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桐枫;周璐;周远成;刘小琬;徐志文;朱玲;郭万柱;
为研究猪环曲病毒(PToV)N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特征,运用RT-PCR技术扩增猪环曲病毒N基因,测序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获得了492bp的PToV N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KM036209)。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此序列编码163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pI)为12.14,理论分子质量为18 695.5u,不稳定系数为77.47;不同密码子对同一氨基酸选择上呈现一定的偏嗜性;最大疏水指数为1.589,最小疏水指数为-3.533;无信号肽和跨膜区;抗原表位主要位于N末端和C末端。预测其可能包含4个N-糖基化作用位点,2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作用位点、1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作用位点、1个N-豆蔻酰化位点。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KM036209与韩国株和上海株亲缘关系很接近,与荷兰及西班牙株不属于同一分支。
2015年06期 v.35;No.222 845-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余祖华;丁轲;滕蔓;迟佳琦;宿靖伟;程相朝;
为构建缺失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Meq基因簇microRNAs(Meq-clustered miRNAs的突变株,本研究在vv MDV GX0101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克隆的基础上,采用Red/ET同源重组技术将Meq-clustered miRNAs的编码基因进行缺失突变,经PCR鉴定及序列分析证明Meq-cluster miRNAs序列成功缺失后,提取Δmeq-miRNAs BAC DNA,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进行病毒拯救,用SYBR GreenⅠqRT-PCR检测病毒体外增殖特性。结果表明成功拯救出缺失MDV Meq-clustered miRNAs基因的感染性BAC克隆株GX0101Δmeq-miRNAs,且该缺失株与亲本株GX0101BAC具有相似的增殖曲线,Meq-clustered miRNAs是MDV体外复制的非必需基因。MDV Meq-clustered miRNAs基因缺失感染性BAC克隆株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MDV Meq-clustered miRNAs在MDV致病和致肿瘤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2015年06期 v.35;No.222 851-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马爱民;李倩;王超;赵国星;程楠;金宏丽;曹增国;赵永坤;郑学星;高玉伟;王化磊;杨松涛;
对38份疑似细小病毒性肠炎病犬粪便样品以HA-HI方法进行了检测,同时与免疫金标检测试纸和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HA-HI、免疫金标检测试纸和PCR 3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4.2%(32/38)、92.1%(35/38)和89.4%(34/38)。与PCR方法相比,HA-HI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1%和100%,免疫金标检测试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1%和25%。结果表明,HA-HI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比免疫金标检测试纸好,敏感性略低于PCR,适用于基层单位对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的快速诊断。
2015年06期 v.35;No.222 858-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欧阳伟;王永山;刘华洁;杜希宁;张海彬;
为了分析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对鸡体抗病毒天然免疫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应用IBDV弱毒(B87)和强毒(QL/12)分别感染4周龄SPF鸡,每隔12h(12~84h)取3只鸡的法氏囊组织作为1个pool,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其感染前后干扰素(IFN)和p53的mRNA水平,同时分析法氏囊组织的病理变化和病毒载量。结果显示:在QL/12组,IFN-α和IFN-βmRNA水平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48h达到峰值,随后降低;IFN-γmRNA水平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60h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p53mRNA含量迅速升高,60h达到峰值,随后降低。在B87组,IFN-αmRNA水平先降低后升高(48h达到最低值),而IFN-βmRNA水平变化不规则,72h含量最高;IFN-γmRNA水平先逐渐升高后降低(72h达到峰值);p53mRNA含量变化较小,36h含量最高。QL/12组诱导法氏囊组织产生的IFN mRNA(IFN-α、IFN-β和IFN-γmRNA)以及p53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B87组。病理组织学检查,QL/12组法氏囊淋巴滤泡呈不同程度的损伤,而B87组法氏囊组织未见明显的组织病变。qRT-PCR检测,QL/12组法氏囊组织中病毒含量48h达到峰值(8.4×106拷贝/mg),而B87组法氏囊组织中病毒含量72h达到峰值(6.6×104拷贝/mg)。本研究结果表明IBDV感染严重干扰了鸡体IFN和p53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
