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兽医学

  •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C-P株部分特性研究

    赵洲;刘红亮;顾凡;周桐枫;覃娟娟;徐志文;

    猪流行性腹泻病(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以水样腹泻、呕吐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病死率高,对养猪业危害严重。本试验对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生物技术中心分离保存的PEDV-SC-P毒株在非洲绿猴传代肾细胞(Vero)上进行了传代增殖培养,并按照要求,对生产用Vero细胞进行纯净性检验,对PEDV-SC-P毒株的增殖特性、遗传稳定性、理化特性、纯净性、安全性、免疫原性和特异性等进行了检测和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株理化特性与PEDV相符,毒种纯净、繁殖滴度高、毒力遗传稳定、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较好,具有开发为疫苗种毒的前景和价值。

    2015年09期 v.35;No.225 1397-1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8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7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M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胡凌;王印;杨泽晓;姚学萍;林星宇;李桂黎;彭善珍;陈平;邬旭龙;

    采用RT-PCR方法对2012-2014年收集的7份四川规模化猪场送检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阳性临床样品中病毒M基因进行扩增,纯化回收目的片段后连接到pMD19-T载体,经序列测定与GenBank收录的30条PEDV参考毒株的序列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7株PEDV四川株间核苷酸以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高达98.4%~99.9%和97.4%~99.1%,与参考株之间的核苷酸以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是95.7%~99.9%和95.2%~99.6%,PEDV四川株与国内外近3年的PEDV毒株均在系统进化树上的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而经典毒株CV777与国内早期PEDV株处于另外一个分支。表明目前流行的PEDV M基因与往年相比出现一定的变异,但是仍相对稳定。

    2015年09期 v.35;No.225 1404-1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PRRSV、PCV2与CSFV多重SYBRGreenⅠ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高晓平;郑兰兰;于朋飞;韩志涛;陈红英;崔保安;魏战勇;

    旨在建立一种能快速、灵敏、同时检测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与猪瘟病毒(CSFV)3种病毒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参照GenBank中登录的相关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引物分别用于扩增PRRSV ORF7基因、PCV2ORF2基因与CSFV 5′端保守序列的部分片段。将测序正确的3段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测序鉴定后得到阳性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模板建立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和溶解曲线,并对其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PCV2、PRRSV与CSFV荧光定量PCR的标准曲线的Tm值分别为84.6、86.7、89.3℃,溶解曲线特异,灵敏度分别可达181、202、177拷贝/μL,是普通PCR检测方法的100倍。本试验建立的PRRSV、PCV2与CSFV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实现了3种病毒的同时检测,能够对PRRSV、PCV2、CSFV混合感染的临床病料进行快速诊断。

    2015年09期 v.35;No.225 1409-1414+1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闽西地区猪伪狂犬病毒变异株TK基因新变异序列鉴定

    范克伟;戴爱玲;刘建奎;吴德峰;方来杉;杨小燕;

    为了解闽西地区2013年以来猪伪狂犬病毒(PRV)流行株的现状、分子生物学特征和遗传演化规律,本试验收集了闽西不同地区的14株PRV分离株,并对其TK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4株PRV分离株的TK基因与其他参考毒株相应序列具有严格的保守性,这些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3%~99.8%和96.9%~99.4%。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发现,14株PRV分离株在2个位点发生了独特性的氨基酸突变,即第16位氨基酸(除PRV FJLY04和FJLY06株外)由K突变为R和第129位氨基酸由S突变为G,这是国内首次报道TK基因在该位置发生氨基酸突变的毒株。其中,第16位氨基酸突变导致TK蛋白ATP结合结构域由-G**G*GK-转变为-G**G*GR-,同时该位点还位于TK蛋白的抗原表位区内。这些新的氨基酸突变与PRV致病性及其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5年09期 v.35;No.225 1415-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5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表达猪细小病毒VP2蛋白和猪IL-18重组伪狂犬病毒的构建

    王林青;付朋飞;乔涵;郭晓庆;朱前磊;王淑娟;陈红英;崔保安;

    为了获得表达猪细小病毒(PPV)VP2蛋白和细胞因子猪白细胞介素-18(IL-18)的重组猪伪狂犬病毒(PRV)。将PPV VP2基因和猪IL-18基因分别插入到PRV转移质粒PG中,得到重组质粒PG18-VP2。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转移质粒PG18-VP2与猪PRV弱毒株DNA共转染猪睾丸(ST)细胞,以EGFP荧光标记,通过5轮蚀斑筛选纯化,成功获得表达PPV VP2蛋白和猪IL-18且带EGFP标记的重组伪狂犬病毒IL18-VP2-rPRV。用重组病毒感染ST细胞,12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明亮的绿色荧光;通过RT-PCR证实感染细胞中含有PPV VP2和猪IL-18mRNA;Western-blot试验结果显示,重组病毒能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PPV VP2蛋白和猪IL-18。重组病毒经连续20次传代后感染细胞仍能发出绿色荧光,PCR检测表明VP2及IL-18基因在重组病毒中能稳定遗传。为进一步研究表达PPV VP2蛋白和猪IL-18的重组猪伪狂犬病毒的免疫效力奠定了基础。

