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兽医学

  • 不同种型布鲁菌标准株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钟志军;徐杰;于爽;王玉飞;周冬生;黄祥明;乔凤;曲勍;杨洋;罗永久;刘学涵;原慧;陈燕芬;黄克和;陈泽良;彭广能;

    探究不同种型布鲁菌标准株的基因组构成差异。通过布鲁菌全基因组DNA芯片技术对19株不同种型布鲁菌标准株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结果显示:19株不同种型布鲁菌标准株之间存在大量缺失基因,同时发现一些基因以多拷贝形式存在。缺失基因的功能大致分为4类:信息储存和传递;胞内活动处理;营养代谢、功能未知或仅了解部分功能,共鉴定到这类基因211个。深入认识了19株不同种型布鲁菌标准株基因组组成上的差异,为我们进一步认识不同种以及亚型在毒力以及宿主特殊性提供了依据。大量缺失基因在19株布鲁菌标准株出现,构成了布鲁菌标准株不同种以及亚型之间的遗传学基础。

    2013年12期 v.33;No.204 1783-1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A群轮状病毒和嵴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霍金耀;郑逢梅;陈陆;余秋颖;常洪涛;陈文定;明星;郑关民;赵军;王川庆;

    本研究建立了可同时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A群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GARV)和猪嵴病毒(Porcine kobuvirus)的多重RT-PCR方法。检测中,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能够检测到500pg的TGEV、PEDV、GARV和猪嵴病毒等量混合RNA模板,与常规的单一RT-PCR检测结果基本相同(检测TGEV、PEDV、GARV和猪嵴病毒的灵敏性分别为100%、100%、93.33%和96.67%,特异性均为100%)。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可作为临床上猪病毒性腹泻病因快速、高效的诊断工具。应用该方法对2010-2012年华中地区190份腹泻仔猪样本进行检测,PEDV、TGEV、GARV和猪嵴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62.11%、0.53%、7.37%和82.11%。混合感染方面,PEDV和猪嵴病毒混合感染率为47.89%,PEDV和GARV混合感染率为4.74%,GARV和猪嵴病毒混合感染率为7.37%,PEDV、GARV和猪嵴病毒混合感染率为4.74%,未发现TGEV与其它3种病毒的混合感染情况。另外,有27份样本中仅检出PEDV(14.21%),57份样本只检出猪嵴病毒(30%)。分析表明,我国自2010年底大面积暴发的病毒性腹泻是多病原混合感染造成的,主要病原为PEDV,猪嵴病毒在其中所起作用尚待进一步验证和研究。

    2013年12期 v.33;No.204 1792-1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SYBR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猪瘟石门强毒的组织分布

    牛金鹏;韩雪英;郝华芳;孙孟娇;杜恩岐;张淑霞;杨增岐;党如意;王兴龙;

    为研究急性感染期猪瘟病毒在组织中的分布,本试验建立了猪瘟病毒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通过与普通PCR及套式PCR方法比较,发现实时定量PCR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用于猪瘟病毒的检测;以此方法为基础,对人工接种猪瘟石门强毒急性死亡猪体内病毒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急性感染期猪瘟病毒主要集中在扁桃体、脾脏、淋巴结及回肠。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猪瘟强毒在急性感染期死亡猪体内的分布情况,为猪瘟致病机理及感染控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3年12期 v.33;No.204 1798-1801+1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PrP106-126诱导小胶质细胞BV-2抗氧化性能的变化

    李玉荣;霍书英;武现军;陈立功;刘静;高玉红;

    小胶质细胞活化是朊病的病理学特征之一。朊蛋白多肽PrP106-126具神经毒性,是研究异常腕蛋白(PrPSc)的理想工具。为探讨PrP106-126对小胶质细胞氧化压力的影响。本研究以小胶质细胞BV-2为细胞模型,PrP106-126作用48h,应用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活化情况,应用分子探针技术对细胞的氧化压力(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进行检测,并通过荧光定量RT-PCR对与ROS相关的酶的mRNA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PrP106-126显著促进小胶质细胞BV-2的活化,并提高胞内的ROS水平;定量RT-PCR显示,PrP106-126显著降低细胞SOD-1(P<0.01)表达水平、提高胞内Cat(P<0.01)的表达水平;对Grx、Trx-1、和Trx-2mRNA的表达水平有升高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SOD-2、GPx、GR无显著性影响(P>0.05)。从分子水平初步阐明小胶质细胞ROS升高的机理。

