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兽医学

  • PCV2、PRV和PRRSV多重PCR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耿庆华;彭永刚;张波;裴程程;

    根据GenBank登录的猪伪狂犬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参考基因序列,设计3对引物分别用于扩增PCV2的ORF2基因、PRV的gE基因、PRRSV的N基因的目的片段,通过优化反应中各个影响因素,建立了PRV、PCV2、PRRSV的多重PCR(mPCR)检测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这3种病毒的最低核酸检出量分别为32.5(PRV)、25.2(PCV2)、35.9pg(PRRSV)。该方法对猪流感病毒(SIV)、猪圆环病毒1型(PCV1)、大肠杆菌、猪瘟病毒(CSF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TGE)等病毒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200份临床样品的多重PCR结果表明,PCV2感染率为80%(160/200),PRV感染率为21%(42/200),PRRSV的感染率为78%(156/200)。200份临床样品主要为PCV2和PRRSV混合感染,阳性率达56.0%(112/200)。该方法的建立对这3种病毒病的早期快速检测和指导临床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4年09期 v.34;No.213 1393-1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2012―2013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河南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周峰;常洪涛;赵军;陈陆;王新卫;刘红英;姚慧霞;王川庆;杨霞;

    为了解河南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和发展趋势。通过RT-PCR方法,对2012―2013年采自河南省各地疑似病料进行PRRSV检测,并对阳性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及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54份疑似病料中17份检测为阳性,阳性率为31.5%,并分离出3株PRRSV;通过完整的ORF5基因和部分NSP2基因序列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河南地区流行毒株主要为美洲型PRRSV,且17份阳性样品中10份与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高度同源、2份与经典PRRSV高度同源、另外5份与美洲流行毒株NADC30高度同源,该类毒株的NSP2基因在不同部位存在393个核苷酸缺失,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结果表明,2012―2013年河南地区PRRSV主要流行毒株为HP-PRRSV,同时出现了新的变异毒株,使河南地区乃至我国PRRSV变异种类更加多样化,提示加强PRRSV流行及变异的监测十分必要。

    2014年09期 v.34;No.213 1398-1404+1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10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0 ] |[阅读次数:0 ]
  • 山西猪瘟野毒株E_2基因序列测定与遗传变异多样性分析

    姚敬明;孟帆;雷宇平;吴忻;王娟萍;刘文俊;韩一超;樊振华;张瑞琴;米瑞娟;

    为了解山西地区猪瘟病毒(CSF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采用RT-PCR方法,2013年从山西部分地区分离出5株CSFV流行毒株,并进行了E2全基因扩增、克隆与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分析软件对所测定的5株毒株与国内外参考毒株的相应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5株CSFV流行毒株之间E2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所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1.4%~100%和87.9%~100%,与CSFV石门毒株(Shimen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2.9%~94.8%和89.0%~94.9%,与CSFV兔化弱毒株(HCLV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1.6%~99.6%和87.9%~99.5%,与17株来自各国不同地区的CSFV参考毒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1.5%~99.6%和86.3%~99.7%。经系统发育关系分析,4株属于基因2群,且705、713、725、729、734和738位氨基酸发生置换,另外1株属于基因1群。本研究揭示了山西猪瘟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多样性现状。

    2014年09期 v.34;No.213 1405-1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四联重组痘苗病毒的构建及筛选

    王宏宇;徐一鸣;盛媛;李一权;阎富龙;赵权;李霄;金宁一;

    构建含黄热病毒E基因、汉坦病毒S基因、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M基因及炭疽杆菌POAX2基因的重组天坛株痘苗病毒。设计合成含外源筛选标记EGFP基因和4种拟插入外源基因的重组质粒,利用同源重组和荧光标记筛选技术并结合Cre/Loxp敲除系统,最终构建四联重组痘苗病毒。应用PCR对获得的重组痘苗病毒进行鉴定和遗传稳定性的检测,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构建含4种外源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rVTT-C-4+,该重组痘苗病毒在转录水平上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且于电镜下观察具备完整形态。成功构建四联重组天坛株痘苗病毒,为后续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4年09期 v.34;No.213 1411-1415+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坦布苏病毒鸡源分离株全基因组及遗传变异分析

