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开创;胡杰;陈芳芳;张步娴;莫胜兰;邹联斌;李军;
为研究在免疫压力下HP-PRRSV田间流行毒株的遗传进化情况,选取2家疫苗免疫猪场、2家未免疫猪场,连续2年每季度采集血清利用ELISA检测PRRSV抗体;采集血清、组织病料及精液通过RT-PCR检测PRRSV病原,并对阳性样品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分析。结果,共获得Nsp2基因序列91个,ORF5、ORF6、ORF7基因序列各98个,均属于美洲型高致病性变异毒株(HP-PRRSV);Nsp2、ORF5、ORF6、ORF7基因核苷酸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0.1%~100%和91.6%~100%、83.3%~100%和81.1%~100%、96.6%~100%和96.0%~100%、91.1%~100%和91.4%~100%,表明ORF6基因的同源性最高、ORF5基因的同源性最低;Nsp2、ORF5、ORF6、ORF7基因的平均进化速率分别为4.30×10-4、4.09×10-5、2.65×10-6、4.89×10-6 substitutions/site/day(s/s/d),表明Nsp2基因最容易发生变异,而ORF6基因最稳定;Nsp2、ORF5、ORF6、ORF7基因的平均进化速率在免疫猪场分别为4.42×10-4、4.20×10-5、2.71×10-6和4.93×10-6 s/s/d,在非免疫猪场分别为4.18×10-4、3.98×10-5、2.59×10-6和4.84×10-6 s/s/d,表明免疫猪场中HP-PRRSV流行毒株的进化速率高于非免疫猪场中HPPRRSV流行毒株的进化速率。本研究结果为掌握HP-PRRSV的分子流行病学规律提供了详细的基础数据。
2014年10期 v.34;No.214 1561-1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静;王晓梦;杨盼盼;雷喜梅;刘金玲;李晓静;赵军;王川庆;
以纯化的重组猪流行腹泻病毒(PEDV)中国变异株S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PEDV流行株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所建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抗原最适包被量为1μg/孔,包被时间为37℃1h后4℃过夜;血清工作浓度为1∶100,作用时间为1.5h;二抗选用HRP标记的兔抗猪IgG稀释度为1∶4 000,作用时间为1.5h;显色液TMB作用时间为15min;判定标准为,样品S/P值大于等于0.058判定为阳性,小于0.045判定为阴性。所建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对50份疑似猪流行性腹泻血清样品进行检测,该方法与PEDV病原检测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ELISA方法可用于PEDV流行株抗体检测和疫病监测。
2014年10期 v.34;No.214 1568-1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余秋颖;常洪涛;陈文定;陈陆;明星;郑关民;张玉娟;韩莎;王川庆;
2012年伊始,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在河南省部分地区再次暴发。为探寻其中缘由,对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间采集的疑似PR病料接种Vero细胞并经PCR鉴定,分离到4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同时对该4株病毒的gE、TK和gD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及分析。序列分析显示:4株PRV河南分离株的gE、TK、gD基因有些核苷酸及氨基酸发生变化,不同于参考毒株;遗传进化分析显示:4株PRV河南分离株形成单独1个小亚群,与中国其他地区分离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与欧洲、南美洲分离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推测此4株河南分离毒株是新型国内流行株。
2014年10期 v.34;No.214 1573-1578+1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乔小改;年阳阳;朱玲;徐志文;郭万柱;周远成;易悦;
通过PCR从伪狂犬病毒(PRV)SL株基因组中扩增出gL基因,将产物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测序验证后将重组质粒转化至E.coli Rosseta,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显示诱导表达蛋白约33 000,同预期大小相符,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可知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使用Ni 2+-Agarose His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重组蛋白,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经琼脂扩散试验测定,效价达1∶8。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进行PRV gL亚细胞定位检测,结果显示最早可在感染后4h的细胞质中检测到特异性荧光,并随着PRV的复制gL表达增加。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gL基因的功能和PRV的致病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4年10期 v.34;No.214 1579-1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丽敏;杨香林;侯成才;王先炜;姜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猪圆环病毒2型(PCV2)检测的特异性,利用PCV2Cap蛋白及酶标记Cap单克隆抗体,建立了一种检测猪血清中PCV2Cap蛋白抗体的阻断ELISA方法,并将其组装成试剂盒。对阻断ELISA试剂盒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符合率和保存期测定。结果显示,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批内批间重复性好,与商品化试剂盒符合率高,保存期长且性质相对稳定。先后制备了5个批次的阻断ELISA试剂盒,用于检测PCV2不同疫苗免疫猪血清、规模猪场PMWS发病猪及同群健康猪血清、不同日龄猪群血清.结果显示,PCV2油佐剂免疫组血清抗体水平相对较高,PWMS发病猪血清抗体水平高于同群健康猪,猪群中育肥猪血清抗体水平最高。
