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兽医学

  • PRRSV感染对猪肺泡巨噬细胞Bax和Bcl-2 mRNA表达的影响

    穆杨;李亮亮;刘园园;张冲;周恩民;

    凋亡过程的启动直接决定了细胞的"命运"。在细胞凋亡的线粒体和死亡受体信号转导途径中,Bcl-2家族成员的构成比例是凋亡调控的关键因素,尤其是Bcl-2/Bax比率是启动细胞凋亡的"分子开关"。为研究Bcl-2和Bax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感染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为PRRSV的发病机制研究积累资料,本试验以PRRSV的易感细胞—猪肺泡巨噬细胞(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PAM)为试验材料,应用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PRRSV感染PAM后不同时间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RRSV感染PAM后6、12h,Bax的表达下降,而Bcl-2的表达升高;且12h时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感染后24h,与对照组相比,Bax的表达基本无变化,而Bcl-2的表达降低且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感染后48h,Bax的表达升高而Bcl-2的表达降低,且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提示感染初期,PRRSV为了自身的复制使细胞处于抑凋亡状态,而病毒感染的后期增加了细胞凋亡。

    2013年09期 v.33;No.201 1313-1318+1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CDV免疫蛋鸡血清抗体与卵黄抗体的消长规律及其相关性分析

    庄金秋;梅建国;姚春阳;沈志强;丁壮;

    将犬瘟热病毒(CDV)接种Vero细胞和DF1细胞进行传代并测定其病毒滴度,选取细胞病变出现早、病毒滴度高的Vero细胞毒作为接种病毒抗原免疫蛋鸡。通过每10d进行蛋鸡免疫1次,四免后每30d加强免疫1次的方法进行免疫。免疫前、后每10d采血分离血清和每5d收集鸡蛋提取卵黄抗体,用琼脂扩散法和间接ELISA法测定其抗体水平。结果显示,血清抗体比卵黄抗体的滴度高,两者间呈正相关性,卵黄抗体出现较血清抗体晚3~5d,卵黄抗体在三免后3~5d就已达到较高水平,此时即可开始收集鸡蛋制备卵黄抗体。

    2013年09期 v.33;No.201 1319-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7株广西鸭源NDV分离株全基因序列测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陈安莉;谢芝勋;刘加波;庞耀珊;邓显文;谢志勤;谢丽基;范晴;

    根据GenBank公布的B1毒株(AF375823.1)全基因组序列,使用软件Primer Premier 5.0进行引物设计及引用已发表引物,经过筛选,最终用于扩增鸭源新城疫病毒(NDV)全基因组序列的引物为15对,运用RT-PCR方法获取了7株鸭源NDV毒株结果表明7株鸭源NDV毒株GX16/2008、GX17/2009、GX18/2009、GX19/2009、GX20/2010、GX21/2010和GX22/2010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此7株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均由15 186个碱基组成,GenBank登录号为JX193077-JX193083。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表明所有的分离株都是无致病性的序列。7分离株中5株氨基酸顺序为112 G-K-Q-G-R-L117,2株为112 G-R-Q-G-R-L117,绘制的进化树分析表明其中5株属于NDVs基因Ⅰ型,2株属于基因Ⅱ型。它们在全基因组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发现与HM125898WDK/JX株相似性较接近,而与F48E8、Mukteswar等毒株的同源性较低。

    2013年09期 v.33;No.201 1323-1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鸭坦布苏病毒E基因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欧全宾;刁有祥;唐熠;高绪慧;于春梅;

    根据GenBank发布的坦布苏病毒Bagaza毒株E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1套引物,建立了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鸭坦布苏病毒的方法。该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可达10拷贝/μL;对鸭坦布苏病毒山东分离株的检测呈阳性,而对鸭瘟病毒、禽流感病毒(H9亚型)、鸭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应用该方法对山东省各地采集的82份疑似病料进行检测,可检出72份阳性。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灵敏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速,可用于鸭坦布苏病毒病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2013年09期 v.33;No.201 1329-1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肉鸽NDV吉林分离株的分离鉴定及其F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

    张頔;周平;唐博;赵家宽;毕经影;杨占清;丛彦龙;赵魁;高丰;

