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兽医学

  • PRRSV特异性肽对CSFV、PRRSV疫苗免疫猪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郭敏;郎广平;梁志选;冯娇;孔惟博;任少敏;李彬;赵建增;高英杰;

    用猪瘟疫苗和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弱毒疫苗对猪进行免疫,在免疫后的14d和28d采集外周血液,分析特异性抗体表达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并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特异性肽对淋巴细胞进行刺激。结果显示,在PRRSV免疫后14d,机体PRRSV抗体水平较低,其中CSFV低抗组中CD4+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CD4+/CD8+细胞的比值也明显降低;用PRRSV特异性肽刺激淋巴细胞24h后,CSFV低抗组与高抗组中CD3+、CD8+细胞的百分数都明显升高,CD4+细胞的百分数及CD4+/CD8+细胞的比值都明显降低。在PRRSV免疫后28d,CSFV抗体和PRRSV抗体的产生都比较高,CD3+细胞、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及CD4+/CD8+细胞的比值也明显升高,用肽刺激以后,CSFV高抗组中的CD3+细胞百分数降低,CSFV低抗组中的细胞百分数升高,CD4+/CD8+细胞的比值在所有组中均下降。结果表明,PRRSV特异性肽在PRRSV免疫早期可以使CD3+细胞的百分数升高,CD4+/CD8+细胞的比值降低,其详细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2014年03期 v.34;No.207 361-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猪伪狂犬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二重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郑兰兰;张君涛;李明凤;郭显坡;陈红英;崔保安;魏战勇;

    参照GenBank登录的相关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分别用于扩增伪狂犬病毒(PRV)gH基因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的部分片段。将测序正确的PRV gH基因与PCV2ORF2基因片段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测序鉴定后得到阳性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模板建立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和熔解曲线,并对其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PCV2与PRV荧光定量PCR的标准曲线的Tm值分别为80.8℃和86.7℃,熔解曲线特异,灵敏度分别可达215拷贝/μL和180拷贝/μL,是普通PCR检测方法的100倍。结果表明,建立的PCV2与PR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实现了2种病毒的同时检测,能够对PRV、PCV2混合感染的临床病料进行快速诊断。

    2014年03期 v.34;No.207 366-370+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PEDV流行株N基因主要抗原表位原核表达及ELISA方法的建立

    郑逢梅;赵军;霍金耀;李欢;杨霞;陈陆;常洪涛;王新卫;刘红英;杜季梅;姚慧霞;王川庆;

    为建立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N蛋白抗体的ELISA方法,应用RT-PCR从腹泻仔猪样本中扩增获得了1段PEDV河南流行毒株N基因全长序列,根据对其氨基酸序列的抗原性分析结果,将N基因上2个大的抗原表位区(112~321位氨基酸)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α,构建pET-32α-N重组质粒并转化至宿主菌BL21(DE3)中。将重组菌在37℃条件下加入IPTG进行诱导使该蛋白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为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41 300。Western-blot分析表明,所表达的蛋白可与抗PEDV全病毒小鼠阳性血清发生反应。以纯化的重组N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PED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抗原最佳包被量0.226μg/孔,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100,二抗最佳稀释度为1∶2 000,待检血清D450值≥0.28判定为阳性。国内首次用该方法对临床猪血清样本进行了检测,母猪血清PEDV抗体阳性率为84.26%(166/197),仔猪血清阳性率为27.93%(31/111)。结果表明,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灵敏性和可重复性良好,可用于临床上PEDV抗体水平的监测和PED流行病学调查。

    2014年03期 v.34;No.207 371-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犬细小病毒四川株的分离鉴定与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

    韩燕;朱玲;周远成;廖春燕;徐志文;郭万柱;

    为研究犬细小病毒(CPV)生长规律,利用F81细胞从四川地区疑似CPV感染的病犬血样粪便中分离得到1株CPV,对该株病毒进行理化试验、微量中和试验、PCR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系统鉴定后,证实该分离株是CPV,命名为SC-C。以SC-C分离株感染F81细胞,感染后不同时间收取上清,利用CP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不同样品中病毒DNA进行定量分析,绘制CPV一步生长曲线。结果显示,感染后,0~8h细胞内病毒DNA含量较低,感染8h后,细胞内病毒DNA含量逐渐增长,12~60h细胞内病毒DNA含量迅速增长,60h后细胞内病毒DNA含量变化不大。CPV感染F81细胞,感染后0~12h为潜伏期,病毒DNA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12~60h为突破期,病毒DNA含量呈对数增长;感染60h后增长速度减缓,病毒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逐步进入稳定期,病毒DNA含量呈"S型"曲线增长。