    2013年12期 v.33;No.204 1802-1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苏部分地区羊群边界病流行情况调查

    李文良;毛立;赵永前;孙银华;王清益;丁永龙;杨建泉;王秋生;缪忠明;江杰元;

    本实验室从安徽某羊场发生腹泻的山羊病料中检测分离到边界病病毒(border disease virus,BDV),证明BDV在我国羊群中存在。为了进一步了解BDV在江苏羊群的流行情况,本研究收集江苏部分地区发生腹泻和健康羊群的血清和组织样品,采用RT-PCR方法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样品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测定分离毒株5′-UTR基因片段,与其他已报道的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并绘制进化树。结果表明有27.4%(29/106)样品呈阳性,不同羊场BDV阳性率为0~67%,共分离到4株不同的BDV毒株,它们之间的同源性为73.9%~95.6%,而与其他BDV毒株的同源性为66.2%~91.6%。进化分析表明AH12-02与其他各毒株均较远,形成单独的分支,另3个毒株与BDV3型毒株关系最近。采用ELISA试剂盒对血清样品BDV抗体进行检测发现不同羊场抗体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0~100%),还有抗体阴性持续感染个体的存在。以上结果丰富了我国BDV分子流行病学数据,为进一步探索BDV在我国羊群中的流行情况奠定了基础。

    2013年12期 v.33;No.204 1808-1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新型液相芯片检测技术的建立

    尹伟力;方绍庆;刘宁;岳志芹;刘荭;耿金培;许红岩;

    为建立检测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的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技术,用DNAStar软件对GenBank中SVCV的G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设计SVCV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并标记生物素,偶联荧光编码微球后与SVCV病毒RT-PCR产物杂交反应,用液相芯片仪器检测荧光信号。结果表明液相芯片检测体系能够正确的检测出SVCV。病毒核酸的最低检出量为10pg,检测特异性高,初步建立了检测SVCV的液相芯片技术,为进一步构建其他水生动物病原体全新快速高通量检测平台奠定基础。

    2013年12期 v.33;No.204 1813-1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蛋白P5的抗原表位

    许达;李春玲;李淼;宋帅;杨冬霞;陈金顶;

    为了研究副猪嗜血杆菌(HPS)外膜蛋白P5的抗原表位,应用噬菌体展示随机12肽库,以抗HPS外膜蛋白P5的单克隆抗体作为固相分子,进行了3轮筛选。对随机挑选出的10个分离间隔良好的噬菌斑进行ELISA和Western blot等检验,最终确定了4个各结果均为阳性的优势短肽。将4个短肽序列与GenBank中HPS外膜蛋白p5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这些序列没有同源性或同源性较低,但竞争ELISA结果显示这些短肽与单抗的结合都能够被外膜蛋白P5有效的抑制。以上结果显示,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成功获得了4个HPS外膜蛋白P5的模拟表位,为后期开展以抗原表位为基础的诊断、表位疫苗等研究提供了依据。

    2013年12期 v.33;No.204 1818-1821+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青岛地区兔源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吕长辉;孙佳芝;刘晶晶;苗增民;王海荣;柴同杰;

    兔的梭菌性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养兔业的一种疾病,为了更好地控制此病,本研究调查了青岛地区规模化兔场爆发此病时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型及遗传多样性。2010年11月-2012年5月期间,采集青岛地区规模化养兔场疑似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兔的肝脏进行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采用Multiple-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毒素型分析,应用ERIC-PCR方法分析分离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共分离到25株产气荚膜梭菌,其中A型24株(96%),C型1株(4%)。用ERIC-PCR方法将25株分离株分于9个聚类中,其中Ⅴ型为主要流行型。结果表明:青岛地区规模化兔场中产气荚膜梭菌流行的毒素型主要为A型,且具有多种基因亚型,其中Ⅴ型为主要流行型。此结果为该地区兔产气荚膜梭菌病的免疫和微生态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013年12期 v.33;No.204 1822-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应用Mab-based AC-ELISA法对鸡IBDV分离株的抗原特性分析

    张艳英;高桂生;贾青辉;高光平;李蕴玉;张香斋;孙继国;张曼夫;常火炬;李佩国;