    利用SPF鸡胚从吉林省某肉鸽养殖场送检的疑似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感染肉鸽体内分离获得1株病毒,通过电镜负染观察、血清学检查、RT-PCR检测以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等方法对该株病毒进行系统的鉴定,电镜负染观察可见呈圆形、有囊膜的病毒粒子,且在囊膜表面有呈放射状排列的纤突;血清学检查结果显示,该病毒株可凝集鸡的红细胞,具有血凝性;RT-PCR扩增获得与预期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一致的条带;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脑血管及神经胶质细胞周围间隙增大,呈典型的脑水肿变化。综合分析以上结果,证实该分离株为NDV,命名为NDV-cc-12。参照GenBank中NDV F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成功扩增获得NDV-cc-12分离株F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的NDV-cc-12分离株F基因片段长为374bp,其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 117,符合NDV强毒株裂解位点序列特征。F基因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NDV-cc-12分离株与HLJ4-95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处于同一基因亚型上,属于基因Ⅵ型。

    2013年09期 v.33;No.201 1333-1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副猪嗜血杆菌神经氨酸酶的克隆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车勇良;陈如敬;王隆柏;江斌;吴学敏;刘玉涛;庄向生;周伦江;

    对副猪嗜血杆菌神经氨酸酶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并进行同源性比较。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副猪嗜血杆菌神经氨酸酶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副猪嗜血杆菌神经氨酸酶基因全长2 007bp,编码668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所测5株不同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神经氨酸酶基因相似度在98%以上,对应氨基酸相似度在97%以上。二级结构的预测结果显示该酶主要以无规则卷曲、α螺旋和延伸链为主,只有少数的β转角;推测该酶有16个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区域、8个糖基化位点。该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副猪嗜血杆菌免疫机理、表位疫苗设计等奠定理论基础。

    2013年09期 v.33;No.201 1339-1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PCR-DGGE技术研究重组人溶菌酶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李义;苏运芳;齐雪峰;马会明;张涌;赵献军;

    利用基于16SrDNA的PCR-DGGE技术结合特异性和共性条带割胶回收DNA进行克隆和测序,监测了饲喂不同剂量重组人溶菌酶(rhLYZ)后小鼠在不同时间内粪样细菌区系以及菌群结构多样性的变化,并鉴定了部分特异性和共性菌群成员,分析rhLYZ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小鼠日龄的增加,其粪样微生物种类趋于多样性。在口服接种rhLYZ后,与对照组相比,除高剂量组(1g/L)小鼠粪样微生物多样性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外,中剂量(0.5g/L)、低剂量(0.25g/L)及极低剂量组(0.10g/L)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rhLYZ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影响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各接种剂量组小鼠肠道中优势菌种保持不变,主要有拟杆菌、马胃葡萄球菌、缓慢葡萄球菌等葡萄球菌属,约乳杆菌、罗伊乳杆菌等乳酸菌属。

    2013年09期 v.33;No.201 1345-1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鸡源志贺菌IpaC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苗银萍;蒋大伟;许兰菊;王川庆;尤晓楠;李克宇;

    应用PCR方法从ZMD-01株鸡源志贺菌中扩增IpaC目的基因,并将IpaC基因克隆至载体pET32α(+)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α(+)-IpaC,然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并优化表达条件,最后进行目的蛋白的可溶性鉴定及Western-blot鉴定。结果显示,扩增出大小为1 092bp的IpaC基因,与10株人源志贺菌参考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3%~99.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4%~99.7%;进化树结果显示,与参考株AL391753相似性较大,它们在同一个分支上;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表达菌在约63 000处出现条带,最佳表达条件确定为诱导前培养3h、IPTG终浓度为1.0mmol/L、加入IPTG诱导4h;蛋白既存在上清中也存在包涵体中,上清蛋白纯化后纯度可达90%以上;Western-blot分析显示,融合蛋白有反应原性。以上结果表明,鸡源志贺菌IpaC基因与人源志贺菌有较高的同源性;成功表达了IpaC蛋白,为今后研究鸡源志贺菌IpaC蛋白参与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2013年09期 v.33;No.201 1352-1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致鹅卵黄性腹膜炎大肠杆菌cya、crp双基因缺失株构建及部分生物学特性分析

