峰;张郑瑶;田秀丽;张瑾;史祺云;胡进平;郭燕川;邓旭明;周秋丽;宋宇;

    探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的β-纳米磷酸三钙/明胶/鹿茸多肽复合材料(简称纳米复合材料)对人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EDX与SELDI-TOF-MS分析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采用MTT比色法、茜素红染色法检测纳米复合材料对体外培养的人成骨细胞hFOB1.19的增殖、矿化结节形成的影响;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FOB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ALP)。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材料可促进人成骨细胞增殖,提高ALP活性并增加矿化结节形成的数量,可促进人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及矿化。

    2013年06期 v.33;No.198 898-9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内毒素对肉鸡肠黏膜线粒体Na~+-K~+-ATPase酶活性的影响及氨基胍的保护效应

    王岩;石冬梅;向瑞平;皇甫和平;张华;唐兆新;徐家华;王友令;张胜;

    通过动物试验观察内毒素对肉鸡肠黏膜Na+-K+-ATPase活性影响及氨基胍的保护作用。30日龄黄羽肉鸡90只,随机分成内毒素处理组(LPS组,5mg/kg)、氨基胍治疗组(AG+LPS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分别在处理后1、3、5、7和9h时间点杀鸡取样。取肠黏膜匀浆,提取线粒体。检测肠黏膜线粒体Na+-K+-ATPase活性。LPS在3、5h时,显著增加了肉鸡肠黏膜线粒体Na+-K+-ATPase活力(P<0.05),而在7、9h时,肠黏膜线粒体Na+-K+-ATPase活力却降至正常(P>0.05)。AG除了在5h时显著降低了肉鸡肠黏膜Na+-K+-ATPase活力外(P<0.05),其余时间点均显著增加了肉鸡肠黏膜线粒体Na+-K+-ATPase活力(P<0.05)。由此推论:LPS诱导了线粒体的损伤,引起线粒体内Na+-K+-ATPase活性紊乱,能量代谢障碍,组织机能发生改变;AG对LPS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

    2013年06期 v.33;No.198 905-907+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催产素受体在雌性山羊颈胸神经节的分布

    任妮;王志豪;吴卫妮;陈文东;范洁;徐永平;

    为探讨催产素(OT)是否可以影响雌性山羊颈胸神经节的活动。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催产素受体在雌性山羊颈胸神经节的分布特点。催产素受体在颈胸神经节分布广泛,节内的神经细胞、卫星细胞和过路纤维均有OTR免疫阳性产物分布;OTR主要在神经细胞中表达,相对表达量与其他非神经结构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在神经细胞中,OTR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存在于胞膜、胞质、核仁,核膜不着色。雌性山羊颈胸神经节神经元对OT具有反应性,提示OT可能通过影响颈胸神经节神经元的活动,从而经其发出的交感节后神经这一途径调节其所支配的靶器官如心血管、汗腺、呼吸等的生理活动。

    2013年06期 v.33;No.198 908-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临床兽医学

  •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黄淮白山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

    华金玲;郭亮;王立克;戴四发;闻爱友;

    为了探讨精粗比日粮对黄淮白山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选用3只具永久瘘管的黄淮白山羊,分别饲喂3∶7、4∶6、5∶5精粗比日粮,并于采食后0、2、4、6、8、10、12h收集瘤胃液,测定其瘤胃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和微生物蛋白(MCP)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种精粗比日粮试验组的瘤胃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ORP)发酵指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精饲料比例的增加瘤胃pH值呈下降趋势;日粮精粗比对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影响显著,其中3∶7试验组的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4∶6试验组和5∶5试验组(P<0.05),丙酸含量显著低于4∶6试验组和5∶5试验组(P<0.05),4∶6试验组和5∶5试验组VFA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种精粗比日粮试验组的瘤胃氮代谢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精饲料水平增加瘤胃NH3-N浓度和MCP产量呈增加趋势。综上所述,日粮精粗比与黄淮白山羊瘤胃内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在实际生产中为了保证其瘤胃健康并增加其动物生产品,以40%~50%精料比例适宜。

    2013年06期 v.33;No.198 913-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钼水平对山羊血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何海健;曹华斌;张彩英;黄爱民;张捷;