    傅光华;黄瑜;程龙飞;万春和;施少华;傅秋玲;陈红梅;林建生;林芳;

    为了解引起鸡产蛋骤降的坦布苏病毒全基因组分子特征,本试验运用RT-PCR技术克隆测定了2株坦布苏病毒鸡源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其基因组为10 990nt,包含1个10 278nt的开放阅读框架,与GenBank数据库中登录的坦布苏病毒参考株一致,与2010年以来的坦布苏病毒毒株核苷酸及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均在98%以上,与2010年前的坦布苏病毒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分别为88%和96%左右。基于坦布苏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分子系统进化分析,发现2株鸡源坦布苏病毒与2010年以来分离的各种禽源坦布苏病毒株均处于同一大的进化分支,且相互间的遗传距离均小于2%。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坦布苏病毒鸡源分离株与其他禽源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组差异不明显,各分离株亲缘关系非常近。

    2014年09期 v.34;No.213 1418-1422+1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犬细小病毒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赵国星;王化磊;金宏丽;李倩;郑学星;冯娜;李岭;李露;王超;赵永坤;王铁成;高玉伟;杨松涛;夏咸柱;

    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犬细小病毒病毒样颗粒(CPV-VLPs),采用硫酸铵沉淀、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对表达的CPV-VLPs进行纯化,用电子显微镜、SDS-PAGE及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纯化效果。以纯化的CPV-VLPs作为包被抗原建立CPV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结果显示,CPV-VLPs经过纯化后纯度可达到95%以上;优化的ELISA最佳工作条件为:纯化抗原包被浓度为5.0mg/L,4℃包被过夜;1%BSA,37℃封闭2h;待检血清1∶40稀释,37℃孵育1.5h;HRP标记的酶标二抗1∶20 000稀释,37℃孵育1h;TMB室温避光显色30min;确定的血清阴性阳性临界值D450nm值为0.264。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犬细小病毒阳性血清,与犬瘟热、犬传染性肝炎、犬冠状病毒病、狂犬病阳性血清均不发生反应。该方法的敏感性为1∶640,批内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小于6%,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小于8%。42份临床血清样本的检测结果表明,与血凝抑制试验的符合率为90.48%。

    2014年09期 v.34;No.213 1423-1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小反刍兽疫病毒受体SLAM基因的克隆及其结构与功能分析

    蒙学莲;窦永喜;骆学农;才学鹏;

    信号淋巴激活分子(SLAM)为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感染其自然宿主的细胞受体。本试验从山羊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克隆获得了SLAM基因,并对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为研究SLAM的功能及其在PPRV侵染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利用RT-PCR的方法对山羊SLAM基因全长进行克隆,通过生物学软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利用Swiss-Model进行三级结构预测,然后分析其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山羊、绵羊、黄牛、水牛、虎鲸和海豚SLAM基因同源性较高,分别是98.7%、96.6%、96.3%、89%和88.8%,氨基酸的相似性分别是97.6%、94.1%、93.2%、83.5%和83.6%。山羊SLAM蛋白V结构域中存在8个影响宿主—病毒特异性结合的8个关键氨基酸,且与绵羊、黄牛和水牛的均完全保守;胞内区含有三段高度保守的富含酪氨基酸(Tyrosine)的基序(TXXYXXV/I/A)。本试验成功地克隆小反刍兽疫病毒受体SLAM基因,分析和预测了SLAM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为其进一步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及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2014年09期 v.34;No.213 1429-1434+1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兔出血症病毒基因组克隆与病毒抗原性相关遗传变异分析

    肖跃强;刘吉山;杨慧;张松林;王文秀;沈志强;丁壮;