2015年06期 v.35;No.222 862-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艳丽;柏亚铎;陈中秋;董宏伟;董浩;高超;王开;邵洪泽;胡桂学;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纤突蛋白S携带主要的B淋巴细胞抗原表位,是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和提供免疫保护作用的主要结构蛋白,本试验通过PCR扩增,获得TGEV S蛋白上约1 218bp的保护性抗原基因S1,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并进行核酸序列测定。通过双酶切连接成功获得重组质粒pNZ8149-S1,电转化至乳酸乳球菌NZ3900中,经乳链菌肽诱导,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TGEV S1基因获得了表达,表达产物具有反应原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重组乳酸菌表达的蛋白位于菌体表面。
2015年06期 v.35;No.222 868-872+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龙涛;葛晨霞;王丹;陈立思;许蕤;胡静涛;李月红;
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S基因进行分析,筛选出可能与S基因有相互作用的外源miRNA:amiRNA-S-28035,amiRNA-S-28038,amiRNA-S-28165。之后,利用脂质体将构建好的相应的表达载体瞬时转染至PK-15细胞;通过Q-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其对S基因的抑制作用;CPE分析和TCID50测定检测其对TGEV增殖的抑制效果。结果发现,3个外源性miRNA均降低了S基因mRNA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其中amiRNA-S-28038对TGEV mRNA的平均抑制率可达64.6%,最高可达69.9%,表明外源性microRNA可以通过靶向TGEV基因组来抑制TGEV的复制。研究结果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5年06期 v.35;No.222 873-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卢会鹏;刘铮铸;史秋梅;张艳英;高桂生;高光平;马增军;郭秀玲;陆奇玉;
为了分析免疫仔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8表达特点,采集接种蓝耳病弱毒疫苗和猪瘟弱毒疫苗的仔猪前后3d外周血液,并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仔猪外周血中T细胞CD2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仔猪在接种蓝耳病、猪瘟疫苗前后,CD28的表达有明显的提高,猪免疫前后CD28表达变化与机体接受抗原刺激有关。接种疫苗后,CD28在细胞内的表达明显增高,但与免疫的疫苗种类没有直接关系。
2015年06期 v.35;No.222 87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郝华芳;任善会;王海新;仝丽娜;汪洁;段旭基;张鹏;王兴龙;张淑霞;萧飒;杨增岐;
为分析鸡源基因Ⅸ型新城疫病毒的分子特征及遗传进化关系,对两株蛋鸡源NDV进行部分生物学特性测定及全基因测序分析。参考基因Ⅸ型NDV毒株的序列设计10对引物,采用RT-PCR的方法对NDV分离株Layer/China/Yulin/10和Layer/China/Changan/10分段进行扩增及测序,拼接获得全基因序列。结果表明,2株病毒的MDT分别为37.2和56.5h,ICPI分别为1.838和1.603,F基因的裂解位点序列均为112 R-R-Q-R-R-F117,HN基因均编码571个氨基酸,均符合NDV强毒株的特征;2株病毒的基因组全长均为15 192bp,同源性高达99.9%;F基因和全基因系统进化树显示2株NDV均属于ClassⅡ中的基因Ⅸ型,和其他基因Ⅸ型和基因Ⅲ型毒株的亲缘性较高,与野鸟源NDV同源性为99.9%,遗传距离为0.001 1,以上结果表明,这两株鸡源NDV与野鸟源NDV的亲缘关系较近。提示野鸟可能在基因Ⅸ型NDV的扩散与传播中有重要的作用。
2015年06期 v.35;No.222 881-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邓晨;郑海南;于佩峰;张鑫;吴山力;王梦云;吕岩;艾永兴;
鸡白介素-2(chIL-2)是一种对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复制与分化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并在机体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发生与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中,将去除去了N-端信号肽的chIL-2基因(366bp)克隆连接到pTYB1原核表达载体,将chIL-2基因与1 362bp的Intein基因融合在同一开放阅读框内,编码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1 000的chIL-2-Intein融合蛋白。诱导表达chIL-2-intein融合蛋白,应用chitin-sepharose亲和层析进行融合蛋白纯化。用纯化的chIL-2-intein融合蛋白免疫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应用昆虫细胞表达系统纯化出的chIL-2-6His蛋白作为抗原,包被ELISA板用于抗体效价的检测,Western blot分析抗体特异性。结果,应用纯化的chIL-2-intein融合蛋白成功制备特异性chIL-2抗体,效价高达4 096 000,且该抗体也能用于Intein标签蛋白的检测。