    王锴;张志强;朱春红;姜露;朱国强;

    利用λ噬菌体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致鹅卵黄性腹膜炎大肠杆菌国内分离株G8107、G803、G8120和非致病性大肠杆菌J5的cya、crp基因缺失株,检测所得突变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为大肠杆菌减毒活疫苗的研制提供新思路。首先,以pKD3质粒为模板扩增带有与目的基因(cya和crp)两侧序列同源的氯霉素抗性基因PCR片段;其次将PCR扩增产物电转化入含有pKD46质粒的野生型毒株感受态细胞中,获得目的基因被氯霉素抗性基因同源替换的缺失株;利用携带FLP位点特异性重组酶的温度敏感性质粒pCP20去除上述缺失株中的抗性基因标志,进一步结合PCR扩增和DNA测序,证明基因缺失株的正确构建,本试验成功构建上述各株大肠杆菌的△cya基因缺失株和△cyacrp双基因缺失株。生长试验、酵解试验以及毒力检验试验表明,相对于亲本株,上述缺失株生长速度减慢,分解利用糖的能力较差,对1日龄雏鸡的毒力显著降低,本试验结果初步证实所构建的缺失株可作为减毒疫苗候选株使用。

    2013年09期 v.33;No.201 1358-1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鼻气管鸟疫杆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王丽荣;刁有祥;唐熠;鞠小军;宋晓娜;

    根据GenBank发表的鼻气管鸟疫杆菌的16SRNA(登录号:JF810495.1)序列,利用Primer Explorer V4在线软件设计了1套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AMP)引物,并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同时评价该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显示,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能够在63℃1h内实现对目的片段的大量扩增,检测结果可直接用肉眼判断。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只能检测到鼻气管鸟疫杆菌,与其他细菌如鸡白痢沙门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副鸡嗜血杆菌的核酸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可检测到1×101拷贝/μL的质粒标准品,比普通PCR高104倍。利用该方法对分离的阳性菌株进行检测,检出率为83.33%。结果表明,建立的鼻气管鸟疫杆菌LAMP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可用于鼻气管鸟疫杆菌的临床检测。

    2013年09期 v.33;No.201 1364-1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牛环形泰勒虫病实时荧光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郭庆勇;王振宝;何晓杰;曹雯丽;巴音查汗;

    参考GenBank中牛环形泰勒虫18SrR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参数,建立了检测牛环形泰勒虫的实时荧光PCR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最低可检测到10拷贝的核酸,比常规PCR敏感10倍;其组内变异系数<0.85%,组间变异系数<0.56%;对牛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伊氏锥虫等无荧光检测信号,与其他蜱传血液原虫无交叉反应;在47份被检样品中,实时荧光PCR和常规PCR的检出率分别为36.17%和25.53%。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可用于牛环形泰勒虫病的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2013年09期 v.33;No.201 1369-1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石家庄多重耐药虫株差异基因的表达

    李佩国;张艳英;贾青辉;张香斋;李蕴玉;张文香;

    采用Trizol试剂法提取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石家庄多重耐药虫株的总RNA,利用3种锚定引物和20种随机引物进行RT-PCR,产物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共回收10条差异条带,进行2次PCR扩增,产物回收后与pMDTM18-T Vector连接转化,再进行斑点杂交试验、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石家庄多重耐药性虫株的mRNA的S116序列与GenBank和Sanger上已发表的柔嫩艾美耳球虫第1段染色体上882bp长的序列同源性达99%,为未知蛋白。这为克隆全长cDNA和探索球虫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2013年09期 v.33;No.201 1373-1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人兽共患病

  • 羊布鲁菌16M VjbR蛋白酵母双杂交诱饵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毒性和自激活效应检测

    屈海龙;王景龙;李晓燕;张瑞;王秀然;陈思;钱晶;王兴龙;