    RT-PCR获得兔出血热病毒SQ-1株基因组序列,对非结构蛋白与结构蛋白基因序列进行了遗传演变分析,基于各非结构蛋白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尽管存在微小差异,但原始毒株和变异毒株分类结果一致,SQ-1株归属变异毒株,这与以病毒结构蛋白VP60、VP10蛋白基因的分型结果相同;以VP60蛋白分析SQ-1毒株在时间与空间的遗传进化来源,发现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的分别是于2009年报道的俄罗斯毒株与2005/2006年我国分离毒株,同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9.3%以上毒株分布于我国、美国、德国与法国等,有的毒株流行时间久远。这说明该病毒的遗传进化比较复杂,决定其进化来源的因素好像与地域分布、流行时间等无关,而是可能与该类型毒株可以在免疫动物体内存活并同源重组有关。同时,分析了RHDVa群毒株目前和未来的遗传变异趋势及其对抗原性的影响,以及RHDVa群与原始群之间遗传演化氨基酸位点差异相关性,初步阐明了我国流行毒株的特点,这对于深入研究变异型病毒的遗传进化机制、防控该病将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2014年09期 v.34;No.213 1435-1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动物源脑心肌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常洪涛;刘慧敏;陈陆;杨霞;赵军;王新卫;姚惠霞;王川庆;

    为研究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对不同动物宿主的感染情况。本试验应用改进的"细胞接种与RT-PCR方法相结合"技术,成功分离到国内首株地方土猪源EMCV、首株家养野猪源EMCV、1株鼠源EMCV和3株良种猪源EMCV,并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6株EMCV分离毒的基因组全长从7 724~7 735bp不等,ORF长度均为6 879bp,彼此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3%~99.8%,与其他不同动物源EMCV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79.9%~99.9%,与国内猪源、鼠源分离毒的同源性均在99.4%以上;各基因片段中,以VP1和2A变异幅度最大,VP2和3D最为保守;基于EMCV全基因组、ORF和VP1基因序列绘制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EMCV可分为G1、G2和G3 3个群,猪源EMCV主要分布在G1、G2群,鼠源EMCV在G1、G3群中均有分布;6株EMCV分离毒与其他国内参考毒株同属于G1群,但分布并不完全集中。结果表明,地方土猪和家养野猪可感染EMCV并引起发病,提醒在进行地方品种养殖和野生动物家养时要充分考虑人兽共患疫病传播的生态学;鼠在良种猪、家养野猪和地方土猪EMCV之间的交叉感染、传播与流行中起到重要媒介作用;不同EMCV地方流行株间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其传播具有一定的区域限制性;EMCV在感染不同动物时可能会发生某些突变,以适应新的宿主。

    2014年09期 v.34;No.213 1442-1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活性肽Ii-Key与异种病毒抗原表位的疫苗设计及其免疫效应

    徐姗姗;孙菲菲;吴亚荣;叶红;李槿年;刘雪兰;

    跨膜糖蛋白恒定链在抗原递呈细胞内主要参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与抗原肽复合物的装配,其关键活性基团(Ii-Key)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Ii-Key携带异种病毒抗原表位能否有效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本试验首先构建Ii-Key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肽表位(aa197-209)和新城疫病毒HN肽表位(aa345-353)的嵌合体,并将嵌合体基因插入pET-32α原核表达载体,转化E.coli Rosetta诱导表达,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免疫SPF级BALB/c小鼠,分别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记试验检测小鼠体内的抗体水平和融合蛋白的反应原性。结果表明,与VP2/HN串联表位对照组相比较,Ii-Key/VP2/HN嵌合体疫苗处理组抗体效价平均提高了13.7倍。通过将嵌合体基因导入pmCherry-C1真核表达载体与pEGFP-N1-MHCⅡα共转染293T细胞,结果表明Ii-Key/VP2/HN嵌合体与VP2/HN和空载体蛋白在细胞内均呈现弥散状,与MHCⅡ类分子共定位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Ii-Key能够携带异种病毒串联抗原表位有效增强免疫应答,其增强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014年09期 v.34;No.213 1448-1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flp基因缺失菌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