    本文旨在观察不同钼水平对山羊血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选用27头健康山羊随机分成3组,七钼酸铵[(NH4)6Mo7O24·4H2O]作为试验钼源,以水溶液灌服试验山羊。对照组灌服相应剂量蒸馏水,高钼组山羊按每公斤体质量15mg和45mg(钼)。试验50d,于第0、10、20、30、40、50天采血,检测血清自由基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高水平钼会引起山羊食欲下降、体质量减轻、渐进性腹泻。组内比较,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15mg Mo/kg.BW组、45mg Mo/kg.BW组T-AOC、SOD的活性下降,试验第40天和50天显著降低(P<0.05或P<0.01);MDA、NO含量和TNOS、i-NOS活性升高,试验第40天和50天升高显著(P<0.05或P<0.01)。组间比较,15 mgMo/kg.BW组、45mg Mo/kg.BW组T-AOC、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MDA、NO含量和TNOS、i-NOS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果表明高钼能导致山羊机体抗氧化功能受损,出现自由基累积,而且钼浓度越高、时间越长对机体抗氧化功能损伤越重。

    2013年06期 v.33;No.198 918-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基于多重PCR和多重酶切检测猪主要肉质基因多态性的体系构建

    高峰;印崇;孙博兴;白春艳;徐晓芳;张晓军;张成才;赵志辉;邢沈阳;

    猪的肉质属于数量性状是受多个主效基因和候选基因调控,氟烷基因、酸肉基因和H-FABP基因都是影响猪肉质的主效基因。为了探索在群体中这几个基因多态性快速检测的方法,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双重PCR和双重酶切手段的检测体系,该体系可以快速准确的实现同时扩增和酶切两段DNA片段,提高了检测猪肉质基因多态性的效率。该方法在猪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基因型检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13年06期 v.33;No.198 923-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近交系基因敲除小鼠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

    王思珍;曹颖霞;左宝芬;杜小燕;陈振文;

    前期研究中选取了198个与基因突变和疾病相关的小鼠微卫星不稳定性位点,经对转基因和基因突变小鼠研究,发现有41个位点具有不稳定性。为了进一步确认这些位点与基因改变的相关性,本试验应用这41个微卫星位点对29种C57BL/6J基因敲除小鼠进行了检测,并将野生型C57BL/6J和129品系小鼠(ES供体)作为对照。通过PCR扩增,STR扫描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微卫星的不稳定性。在41个微卫星位点中有10个位点在11种基因敲除小鼠中呈现不稳定性(24.4%,10/41)。核心序列为三核苷酸的D3Mit22在9号基因敲除小鼠中显示不稳定性,其余40个位点的核心序列均为二核苷酸,有9个位点呈现不稳定性(22.5%,9/40);另一方面,29种基因敲除小鼠有11种出现了不稳定性(37.9%,11/29);(TG)n为核心序列的二核苷酸表现不稳定性的比率最大(50%,2/4),依次为(GT)n(27.27%,3/11)和(AG)n(25%,1/4),重复序列(CA)n、(CT)n分别为23.08%(3/13)和20%(1/5)。克隆测序的结果显示,6种基因敲除小鼠呈现核心序列片段的插入,1种基因敲除小鼠则为缺失。有2个位点(D13Mit3和D14Mit102)在2种基因敲除小鼠中出现不稳定性,9号基因敲除小鼠在2个位点(D3Mit22和D13Mit3)呈现不稳定性。结果显示基因敲除小鼠出现了微卫星不稳定性。

    2013年06期 v.33;No.198 927-932+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南州蕨麻猪mtDNA D-环序列的起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刘靖闻;张勇;赵兴绪;

    为了研究甘南州蕨麻猪mtDNA D-环序列起源与遗传多样性,利用文献报道的1对引物对蕨麻猪mtDNA D-环序列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倍型、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树和网络关系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35头蕨麻猪mtDNA D-环序列表现出3种长度变异,其中4个序列长度为1 199bp,3个序列长度是1 319bp,127个序列长度为1 219bp。对127个长度为1 219bp的序列进行分析,发现83个单倍型。单倍型比例、单倍型多样度、核苷酸多样度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在卡加曼蕨麻猪最高,而在夏河蕨麻猪为最低。系统发育树和网络关系分析均将83个单倍型分为2个分支,说明蕨麻猪具有2个母系起源。与其他猪种mtDNA D-环序列比较,蕨麻猪与东南沿海野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没有发现东亚与东南亚野猪对蕨麻猪的起源有贡献的证据。

    2013年06期 v.33;No.198 933-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清热解暑中药验方对热应激奶牛采食行为及产奶性能的影响

    郑会超;忽占利;黄新;蒋永清;刘建新;

    本试验探讨3种清热解暑中药验方对热应激奶牛采食行为及产奶性能的影响。40头泌乳末期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分别接受4种处理,即对照组、清热健胃组、清暑组和加减白虎汤组。所有试验牛饲喂相同的全混合日粮,3个处理组分别补饲清热健胃散、清暑散和加减白虎汤散剂,用量为每日每头150g。结果发现,全天采食量和牛舍各时点的温度和温湿指数极显著负相关。在奶牛处于轻度热应激时添加清热解暑中药对采食行为影响不显著,仅在第1天早饲时略影响采食速度。清暑组干物质采食量较高,产奶量下降较少,表明清暑散具有缓解热应激、促进食欲的作用。