    2014年03期 v.34;No.207 379-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10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天坛株痘苗病毒基因缺失弱毒株的构建及鉴定

    盛媛;王浩然;胡宁宁;陈智飞;王宏宇;姜爽;周晔;李一权;李霄;金宁一;

    本研究旨在通过敲除部分与天坛株痘苗病毒(vaccinia virus Tiantan strain,VTT)毒力和宿主范围等相关的复制非必需基因,并结合双标记筛选及外源筛选标记敲除技术,构建多基因缺失VTT弱毒株。人工合成7对重组臂,结合痘病毒早晚期复合强启动子pE/L和外源筛选标记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构建穿梭载体质粒pTC-EGFP、pTA35-EGFP、pTA66-EGFP、pTE-EGFP、pTB-EGFP、pTI-EGFP和pTJ-EGFP。将上述质粒依次与VTT或基因缺失VTT共转/感染BHK细胞,并通过同源重组和荧光蚀斑筛选方法,逐一敲除拟缺失基因片段(TC:TC7L~TK2L;TA35:TA35L;TA66:TA66R;TE:TE3L;TB:TB13R~TB14R;TI:TI4L;TJ:TJ2R)。利用Cre/Loxp系统实现对外源筛选标记的敲除,最终获得天坛株痘苗病毒基因缺失弱毒株TTVAC7,并运用PCR方法对TTVAC7进行鉴定和遗传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缺失7个目的片段的天坛株痘苗病毒弱毒株TTVAC7,且该弱毒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2014年03期 v.34;No.207 384-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从吉林省肉牛场新发疫病分离出E种肠道病毒

    邢泽黎;朱利塞;王新平;李苏靖;郭昌明;杨丽;

    从吉林省某牛场发生的临床上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严重腹泻、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特征的新发疫病病牛体内分离到大小为20~30nm和150~250nm的2株病毒。病毒生物学特性、理化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特性显示,20~30nm的病毒粒子为牛肠道病毒。该病毒命名为HY12毒株。病毒5′端非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Y12毒株与国外分离株SL305的同源性最高,为90%;而与国内分离毒株的同源性只有75%。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HY12毒株属于肠道病毒属的E种肠道病毒。本研究首次在国内从临床表现为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的病牛体内分离出E种肠道病毒,该结果将为牛肠道病毒感染的诊断及防治提供依据。

    2014年03期 v.34;No.207 390-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5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新城疫病毒血凝素蛋白RNA适配体的筛选及活性研究

    李敏思;宋战昀;冯新;杨倩;郑言;魏春艳;王伟利;王振国;付小平;

    核酸适配体与单克隆抗体相比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识别配体间一个基团的细微差别,且所需的结合活性位点更小。本试验通过SELEX技术,体外经过12轮筛选获得了能够与F48E9株新城疫病毒特异性结合的3个RNA适配体,命名为FHN12-45-3、FHN12-36-6和FHN12-19-9。RNA适配体的二级机构预测结果显示,所筛选获得的RNA适配体空间结构以外环、内环、发夹环及突起结构为主。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适配体FHN12-45-3经ELISA和Dot-blot试验证实能够区分不同株的新城疫病毒。生物学活性试验结果显示,适配体FHN12-45-3能够减少4个单位的F48E9株病毒血凝效价,初步表明适配体与F48E9株病毒可能的活性作用位点在血凝素蛋白上,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体系中适配体FHN12-45-3能够减少84.62%的F48E9株病毒蚀斑,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适配体FHN12-45-3能够减少培养体系中77.73%病毒载量,表明筛选的RNA适配体在细胞水平能够有效的抑制F48E9株新城疫病毒的复制。

    2014年03期 v.34;No.207 395-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广东省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编码区基因的克隆与分子进化分析

    张新珩;刘远佳;吴波良;陈峰;孙宝丽;马静云;毕英佐;谢青梅;