    张四化;尹伟力;阮征;万云;李婷婷;周慧;刘开武;章娅琳;李东;吴君;宫时玉;周锐;

    flp(fimbrial low-molecular-weight protein)操纵子由13~15个基因组成,在细菌中广泛存在,主要编码一种类菌毛(Flp菌毛)的束状纤维蛋白,与细菌在宿主中的黏附和定植有关。本试验利用同源重组技术获得了无抗性标记的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Ⅰ型4074菌株的flp基因缺失菌株,通过对基因缺失菌株进行一系列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探索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flp基因功能。结果表明,flp基因的缺失不会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在体外的生长和其溶血活性产生明显影响,但能导致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4074菌株丧失形成菌毛的能力;以小鼠为模型的动物试验结果显示,基因缺失菌株的致病力较亲本菌株有所降低。

    2014年09期 v.34;No.213 1453-1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致仔猪水肿病大肠杆菌减毒株的毒力测定及其在仔猪肠道内增殖的分析

    张华;成大荣;朱善元;左为勇;夏文龙;李丽丽;

    在已构建致仔猪水肿病大肠杆菌S451521菌株的2个毒素敲除菌株(F1、F2)基础上,进一步测定了其毒力及在仔猪肠道内的繁殖能力。选择30日龄的ICR小鼠并随机分成4组,A、B、C试验组分别灌胃接种不同浓度的野生菌株S451521及其毒素敲除菌株F1、F2,D组以灭菌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结果表明减毒菌株F1和F2毒力均比野生菌株弱,其中F1株减弱了60.73%、F2株减弱了84.38%。选择24日龄未经仔猪水肿病疫苗免疫过的仔猪共14头,并随机分为2组;第1组口服接种减毒菌株F2,第2组以灭菌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定期采集仔猪粪样并进行细菌监测;结果显示,仔猪排出减毒菌株F2的数量随时间不断增多,在接种后28d可达到每克粪样含目的菌约70 000cfu。这说明减毒菌株F2能够在仔猪体内定植并大量繁殖。

    2014年09期 v.34;No.213 1458-1460+1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肉牛运输前后牛源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基因检测

    邓立新;金钺;王冲;张永伟;施冲旭;王亚宾;

    为探讨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的潜在致病菌,本试验采集肉牛运输前后的粪便和血液,针对牛源肠球菌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检出45株肠球菌(粪便中34株,血液中11株),且对克林霉素等不敏感,其中携带耐药基因aac(6’)\aph(2")阳性菌株14株(阳性率31.1%)和ant(6)-Ⅰ的阳性菌株9株(阳性率20%)。表明肉牛经过长途运输后易被携带耐药基因的肠球菌侵入。

    2014年09期 v.34;No.213 1461-1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牛源犬新孢子虫NcSRS9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

    郭焕平;张守发;于龙政;薛书江;李积旭;贾立军;

    为了解新孢子虫NcSRS9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性,本试验对牛源犬新孢子虫吉林株NcSRS9基因进行分子克隆,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基因进行编码蛋白等电点、信号肽、跨膜区、糖基化位点及疏水性分析,并将该基因片段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α,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α-NcSRS9,转化至大肠杆茵BL21中并诱导表达。结果显示,克隆的NcSRS9基因片段长969bp,与GenBank(EF440644.1)上发表的基因序列同源性100%。NcSRS9基因编码蛋白等电点为5.12,在其N末端存在一个跨膜区。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显示,NcSRS9基因在大肠杆菌内得到高效表达,表达的NcSRS9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3 000(His约为7 000,NcSRS9约为36 000),可被牛抗新孢子虫阳性血清识别,说明表达的蛋白具有一定的反应原性。

    2014年09期 v.34;No.213 1466-1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简报

  • 一种新的圆环病毒病—貂圆环病毒性肠炎

    刘晔;连海;李楠;王玉莹;张守峰;张菲;扈荣良;

    <正>2013年10月,我们针对辽宁省大连大部分貂场存在的青年貂因发生红白痢而死亡的问题,在部分貂场开展了流行病学研究。根据貂场饲养管理人员介绍,在每年的8-10月份,水貂发生一种以红白痢、部分貂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患病水貂临床上初期表现食欲不佳、厌食、精神状况不好、被毛粗乱,粪便呈白色,但大部分康复,其中,7%~8%的水貂后期粪便从白痢逐渐变为黄痢、红痢,脓样(胶胨样),继而出现黑色血便,口鼻苍