2015年06期 v.35;No.222 889-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霍亚飞;胡北侠;许传田;张秀美;杨少华;黄庆华;张琳;黄艳艳;李建亮;崔言顺;
通过对QX基因型IBV分离株SDZB0808进行鸡胚连续100次传代致弱后获得子代病毒P100。为了明确P100的的致弱效果和免疫原性,对其进行了安全性和免疫效力评价。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P100以105.5 EID50/只的剂量对3日龄的SPF鸡进行免疫后试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气管和肾脏组织也没有病理组织损伤。免疫效力试验结果发现,P100以104.5 EID50/只的剂量免疫3日龄SPF鸡,14d后对同源强毒SDZB0808和异源强毒SDIB821/2012的攻击都具有100%的临床保护,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P100免疫攻毒组试验鸡气管和肾脏与正常对照没有差异,排毒检测结果显示P100免疫攻毒组试验鸡内脏组织病毒检出率大大低于攻毒对照组。本研究结果表明P100对SPF鸡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可以作为IBV弱毒疫苗候选株。
2015年06期 v.35;No.222 895-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潘延乐;汪开毓;王均;肖孟玮;李岚敏;陈德芳;
根据GenBank中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外膜微孔蛋白N(outer membrane porin protein,OMP)基因序列(NC_012779.2)设计引物,以鮰爱德华菌Ms12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后克隆至pMD19-T载体,将阳性克隆菌送公司测序。测序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ompN1、ompN2和ompN3序列的氨基酸序列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信号肽、跨膜区、亲/疏水性、B细胞表位进行预测,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根据去信号肽的B细胞表位相对集中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后,将截段序列克隆至pMD19-T载体,鉴定成功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并转化至BL21(DE3)/Rosseta(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最后用兔抗鮰爱德华菌血清对重组蛋白OmpN1、OmpN2和OmpN3进行免疫原性检测。结果显示扩增得到ompN1(1 143bp)、ompN2(1 056bp)和ompN3(1 053bp)的序列,获得的基因登录号分别为KJ831564、KJ831565和KJ831566。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OmpN1、OmpN2和OmpN3蛋白分子式分别为C1940H2993N543O622S7、C1817H2723N497O579S5和C1896H2843N519O563S7,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别为44 100、40 900和41 800,均为含有1个信号肽和跨膜区的疏水性蛋白,具有1个革兰阴性细菌OM_channels超家族结构域,是1种嵌入型的膜外蛋白;SDS-PAGE电泳检测发现,诱导表达的融合重组蛋白均以包涵体的形式出现在沉淀中,大小分别约为61 800、58 700和59 100;Western-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OmpN1、OmpN2和OmpN3均能与兔抗鮰爱德华菌全菌血清结合,表明鮰爱德华菌外膜微孔蛋白N具有亚单位疫苗开发的潜力。
2015年06期 v.35;No.222 900-9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蕾;王振亮;贾立军;鲁承;
本试验以死亡黑熊为试验材料,无菌采集病料中的病原体进行分离、培养,应用涂片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及PCR等方法进行鉴定,对分离的病原体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小鼠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病原体经革兰染色呈蓝紫色的阳性链球状菌体,经生化试验和PCR鉴定为致病性链球菌,分离的熊源链球菌对头孢先锋V、头孢孟多等药物较为敏感,对BALB/c小鼠具有一定的致病性,最小致死量5×109 CFUs。本试验为黑熊链球菌病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5年06期 v.35;No.222 909-911+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严芬;程天印;
鉴定采自河南信阳、湖南华容、山西太谷刺猬、犬的蜱。借助体视显微镜对蜱样进行形态观察;克隆、分析其COX1与ITS1序列,对比分析同源性并构建系统发生树。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采自河南信阳、湖南华容、山西太谷刺猬、犬体表的蜱均为褐黄血蜱。湖南、河南、山西也成为褐黄血蜱的分布地。
2015年06期 v.35;No.222 912-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王华松;张蕾;邓梦;李丽;郭焕平;贾立军;