    为了解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抗原变异分子基础,采用Mab-based AC-ELISA方法,利用11株单抗对2株河北IBDV分离株进行了抗原特性分析,并比较了超强毒株和弱毒株的VP2高变区序列的分子特征。结果显示:强弱毒株的抗原位点结合单抗的能力明显不同,除了Mab3、Mab9外,其余9个单抗的结合能力,超强毒株要高于弱毒株。超强毒株HeB-lf缺少了Mab3结合位点,弱毒株HeB-bdjz缺少了Mab3、Mab6结合位点,这说明强弱毒株不仅在序列上有差异,而且在抗原位点的缺失上也存在差异。本试验为控制IBD和疫苗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12期 v.33;No.204 1828-1831+1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间接免疫酶组化检测禽波氏杆菌在感染鸡体内的抗原定位

    杨萍萍;刘静静;赵雪;贺晓华;刘冠华;朱瑞良;

    本试验以超声破碎和高速离心方法提取禽波氏杆菌外膜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并纯化兔抗禽波氏杆菌外膜蛋白IgG,建立了能进行禽波氏杆菌抗原定位和检测的间接免疫酶组化法,并对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对禽波氏杆菌人工感染海兰褐雏鸡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法能特异性地对气管、肺、肝、心、脾、肾中的禽波氏杆菌进行抗原定位,同细菌分离鉴定的结果符合率为100%。同时对感染鸡胚肝脏和心脏中禽波氏杆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该法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特点,可用于禽波氏杆菌临床和试验感染条件下的诊断和定位检测。

    2013年12期 v.33;No.204 1832-1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嗜水气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ascV全长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不同菌株中的分布

    王金星;陆承平;刘永杰;

    根据已发表的嗜水气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TTSS)的ascV基因保守区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以国内疫苗菌株J-1的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331bp保守基因片段,将目的片段进行测序。在此基础上,分4段克隆J-1株的ascV基因并进一步拼接,全长为2 166bp,同时PCR检测ascV基因在66株嗜水气单胞菌中的分布情况。测序分析发现,扩增出的J-1株ascV全长基因与嗜水气单胞菌AH-1、SSU、AH-3的同源性分别为97%、86%、86%,与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A449的同源性为86%,与温和气单胞菌的同源性为87%。PCR检测表明,64株能扩增出ascV基因的目的片段,包括2株无毒菌株,而在2株有毒菌株中却未能检测到,说明TTSS在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机制上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2013年12期 v.33;No.204 1838-1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人兽共患病

  • 产气荚膜梭菌菌落多重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董洁;杨晓静;苗承霞;沈晶;杨柳;姜艳芬;许信刚;

    根据GenBank中已发布的产气荚膜梭菌α、β、ε、ι毒素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并合成针对4种毒素基因的特异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1种简单的产气荚膜梭菌定型菌落多重PCR方法。结果显示:A、B、C、D、E 5型产气荚膜梭菌参考菌株均扩增出了相应的预期目的条带,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和芽孢杆菌则均未能扩增出相应条带;将单个菌落稀释100倍,仍能扩增出相应的目的片段,该方法对B型和E型参考菌株最低检测量分别为2.6×l04 cfu/mL、1.2×l04 cfu/mL。应用该多重PCR方法从106份样品中检测到30株产气荚膜梭菌且均为A型,其中病死鸡的盲肠内容物分离率为36.5%(19/52),健康鸡群新鲜粪便样品分离率为20.4%(11/54)。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重复性好,可以有效进行产气荚膜梭菌的快速检测及5种血清型的鉴别,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感染及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12期 v.33;No.204 1842-1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羊布鲁菌16M Omp25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屈海龙;王海浪;陈思;张瑞;王秀然;钱晶;王兴龙;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以羊布鲁菌16M基因组为模板克隆Omp25基因,设计含有EcoRⅠ和XhoⅠ酶切位点的引物序列,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MV-HA上,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MV-HA-Omp25。经测序及双酶切验证正确,证明成功构建了pCMV-HA-Omp25真核表达质粒,为表达纯化外膜蛋白Omp25,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2013年12期 v.33;No.204 1848-1850+1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橙皮素对金黄葡萄球菌α-溶血素表达的抑制作用

    郭桂芳;邓彦宏;王建锋;黎宏宇;梅妹;