2014年10期 v.34;No.214 1584-1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秀平;陈陆;赵军;王川庆;王新卫;常洪涛;刘红英;卢彩景;杨霞;
为探究鸭源鸡杆菌的致病力与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性的相关性,分别对20株鸭源鸡杆菌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测定和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有80%的菌株能引起小鼠死亡,出现肝脏、脾脏肿大和输卵管出血等病变,且其中部分菌株(YZ-11-XZ、LH-BJT-11-SLG、Huang-1-SLG)导致迅速的高死亡,48h内死亡率100%;生物被膜检测试验结果显示大部分鸭源鸡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形成被膜的能力,其中3株菌(SHANXY-1-GZ、Huang-1-SLG、ZZ-HL-1-SLG)具有中等被膜形成能力,2株菌(YZ-11-XZ、F149T)具有较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除标准株F149T对多种抗生素都敏感外,其余菌株耐药率均在38.10%~76.19%之间不等。其中LH-BJT-6-XZQ株耐药率为80.95%,其次是XX-HJ-6-QG(76.19%)、ZZ-XC-7-QG(76.19%)、SX-YC-7-QG(71.42%)、ZZ-XY-1-QG(66.67%)、Huang-1-SLG(66.67%)、XX-HJ-6-SLG(61.90%)、ZZ-HL-1-SLG(61.90%)。分析发现,鸭源鸡杆菌对受试动物的致病力与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其耐药性之间缺乏明显的相关性,但具有生物被膜形成及耐药2种特性会增强鸭源鸡杆菌的耐药性和传播性,给动物的疾病控制造成更大的威胁。该研究为鸭源鸡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014年10期 v.34;No.214 1590-1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周作勇;王芝英;胡世君;聂奎;
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艾美尔球虫(Eimeria tenella)子孢子体外刺激鸡异嗜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IFN-γ、IL-6、IL-10和IL-12mRNA表达水平。结果发现,与不刺激对照组相比,活的E.tenella子孢子刺激异嗜白细胞(4h)和巨噬细胞IL-6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灭活的E.tenella子孢子刺激异嗜白细胞和巨噬细胞IFN-γ、IL-6、IL-10和IL-12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活的E.tenella子孢子,差异显著(P<0.05)。与不刺激对照组相比,灭活的E.tenella子孢子刺激异嗜白细胞IL-6、IL-10、IL-12(2h)和IFN-γ(4h)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灭活的E.tenella子孢子刺激巨噬细胞IL-6、IL-12和IFN-γ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表明,鸡异嗜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受到E.tenella子孢子刺激后炎性细胞因子的显著上调可能与机体清除球虫感染有关。
2014年10期 v.34;No.214 1598-1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朱绍智;陈轩;罗宝正;何媛;薄清如;徐海聂;吴静波;沙才华;黄新民;廖秀云;
为实现对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的绝对定量检测,建立了检测中和抗体的均值荧光复合技术。用狂犬病毒糖蛋白标记带有荧光物质Eu3+的纳米微球载体,并用其特异性结合已捕获的中和抗体,根据荧光强弱判定抗体效价。通过试验我们获得了最佳反应条件;在此条件下,荧光强度与中和抗体效价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能达到0.99以上;而且检测灵敏度能达到0.01IU/mL;另外此方法对犬温热病毒和犬细小病毒阳性血清不产生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并且与金标准FAVN的符合率达到98%。此方法不仅能够用于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的特异性检测,而且能够实现绝对定量检测;在狂犬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和动物的检验检疫等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10期 v.34;No.214 1603-1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江倩;李建平;曲海娥;姜怀志;张巧灵;