为了解牛源犬新孢子虫AMA1基因蛋白特性及免疫原性,本试验以重组质粒PVAX1-NcAMA1为模板,PCR扩增NcAMA1基因,亚克隆至pGEX-4T-1表达载体;表达、纯化NcAMA1重组蛋白,并应用弗氏佐剂制备NcAMA1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接种BALB/c小鼠,间接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水平,用ELISA方法检测IFN-γ、IL-4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表达的NcAMA1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94 000(GST约为26 000、NcAMA1约为68 000),NcAMA1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接种BALB/c小鼠后,能够诱导BALB/c小鼠产生较高的体液免疫水平和细胞免疫水平。本研究为利用该重组蛋白建立免疫学诊断方法及制备抗犬新孢子虫新型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2015年06期 v.35;No.222 917-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平杰;宋建臣;李海峰;许应天;
为构建瑟氏泰勒虫p23-IL-18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以pMD-18T-p23和pMD-18T-IL-18克隆质粒为模板,应用重组PCR技术得到瑟氏泰勒虫p23-IL-18复合基因,将其先克隆到pMD-18-T载体,再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Ⅰ中,得到重组质粒pVAXI-P23-IL-18。对该重组质粒进行PCR、酶切鉴定及测序后,采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到BHK-21细胞,用RT-PCR和IFA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瑟氏泰勒虫p23-IL-18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VAXIP23-IL-18构建成功,可在BHK-21细胞中表达。本试验为p23-IL-18复合基因的免疫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5年06期 v.35;No.222 922-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军燕;杨晓野;王瑞;杨莲茹;邓侨;罗晓平;
为了研究不同生长条件对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flagrans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将带有D.flagrans菌丝的琼脂块分别接种于不同碳氮比及不同pH值(4.0~8.5)的CMA固体培养基中,在不同温度下(10℃~45℃)进行培养,每天定时观察菌株的发育情况,并测量菌丝生长长度。结果表明,D.flagrans生长最适pH值范围为6.5~7.0,其中以pH 7.0中生长最快;最适温度为35℃;最适碳氮比范围为5∶1~10∶1,其中在碳氮比为5∶1时,生长率最高。菌丝呈辐射状生长,纵横交错,无色,分隔,生长后期有缠绕圈和厚壁孢子的形成。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D.flagrans的生长特性及捕食作用条件奠定了基础。
2015年06期 v.35;No.222 926-929+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菊凤;田慧丽;郭瑞萍;张兴国;徐相亭;
为了阐明山东省蜱类种类及羊泰勒虫病流行概况,于2012年3月-2013年11月采用形态学鉴定法鉴定收集的14 878只蜱类标本;采用梨形虫、泰勒科通用引物及种属特异性引物对617份羊血液样品进行PCR检测,并对阳性样品18SrRNA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分析不同月份蜱类活动频率及羊泰勒虫感染率。结果显示山东省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和草原革蜱(Dermacentor nuttalli)所占比例分别为75.3%和24.7%,统计学分析显示长角血蜱显著多于草原革蜱(P<0.05),为山东省优势蜱种。PCR检测结果显示山东省羊泰勒虫感染率为24.8%;其中吕氏泰勒虫感染率为12.0%、尤氏泰勒虫感染率为11.8%,混和感染率为5.3%,没有检测到绵阳泰勒虫感染,统计学分析显示吕氏泰勒虫和尤氏泰勒虫在羊群的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吕氏泰勒虫与尤氏泰勒虫单虫种感染率显著高于混合感染率(P<0.05)。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山东省吕氏泰勒虫和尤氏泰勒虫与北京分离株分布于同一分支,而区别于西北地区和南方地区分离株,呈现区域聚集性;不同月份蜱类活动频率与羊泰勒虫感染率呈现季节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山东省优势媒介蜱种为长角血蜱,羊泰勒虫感染虫种为吕氏泰勒虫和尤氏泰勒虫,感染率较高,且与媒介蜱类存在相关性,为山东省羊泰勒虫病防控提供科学实验依据。
2015年06期 v.35;No.222 930-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廖成水;王晓利;牛晓婉;邵文超;王楠;孙召金;程相朝;刘明远;