    α-溶血素在金黄葡萄球菌的致病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测定、菌液上清溶血活性以及α-溶血素含量测定、荧光定量PCR及细胞毒性的测定等相关试验验证了橙皮素对金黄葡萄球菌α-溶血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无抗菌活性的橙皮素在较低质量浓度下即可抑制金黄葡萄球菌α-溶血素的表达及其编码基因的转录,是一种潜在的以毒力因子为靶标的前导化合物,并可进一步开发用于抗金黄葡萄球菌感染。

    2013年12期 v.33;No.204 1851-1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基础兽医学

  • 沙冬青总生物碱体外抗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邱翔宇;相猛;方梅;贾宁;

    为了探讨沙冬青总生物碱抗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作用,采用药毒同加、先药后毒、先毒后药3种不同途径进行体外抗病毒试验,观察病毒致牛肾原代细胞病变,并采用MTT比色法测定D492值,计算病毒抑制率。结果表明,病毒的TCID50为10-5.29/0.1mL;沙冬青种子总生物碱的药物安全质量浓度为0.39g/L;与病毒对照组相比,当质量浓度为0.16g/L和0.32g/L时,沙冬青种子总生物碱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有较强的直接杀伤作用,可抑制病毒的复制,能有效保护经病毒感染的牛肾原代细胞,使细胞活性增强,并减弱病毒导致的细胞病变效应,但对病毒没有明显的阻断作用。综上所述,沙冬青种子总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抗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作用。

    2013年12期 v.33;No.204 1855-1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鸡鼻相关淋巴组织中IFN-γ和IL-2 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

    冯小刚;杨树宝;李磊;董红艳;马金萍;栾维民;

    本研究旨在观察鸡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NALT)在不同日龄时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鸡NALT免疫功能的建立情况,试验以不同日龄海蓝白鸡鼻腔后部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SYBR Green 1q RT-PCR方法,检测鸡在胚胎时期和出壳后初期鼻相关淋巴组织中IFN-γ和IL-2mRNA的表达水平。研究发现:NALT中于18胚龄检测到IFN-γ和IL-2mRNA,随后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并于21日龄时达到峰值。此外,在4日龄时2种细胞因子与CD4+细胞出现的时间相同,表明2种细胞因子由该免疫活性细胞所分泌。NALT在4日龄时开始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并随日龄增长逐渐增强,21日龄时达到成熟水平。

    2013年12期 v.33;No.204 1860-1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阳离子CA对c-myc基因在内毒素致肝损伤中表达的影响作用

    臧雅婷;孔令青;高洪;赵汝;严玉霖;蒋欢;黄慧;陈冈;

    为探讨内毒素(ET)对大鼠肝脏c-myc基因的表达影响及阳离子(CA)对该过程的保护效应,本试验将72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组和阳离子A保护组,3组经相应处理后分别在3、4、8、12h采集肝脏作为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法和免疫组化法分析,结果显示: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ET可上调cmyc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肝细胞凋亡,最终导致肝细胞损伤,CA则能明显下调c-myc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对ET诱导的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效应。

    2013年12期 v.33;No.204 1865-1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阿德呋啉对球虫耐药株的疗效

    王中宝;曾明华;欧俊秀;阮祥春;杨娜;

    观察阿德呋啉对巢湖、霍邱、定远3地球虫的治疗效果及雏鸡增重的影响。结果显示巢湖株中,氯羟吡啶组抗球虫指数(ACI:anti-coccidial index)值为183.26,敏感,其余组均完全耐药;霍邱株中,妥曲珠利组ACI值为180.48,敏感,其余组呈部分或完全耐药;而定远株对5种抗球虫药均不敏感。与阳性对照组相比,除霍邱株拌料给药组外,其余阿德呋啉给药组ACI值均高于180,对三地鸡球虫病均有良好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巢湖和定远株感染组中拌料给药组增重效果明显,饮水给药组次之,而霍邱株均接近阴性对照组,且阿德呋啉给药组的饲料转化率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3种虫株对试验所用5种抗球虫药已形成交叉或多重耐药,阿德呋啉对上述虫株有较好的抑杀效果,且具有促生长作用。

    2013年12期 v.33;No.204 1869-1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磺胺母核人工半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杜玉玲;陆彦;祝文琪;高磊;岳城;吴国娟;