从miRNA这类新的调控水平出发,在Solexa高通量测序的基础上,以毛囊发育不同阶段的绒山羊皮肤组织为研究对象,针对绒山羊不同发育阶段皮肤组织差异表达的miR-let7a进行分析,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和筛选与毛囊发育相关靶基因IGF-1R,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let7a、IGF-1R在绒山羊毛囊不同发育时期中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miR-let7a与其靶基因IGF-1R在绒山羊毛囊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但存在表达差异;miR-let7a在绒山羊生长期中的表达较退行期的弱,而其靶基因IGF-1R在绒山羊生长期中的表达较退行期的强,其表达量正好相反,从而进一步证实了IGF-1R为miR-let7a的靶基因,同时也为后期人工调控绒山羊的毛囊发育及提高绒山羊毛发产量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平台。
2014年10期 v.34;No.214 1622-1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孙艳争;李小琼;周栋;张荣;王九峰;高艳春;
对小肠不同解剖位点分离得到的淋巴细胞进行表型鉴定,将有助于我们掌握猪黏膜免疫系统区分共生菌和致病菌的机理。我们的研究描述了分离空肠和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IELs)和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LPLs)以及派伊氏结(PP)淋巴细胞的方法,并对表达CD3、CD4、CD8的淋巴细胞进行三色流式细胞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的淋巴细胞活性高达90%以上。IELs和LPLs大部分是CD3+T细胞(67.90%~82.44%),少数是CD3-CD4-CD8+NK细胞(<5%)。IELs以CD4-CD8+细胞毒性T细胞(CTLs)占主导(43.61%~48.49%),CD4+CD8-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只占10%左右。相反,LPLs中TH细胞占多数,为40%左右,而CTLs细胞占了16.97%~19.24%。由于解剖位点不同,淋巴细胞的表型分布也不相同,最明显的是空肠和回肠PP结的淋巴细胞。空肠PP结CD3+T细胞的数量(54.08%)明显要多于回肠的PP结(15.26%)。小肠淋巴细胞中也可检测到CD4+CD8+双阳性细胞(DP)以及CD4-CD8-双阴性细胞(主要为γδT细胞),其中7.85%~21.50%的肠黏膜淋巴细胞表达CD4-CD8-,但只有0.51%~2.06%的细胞表达CD4+CD8+。IELs表达CD4-CD8-的细胞要比LPLs多。本试验为研究黏膜免疫反应提供了细胞分离技术以及相关基础知识。
2014年10期 v.34;No.214 1627-1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英;金晶;张昊龙;刘松财;常守印;袁伟;颜彤;尹云厚;
本研究采用SOE-PCR技术,分别获得了CTCF因子结合序列的突变和缺失的序列,构建2个重组质粒pEGFP-N1/1554M和pEGFP-N1/1549。质粒pEGFP-N1/1554M由CTCF因子的结合序列CCCTC突变为TAAGT后的序列替换pEGFP-N1的CMV启动子构建而成;质粒pEGFP-N1/1549由CTCF因子结合序列CCCTC缺失后序列(长1 549bp)替换pEGFP-N1的CMV启动子构建而成。用重组质粒分别转染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经筛选获得稳定的单克隆细胞,测定荧光强度并与对照组pEGFP-N1/1554(未缺失)比较荧光强度。结果表明,质粒pEGFP-N1/1554M的启动子活性显著强于对照组(P<0.01),质粒pEGFP-N1/1549的启动子活性显著强于对照组(P<0.01);即CTCF因子结合位点突变和缺失后,bLTF基因启动子活性都显著增强。
2014年10期 v.34;No.214 1634-1637+1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建云;何洁玉;武鑫;李良娟;张成;谌剑波;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等方法,研究了5α-双氢睾酮对大脑皮质组织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1)去睾丸引起大脑皮质神经元数量下降,细胞凋亡数量增加,部分神经元线粒体、内质网肿胀,出现凋亡小体,髓鞘板层疏松、分离并脱髓鞘,雄激素受体、Bcl-2表达下降,GFAP、BAX表达增加,与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去睾丸后补充5α-双氢睾酮组比较,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2)与去睾丸组比较,去睾丸后补充5α-双氢睾酮引起神经元数量增加,细胞凋亡数量减少,神经元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结构正常,雄激素受体、Bcl-2表达增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BAX表达下降,且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3)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去睾丸后补充5α-双氢睾酮组之间,以上各试验观察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5α-双氢睾酮可通过与雄激素受体结合,促进Bcl-2表达,抑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BAX表达,维持神经元、胶质细胞正常的超微结构,阻止细胞凋亡,保持神经元数量正常,实现对大脑皮质的保护。
2014年10期 v.34;No.214 1638-1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银凤;余兴邦;王冠玉;都格尔斯仁;包花尔;徐斯日古楞;