为了探讨甘草多糖对鼠伤寒沙门菌诱发巨噬细胞氧化-抗氧化平衡紊乱的调节作用。将0、1、20和100 mg/L甘草多糖4个质量浓度组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共孵育,同时每组按1∶1加入鼠伤寒沙门菌SL1344;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变化情况;利用荧光显微镜和荧光酶标仪观察甘草多糖对鼠伤寒沙门菌引起巨噬细胞产生ROS的影响;利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细胞毒性试剂盒检测巨噬细胞上清LDH水平。结果表明,鼠伤寒沙门菌可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发生氧化损伤,导致NO(4.65±1.07)μmol/L、iNOS(15.46±0.92)U/mL、MDA(3.46±0.39)nmol/L和ROS(3.69±0.31)U/mL氧化水平以及LDH水平显著升高,而GSH-PX(15.58±1.35)nmol/L、SOD(13.32±0.92)NU/mL和T-AOC(8.36±0.60)U/mL抗氧化水平显著降低。荧光显微镜和荧光酶标仪检测显示,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OS水平显著升高。甘草多糖呈剂量依赖明显降低细胞氧化水平和增强抗氧化水平。甘草多糖作为重要的免疫调节剂,能够调节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维持细胞氧化-抗氧化平衡。
2015年06期 v.35;No.222 941-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程玉芳;赵美林;李秀花;刘立文;王慧文;耿光瑞;刘伟;刘顺钦;
为了研究酵母铬对热应激种公兔睾丸组织结构及血清生殖激素的影响,本试验选用成年健康种公兔7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0.4、0.6、0.8、1.0mg/kg铬量的酵母铬,作为试验Ⅰ、Ⅱ、Ⅲ、Ⅳ、Ⅴ组日粮,在热应激条件下(种公兔饲养于人工气候仓内,气温设定为29~33℃,24h循环变温,33℃维持4h,)饲养60d。结果显示,热应激条件下,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8~1.0mg/kg铬量的酵母铬可有效缓解热应激对种公兔睾丸生精机能的损害,提高种公兔血清睾酮(T)、促黄体素(LH)和促卵泡素(FSH)的含量。
2015年06期 v.35;No.222 946-948+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娅;黄文华;邓俊良;左之才;任志华;王哲;胡延春;余树民;
为了研究重组牛抵抗素对小鼠血液中血糖和胰岛素含量的影响,选取体质量相似的4周龄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禁食2d和自由进食的情况下注射PBS缓冲液和重组牛抵抗素,12h1次,连续4次。随后在0、15、30、60、120、180min分别尾静脉采血,检测血糖和胰岛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重组牛抵抗素不论对自由进食或禁食2d大鼠的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水平均具明显提高作用,说明重组牛抵抗素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活性。
2015年06期 v.35;No.222 949-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付应霄;顾建红;王怡;袁燕;刘学忠;卞建春;刘宗平;
本文分别采集鸭胚与小鼠的破骨细胞(osteoclast,OC),通过检测TRAP阳性细胞数及骨吸收陷窝面积,比较鸭胚与小鼠的OC形态、数目及活性。结果表明,鸭胚OC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核多且主要分布于胞质,而小鼠OC形状较规则、体积小、核多且大多分布于细胞边缘;随机选取视野中,鸭胚与小鼠OC数差异不显著;而鸭胚OC骨吸收陷窝面积显著大于小鼠OC骨吸收陷窝面积(P<0.05)。表明鸭胚与小鼠OC均具有OC的普遍特征,但两者在骨吸收活性方面存在差异。
2015年06期 v.35;No.222 953-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跃;杨树宝;胡庆花;齐花蕊;单春兰;栾维民;
为了研究雏鸡在正常发育过程中免疫器官内B淋巴细胞的变化规律,以不同日龄的SPF鸡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鸡脾脏、胸腺及法氏囊内IgA+、IgG+及IgM+B淋巴细胞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脾脏中,4日龄时B淋巴细胞含量比较多,7日龄时B淋巴细胞含量下降,随后,7至21日龄细胞含量逐渐升高;胸腺内则是在4日龄时IgM+B淋巴细胞含量相对较高,而IgA+、IgG+B淋巴细胞几乎没有;在法氏囊中,IgA+、IgG+及IgM+B淋巴细胞含量在4至14日龄时逐渐升高,并且IgA+和IgG+细胞含量在21日龄时基本趋于稳定,但是IgM+B细胞含量则在21日龄时有所下降。试验结果表明,雏鸡出壳后各免疫器官B淋巴细胞始终以IgM+细胞含量最多。
2015年06期 v.35;No.222 957-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囡;尹逊河;邱建华;李太祥;王宪龙;李猛猛;
为了研究D-半乳糖联合铝诱导的小鼠阿尔茨海默症(AD)脑海马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L-NNA和盐酸多奈哌齐对其变化的影响,探讨NO在阿尔茨海默症中的作用机制及2种药物对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选取2月龄健康昆明小鼠160只,体质量(20±2)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及L-NNA治疗组,利用D-半乳糖联合三氯化铝建立小鼠AD模型,应用生化检测技术测定各组脑海马在造模后每周NOS活性及NO含量。结果表明,模型组海马内NOS活性开始呈缓慢升高,从第4周开始呈显著升高,保持较高含量至12w造模结束;两治疗组脑海马NOS活性在各时间点极显著或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并且L-NNA在4~8周时降低脑海马NOS活性的程度好于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P<0.05);NO含量的变化随着NOS活性的变化而变化;利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脑海马神经型NOS(nNOS)阳性神经元,发现模型组脑海马nNOS阳性神经元密度降低,细胞着色变淡,胞体截面积和最长突起长度变小,经过治疗后神经元密度增加,胞体截面积和最长突起长度显著改善(P<0.05)。结果提示NO参与了AD形成过程,高浓度的NO能发挥神经毒性作用损害脑组织;L-NNA通过抑制NOS的活性,降低了脑海马NO的含量,对阿尔茨海默症中海马神经元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2015年06期 v.35;No.222 961-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忠浩;王丽;王朴;