    合成磺胺母核人工半抗原,并对其产物进行鉴定。采用4-氨基苯甲酸甲酯(PBPA)和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ASC)为原料,经过亲和取代,酯的水解反应合成磺胺药物共有的母核结构苯甲酸对氨基苯磺酰胺(SH),应用质谱法(ESI-MS)与核磁共振氢谱法(1 H-NMR)鉴定SH。质谱结果显示[M-]=291.037 66,与理论值[M]=292相符,表明SH合成成功;核磁共振氢谱(1 H-NMR)的数据与SH化合物的结构相符。磺胺母核人工半抗原合成成功,为研制磺胺药多残留检测试剂盒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奠定基础。

    2013年12期 v.33;No.204 1875-1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GHRP-6温敏型凝胶的制备及其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官员;张昕;张鑫;张大伟;郝林琳;于浩;张英;刘松财;

    采用开环聚合法合成PLGA-PEG-PLGA共聚物,制备GHRP-6温度敏感型缓释凝胶并对其体外释药和对小鼠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以PLGA-PEG-PLGA为载体材料制备GHRP-6缓释凝胶制剂,采用BCA法测定体外释放度,并对体外释放数据用Korsmeyer-Peppas方程进行拟合;分别对分组小鼠皮下注射GHRP-6凝胶(2.0g/L)、GHRP-6(2.0g/L)、空胶和生理盐水,隔周称重。结果表明合成产物符合PLGA-PEG-PLGA共聚物的特征,质量分数为15%、20%、30%的共聚物水溶液的胶凝化温度在32~37℃;GHRP-6在浓度为15%、20%、25%共聚物中释放出95%以上的药物分别需要16、18、20d,其释放曲线均符合Korsmeyer-Peppas方程模型,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各组小鼠在注射35d后,GHRP-6凝胶组的累积增重分别比生理盐水组、空胶组、GHRP-6组高45.18%(P<0.01),39.09%(P<0.01),21.80%(P<0.01)。由此表明GHRP-6在凝胶中的释放达到预期要求,且对小鼠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GHRP-6的PLGA-PEG-PLGA凝胶有望开发成为一种长效促生长的注射制剂。

    2013年12期 v.33;No.204 1879-1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牦牛卵泡液蛋白质组2-DE图谱的构建

    赵国顺;陶金忠;张勇;王朝凤;马艳粉;李淑芳;赵兴绪;

    分别用10%、12%、14%的SDS-PAGE胶分离蛋白质,比较不同浓度胶对白牦牛卵泡液蛋白双向电泳分离效果的影响;分别用丙酮沉淀法、热的SDS法和直接溶解法制备样品,比较不同制备方法对白牦牛卵泡液蛋白双向电泳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胶对蛋白分离效果影响较大;丙酮沉淀法、热的SDS法和直接溶解法获得的蛋白点数分别为364±36、290±19和374±30个。对于白牦牛卵泡液蛋白来说,将其直接溶解后,用12%的胶可以得到较理想的2-DE图谱。

    2013年12期 v.33;No.204 1885-1888+1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p38介导β-羟丁酸对原代培养犊牛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宋玉祥;李玉;李心慰;史晓霞;丁红研;韩盈盈;李娜;张仁和;张玉明;王婷婷;殷立恒;郭立辉;李小兵;王哲;刘国文;

    本试验旨在探讨β-羟丁酸(BHBA)对体外原代培养犊牛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p38MAPK在其中的调控作用。选择培养72h的肝细胞,添加不同浓度的BHBA(0、0.6、1.2、2.4mmol/L),培养9h,每个浓度3个重复。另外选取细胞,p38MAPK抑制剂SB203580(10μmol/L)预处理1h后,添加BHBA,使其终浓度为2.4mmol/L;PI/Annexin V-FITC双染,运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p38的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38、Caspase-3、Caspase-9、bcl-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2和2.4mmol/L BHBA组的肝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38酶活性明显升高;p38、caspase-3和caspase-9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1),bcl-2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添加p38抑制剂后,caspase-3和caspase-9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bcl-2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高浓度的BHBA可以诱导体外原代培养犊牛肝细胞凋亡,p38在BHBA诱导的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3年12期 v.33;No.204 1889-1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圈养大熊猫食性转换前期肠道细菌多样性

    罗永久;何廷美;钟志军;王承东;王晓艳;吴虹林;程安春;何永果;李才武;张和民;李德生;杨海迪;彭广能;