    2014年09期 v.34;No.213 1416-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人兽共患病

  • A型禽流感病毒通用型核酸检测标准样品的研制及不确定度分析

    孙涛;雷质文;邓明俊;王群;郑小龙;梁成珠;曹丙蕾;凌宗帅;

    利用基因克隆和体外转录技术,制备A型禽流感病毒通用核酸检测阳性标准样品。根据禽流感基质蛋白基因M的序列,设计全长开放阅读框的克隆引物,RT-PCR获得相应片段,连接至pGEM-T载体,测序后采用体外转录方法制备RNA纯品,初步定量稀释后,混合分装作为核酸标准样品候选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并委托外部实验室采用外标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转录的RNA片段进行定值。通过绘制荧光定量标准扩增曲线和协作标定的方式,计算标准物质含量(拷贝),并进行不确定度的估算。均一性结果显示瓶间差异小于5%,稳定性试验表明室温20~25℃(相对湿度20%~50%)14d,2~8℃3个月以及-20℃保存1年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核酸标准物质定值为(3.120±0.345)×108拷贝数,可用作禽流感病毒通用核酸检测的标准质控品。

    2014年09期 v.34;No.213 1471-1475+1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富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生物磁珠的制备

    张馨元;李志萍;李乾学;夏志平;马红霞;

    制备了一种可以从大体积、低浓度病毒液体样品中富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新型生物磁珠。比较了氨基磁珠与羧基磁珠作为生物磁珠载体的效果。结果表明,以pH 4.5MES(2-(N-吗啉)乙磺酸)为活化缓冲液活化羧基磁珠每毫克可以结合9.8μg的胎球蛋白,pH 4.5PBS(磷酸盐缓冲液)为活化缓冲液每毫克可以结合9.25μg的胎球蛋白;以5%戊二醛为活化剂活化氨基磁珠1h较以2.5%、7.5%的戊二醛为活化剂每毫克结合胎球蛋白量多,为8.12μg。制备完成的羧基型生物磁珠与氨基型生物磁珠均可富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而羧基型生物磁珠可以富集检测出15倍病毒稀释液,敏感性较氨基磁珠富集检测出7倍病毒稀释液高。

    2014年09期 v.34;No.213 1476-1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鸡源禽流感H9N2亚型河南分离株NS1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董永军;王丽荣;王秋霞;贺会利;杭柏林;

    根据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NS1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AIV的NS1基因序列,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α(+)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α(+)-NS1,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得到NS1融合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约28 000,分析显示NS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表达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包涵体经过变性和复性后均可获得单一、高表达量的目的蛋白,为进一步开展关于NS1蛋白的功能,为建立鉴别禽流感疫苗免疫和野毒感染ELISA诊断试剂盒奠定基础。

    2014年09期 v.34;No.213 1481-1485+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牛分枝杆菌CFP-10和ESAT-6基因的融合表达及其抗原活性鉴定

    柏亚铎;赖平安;史喜菊;高云航;张伟;汪琳;王滨;邓永强;严安;

    CFP-10和ESAT-6是牛分枝杆菌的免疫优势抗原,可诱导机体产生IFN-γ,在牛结核病的免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分别克隆了牛分枝杆菌CFP-10和ESAT-6基因,并将这2个基因融合扩增,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CFP-10-ESAT-6,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主要以分泌表达的形式存在于表达上清中,收集上清中的目的蛋白进行Ni亲和层析柱和分子筛两步纯化,蛋白纯度分别达到90%和95%。将纯化的重组蛋白以2mg/L的质量浓度包被酶标反应板,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不同来源牛血清中的结核病抗体,结果表明,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活性,可有效识别阴、阳性结核病血清。

    2014年09期 v.34;No.213 1486-1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兽医学

  • 小型猪复合麻醉剂及其特异性颉颃剂交互作用对大鼠不同脑区iNOSmRNA转录的影响

    牛栋梁;王会英;姜胜;张士霞;范宏刚;王洪斌;