    2013年06期 v.33;No.198 939-943+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德国牧羊犬精子超微结构及超低温冷冻对精子超微结构的影响

    沈留红;杨庆稳;曹随忠;余树民;

    为了研究超低温冷冻前后德国牧羊犬精子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冷冻前后德国牧羊犬精子超微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扫描电镜下,鲜精整体呈"蝌蚪状",头部呈扁卵圆形。在透射电镜下精子纵切面头部呈"楔形",头部细胞膜由外向内分别由质膜、顶体外膜、顶体内膜和核膜组成。精子尾部中段横切面由外向内可见线粒体鞘膜、9束外周致密纤维,9对轴丝和2根中央微管。精子头长约为5.40μm,头宽3.26μm,颈长1.25μm,颈宽0.55μm,尾部中段长11.34μm,中段直径0.87μm,尾部长55.70μm,线粒体螺旋数为44旋。鲜精和冷冻前精子头部、颈部和尾部形态变化差异均不显著(P>0.05)。超低温冷冻后精子头部、颈部和尾部发生形态变化的精子数极显著高于鲜精和冻前精子数(P<0.01)。冻后顶体发生明显形态变化的精子占54.21%,高于发生颈部形态变化(10.61%)和尾部形态变化(28.83%)的精子数。结果表明鲜精和冻前精子形态变化不显著,而超低温冷冻后精子头部、颈部和尾部发生形态变化的精子数显著高于鲜精和冻前精子数。

    2013年06期 v.33;No.198 944-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牦牛、黄牛和绵羊EPO基因部分片段遗传多态性分析

    许海霞;吴建平;张利平;赵生国;王欣荣;郎侠;李文彬;

    为研究低氧调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本试验选择青藏高原低氧环境中的牦牛和乔科、欧拉、甘加3个藏羊群体及较低海拔的早胜牛和蒙古羊、滩羊、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对EPO基因的部分片段(1 308bp)进行多态性分析。对38个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共得到16个单倍型,84个突变位点,其中有义突变6个。分析发现单倍型Hap_9,10,11,12,13为黄牛特有,Hap_14,15,16为牦牛特有;Hap_1为6个绵羊品种所共有,Hap_3为除小尾寒羊外其他绵羊共有,Hap_6,7为低海拔绵羊小尾寒羊特有,Hap_2为高海拔绵羊甘加羊和乔科羊共有,Hap_5为乔科羊特有,Hap_8为位于中等海拔的蒙古羊特有,Hap_4为乔科与蒙古羊所共有。在该段基因编码的141个氨基酸上,3个物种中共发现6个突变位点。试验结果表明EPO基因多态性丰富,不同海拔物种单倍型分布不同。

    2013年06期 v.33;No.198 950-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6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林麝泌香期性激素变化及其与泌香量的关系

    白康;任战军;王永奇;李斐然;黎勇;朱承嗣;唐婕;唐青山;刘文华;王方荣;

    为了检测泌香期雄性林麝分泌的性激素(睾酮、雌二醇和孕酮)的含量,探究其变化规律及与泌香量的关系。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了2010.04-2011.12间雄性林麝粪样中的性激素水平。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雄性个体的睾酮、雌二醇含量在泌香期均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正常期粪样中睾酮含量较低,泌香期前睾酮的含量开始升高,泌香初期睾酮含量急剧升高,显著高于正常期(P<0.05),泌香盛期睾酮的含量达到最高峰,显著高于其他各个时期(P<0.05),泌香后期睾酮含量急剧下降,泌香期后继续下降。雌二醇也呈现出与睾酮相似的变化规律,泌香盛期雌二醇的含量也达到最高峰,除了8~10岁雄性林麝的雌二醇含量与泌香期后期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各时期均差异显著(P<0.05)。雄性林麝孕酮的含量在整个泌香期表现出无规律性变化。相关分析表明,林麝的泌香量与整个泌香期睾酮的含量之间呈显著强正相关(R2=0.650 4,P<0.05),与雌二醇的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2=0.456 5,P<0.05)。利用粪样来研究半驯养野生动物的性激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2013年06期 v.33;No.198 956-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流感病毒种内与种间传播的影响因素

    冉伟;朱利塞;丁壮;丛彦龙;

    A型流感病毒具有相对的宿主特异性,病毒在种内和种间的传播案例经常发生。对于某一特定宿主,病毒的感染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包括病毒、宿主和环境因素等。本文对影响流感病毒种内和种间传播的因素进行概述。

    2013年06期 v.33;No.198 963-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