    利用Sos招募系统(SRS),通过PCR扩增羊布鲁菌16M VjbR基因的编码序列,定向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Sos中,构建诱饵重组质粒pSos-VjbR,经测序正确后其将转入酵母菌cdc25H(α)感受态细胞,检测其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有无毒性作用及对报告基因有无自激活作用。结果表明,经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诱饵质粒pSos-VjbR构建成功。重组质粒转化入酵母细胞后,经检测其表达产物对cdc25H(α)酵母细胞无毒性作用,对报告基因亦无自激活作用。可以利用SRS研究与羊布鲁菌16M VjbR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羊布鲁菌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2013年09期 v.33;No.201 1378-1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河北兔场皮肤病原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

    刘彦威;柳焕章;刘建钗;刘娜;刘利强;王绥华;王慧真;

    利用皮肤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通用引物,对采自河北省兔场的5种皮肤真菌病进行了PCR扩增,ITS区的克隆、测序、序列变异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经与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数据比对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有4种真菌被鉴定,分别为须毛癣菌、多聚曲霉、球孢白僵菌和产黄青霉,1种未鉴定;不同病原菌的5.8SrDNA序列高度保守,而ITS区的变异性则较高。该研究确定ITS区序列分析可用于兔皮肤病原真菌的分离。

    2013年09期 v.33;No.201 1383-1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高抗体水平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鸭的致病性

    肖坡;刁有祥;李建侠;吴海洋;程彦丽;

    将60只种鸭免疫接种H9N2灭活疫苗,在高抗体水平下,通过点眼、滴鼻、气管注射3种接种途径人工感染300日龄种鸭,观察种鸭的发病情况、症状及剖检变化;于感染后3、6、9d采血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利用建立的RT-PCR方法检测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带毒情况;采集输卵管、肝脏、肺脏和气管等组织固定、切片、HE染色,观察各器官病理组织学变化;利用建立的IFA方法对H9N2在种鸭体内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3组接种H9N2亚型禽流感后,引起种鸭采食下降、流泪、排白色稀便等症状;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KP)的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病理组织学变化以肝脏颗粒变性和空泡变性,肺脏广泛性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输卵管纤维蛋白渗出为特征;IFA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气管、输卵管、肺脏、肝脏和胰腺等处;对照组精神状态良好,各项生理指标趋于正常,IFA未检测到阳性信号。结果表明,在高抗体水平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也可通过眼结膜、鼻腔黏膜、气管黏膜等侵入机体导致鸭的发病。

    2013年09期 v.33;No.201 1387-1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7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河南省樱桃谷鸭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克隆与序列分析

    沈永恕;刘扬科;陈陆;霍金耀;

    对河南省樱桃谷鸭主产区信阳、新郑、焦作三地628份樱桃谷鸭血清样本应用PCR技术进行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检测,并将三地DHBV阳性样本各挑选1份进行DHBV全基因的扩增、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信阳、新郑、焦作三地樱桃谷鸭DHBV自然携带率分别为10.5%、8.9%、17.6%;3株DHBV基因组全长分别为3 021、3 027、3 024bp,均含有编码P、S和C蛋白的3个开放阅读框,各开放阅读框氨基酸同源性比较显示差异显著的区域位于P蛋白。序列分析显示,3株DHBV河南株核苷酸同源性为89.8%~93.9%,与参考株为89.4%~99.5%。遗传进化分析及P蛋白关键位点分析结果表明,信阳分离株为西方基因型,其余2株为中国基因型。本试验掌握了河南省樱桃谷鸭主产区DHBV自然感染情况,并成功克隆了3株樱桃谷鸭DHBV全基因序列,为该病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信息。

    2013年09期 v.33;No.201 1394-1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基础兽医学

  • SD大鼠EGF基因cDNA序列的分子克隆

    章金涛;张明昊;朱奎成;杜春燕;王君敏;王纯耀;

    参考大鼠EGF基因序列,用PCR方法对SD大鼠EGF基因cDNA序列进行了克隆,获得了SD大鼠EGF基因的3 522bp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JX149564),其中CDS长度为3 186bp,编码了1 061个氨基酸。SD大鼠与国外报道的大鼠、小鼠、原鸡、猕猴、人等5个物种的EGF基因cDNA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6%、83.4%、59.7%、76.4%、73.5%,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2%、80.1%、52.6%、69.7%、69.4%。这一结果表明了EGF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但不同物种之间也具有特异性。通过比较SD大鼠EGF基因与GenBank数据库中发布的EGF基因的cDNA序列,本试验发现了22个SNP位点,其中9个没有改变氨基酸残基的性质,这一研究结果为EGF基因的SNPs数据库提供了新的信息。