    为了解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CAV)广东分离株变异情况,通过PCR方法克隆了于2012年分离到的10株CAV的编码区序列,并对其进行了测序及分子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广东CAV分离株编码区全长1 823bp,含有3个互相重叠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分析表明,广东省CAV分离株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其他36株CAV比较,VP1核苷酸的同源性在94.1%~99.2%之间,推导出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在95.3%~99.3%之间;VP2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8.2%~100%之间,推导出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在95.9%~99.5%之间;VP3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7.8%~100%之间,推导出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在95.1%~99.2%之间;VP1蛋白共有17个位点发生了变异,VP2蛋白共有11个位点发生了变异,VP3蛋白共有6个位点发生了变异。分子进化分析显示,10株CAV广东分离株主要位于两个分支,其中9株CAV分离株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35株CAV处于一个大分支,而GDN-12与分离株KC414026处于另外一个小分支,由此得出其中9株广东CAV分离株是目前主要的流行毒株。

    2014年03期 v.34;No.207 402-405+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鲵蛙病毒巢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刘星星;耿毅;周赵英;汪开毓;黄小丽;陈德芳;周燕;

    参照GenBank已收录的大鲵蛙病毒M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基于大鲵蛙病毒特异性引物的巢式PCR检测体系。本试验利用大鲵蛙病毒CGSV主要核衣壳蛋白MCP基因保守区,设计内引物和外引物并制备了重组质粒pMD19-T作为阳性对照标准品。灵敏度试验结果显示,巢氏PCR的敏感性较普通PCR的敏感性高1 000倍;而且与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鲫鱼疱疹病毒2型(Goldfish herpes virus,CyHV-2)、云斑尖塘鳢虹彩病毒(Marbled sleepy goby iridovirus,MSGIV)、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等无交叉反应。该体系具有简便、快捷、特异性高、低成本等特点,为大鲵蛙病毒检测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

    2014年03期 v.34;No.207 406-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表达锌指蛋白A20的巨噬细胞J774A.1模型的构建

    赵玉玺;崔桂梅;潘垒昌;魏盼;徐晓晗;彭其胜;

    为了研究布鲁菌感染机体后锌指蛋白A20调节天然免疫的机制,我们尝试构建A20表达的巨噬细胞模型。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表达A20的慢病毒;Western blot检测A20的表达;以内毒素(LPS)刺激细胞,Western blot检测IκB-α降解变化且ELISA检测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IL-6的水平来判定A20表达细胞模型是否成功。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DNA测序及慢病毒包装试验表明A20重组慢病毒构建成功;Western blot证实感染J774A.1后A20蛋白表达明显增加;A20表达的J774A.1受到LPS刺激后IκB-α未发生降解,TNF-α及IL-6水平明显低于空载体及空白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A20表达的巨噬细胞模型。

    2014年03期 v.34;No.207 411-414+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山羊无浆体16S rRNA、MSP4和GroEL(HSP60)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分析

    周作勇;王芝英;胡世君;彭开政;聂奎;

    对疑似感染山羊的无浆体16SrRNA基因、主要表面蛋白4(MSP4)和编码HSP60的GroEL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所克隆的无浆体16SrRNA、MSP4和GroEL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1 464、870、977bp,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JX898992、JX898990和JX898991。所获得的无浆体16SrRNA序列及GroEL序列与公布的羊无浆体南非OVI株(16SrRNA:AF414870;GroEL:AF441131)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8%和99.8%,而MSP4序列与重庆忠县羊无浆体ZX17株(HQ840746)同源性最高,达100%。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本试验获得的无浆体16SrRNA、MSP4和GroEL基因序列均被聚类到羊无浆体群。本试验首次同时克隆分析了山羊无浆体16S rRNA、MSP4和GroEL基因序列,从分子水平证实羊无浆体在重庆存在,建议在进行无浆体种类鉴定时,最好同时选择2个或2个以上物种鉴定基因进行克隆分析,以确保研究结果更可靠。

    2014年03期 v.34;No.207 415-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旋毛虫感染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

    王莹;苟强;李静;姜海燕;陈福广;申凤鸽;陈伟;李欣然;冯嘉轩;王新辉;曲海娥;江倩;张巧灵;刘波;赵颖;