    为了探讨大熊猫食性转换前期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对3只处于夏季食性转换前期大熊猫粪便细菌总DNA进行ERIC-PCR分析,并构建16SrDNA克隆文库,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MspⅠ对其进行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及测序分析。研究表明,食性转换前期大熊猫肠道细菌主要由硬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组成。其中7月份样品中以梭菌属和醋杆菌属为主;8月份以八迭球菌属和埃希氏菌属为主;9月份以链球菌属和埃希氏菌属为主。此外在3个月中均发现一定比例的未培养细菌。结果表明:随着食性转换前期的过渡,大熊猫肠道菌群发生了改变。由硬壁菌门中的梭菌属渐变到以球菌属为主,由变形菌门的醋杆菌属渐变到以肠杆菌为主。

    2013年12期 v.33;No.204 1896-1901+19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对小鼠胰腺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

    谷春梅;韩玲玲;曲洪生;宋鑫秀;赵琳琳;潘姝;秦贵信;

    为研究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对小鼠胰腺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试验选用36只昆明种雄性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二组为试验组,饲喂含有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基础日粮,第三组为抗氧化剂组,饲喂含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维生素C的日粮。试验期3周,空腹屠宰,眼球采血制备血清,迅速取出胰腺进行氧化和抗氧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能显著增加氧自由基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小鼠血清和胰腺的MDA(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分别显著地增加了98.17%,185.58%,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被显著降低,T-AOC、SOD(superoxide dismutase)、CAT和GSH-Px活性被显著减少(P<0.05)。添加维生素C后,氧化应激被减轻,但氧化指标仍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能够导致氧化和抗氧化不平衡,从而使其处于氧化应激状态。

    2013年12期 v.33;No.204 1902-19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临床兽医学

  • 镉对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自噬的影响

    朱家桥;王玲玲;程来洋;王棋文;王亨;刘学忠;刘宗平;

    选用体外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为模型,醋酸镉处理之后,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了自噬标记分子LC3的表达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诱导自噬水平的升高,用MTT法分析了镉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原代大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自噬水平具有缓慢上升的趋势,而镉处理延缓了这种趋势,降低了自噬的水平和细胞存活率;利用激活剂增强自噬后不能减弱镉的损伤,表明镉有可能通过抑制自噬的保护作用,造成对肝细胞的损伤。

    2013年12期 v.33;No.204 1907-1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苦马豆素抗血清治疗家兔小花棘豆中毒

    王帅;陈根元;张玲;胡建军;马春晖;

    通过检测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抗血清治疗小花棘豆中毒家兔血清免疫和生化指标变化,评价SW抗血清对家兔小花棘豆中毒的治疗效果。将18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攻毒组(6只)和攻毒治疗组(6只),攻毒试验兔按干重拌料饲喂10g/(kg·d)小花棘豆草粉,攻毒组试验兔出现死亡时(第70天)停止攻毒。攻毒第21天,攻毒治疗组试验兔注射SW抗血清,每只兔每天0.5mL,连续注射4d。以攻毒试验开始进行首次采血,试验开始后每7d采血1次,进行血清免疫和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攻毒第7天时攻毒家兔血清AKP活性和SW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家兔(P<0.05);第14天时攻毒家兔血清AST和L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家兔(P<0.05),血清AMA活性和E-玫瑰花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家兔(P<0.05);第21天时攻毒家兔血清BUN、CRE和GL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家兔(P<0.05)。攻毒治疗组家兔注射SW抗血清后血清AKP、LDH、AST、ALT活性及BUN、CRE、GLU、SW含量较攻毒家兔显著下降,AMA活性和E-玫瑰花环率显著上升。结果表明,SW抗血清可有效治疗家兔小花棘豆中毒。

    2013年12期 v.33;No.204 1912-1916+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中药方剂筛选

    贺常亮;韦旭斌;付本懂;蒋小林;吕程;张伟;伊鹏霏;申海清;