应用胰蛋白酶分次消化法分离乳鼠心肌细胞,以差速贴壁法纯化心肌细胞,α-sarconme-actin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心肌细胞。心肌细胞在无血清无酚红培养基中培养48h后,用双氢睾酮(DHT)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建立心肌细胞肥大模型。24h后检测心肌细胞肥大的指标心肌细胞表面积;BCA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量;半定量RTPCR两步法检测心肌细胞肥大的特征性基因—心房利钠因子(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F,β-肌球蛋白重链(β-myosin heavy chain,β-MHC)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培养的心肌细胞纯度达到90%以上,心肌细胞分离良好。与对照组相比,10-8 mol/L的DHT能显著的增加心肌细胞表面积、蛋白质含量、ANP和β-MHC基因表达的增加(P<0.01),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建立成功。
2015年06期 v.35;No.222 967-972+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和玉丹;刘子训;陈思怡;成楚;王敏奇;
本试验研究毒性剂量下纳米硒(SeNPs)对SD雄性大鼠睾丸损伤、精子活力及其运动参数的影响。选取6周龄SD大鼠40只分4组,每天分别灌胃剂量为0、2.0、4.0、8.0mg/kg体质量的SeNPs 1次,连续2周,试验结束取睾丸称重,做组织切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并取附睾中的精液上机分析。结果显示,8.0mg/kg体质量剂量的SeNPs使睾丸出现严重萎缩,4.0、8.0mg/kg体质量剂量组的睾丸组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8.0 mg/kg体质量剂量组的睾丸细胞染色质浓染边聚,有细胞凋亡现象。另外4.0、8.0 mg/kg体质量剂量的SeNPs会显著降低精子浓度、精子活力以及精子的运动参数,2.0mg/kg体质量剂量的SeNPs对于精子浓度和精子活力无显著影响,却提高了精子的部分运动参数。本研究提示高于4.0mg/kg体质量的SeNPs对雄性SD大鼠的生殖功能有损害。
2015年06期 v.35;No.222 973-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雨萌;洪盼;郑鑫;
生长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而肝脏是生长激素发挥生理作用的重要靶器官。生长激素在肝细胞上发挥生理作用的主要信号转导通路是JAK-STATs、ERK等。在饥饿应激条件下,生长激素的作用减弱,动物机体IGF-1的分泌量大大减少,但其减少的原因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饥饿大鼠使其处于应激状态,在饥饿应激模型上研究生长激素对肝脏细胞一些主要信号通路的影响。将大鼠分为2组,一组为正常饲喂组(48h),另外一组为饥饿组(48h),通过门静脉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在注射后的0和25min时进行离体肝脏灌流并分析胞内信号分子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正常饲喂条件下,注射生长激素组鼠肝脏细胞的JAK2、STAT1/3/5、ERK1/2等胞内信号分子会发生明显磷酸化,但在饥饿组,只能观察到肝细胞JAK2和STAT1/3/5微弱的磷酸化,ERK1/2磷酸化程度没有变化。此外,饥饿并没有改变细胞内蛋白总量和肝脏细胞表面受体的数量。因此,本研究表明,饥饿应激下大鼠对生长激素不敏感是由于生长激素介导的胞内信号通路改变引起。
2015年06期 v.35;No.222 978-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袁威;邓惠丹;邓俊良;任志华;邓又天;但启雄;金海涛;田春雷;梁珍;高爽;
选取28日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36~39日龄中药组(Ⅲ、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猪康散",40日龄除阴性对照组(Ⅰ组)外均滴鼻接种PRRSV SCM株1.0mL。于40、45、50、55、60日龄每组选取4头仔猪,前腔静脉采血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2、IL-6、IFN-γ、TNF-α)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整个试验期间,除0.5%中药组40日龄仔猪血清中IL-2含量与阴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外(P>0.05),0.5%和1.0%中药组仔猪血清中IL-2、IL-6、IFN-γ、TNF-α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P<0.01或0.05);除两中药组40日龄仔猪血清中IL-6含量差异不显著外(P>0.05),1.0%中药组仔猪血清中IL-2、IL-6、IFN-γ、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0.5%中药组(P<0.01或0.05)。结果表明,在断奶仔猪基础日粮中添加0.5%和1.0%质量分数的"猪康散"能明显提高人工感染PRRSV仔猪血清中IL-2、IL-6、IFN-γ、TNF-α的含量,从而提高仔猪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抗PRRSV的能力。