    选取18只BALB/c小鼠进行旋毛虫灌胃,以灌胃前1d作为时间起点,于第0、1、7、14、28天分别收集小鼠粪便,同期选取12只同种小鼠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对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梭菌、拟杆菌、直肠真杆菌、柔嫩梭菌以及脱硫弧杆菌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双歧杆菌数量在第7、14、28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1天无变化;乳杆菌第7、14、28天低于对照组(P<0.05),第1天无变化;肠球菌与梭菌在第7、14、28天均高于对照组(P<0.05),第1天无变化;拟杆菌、直肠真杆菌、柔内梭菌以及脱硫弧杆菌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表明,旋毛虫感染可引起小鼠肠道菌群变化,从而引起小鼠肠道菌群失调。

    2014年03期 v.34;No.207 42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6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茶多酚抗柔嫩艾美尔球虫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蔡海莹;汪丽伟;徐晓娟;宛晓春;周裔斌;张鑫;

    根据鸡球虫病的特点,研究不同浓度水平的茶多酚(tea polyphenol)对未孢子化以及完全孢子化Emeria tenella球虫卵囊的作用效果;并通过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2%、0.04%和0.06%不同浓度水平茶多酚的肉鸡饲养试验,初步研究茶多酚抗E.tenella球虫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茶多酚具有明显抑制未孢子化E.tenella球虫卵囊成熟的作用,且茶多酚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茶多酚对孢子化卵囊具有一定杀灭作用,并可提高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增强其免疫功能和抗炎作用,其中以添加0.04%茶多酚的试验效果较好。

    2014年03期 v.34;No.207 427-430+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柔嫩艾美耳球虫3-1E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对肉鸡的保护效果

    余东游;史艳云;邓斌;毛翔飞;林志伟;李卫芬;

    选1日龄健康的艾维音肉鸡120羽,随机分为非感染非免疫对照组(CK1组)、感染非免疫对照组(CK2组)、芽孢杆菌空载体对照组(Bacillus subtilis[pBE2],记为BS-P组)和基因工程菌试验组(Bacillus subtilis[pBE2-31E],记为BS-31E组)。试验组每千克饲料添加108 CFU重组枯草芽孢杆菌。17日龄时,各组鸡(CK1组除外)口服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5×104个/羽,感染后8d测定抗球虫指数,并每个重复随机抽取5只体质量相近的肉鸡测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试验组活载体疫苗对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的肉鸡有显著生理保护效果,抗球虫指数(ACI)B.S-31E组显著低于CK1,比CK2组显著提高了18.8%(P<0.05)。同时,与CK2组相比,试验组肉鸡血清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力和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提高(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上升(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含量显著升高(P<0.05),尿酸(UA)、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果表明,表达3-1E抗原基因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作为活载体疫苗对肉鸡抵抗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2014年03期 v.34;No.207 431-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旋毛虫抗原基因T668重组蛋白对鼠结肠炎的保护效应

    孙树民;王学林;郭恒;刘明远;

    旋毛虫感染已被证实对Th1型免疫应答为主的炎症性肠病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寄生虫特异性抗原基因表达的蛋白在发挥免疫调节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旋毛虫表达T668重组蛋白对肠炎模型鼠的保护作用。BALB/c小鼠腹腔注射50μg T668蛋白1次/10d,共3次,直肠内灌注5mg三硝基甲苯磺酸(TNBS)以诱导肠炎发生,通过检测疾病活动指数、组织病理变化进行评估及Th1、Th2型免疫反应相关细胞因子变化情况。T668重组蛋白明显改善疾病活动指数(DAI)及宏观和微观上病理评分。肠道细胞ELISA检测显示,T668蛋白免疫造模后3、7dIL-10和TGF-βLPMC产生水平高差异显著(P<0.05),而3、7dIFN-γ、IL-17和3d后的IL-12LPMC产生水平低差异显著(P<0.05);免疫细胞检测7d的蛋白免疫组CD4+CD25+Foxp3+Treg表达比未免疫组显著降低(P<0.05)。T668表达的重组蛋白对IBD是一个潜在的保护剂。

    2014年03期 v.34;No.207 436-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脂质体转染胚盘细胞制备携pEGFP-C2基因的转基因鹌鹑

    李艳;王小义;李青峰;赵宗胜;