    2013年09期 v.33;No.201 1399-1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转基因小鼠多重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马馨;陈奕冰;张鹏;安培培;栾维民;李子义;

    以转赖氨酸基因小鼠为研究对象,根据转入基因的载体结构分别设计赖氨酸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转基因启动子及小鼠基因组内参基因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转基因小鼠多重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转赖氨酸基因小鼠的检测,同时为转基因动物检测标准的建立提供试验依据。

    2013年09期 v.33;No.201 1403-1406+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新牛蛙活性肽Catesbeianin-1a的抗菌抗肿瘤作用

    赵瑞利;韩俊友;韩文瑜;刘珊珊;马吉飞;雷连成;冯新;张安国;王选;

    通过筛选牛蛙皮肤cDNA文库得到具有较强抗菌抗肿瘤活性肽Catesbeianin-1a,合成其成熟肽氨基酸序列,MIC法测定抑菌活性结果表明,Catesbeianin-1a对临床常见的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对猪链球菌2型的MIC为2.5mg/L,且对兔红细胞几乎无溶血性。MTT法测定多肽抗肿瘤细胞活性,结果 Catesbeianin-1a对胃癌细胞和肝癌细胞的抑杀活性很强,对肝癌细胞SGC7901的IC50为0.845mg/L。制作透射电镜超薄切片,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活性肽对细菌和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旨在初步探讨牛蛙皮肤活性肽Catesbeianin-1a抗菌、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并以Catesbeianin-1a为基础进行分子改造来提高其抗肿瘤的靶向性并降低其毒性。

    2013年09期 v.33;No.201 1407-1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自噬在镉致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王棋文;王涛;姚路连;王怡;袁燕;顾建红;刘学忠;卞建春;刘宗平;

    以大鼠原代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为模型,以不同浓度(0、1、2.5、5、10μmol/L)的镉(Cd)染毒,免疫荧光观察自噬小体,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LC3蛋白表达水平,并检测了自噬特异性阻断剂羟氯喹(CQ)作用后细胞活性和酸性自噬泡的变化。结果显示,Cd可促使LC3-Ⅰ向LC3-Ⅱ转化,10μmol/L Cd作用4h,LC3-Ⅱ表达水平达到最高,神经细胞发生明显的聚点现象;CQ能明显降低自噬水平,抑制自噬,细胞活性明显降低。表明Cd能诱导大鼠原代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发生自噬,自噬在Cd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中起保护作用。

    2013年09期 v.33;No.201 1412-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如皋鸡NLRC5基因外显子8多态性及其与部分免疫指标的关联分析

    李芹;常国斌;陈国宏;徐琪;窦套存;栾德琴;陈蓉;盛中伟;张颖;

    采用PCR-SSCP技术对中国地方鸡种如皋鸡NLRC5基因外显子8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到AA和AB2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67 9和0.132 1,X2适合性检验表明如皋鸡NLRC5基因外显子8等位基因的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序列分析结果显示,NLRC5基因外显子8存在G43A同义突变。测定部分免疫指标,分析不同周龄如皋鸡个体免疫指标的差异以及12周龄如皋鸡2种基因型与免疫指标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IgM含量和IgG含量变化比较一致,随周龄不断降低;2周龄IgM含量显著高于4、6、8、10、12周龄(P<0.05);12、10、8周龄IgG含量极显著低于2、4、6周龄(P<0.01);淋巴细胞转化率在12周龄达到最大值为33.742%,极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1);12周龄AA型个体的IgM和IgG含量、淋巴细胞转化率均高于AB型个体,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

    2013年09期 v.33;No.201 1417-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芪多糖对蛋鸡免疫功能及脾脏IFN-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袁肖笑;葛云法;吕尊周;马有智;尹兆正;