    为了获得有较好疗效的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中药复方,基于中兽医学理论拟定了39个备选方剂。利用建立的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病病理模型,对39个备选方剂进行了筛选,发现方4、5、24与26的效果较好,病死率分别是30%、40%、26.7%、26.7%,攻毒对照组的死亡率为80%。为了进一步确证这些方剂的有效性,对方4、5、24、26进行了2次重复试验,结果显示4个方剂效果稳定,对试验性鸡大肠杆菌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病死率在46.7%以下。相比之下,26号方效果最好,2次重复试验死亡率均为26.7%。通过正交试验对26号方组成药物的用量进行了筛选,确定其最佳配比为香附40g,穿心莲30g、黄芪30g,并将该方命名为"香芪汤",为有效治疗鸡大肠杆菌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3年12期 v.33;No.204 1917-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7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离心去脂处理对不同发育阶段猪孤雌激活胚胎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

    许惠艳;胡林林;吴胜芳;杨小淦;卢克焕;

    通过对不同发育阶段猪孤雌激活胚胎进行离心去脂处理,比较胚胎冷冻效果,优化冷冻体系。以猪孤雌激活胚胎为材料,比较实施电激活后第1天(2~3细胞)、第2天(4~6细胞)、第3天(6~8细胞)进行离心处理,取培养到第6天所得到扩张囊胚进行玻璃化冷冻保存,未离心处理直接进行冷冻的胚胎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第3天离心组和第2天离心组所得的囊胚形成率(30.23%,28.22%)虽好于第1天离心组和不处理组(21.73%,22.43%),但4个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3天离心组和第2天离心组的冷冻后胚胎复苏率(28.57%,20.56%)显著高于不处理组(7.73%)、第1天离心组(12.24%),差异显著(P<0.05);第3天离心组的解冻后囊胚内细胞计数(30.40)显著高于对照组(18.25)、第1天离心组(16.60),差异显著(P<0.05),高于第2天处理组(23.71),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孤雌激活后第3天进行离心处理,对胚胎发育到囊胚没有影响,且进行冷冻后所得复苏率及胚胎内细胞团数较好。

    2013年12期 v.33;No.204 1923-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东北野猪成纤维细胞HSP70基因表达对寒冷应激的响应

    李忠秋;刘春龙;马红;汪亮;付博;孙金艳;马建章;刘娣;

    以东北野猪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4、15、25和32℃不同温度冷应激条件下细胞内HSP70mRNA表达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冷应激的低温处理过程中,HSP70mRNA转录量在各温度均为见显著增加;在冷应激的复温培养过程中,HSP70mRNA转录量在4℃和15℃处理后4h后,复温培养的4~8h显著增加(P<0.05);在25℃和32℃处理后4h后,复温培养未能诱导细胞内HSP70mRNA转录量显著增加(P>0.05);细胞在4℃和15℃处理2、4、6和8h后,复温培养4h,HSP70mRNA转录量随处理温度的减低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处理4~8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25℃和32℃处理2、4、6和8h后,复温培养未能显著诱导HSP70mRNA的转录(P>0.05)。结果表明,冷应激诱导东北野猪成纤维细胞内HSP70mRNA转录量的增加,不是发生在低温处理的应激阶段,而是发生在复温后的细胞应激阶段,温和冷应激(25~32℃)未能诱导复温后HSP70mRNA转录量的显著增加,强度冷应激(4~15℃)诱导复温后HSP70mRNA转录量的显著增加,且与冷应激的强度和时间成正比。

    2013年12期 v.33;No.204 1927-1931+1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异地育肥对大别山黄牛部分激素水平的影响

    汤继顺;徐磊;吴永刚;李立冰;耿光多;阮永明;

    为了测定异地育肥对大别山黄牛血清中激素水平的动态影响,选择30头经临床检查健康大别山黄牛,特进行0(到达牛场时)、14、28和42d时血清激素水平测定。经颈静脉无菌采血,分离血清,测定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和皮质醇(COR)水平。记录试验牛平均体质量(AW),平均日增重高(ADG),平均日采食精、粗料量(ADFI),平均日饮水量(ADWI)和发病牛头数。结果表明:14d时,牛开始增重,42d时,平均日增重高于28d和14d时(P<0.05或P<0.01);平均日采食精、粗料量在42d时高于14、28d时(P<0.01或P<0.05)。GH、INS、T3和T4激素水平在0d时最低,在14d时最高。INS水平在14d时极显著高于28d和42d时(P<0.01)。COR水平,在0d时最高(P<0.01),14、28和42d时差异不显著。在整个试验期内,均有试验牛发病。通过激素水平动态变化发现大别山黄牛进场14d内处于应激状态之中,进而能明显影响牛体生长性能。