    利用脂质体转染第X期胚盘细胞的方法将外源质粒pEGFP-C2经脂质体包裹后注射到鹌鹑种蛋X期胚盘下腔,处理种蛋110枚,封口后孵化。出壳9只G0代,出壳率为8.18%。经检验6只鹌鹑中有4只为阳性,阳性率为66.67%。对成年的4只转基因鹌鹑中的1只内脏组织进行PCR分析以及切片荧光检测,证实外源基因在G0代成年鹌鹑组织中成功表达。将3只成年转基因鹌鹑分别与野生型鹌鹑进行杂交,得到G1代阳性率分别为33.96%、20.59%、10%。再将3只成年转基因公母鹌鹑之间进行杂交,得到G1代阳性率分别为10.87%、42.86%。证实利用脂质体转染胚盘细胞制备转基因鹌鹑是可以将外源基因整合到G0代生殖系中,且外源基因能遗传给后代。

    2014年03期 v.34;No.207 442-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人兽共患病

  • 水疱性口炎病毒糖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其初步应用

    王丽;王改丽;兰云刚;赵魁;贺文琦;高丰;宋德光;

    为验证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糖蛋白与半乳糖凝集素1(lectin galactoside-binding soluble 1,LGALS1)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将VSV-G全基因插入至真核表达载体pEF1α-IRES-DsRed-Express2中,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EF1α-VSV-G。在DNA转染试剂的作用下,将pEF1α-VSV-G转染至BHK-21细胞中,转染后24h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即可见细胞内有红色荧光信号。提取细胞蛋白后经Western-blotting检测,证明VSV-G蛋白成功表达。将表达的蛋白与LGALS1共同用于免疫共沉淀试验,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说明表达的蛋白可以用于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本试验为深入开展VSV-G蛋白受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4年03期 v.34;No.207 446-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表位融合多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马倩;张玉娟;史磊;郑文明;许君;

    根据甲型流感病毒多个株系的血凝素蛋白(hemagglutinin,HA)、基质蛋白(matrix,M1)和核蛋白(nucleoprotein,NP)的核苷酸序列的保守序列,筛选、设计并合成串联的DNA片段hmn,体外扩增hmn DNA,将之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α(+)中,转化宿主菌大肠杆菌BL21(DE3),0.3mmol/L的IPTG诱导后,HMN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重组蛋白HMN复性后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纯化后的蛋白可与特异性抗血清发生反应,纯化蛋白皮下注射免疫6~8周龄雌性小鼠,Western-blot检测抗体效价,显微观察小鼠脾脏和胸腺组织结构,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类数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MN蛋白可明显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本试验是对通用型流感多疫苗进行的有意义探索。

    2014年03期 v.34;No.207 450-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狂犬病病毒感染对宿主miR-29a和miR-124表达的影响及其靶基因分析

    史宁;张晓阳;董春艳;张茂林;关振宏;段铭;

    依据本实验室前期狂犬病病毒(RABV)感染小鼠原代神经元microRNA(miRNA)表达谱数据,选取表达显著上调的miR-29a和下调miR-124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目的 miRNA在RABV感染前后的小鼠原代神经元和小鼠海马组织内的表达变化。运用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目的 miRNA潜在的靶基因,并对靶基因进行了GO(Gene Ontology)注释描述、GO注释富集分析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富集结果呈现出数个与神经功能相关的GO注释和信号通路。本研究结果提示miR-29a和miR-124可能参与了RABV感染所致的宿主神经功能异常。

    2014年03期 v.34;No.207 45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两广地区2011-2012年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进化分析

    李广伟;严专强;廖昌韬;薛瑜;冀君;陈峰;马静云;毕英佐;谢青梅;

    为探究两广地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变异情况及分子流行规律,于2011—2012年从该地区发病鸡群中共分离到16株H9N2亚型AIV,并对分离株HA基因进行测序与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HA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均为1 683bp,编码560个氨基酸;HA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88.7%~99.6%,编码氨基酸同源性为91.8%~99.5%。本试验分离毒株与国内疫苗株(GD-SS、SH-F和SD-6)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0.1%~92.6%之间,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1.6%~94.8%之间。进化分析显示分离株可分为Group 1和Group 2两个亚分支,与疫苗株均属于欧亚谱系的Y280分支,但亲缘关系较远。分离株HA蛋白裂解位点附近序列有3种形式:PARSSR↓GLF、PSRSSR↓GLF和PARLSR↓GLF,均无连续碱性氨基酸的插入,符合低致病性AIV的特征。本试验发现分离株GD4、GX2在HA1的127、295位分别增加一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除分离株GD5和GD6外,其余分离株在HA1的216位发生Q216L氨基酸突变,表明其存在感染人的可能性。