    研究注射不同水平黄芪多糖(APS)对蛋鸡免疫功能及脾脏IFN-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组(Ⅱ、Ⅲ、Ⅳ组,分别为低、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Ⅰ组)比较,Ⅱ、Ⅲ组血清中IgG、IgA、IgM含量分别提高54.0%(P<0.05)、72.7%(P<0.01),5.56%(P>0.05)、1.36%(P>0.05),24.96%(P>0.05)、77.13%(P<0.05);Ⅲ组血清C3含量和Ⅱ组血清C4含量提高显著;Ⅳ组对各免疫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免疫后21d,Ⅲ组对应的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禽流感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组中脾脏INF-γ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对蛋鸡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注射不同计量的黄芪多糖剂能不同程度影响蛋鸡血清中相关的免疫指标、外周淋巴细胞的增殖、禽流感HI抗体效价及脾脏IFN-γ基因mRNA的水平。其中,以0.6mL/羽剂量效果为最佳。

    2013年09期 v.33;No.201 1421-1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PrP~C蛋白对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

    刘虓虓;李忠义;孟轲音;鞠传静;刘志培;徐静;王雄;刘文森;万家余;韩烨;

    利用本实验室构建的C57BL/6背景下的PRNP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与C57BL/6野生型小鼠,通过避暗试验以及Morris水迷宫试验观察小鼠的行为。以此来研究PrPC蛋白的缺失对于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影响,进而反映PrPC蛋白对于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PRNP敲除小鼠在避暗试验中对于电刺激的记忆比野生型小鼠强,且在第3天差异显著(P<0.05)。在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中,敲除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野生小鼠,第3、5、6天差异显著(P<0.05)。空间探索试验中,PRNP敲除鼠与野生小鼠相比较,首次穿越虚拟平台的时间以及穿越平台的次数差异并不显著。研究表明,PrPC蛋白缺失对于小鼠主动回避伤害的记忆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对于空间立体学习和记忆能力损害很大。

    2013年09期 v.33;No.201 1426-1430+1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临床兽医学

  • 乳房淋巴结内注射胸腺五肽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研究

    潘韬;张丽佳;樊青;裴增杨;胡松华;

    将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30头随机分为5组,3个试验组奶牛分别在乳房淋巴结内注入低、中、高剂量的胸腺五肽(TP-5);阳性药物对照组奶牛在乳房内灌注"乳炎"(主要含林可霉素和新霉素);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治疗前和治疗后1、2、3周采集奶样进行细菌学检查和体细胞计数(SCC)。停药后4d之内每天采样进行牛奶抗生素残留检测。结果表明,和空白对照组比较,经药物治疗后各组感染乳区有不同程度减少,牛奶SCC减少的幅度依次为阳性药物对照组>TP-5高剂量组>TP-5中剂量组>TP-5低剂量组。"乳炎"治疗组在停药后3d之内可以在牛奶中检测到抗生素残留,而TP-5则没有。因此,TP-5对奶牛隐性乳房炎具有治疗作用,并且不会在牛奶中造成有害的残留。

    2013年09期 v.33;No.201 1431-1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剂量钼对绵羊肝脏细胞的损伤作用

    宋超;杨自军;曹晓丹;张鹏;王亚垒;郭书周;

    选用18只2月龄小尾寒羊,体质量约为(20±1.34)kg,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Mo 5.61mg/kg)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钼(mg/kg)构成加钼日粮(Ⅰ组Mo 0、Ⅱ组Mo 30、Ⅲ组Mo 60),试验周期120d,定期采血,剖杀取样,以化学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和透射电镜的方法观察钼对绵羊肝脏细胞损伤的影响。与Ⅰ组相比:Ⅱ、Ⅲ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显著下降(P<0.01),丙二醛(MDA)和NO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NO含量和相应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与肝脏中的一致;Ⅱ、Ⅲ组肝脏细胞G0/G1期和凋亡细胞百分数显著升高(P<0.01),S期、G2+M期和增殖指数(PI)显著降低(P<0.01)。与Ⅲ组相比:Ⅱ组需要更长的作用时间引起机体抗氧化酶活性、NO含量和细胞周期发生相应变化。电镜观察,Ⅱ组肝细胞出现空泡变性及线粒体肿胀,Ⅲ组细胞线粒体数目减少,严重空泡化。结论:日粮钼含量30mg/kg及其以上可引起绵羊肝脏抗氧化功能降低和NO含量升高,导致细胞增殖分化受阻,细胞受损程度与机体钼暴露剂量和时间有关。