    为研究小型猪专用复合麻醉剂(XFM)及其特异性颉颃剂交互应用对大鼠不同脑区iNOS mRNA转录的影响,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和XFM与颉颃剂交互作用组(MJ),MJ组分为早期交互(MJ1、MJ2)和晚期交互(MJ3、MJ4)2个亚组。各组大鼠到达预定时间点后分别采取脑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织中iNOS 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XFM及其特异性颉颃剂交互应用时,大脑、小脑、海马、脑干和丘脑中iNOS mRNA转录均受到显著抑制(P<0.01),虽能逐渐回升,但在试验选取时间点内只有小脑与海马中iNOS mRNA转录恢复正常。结果表明,XFM及其特异性颉颃剂在交互作用时能够显著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iNOS mRNA的转录,部分脑区可以完全恢复,这可能与XFM及其特异性颉颃剂交互作用机制有关。

    2014年09期 v.34;No.213 1491-1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鸡源印第安纳沙门菌多重耐药性分析

    陆彦;武岩;赵红玉;候晓林;吴国娟;

    采集山东不同地区鸡源沙门菌,根据Kauffmann-White方法测定分离株血清型,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试分离株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方法检测10种耐药基因,分析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沙门菌80株,其中印第安纳沙门菌60株。药敏试验证实:60株印第安纳沙门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唑啉、多黏菌素、氨苄西林、多西环素和甲氧苄啶等16种抗菌药物普遍耐药。88.33%菌株多重耐药分布在12~15耐,未发现3耐以下的菌株。PCR扩增出int1,blaTEM,aac(6’)-Ib-cr,floR,catA1,tetA,strA,cmlA 8种耐药基因。超过90%的菌株携带int1,blaTEM,floR和aac(6’)-Ib-cr耐药基因。上述结果表明,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的符合呈现相关性。

    2014年09期 v.34;No.213 1496-1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同时检测鸡血浆中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残留

    孙礼瑞;赵敏;谢恺舟;郭辉生;李爱华;谢星;王剑锋;倪海球;张跟喜;戴国俊;王金玉;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同时检测鸡血浆中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的残留量。鸡血浆经乙腈提取,饱和二氯甲烷萃取,酸性条件下水杨醛沸水浴衍生化后,以0.01mol/L的磷酸二氢钾溶液(A)和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荧光检测激发波长为354nm,发射波长为445nm。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线性范围均为5.0~5 000.0μg/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0.999 6)。当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添加水平均为5.0~125.0mg/L时,鸡血浆样品平均回收率均高于74.72%,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8.65%,日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低于4.99%和10.60%,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低于7.98%和11.29%。测定鸡血浆样品中AMO的检测限(LODs)为2.0μg/L(S/N=3)、定量限(LOQs)为5.0μg/L(S/N=10),AMP的检测限为1.0μg/L(S/N=3)、定量限为2.5μg/L(S/N=10)。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且结果精确、灵敏、可靠,可适用于鸡血浆中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同时提取和检测。

    2014年09期 v.34;No.213 1501-1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钼对镉胁迫下山羊肝线粒体自由基代谢及肝Cyt-c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庄煜;张彩英;曹华斌;胡国良;郭小权;黄爱民;顾小龙;彭梦华;

    选用27头健康波尔山羊随机分成3组,每组9头,选用钼酸铵[(NH4)6Mo7O24·4H2O]、氯化镉(CdCl2)作为试验钼源、镉源。对照组(试验Ⅰ组)口服相应剂量去离子水,试验Ⅱ、Ⅲ组灌服1mg Cd·kg-1·BW,同时分别灌服15、45mg Mo·kg-1·BW。试验50d,于0、25、50d每组剖杀3头山羊取肝组织样进行相关试验,观察钼镉对山羊肝线粒体自由基代谢及Cyt-c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Ⅱ、Ⅲ组T-AOC、SOD活性下降(P<0.05),MDA、NO、NOS活性或含量及Cyt-c基因mRNA表达量上升(P<0.05),且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T-AOC、SOD呈下降趋势(P<0.05);MDA、NO、NOS活性或含量及Cyt-c基因mRNA表达量呈上升趋势,试验钼镉组比较:当镉剂量一定时,试验钼镉组随着灌服钼剂量的升高,T-AOC活性呈下降趋势,MDA、NO、NOS活性或含量及Cyt-c基因mRNA表达量呈上升趋势。结果表明,钼可导致镉胁迫下山羊肝线粒体自由代谢紊乱,造成线粒体损伤同时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yt-c表达上升,钼与镉呈协同效应。