    2014年03期 v.34;No.207 461-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H7-HCP-Tir-Intimin高效降低小鼠粪便中大肠杆菌O157:H7排菌

    张雪寒;何孔旺;叶青;俞正玉;倪艳秀;温立斌;王小敏;李彬;周俊明;汪伟;

    构建BL21(PcoldⅠ-fliC-hcpA-tir-eae),并评价对小鼠的免疫原性,以期研制更加有效的候选免疫原,最大限度降低E.coli O157:H7对食物、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将946、423、309、811bp的fliC,hcpA,tir和eae基因被依次克隆,中间添加8个氨基酸的间隔序列,构建重组菌BL21(PcoldⅠ-fliC-hcpA-tir-eae)。进口白油和ISA50V作为佐剂与重组蛋白乳化,制备2种油乳剂疫苗,分别接种4周龄BALB/c雄鼠,二免21d,口服攻击E.coli O157:H7109 CFU/只,每天采集粪便,检测排菌。结果显示,2种重组疫苗均能够诱导高滴度血清IgG。ISA50V佐剂组抗体产生早于进口白油佐剂组,但进口白油佐剂组抗体滴度一致性更好。所有免疫组小鼠排菌极度降低,第1天排菌低于104 CFU/g,第5天检测不到排菌,整个检测期无反弹,而对照组在整个检测期排菌持续很高(>104 CFU/g)。结果表明,四价重组蛋白H7-HCP-Tir-Intimin能够高效降低口服大肠杆菌O157:H7后的排菌,极显著降低细菌的定植,很大程度减少病原传播,对环境和人类的威胁。

    2014年03期 v.34;No.207 465-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基础兽医学

  • 豫医卷毛大鼠皮肤毛囊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

    朱奎成;章金涛;王君敏;杜春燕;王纯耀;

    为比较卷毛大鼠与SD大鼠皮肤毛囊形态学区别,探讨卷发机理,采用病理组织学和电镜技术观察突变大鼠皮肤毛囊结构。组织学结果显示卷毛大鼠皮肤毛囊弯曲,毛囊皮质内根鞘鞘小皮层排列不规则。扫描电镜下卷毛大鼠毛干弯曲,毛干横断面为扁平形,根鞘厚薄不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突变大鼠毛囊内根鞘细胞内见多量透明蛋白颗粒与角蛋白丝形成的均质状复合物,排列不规则。研究结果表明,突变基因可能引起毛囊内根鞘细胞角化过程不一致和中间丝的不规则排列而导致卷发。

    2014年03期 v.34;No.207 471-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丙戊酸处理对不同类型供体细胞猪手工克隆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

    吕玲燕;孙俊铭;陆杏蓉;张晓溪;谢炳坤;潘天彪;刘庆友;崔奎青;石德顺;

    为探讨丙戊酸(VPA)处理对不同供体细胞来源猪手工克隆(HMC)重构胚发育效果的影响,分别以猪卵巢颗粒细胞(GC)、猪胎儿成纤维细胞(PFF)和转基因猪胎儿成纤维细胞(Tr-PFF)为供体细胞,采用不同浓度(0、25、50、75、100、150nmol/L)VPA处理,观测比较不同试验组之间猪HMC重构胚发育的效果。结果显示,以GC为供体50nmol/L VPA处理组的猪HMC重构胚囊发育率达到48.92%,囊胚细胞总数为80.33个,极显著高于其他浓度组(P<0.01);以PFF为供体50、75nmol/L VPA处理组猪HMC重构胚囊胚率分别为52.82%和51.41%,极显著高于其他浓度组(P<0.01),其中50nmol/L处理组囊胚细胞总数为75.67,极显著高于其他浓度组(P<0.01);以Tr-PFF为供体100nmol/L VPA处理组的猪HMC重构胚囊胚率为42.74%,囊胚细胞总数为75.67,极显著高于其他浓度组(P<0.01)。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供体细胞对猪HMC重构胚的体外发育潜能有显著的影响,一定浓度的VPA处理可显著提高猪HMC重构胚体外发育囊胚率和细胞数,不同类型的供体细胞最佳VPA处理浓度亦有不同。