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在本课题组已获得的驯鹿ghrelin cDNA的部分片段的基础上进行3′和5′RACE。结果成功克隆出驯鹿ghrelin cDNA的3′和5′末端序列,从而得到604bp的驯鹿ghrelin cDNA全序列,其中包含57bp 5′非翻译区(UTR)、405bp的开放读码框(ORF)、128bp的3′UTR和poly(A)14。405bp的ORF编码134个氨基酸残基的前原ghrelin(preproghrelin),其中包含41个氨基酸残基的N末端信号肽,27个氨基酸残基的成熟肽及66个氨基酸残基的C末端肽。序列同源性比较显示驯鹿ghrelin cDNA与山羊、绵羊和牛的同源性分别是92.0%、90.8%和89.5%;与猪和人的同源性分别是69.5%和65.2%;与鸡的同源性仅为33.8%。表明ghrelin的结构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驯鹿Ghrelin cDNA全序列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理作用奠定了基础。
2014年10期 v.34;No.214 1647-1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红梅;李苏楠;吴婷婷;付守鹏;李志强;吕庆康;谢珊珊;薛文静;黄炳旭;陈巍;柳巨雄;
通过分离并培养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采用SqRT-PCR的方法检测IL-21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中细胞因子IL-1β、IL-10、IL-12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T组相比,单独LPS处理组IL-1β、IL-10、IL-12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极显著;与LPS组相比,在IL-21+LPS组中,IL-21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中IL-1β、IL-10、IL-12mRNA表达,差异显著。以上结果表明,IL-21通过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中IL-10、IL-12、IL-1β的表达,在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2014年10期 v.34;No.214 1653-1656+1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帅鹏;黄显会;孔祥凯;田苗苗;张晓会;李向阳;
研究并比较了头孢噻呋注射液和速解灵注射液在猪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和相对生物利用度。20头健康猪,随机均分为2组,进行单次给药剂量(5mg/kg)肌注头孢噻呋注射液(洛阳惠中)和速解灵注射液(美国辉瑞),前腔静脉采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猪血浆中头孢噻呋的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WinNonlin 5.2.1的非房室模型分析方法,计算出药物的动力学参数。猪肌注头孢噻呋注射液和速解灵注射液后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达峰时间(Tmax):(2.63±0.74)、(3.38±1.92)h;峰质量浓度(Cmax):(14.06±2.21)、(9.48±1.84)mg/L;消除半衰期(t1/2β):(17.65±2.07)、(17.70±2.43)h;平均滞留时间(MRT):(23.21±2.68)、(22.11±2.50)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last):(240.81±47.73)、(182.51±36.12)μg·h·mL-1。参数Cmax、AUClast统计差异极显著(P<0.01),头孢噻呋注射液较速解灵注射液吸收迅速、完全,达峰时间短,峰浓度显著升高;参数Tmax、t1/2β、MRT统计差异不显著(P>0.05),头孢噻呋注射液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32%,高于速解灵注射液。结果表明头孢噻呋注射液肌注后吸收迅速、完全,达峰时间短,峰浓度高,生物利用度高。
2014年10期 v.34;No.214 1657-1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习南;康佳;郝李娟;李瑞娟;史万玉;
将250只1日龄雏鸡随机均分成5组,每组50只。其中,Ⅰ组为不用药对照组,Ⅱ组为0.5%黄芪根普通粉对照组,Ⅲ~V组分别为黄芪茎叶超微粉0.5%、1%、1.5%剂量组。各组雏鸡均在7日龄时用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LaSota+H120株)点滴鼻;在21日龄时用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LaSota+H52株)点眼滴鼻,并且用新城疫油苗胸肌注射。各组分别在21、28、35、42和49d时采血分离血清用于检测NDV抗体水平。各组同时在21、35、49d时检测血中细胞因子IL-2和IFN-γ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黄芪根和中高剂量黄芪茎叶均可显著提高雏鸡的ND抗体水平和IL-2及IFN-γ含量(P<0.05或P<0.01),其中1%黄芪茎叶超微粉的作用与0.5%黄芪根普通粉相当。结果表明,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雏鸡的NDV抗体水平、细胞因子IL-2和IFN-γ含量均有显著提高作用,为黄芪茎叶超微粉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14年10期 v.34;No.214 1663-1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冯嘉轩;申凤鸽;王新辉;齐志敏;王莹;苟强;王岩;盛兰曦;刘波;孟繁平;
16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食醋组作为试验组,饮用蒸馏水作为对照组。在第0、7、14、21、28天收集试验组与对照组小鼠的粪便,提取粪便细菌总DNA。采用荧光定量PCR鉴定双歧杆菌、乳酸菌、肠球菌、梭菌以及脱硫弧菌的16Sr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乳酸菌16SrRNA表达量在5种待测细菌中最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在不同时间点乳酸菌的16SrRNA表达量有变化,双歧杆菌的16SrRNA表达在试验组中有明显的升高。但双歧杆菌和乳酸菌2种益生菌的16SrRNA含量在5种检测菌中的比例维持在92.61%~99.09%。第28天时,梭菌与肠球菌在试验组中的16Sr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肠球菌、脱硫弧杆菌和梭菌3种有害菌的16SrRNA水平仅占5种细菌16SrRNA表达量的0.91%~7.32%。