    2014年09期 v.34;No.213 1507-1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caspase-3、caspase-9在醋酸铅诱导NRK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贺秀媛;陈渊;李梦;袁莉芸;邬静;李静;常洪涛;郭成志;袁慧;

    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分别用0、0.5、1.0、2.0μmol/L醋酸铅作用12h后,MTT法检测不同剂量的醋酸铅对其增殖的抑制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醋酸铅引起的NRK凋亡,罗丹明123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以及caspase广谱抑制剂和caspase-9的抑制剂(Z-VAD-FMK和Ac-LEHD-FMK)对醋酸铅诱导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或P<0.01),醋酸铅明显抑制NRK细胞增殖,且呈一定剂量效应,IC50为(2.44±0.32)μmol/L;凋亡检测表明,随着醋酸铅浓度的升高,细胞凋亡现象越明显;明显减低线粒体膜电位;激活体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加;caspase抑制剂能显著抑制醋酸铅诱导的细胞凋亡。结果表明,醋酸铅抑制NRK细胞增殖,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依赖性的线粒体信号通路而诱导NRK细胞凋亡。

    2014年09期 v.34;No.213 1513-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兽医学

  • 双峰驼奶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结构及其细胞凋亡的影响

    王雪莹;张全伟;张勇;李亚兰;赵兴绪;

    观察双峰驼奶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结构及其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理论参考。通过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结合高糖高脂饮食诱导构建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iabetes model control,DMC)、低剂量骆驼奶组(2ml/d)(low camel milk,LCM)、高剂量骆驼奶组(5ml/d)(high camel milk,HCM)和盐酸二甲双胍组(200mg/kg)(metformin hydrochloride,MTH),每组12只,另设正常对照组(control group,C)。建模成功后,试验组处理4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PG)浓度变化;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方法检查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荧光定量Real time-PCR法检测Bax(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Bcl-2(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细胞凋亡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3,Caspase 3)和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mRNA的表达丰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免疫印迹法观察肾脏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DMC组相比,LCM、HCM、MTH组大鼠FPG浓度均显著下降(P<0.01),LCM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显著升高(P<0.01);HE染色显示DMC组肾小球体积增大,囊腔变小,肾小球内出血严重,而LCM、HCM、MTH组肾小球体积、囊腔间隙较正常,肾小球出血明显减少;Bax mRNA和NF-κB mRNA在DMC组中表达量最高,Bcl-2mRNA和Caspase 3mRNA分别在LCM组和HCM组有较高的表达量;与DMC组相比,LCM、HCM、MTH组大鼠肾脏细胞Bax蛋白表达减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结果表明,双峰驼奶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抑制其细胞凋亡,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发挥有效作用。

    2014年09期 v.34;No.213 1520-1526+1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钼对镉胁迫下山羊红细胞膜自由基代谢及脾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顾小龙;王琦;曹华斌;庄煜;张彩英;胡国良;郭小权;黄爱民;

    36只体质量约为20kg的山羊被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9只,试验组灌服相同量的CdCl2和不同量的[(NH4)6Mo7·O24·4H2O],对照组灌服对应量去离子水。按每千克体质量计算,低钼组(0.5mg/kg(Cd)+15mg/kg(Mo))、中钼组(0.5mg/kg(Cd)+30mg/kg(Mo))、高钼组(0.5mg/kg(Cd)+45mg/kg(Mo)),每组3个重复。于试验的第0、10、20、30、40、50天每组山羊采血,于试验的第0、25、50天每组山羊取脾脏和肝脏,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显示:(1)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各试验组红细胞膜MDA含量呈上升趋势,GSH-Px、GST、SOD活性呈下降趋势;在第50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红细胞膜MDA含量上升(P<0.01),GSH-Px、GST、SOD活性降低(P<0.01);(2)与对照组相比,高钼组脾脏的脾小体体积减小,可见散在的含铁血黄素沉积;(3)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各试验组肝脏Bax基因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在第50天时,与对照组相比,低钼组和高钼组Bax表达量上升(P<0.05)。结果表明,钼可导致镉胁迫下山羊红细胞膜自由基代谢紊乱,并能损害脾脏的免疫功能并且上调肝Bax基因的表达量,钼和镉体现为协同作用。