2015年06期 v.35;No.222 983-98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莉;王凤丽;刘海燕;欧都;齐向涛;许追;齐亚银;张莉;
本试验以阿勒泰羊为研究对象,对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基因的部分编码区的cDNA进行克隆、测序,与GenBank中已收录的其他12种动物的SCD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分子进化树,采用RT-PCR方法,研究不同的寒冷应激温度对阿勒泰羊SCD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所克隆的SCD基因与绵羊SCD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8.91%;与虾夷扇贝和斑马鱼序列同源性最低,分别为56.52%与63.14%。在寒冷条件下阿勒泰羊和湖羊各种组织中SCD mRNA的表达都有所增加,阿勒泰羊尤为显著。结果表明,寒冷应激条件下,阿勒泰羊组织中表达较高水平的SCD,其高效表达能够提高脂膜的流动性,提升抵御低温的能力,这说明阿勒泰羊对寒冷应激的耐受性高于湖羊,体现了阿勒泰羊的种间优越性。序列分析结果也为阿勒泰羊SCD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和遗传进化研究提供分子依据。
2015年06期 v.35;No.222 989-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尚坤;隋殿军;刘青梅;王德友;张欣;邱智东;
为了观察对药"延胡索-冰片"对麻醉犬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将健康成年家犬30只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对药组、延胡索组、冰片组、阳性对照组,分别灌入蒸馏水、相关药物和常规药物脑心通胶囊,观察实验动物180 min内的血压(BP)、心率(HR)、脑血流量(CBF)和脑血管阻力(CVR)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对药"延胡索-冰片"能够有效降低实验动物的血压,尤其是在30min内即可迅速起效,作用优于常规药物(P<0.01),但是超过180min后作用有所缓解;对于实验动物的心率无明显影响;能够有效增加试验家犬的脑血流量,尤其是在30 min内即可迅速起效,且效果呈逐渐递增的趋势,作用优于常规药物(P<0.05);对药"延胡索-冰片"能够有效降低家犬的脑血管阻力,尤其是在30min内即可迅速起效,至120 min时达到最佳效果,作用优于常规药物(P<0.05)。本研究显示,对药"延胡索-冰片"能够有效降低血压,减少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调整脑部血管功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对于脑组织缺血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起效时间迅速,在30 min左右即可起效,120 min左右达到作用峰值,但是其确切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5年06期 v.35;No.222 995-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秀平;陈陆;刘红英;王川庆;姚惠霞;杨霞;
为了探讨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本研究分别对消化酶、消化时间、取材部位和表面包被物等条件进行比较和优化,筛选出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分离和纯化的最佳方法,并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与传代。结果显示,取鸡输卵管漏斗部,0.25%胰酶+0.02%EDTA联合消化15min、低速离心去除单细胞、差速贴壁除去成纤维细胞,在20%FBS包被的细胞培养瓶中可获得满意的输卵管上皮细胞分离效果,细胞贴壁性良好。培养的细胞在24h时成团贴壁,48~60h明显增殖,呈圆形或多角形"铺路石样"的单层细胞生长,72h后细胞增殖速度减慢,可以维持至10d以上,且传代后细胞贴壁生长良好,经姬姆萨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鉴定为鸡输卵管上皮细胞。本研究建立的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可获得纯度较高的目的细胞,为研究鸭源鸡杆菌对鸡输卵管细胞的侵袭特性提供了良好的体外研究模型。
2015年06期 v.35;No.222 999-10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孙静静;姜夕玥;张万福;贾雪莲;王方昆;李宏梅;赵孝民;
为研究金莲花、花椒水提物体外抗鸽毛滴虫活性及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毒性,使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金莲花、花椒水提物分别与鸽毛滴虫共同孵育一定时间,同时设不同质量浓度的甲硝唑做为对照,分别计算药物对虫体的相对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再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CEF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计算两种中药水提物的选择指数(SI)及安全范围。结果表明,金莲花、花椒水提物体外作用48h对鸽毛滴虫的IC50分别为0.911、1.98g/L;对CEF的TC50分别为1.915、6.37g/L;选择指数分别为3.22、2.10。与甲硝唑相比,金莲花、花椒水提物质量浓度分别≥16、20g/L时与甲硝唑的抗虫活性接近。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一定质量浓度的金莲花、花椒水提物均具有一定的抗鸽毛滴虫活性,且细胞毒性较低,两者选择指数均大于1,为有效药物。