    2014年03期 v.34;No.207 475-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T-2毒素对Sertoli细胞氧化应激和DNA损伤作用的研究

    袁莉芸;邬静;袁慧;薛立群;

    用不同浓度的T-2毒素染毒Sertoli细胞24h。染毒结束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相对活力,常规方法检测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随着T-2毒素染毒剂量的增加,Sertoli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AT和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5),MDA含量显著上升(P<0.05),DNA的损伤程度则加重的极为显著(P<0.01)。结果表明,T-2毒素可显著抑制Sertoli细胞活力,并通过氧化应激损伤细胞的DNA。

    2014年03期 v.34;No.207 481-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复方术芩提取液体外抗PEDV感染PK-15细胞的作用效果

    朱买勋;余春成;朱兆荣;刘娟;罗艺晨;隋婷婷;

    为探讨复方术芩提取液体外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Vero细胞作用效果,以Vero细胞为宿主细胞,通过检测药物抗PEDV活性,计算其IC50和治疗指数TI,并从药物对PEDV的直接灭活作用、阻滞作用、吸附抑制、穿入抑制及复制抑制5个方面探讨复方术芩抗PEDV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复方术芩提取液能明显抑制PEDV的致病变作用,其IC50为17.41mg/L,TI为23.40。各浓度术芩提取液对PEDV病毒复制过程中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直接灭活作用和复制抑制试验效果比较明显,且质量浓度C=100mg/L,与病毒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质量浓度C≥25mg/L,细胞保护率均超过50%。而阻滞试验、吸附抑制试验和穿入抑制试验,药物质量浓度需要达到100mg/L才出现显著的保护作用。表明复方术芩提取液在体外抗PEDV主要是通过对病毒的直接灭活和对病毒复制抑制而达到抗病毒功效。

    2014年03期 v.34;No.207 485-48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9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2,6-二甲苯胺噻嗪对大鼠不同脑区cAMP含量的影响

    刘子睿;于东序;吴越;刘沫;高利;

    为研究2,6-二甲苯胺噻嗪对大鼠cAMP含量的影响,探讨2,6-二甲苯胺噻嗪麻醉作用机制,本试验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诱导组、麻醉组、恢复Ⅰ组、恢复Ⅱ组和恢复Ⅲ组共6组,使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不同麻醉时期各脑区cAMP的含量。结果给药后大鼠大脑、海马、小脑和脑干cAMP含量分别升高,差异极显著。表明这4个脑区是2,6-二甲苯胺噻嗪作用的靶区,通过影响这几个脑区信号转导而产生麻醉作用。

    2014年03期 v.34;No.207 489-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5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临床兽医学

  • 南京地区犬尿石症流行病学调查

    任志华;邓俊良;黄克和;

    通过南京地区多家大型宠物医院146例犬尿石症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化学方法对尿石主要成分进行分析,了解南京地区犬尿石症流行病学特点。结果表明,146例尿石标本中,鸟粪石(磷酸铵镁)成分占52.55%(76/146),尿酸及尿酸盐占17.81%(26/146),磷酸钙占2.74%(4/146),草酸钙占23.29%(34/146),复合型结石占4.11%(6/146)。患尿石症犬的性别倾向、发病部位、平均年龄和饮食习惯对结石的成分及发生部位都有一定的关系。

    2014年03期 v.34;No.207 492-495+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1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柚皮素对铅致大鼠血液和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朱华丽;汪纪仓;张才;王宏伟;杨自军;

    铅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为探讨柚皮素对铅致大鼠血液和脑损伤的保护作用。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铅组、柚皮素组、铅+柚皮素组。各组每日分别灌服生理盐水、醋酸铅、柚皮素、醋酸铅和柚皮素。连续8周后,处死大鼠收集血液和脑组织。检测大鼠血液中红细胞(RBC)数和血红蛋白(Hb)含量,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结果表明,铅可显著降低RBC数和Hb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MDA含量(P<0.01),极显著或显著降低GSH含量(P<0.01)和SOD、CAT活性(P<0.05)。柚皮素对上述生化指标无影响,但能升高铅处理大鼠血液中RBC数和Hb含量,降低脑组织中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GSH含量和SOD、CAT活性(P<0.05)。说明铅可导致大鼠血液和脑损伤,柚皮素对铅导致的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2014年03期 v.34;No.207 496-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8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延边黄牛TG基因多态性与胴体和肉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夏广军;严昌国;金海国;田万年;金鑫;