    2013年09期 v.33;No.201 1436-1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栀子苷对小鼠哮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张雨;邓彦宏;

    通过Ova(鸡卵清蛋白)诱导和激发BALB/c小鼠,构建哮喘疾病动物模型,探究栀子苷对非感染性气道炎症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栀子苷(80mg/kg)可显著调节Ova触发的哮喘症状,如减少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和炎性细胞总数;下调BALF(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h2细胞因子IL-4、IL-5和IL-13及嗜酸性趋化因子水平;降低血清中Ova特异性IgE的含量;改善支气管周围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和气道高反应性等。结果表明,栀子苷可通过缓减炎症过程保护Ova致小鼠过敏性哮喘,其机制可能与阻断NF-κB(核转录因子-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有关,为栀子苷在治疗哮喘等疾病及相关原料药物研发过程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2013年09期 v.33;No.201 1442-1447+1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铜对肉鸡原代肝细胞周期及细胞膜电位的影响

    郭剑英;贾雪霞;李静涛;颜诚;李海琴;唐兆新;

    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的细胞周期及细胞膜电位,研究高铜对肉鸡原代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将全量换液24h后的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低铜组(10μmol/L Cu2+组)、高铜Ⅰ组(50μmol/L Cu2+组)、高铜Ⅱ组(100μmol/L Cu2+组),培养48h后测定荧光值,结果表明,高铜组能显著引起静止期(G0/G1)肝细胞数增多、增殖期(S、G2+M)肝细胞数减少、细胞膜电位下降(P<0.05);低铜组未出现明显变化;表明高浓度的铜能明显改变肝细胞的细胞周期及细胞膜电位。

    2013年09期 v.33;No.201 1448-1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影响猪卵母细胞体外受精效率因素的研究

    马红;王文涛;付博;仁亮;刘娣;

    通过比较参与受精的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存在与否、精子上浮时间、精卵共孵育时间、不同受精液等4个方面的因素,研究这些因素对猪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以求找到最佳的猪卵母细胞体外受精体系。将选择带有不同颗粒细胞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分为3组:含全部颗粒细胞、2~3层颗粒细胞和裸卵;调整精子在受精液里的上浮时间为0、30、60、120min研究其受精能力;比较3、6、20h精卵共孵育时间对体外受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体系下,在mTBM受精液中,将精子上浮处理60min,与含2~3层颗粒细胞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共孵育6h的IVF体系最为有效,其卵裂率为(77.6±2.3)%,囊胚率为(25.7±2.6)%。

    2013年09期 v.33;No.201 1451-1453+1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对体外培养脂肪细胞FAS mRNA表达的影响

    王娅;郑健宇;邓俊良;左之才;彭西;任志华;胡延春;

    为阐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与脂肪酸合成酶(FAS)的关系,在体外培养良好的脂肪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LU),每个激素设置6个浓度梯度,培养12h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观测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对FAS mRNA丰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胰岛素促进了FAS mRNA的表达,而胰高血糖素抑制了FAS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能直接调控肝细胞中FAS mRNA的表达。

    2013年09期 v.33;No.201 1454-1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深度垫料对养猪土著微生物发酵床稳定期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张学峰;周贤文;陈群;魏炳栋;姜海龙;