2015年06期 v.35;No.222 1005-10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胡慧艳;墨锋涛;贾青;陶文欢;赵思思;牛向昭;
为充分了解新发现"无毛"表型大白猪群体的生物学特性,以正常表型大白猪为对照,对"无毛"表型大白猪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相同饲养条件下,"无毛"表型仔猪初生重、达100kg体质量日龄及100kg活体背膘厚、繁殖性能均与正常表型大白猪无显著差异(P>0.05)。在屠宰性能上,"无毛"表型大白猪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背膘厚、瘦肉率、脂肪率、骨率、皮率均与正常表型大白猪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屠宰体质量情况下,"无毛"表型大白猪的胴体质量、屠宰率、背膘厚随屠宰体质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但屠宰率无显著性变化(P>0.05);此外,"无毛"表型大白猪瘦肉率、脂肪率随屠宰体质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而骨率、皮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肉质性状上,"无毛"表型大白猪肉色、pH值、大理石纹、肌内脂肪含量均与正常表型猪无显著差异(P>0.05)。"无毛"表型大白猪肉质性状中除肌内脂肪含量随屠宰体质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外,其他性状与屠宰体质量均无显著关联。结果表明,"无毛"大白猪在主要生产性能方面均表现正常,无毛性状对猪的繁殖性能、生长发育和产肉性能均无显著影响。
2015年06期 v.35;No.222 1011-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静波;金文;魏宁;程汉;尤明珍;邓茂刚;朴春槿;
对体外成熟培养不同时间段猪的新鲜和冷冻的卵子中是否能够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PAs)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被卵丘细胞包裹的卵子取自于囊状卵泡,用NUSU-23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OPS冷冻法冷冻卵子。在成熟培养液的卵丘细胞通过用细管不断地吸吐的方法去除。用SDS和酶谱法对猪的卵丘卵母细胞和裸卵里的纤溶酶原激活物进行密度测定。结果显示:在猪新鲜的卵丘卵母细胞中能够检测出Upa、tPA和tPA-PAI。体外培养24h后,在裸卵中也可以检测出uPA的活性;体外成熟培养48h后,在卵丘卵母细胞中能够检测出tPA和tPA-PAI,但在裸卵中没有检测出PAs。在所有冷冻组的试验中,没有检测出PAs活性。
2015年06期 v.35;No.222 1016-1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万方;郭晓敏;马腾;王洪志;陈静;徐璐;李志腾;程立力;张康宁;袁青妍;许盛海;常国斌;陈国宏;
通过MALDI-TOF-MS技术对雪山鸡甲状腺激素应答蛋白Spot 14(THRSP)α基因5′-侧翼区候选SNPs位点进行扫描,对SNPs的存在与否进行进一步验证,并对其与肌肉品质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雪山鸡THRSPα基因5′-侧翼区中存在G637A突变,得到3种基因型,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67和0.433,适合性检验处于遗传平衡状态;不同基因型个体间在pH值、肉色和嫩度等常规肉品质指标并无显著差异;但GA型个体胸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G和AA型的个体(P<0.05)。GA个体腿肌的C16∶0含量、C18∶1n9c含量、C18∶2n6c含量均显著高于GG和AA型的个体(P<0.05),GG和AA型个体之间差异不显著。初步可以认为THRSPα基因应是肌肉脂肪性状含量的候选标记。
2015年06期 v.35;No.222 1022-1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亨;张军;王艳;顾铭杰;于惠;孟霞;刘宗平;李建基;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期补充亚硒酸钠对产后母鼠脏器指数、血常规以及血清和肝脏中抗氧化能力的影响。20只健康Wistar孕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母鼠在饮水中添加亚硒酸钠,分别为:低剂量补硒组L(0.2mg/L,n=5)、中剂量补硒组M(0.4mg/L,n=5)、高剂量补硒组H(0.6 mg/L,n=5)和对照组C(0.0 mg/L,n=5)。母鼠于分娩后第4天采样,计算脾脏和胸腺的脏器指数,检测血液生理指标,血清和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补硒后试验组大鼠的血小板数目和体积极显著降低(P<0.01),胸腺指数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中、低剂量的亚硒酸钠可以显著性或极显著性提高产后母鼠血清和肝脏中的GSH-Px、T-AOC和T-SOD的活性(P<0.05或P<0.01),同时降低MDA的浓度(P<0.05或P<0.01)。高剂量的亚硒酸钠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性提高MDA的浓度以及GSH-Px和T-AOC的活性(P<0.05或P<0.01),显著性降低血清中T-SOD的活性(P<0.05)。妊娠期母鼠适量补充亚硒酸钠可提高产后脾脏指数及血清和肝脏中的抗氧化能力,过量补硒可以抑制抗氧化能力和减少血小板的数量,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015年06期 v.35;No.222 1027-1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