    选取105头延边黄牛为研究对象,利用克隆测序的方法寻找延边黄牛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基因多态性,采用PCR-RLFP方法进行多态性检测,并与胴体和肉质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TG基因第48外显子上发现C218T和A430G2个突变位点,其中C218T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大理石花纹存在显著相关,CC基因型个体大理石花纹等级显著高于CT型个体(P<0.05)。A430G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宰前活重和眼肌面积存在显著相关,GG基因型个体的宰前活重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AA型和AG型个体(P<0.05)。其他性状在2个位点的不同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C218T和A430G位点可能是影响延边黄牛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分子标记。

    2014年03期 v.34;No.207 500-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新吉细毛羊天然Toll样受体8基因(TLR8)克隆与序列分析

    郭振刚;金海国;曹阳;孙福亮;张明新;杨震;朱景良;张立春;

    为了解绵羊Toll样受体8(TLR8)蛋白的结构特征和进化关系。本试验采用Trizol法提取新吉细毛羊肝脏组织总RNA,设计ORF区两端兼并引物,RT-PCR方法克隆新吉细毛羊TLR8并进行了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RT-PCR结果显示,试验获得了大小为3 102bp的片段,包括完整的ORF区2 982bp,编码993个氨基酸(GenBank序列号为:GU936186和GU936187),含15.7%的亮氨酸。同源分析结果显示,TLR8在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与人、家牛、山羊、猪、梅花鹿和小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9.9%、96.3%、97.6%、84.7%、96.5%和74.2%。蛋白分子功能结构域预测显示,该分子由胞外区(781个氨基酸)、跨膜区(52个氨基酸)和胞内区(160个氨基酸)组成,其中胞外区具有LRR结构域,胞内区具有TIR结构域,且绵羊较人类多了LRR3和LRR12结构域。进化分析显示TLR8分子与不同物种间的进化关系符合真实物种间的进化顺序。试验结果表明新吉细毛羊TLR8分子具有病原分子模式识别作用,为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4年03期 v.34;No.207 505-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日粮不同能量水平对育成鸡营养物质代谢及肌肉品质的影响

    官丽辉;刘海斌;张立永;刘立文;王志伟;

    本试验从日粮不同能量水平对育成期塞北乌骨鸡营养物质代谢及肌肉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母鸡在代谢能(ME)为11.51MJ/kg时氮表观代谢率最大为56.08%,公鸡在ME为12.34MJ/kg时氮表观代谢率最大为49.31%,从氮平衡来看,均为正平衡。公鸡和母鸡在ME为12.96 MJ/kg时摄入能量最高,代谢能也最高。能量水平的提高可适当提高塞北乌骨鸡公鸡和母鸡的胸肌率及公鸡的腿肌率,对母鸡的腿肌率的影响不明显。

    2014年03期 v.34;No.207 51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日粮铬对热应激种公兔肝脏组织结构及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程玉芳;李海峰;邢立强;张晓丽;张盼盼;王鹏欢;张学栋;霍雪;

    选用成年健康公獭兔7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0.4、0.6、0.8、1.0mg/kg铬量的酵母铬,作为试验Ⅰ、Ⅱ、Ⅲ、Ⅳ、Ⅴ组日粮,在热应激条件下(獭兔饲养于人工气候仓内,气温设定为29~33℃,24h循环变温,33℃维持4h)饲养60d。结果显示,热应激条件下,在獭兔基础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酵母铬不仅能有效降低热应激对种公兔肝脏组织的损伤,还可显著提高血清中GSH-Px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或P<0.01)。结果表明,夏季高温环境下,在种公兔基础日粮中添加0.6~1.0mg/kg铬量的酵母铬可通过增强机体的抗氧化功能,抑制机体内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保护机体肝脏组织结构完整,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2014年03期 v.34;No.207 517-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