    2014年09期 v.34;No.213 1527-1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产蛋循环过程中TRPV6、CaBP-D_(28K)和PMCA 1b在蛋壳腺的动态表达

    翟晓虎;贺卫华;侯加法;杨俊花;

    将40羽220日龄ISA蛋鸡分为5组,于产蛋后0、2、4.5、8、16h断头处死,采集蛋壳腺组织,运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产蛋循环过程中瞬时性受体单位香草精受体6(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receptor 6,TRPV6)、钙结合蛋白(calbindin D28K,CaBP-D28K)、质膜钙离子ATP酶1b(plasma membrane Ca2+-ATPase 1b,PMCA 1b)mRNA和蛋白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卵子未进入蛋壳腺前(产蛋后0~4.5h),蛋壳腺内TRPV6、CaBP-D28K和PMCA 1bmRNA表达水平较低,随后表达量逐渐升高,在蛋壳钙化过程中达到最大值(产蛋后16h),与0h相比,TRPV6和CaBP-D28KmRNA表达差异均极显著(P<0.01);另外,产蛋循环过程中,TRPV6、CaBP-D28K和PMCA 1b蛋白浓度变化与mRNA变化一致,产蛋后16h到达最大值,其中CaBP-D28K蛋白浓度与0h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产蛋循环可调控蛋壳腺内TRPV6、CaBP-D28K和PMCA 1b的表达,并提示钙离子跨细胞转运途径在钙离子进入蛋壳腺形成蛋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4年09期 v.34;No.213 1534-1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酵母铬对围产前期奶牛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兰明慧;周玉龙;张旭;李淑静;王恒根;孙斌;曲永利;郭东华;齐欣;吴海燕;范春玲;

    研究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铬对围产前期奶牛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用20头体况和预产期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为基础日粮,3个处理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4、4.8和7.2g/d的酵母铬。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酵母铬可以提高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P<0.01);在4.8g/d铬水平下,与对照组相比饲喂酵母铬奶牛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果表明,基础日粮添加酵母铬,0.4mg Cr/kg干物质(DM)可提高围产前期奶牛抗氧化能力。

    2014年09期 v.34;No.213 1540-1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奶牛生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群体监测

    刘国文;李心慰;李小兵;王哲;

    <正>奶牛生产疾病(production diseases)是奶牛不能满足高产代谢需求所引发疾病的统称。奶牛生产疾病以往主要是指低钙血症、酮病、脂肪肝和低镁血症等主要的代谢病,现已将瘤胃酸中毒、真胃变位、胎盘停滞和蹄叶炎等疾病也纳入生产疾病范畴[1]。过渡期(围产期)是奶牛生产疾病的高发期。因此,生产疾病对奶牛的健康、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就目前而言,即便在饲养管理规范的奶牛场,

    2014年09期 v.34;No.213 1544-1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感染的分子致病机制

    蒋磊;周明旭;夏芃芃;朱国强;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发展中国家人群腹泻的主要原因,一直是西方国家旅行者腹泻的最常见病因,也是引起动物(尤其是幼龄动物)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根据ETEC产生热敏和(或)热稳定肠毒素特性可以将其分类成不同致病型。针对这类重要病原体的疫苗研发目前仍然面临着艰难的挑战。本文综述了病原体-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两方面介绍致病菌的多种毒力因子以及作为靶标研发疫苗的潜力,分析了病原与不同宿主易感性的差异,为针对ETEC新型疫苗的研发和有效预防ETEC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2014年09期 v.34;No.213 1551-1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0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