    通过对养猪土著微生物发酵床稳定期时核心发酵层的判断以及对该发酵床土著微生物的分布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不同深度垫料对养猪土著微生物发酵床稳定期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分别从发酵床的表层和深30、40、50、70cm处取垫料样品后测其温度、pH值、自由水、硝态氮和粗纤维,并从中分离纯化出22株菌,采用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微生物种类。结果表明,表层垫料温度显著小于其他4层(P<0.05),并且随着深度加深垫料温度依次降低;表层垫料pH值显著高于其他4层(P<0.05),其中30、40cm处垫料pH值相等,50、70cm处垫料pH值相等,40、50cm处垫料差异显著,整体呈下降趋势;表层垫料自由水、硝态氮和粗纤维含量与30cm处垫料含量差异不显著,从整体上看,30、40、50、70cm深垫料的自由水和硝态氮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粗纤维含量呈上升趋势;表层活菌数显著(P<0.05)小于30cm深处垫料活菌数,30、40、50、70cm深垫料的活菌数依次降低。结果表明,30cm深处为该发酵床的核心发酵层,地衣芽孢杆菌为该发酵床的主要土著菌种。表层垫料的各项指标受环境影响较大,其所存在的菌种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属。40cm深处所分离的菌种主要为乙酰微小杆菌。50、70cm深处除分离出地衣芽孢杆菌外还分离出其他多种微生物。稳定期土著微生物发酵床各层的菌种分布主要与外界环境的变化有关。

    2013年09期 v.33;No.201 1458-1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藏药唐古特红景天不同添加水平对甘南高原全奶牦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何淑玲;马令法;常毓巍;杨敬军;

    选用120头甘南高原全奶牦牛,按试验要求随机均分4组,每组3个重复,每组10头牦牛。分别饲喂含唐古特红景天为0、50、100、200mg/kg的紫花苜蓿-青稞秸-豆饼型基础日粮,饲养试验时间为80d。结果显示,唐古特红景天对全奶牦牛生产性能有极显著影响(P<0.01),高于对照组;试验4组的日采食量、鲜奶日产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况评分最高,且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3组的乳糖率最高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唐古特红景天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性,滋补强身,补血益气,加快新陈代谢,从而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2013年09期 v.33;No.201 1463-1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品种绵羊和山羊主要先天性免疫指标的比较

    王国明;毕崇亮;王秋菊;刘幸君;王建民;王桂芝;秦孜娟;谢之景;

    对4个山羊品种和4个绵羊品种的7项主要先天性免疫学指标进行了检测并比较。对动物进行颈静脉采血,制备血清,用ELISA试剂盒测定IL-1、IL-2、IL-6、IL-18、IFN-γ、NK细胞、血清溶菌酶。利用生物统计学的方法和原理,以品种和品种来源地为应变量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山羊当地品种的NK和LYS高于引进品种(P<0.05);绵羊引进品种的IL-1、IL-2、IL-6、IL-18、IFN-γ、NK、LYS均明显高于地方品种(P<0.01)。在不同品种之间,莱芜黑山羊NK和LYS水平高于崂山奶山羊、波尔山羊和鲁波山羊,萨福克羊的IL-1、IL-6、IL-18、IFN-γ、LYS水平最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小尾寒羊IL-18、IFN-γ水平最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不同种群绵羊、山羊的先天性免疫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为以后抗病育种提供合理的试验数据。

    2013年09期 v.33;No.201 1467-1469+1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边鸡MSTN基因C.234位点对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张跟喜;曹宁贤;丁馥香;王金玉;戴国俊;谢恺舟;张丽;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连续2个世代边鸡群体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外显子1的多态性,分析了多态位点对边鸡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边鸡MSTN基因的C.234位点存在多态性,在外显子1编码区的234bp处发生G→A的碱基突变,产生了GG、GA和AA 3种基因型。关联分析表明,无论是一世代还是二世代的边鸡群体,在6~16周龄时,AA和GA基因型边鸡的体质量均显著或极显著的高于GG基因型(P<0.05或P<0.01)。结果提示,MSTN基因外显子1的C.234位点突变对边鸡的生长性状具有显著的遗传效应,初步推断该位点可用于边鸡生长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2013年09期 v.33;No.201 1470-1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细菌的Ⅶ型分泌系统研究进展

    陈巍;杨勇军;

    <正>细菌分泌的蛋白是决定细菌致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蛋白由细菌合成并分泌之后,或者存在于细菌表面,或者释放到细菌的外环境中,或者进入到宿主细胞内。含有典型信号序列的分泌蛋白由经典的Sec途径介导分泌,而其他一些蛋白的分泌一

    2013年09期 v.33;No.201 1475-1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