    2013年12期 v.33;No.204 1932-1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纳米化红景天多糖对猪精液冷冻效果的影响

    韩晓;戴建军;张树山;张廷宇;吴彩凤;顾晓龙;李翔;徐利;李芳芳;张德福;

    在冷冻稀释液中分别添加分数为1%、5%、10%、15%、20%的纳米化红景天多糖(Nonomaterials rhodiola sachalin ensis polysaccaride,NRSP)溶液,以添加6mg/L红景天多糖(Rhodiola sachalin ensis polysaccaride,RSP)为对照组,不添加RSP为空白组,检测其对猪冷冻精子活力、顶体完整率、质膜完整率等生理结构指标,以及精子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体积分数为15%NRSP组的精子活力(0.69)、顶体完整率(51.42%)、质膜完整率(25.95%)均高于其他组,并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此外添加15%NRSP组的解冻后直线运动精子百分比(46.33%)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添加6mg/L RSP组丙二醛(MDA)浓度最低(10.83±0.39)μmol/L,并且显著低于空白组(31.85±1.36)μmol/L,(P<0.05),但与15%的NRSP组(11.60±0.42)μmol/L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20%的RNSP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最高(343.05±19.64)μ/mgprot,显著高于其他添加组(P<0.05)。精子活力、顶体完整率、质膜完整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而精子活力和顶体完整性与MDA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SOD活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质膜完整率与两者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

    2013年12期 v.33;No.204 1937-1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GH基因遗传多态性与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马彦男;贺鹏迦;朱静;雷赵民;刘哲;吴建平;

    为分析GH基因SNPs与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性状的相关性。以232头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GH基因第5外显子及其相邻区域的多态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GH基因第4内含子(2 017bp处)存在C→T的碱基转换,该群体在此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为中度多态。与泌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该多态位点与泌乳性状显著相关(P<0.05),TT型305d产奶量、305d乳脂量、305d乳蛋白量和305d乳糖量显著高于CC型(P<0.05);TC型与TT型、CC型之间305d产奶量、305d乳脂量、305d乳蛋白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TC型在数值上有优于CC型的趋势。建议将等位基因T作为提高奶牛产奶量、乳脂量和乳蛋白量的候选分子标记。

    2013年12期 v.33;No.204 1943-1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辽宁绒山羊2品系皮肤毛囊周期性变化的比较研究

    姚纪元;李玉梅;徐海录;杨金生;栾维民;姜怀志;

    皮肤切片采用HE染色方法,对辽宁绒山羊常年长绒型品系和季节长绒型品系皮肤表皮厚、真皮厚、次级毛囊和初级毛囊深度、密度,次级毛囊和初级毛囊毛球宽度,S/P值等作了详细统计观察,从形态学方面研究了辽宁绒山羊皮肤毛囊在1年内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品系辽宁绒山羊毛囊的兴盛期为4~10月,退行期为11~12月,休止期为1~3月,持续时间分别为7、2、3个月。兴盛期经历时间最长,退行期最短。但在毛囊的退行期,因为大多数毛囊的活性还很高,因此在退行期绒毛仍在生长,特别是在退行前期(10、11月份)还是绒毛的快速生长期。

    2013年12期 v.33;No.204 1949-1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简讯

  • 《中国兽医学报》编辑部被评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

    <正>近年来,高校科技期刊的质量有很大的提高,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为充分肯定高校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单位及编辑出版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突出贡献,稳定并壮大编辑队伍,吸引更多更高层次人才从事高校科技期刊工作,为此,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开展了2013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及优秀个人评选活动",共评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30个,优秀主编20人,优秀编辑50人。《中国兽医学报》编辑部(张

    2013年12期 v.33;No.204 1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噬菌体最新分类与命名

    冯烨;刘军;孙洋;冯书章;

    《病毒分类—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9次报告》介绍了病毒的最新分类与命名,与2005年发布的《病毒分类—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8次报告》相比,分类体系更趋完善,病毒种类与数量大幅增加。本文重点介绍细菌病毒—噬菌体的最新分类体系,力求对所涉及的重要噬菌体给出准确而简明的中文名称,期望对中国噬菌体研究与应用领域的科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2013年12期 v.33;No.204 1954-1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27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8 ] |[阅读次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