2014年10期 v.34;No.214 1668-1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岳续朋;卢彦欣;戴立胜;赵锐锋;李喜春;张嘉保;
采用PCR-SSCP技术对45头种公牛Catsper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在Catsper1基因的5′UTR、exon-1、intron-1和3′UTR上存在多态性,5′UTR、exon-1和3′UTR分别存在2种基因型,即AA/AB、A′A′/A′B′和EE/EF型,intron-1存在3种基因型,即CC型、DD型和CD型。对多肽片段克隆测序,结果显示,在Catsper1基因5′UTR上存在2个碱基突变,即C65T和T28C;在exon-1上存在G144A的突变,并且该位点的突变导致了氨基酸序列由甘氨酸变为丝氨酸;在intron-1上存在C167T的突变;在3′UTR存在C202T的突变。利用SPSS 12.0软件分析了西门塔尔牛和夏洛莱牛Catsper1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精液品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5′UTR与exon-1位点的突变对鲜精活力、冻精活力、鲜精顶体完整率和冻精顶体完整率有显著影响(P<0.05);intron-1位点对射精量和冻精畸形率有显著影响(P<0.05);3′UTR位点对精子浓度和鲜精活精子比率有显著影响(P<0.05)。
2014年10期 v.34;No.214 1676-1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卫芬;白洁;李雅丽;秦艳;余东游;
选用1日龄罗斯308肉鸡216羽(公母各半),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3个重复。对照组和处理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105 CFU/g。饲养试验期为42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肉鸡失水率降低了22.66%(P<0.05),胸肌和腿肌的亮度值(L值)、红度值(a值)和黄度值(b值)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饲料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3.80%(P<0.01)、15.90%(P<0.01)、11.38%(P<0.01)和12.07%(P<0.05)。处理组血氨(BA)、尿酸(UA)、总胆固醇(T-CHL)和甘油三酯(TG)的含量分别降低了16.51%(P<0.05)、24.35%(P<0.05)、38.81%(P<0.01)和32.82%(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提高了63.16%(P<0.01),但对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葡萄糖含量无显著影响。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适量B.subtilis能改善肉鸡的肉品质,提高肉鸡对饲料养分的消化率,显著提高AKP的活性,并显著降低血清中SA、UA、T-CHL和TG的含量。
2014年10期 v.34;No.214 1682-1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1 ] - 张凡建;徐聪;翁晓刚;王明利;侯引绪;王九峰;
选取36头临床健康、头胎、泌乳中期奶牛,通过实时监控外界温湿度指数,结合奶牛呼吸、心率、肛温等生理指标,确定奶牛热应激状态,并测定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结果,与无热应激相比,中度热应激使奶牛日均产奶量降低16.33%,轻度热应激对此影响不明显。中度热应激奶牛乳脂率较轻度热应激显著降低,但与无热应激组相比差别不显著。轻度热应激使奶牛乳蛋白水平极显著降低,但随热应激程度加深,乳蛋白水平有升高趋势。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热应激对泌乳中期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有不同影响。
2014年10期 v.34;No.214 1686-1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4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张昕;贾泓瑶;程云云;陆超;苏丹;郝林琳;于浩;刘松财;
本试验对猪混合基因池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基因(IGF-1R)启动子区进行克隆并测序,筛查不同猪种间的突变位点并对其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预测。采用AS-PCR方法,对巴马香猪、西藏小型猪、军牧1号白猪、东北野猪和大白猪5个品种猪的IGF-1R启动子区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启动子区上存在2个SNPs位点(G-1 440C,C-1 165T),但均未引起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变化。在G-1 440C位点,5个猪种出现3种基因型,分别为GG,GC,CC,其中巴马香猪的等位基因频率G%=C%,其余4个猪种优势等位基因为G;在C-1 165T处,存在CC,CT,TT 3种基因型,西藏小型猪的优势等位基因为T,其余4个猪种优势等位基因为C。2个突变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
2014年10期 v.34;No.214 1689-1692+1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