    2015年09期 v.35;No.225 1422-1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2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牛UK株轮状病毒VP8蛋白多拷贝嵌合表位的免疫原性分析

    冉旭华;张峣;苗艳;曹思;魏晓曼;闻晓波;倪宏波;

    轮状病毒VP8*蛋白由纤突蛋白VP4裂解形成,VP8*蛋白决定了VP4蛋白血清特异性中和反应相关,本试验原核表达UK株牛轮状病毒VP8*多拷贝嵌合肽段,纯化并比较分析其免疫原性。首先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牛轮状病毒UK株VP8*蛋白的编码序列及可能的主要抗原表位区(aa 1~11和aa 218~235),设计并合成引物,以扩增这两个区段的嵌合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α(+)上,并通过酶切位点连接构建嵌合基因的3拷贝重复重组表达载体,同时构建单拷贝和全长VP8*表达载体。重组载体转化到E.coli感受态细胞中,IPTG诱导表达后,重组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证实重组蛋白大小与预期相符且能与His-tag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ELISA结果表明免疫后3拷贝蛋白较单拷贝蛋白血清抗体水平更高。本试验确定了原核表达的3拷贝嵌合VP8*重组蛋白免疫后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今后抗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及抗轮状病毒药物的发展提供参考。

    2015年09期 v.35;No.225 1429-1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1株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进化分析

    葛菲菲;刘健;鞠厚斌;杨德全;周锦萍;

    2013年8月某养马厂出现疑似马流感疫情,经分离鉴定为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为了了解该H3N8马流感分离株(A/equine/Xuzhou/01/2013(H3N8))的基因进化情况,本试验比较了该病毒株,我国已报道的H3N8马流感毒株以及目前全球所使用的疫苗株的病毒基因型,也比较了与抗原性相关的氨基酸的变化情况,为科学防控马流感提供参考依据。采集病死马的内脏样本,进行了A型禽流感病毒通用荧光RT-PCR检测,将荧光RT-PCR检测阳性样品处理后接种鸡胚尿囊腔,检测分离毒尿囊液血凝性及HA效价。参照已发表的扩增H3N8马流感病毒全基因引物,经RT-PCR扩增出该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A/equine/Xuzhou/01/2013(H3N8))的8个基因片段,对其测序构建基因进化树,并进行分子特征分析。经过比较分析,该病毒株的HA基因在遗传进化上属于佛罗里达Ⅱ型马流感病毒,其余7个片段都属于马流感病毒中的美洲型。在5个公认的抗原位点中,A/equine/Xuzhou/01/2013与我国2007年的分离株(A/donkey/Xinjiang/2007),目前的疫苗株(Miami/63,Kentucky/81,Suffolk/89,Newmarket/2/93和Avesta/93)相比均发生了一些位点的变异。我国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存在抗原变异,需要进一步对其致病性、免疫原性等特性进行研究,同时还需加强马流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监测。

    2015年09期 v.35;No.225 1435-1440+1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李旭东;庞方圆;苏日娜;李浩;张岩;申之义;

    根据GenBank已经发表的CEV参考毒株(登录号:AF097215)F1L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Express 3.0软件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以pMD19-T-63bp重组阳性质粒作为标准品,建立了羊传染性脓疱病毒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经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的羊传染性脓疱病毒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0.99,扩增效率E=1.18。该方法敏感性高且特异性强,最低检出下限为65.47拷贝/μL,与羊痘和口蹄疫病毒均不发生交叉反应,重复性好,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17%~0.59%和0.74%~1.25%。运用该方法对2例羊传染性脓疱病例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因此,可将该方法应用于临床诊断,具有准确、高效、快捷、灵敏的特点。

    2015年09期 v.35;No.225 1441-1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禽源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雏鸡感染试验

    陈小庆;邵洪泽;董浩;赵艳丽;郑东;王开;谷松至;朱俊辉;胡桂学;

    对来自吉林地区疑似新城疫感染死亡的不同禽源(鸡、鸭、鹅、鸽)病料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分析其主要基因序列,测定其毒力及对雏鸡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分离出的4株病毒均为新城疫病毒(NDV),F蛋白裂解位点处序列均为112 R-R-Q-K-R-F117,与典型强毒株一致,且相互之间的同源性为98.4%~99.8%,均属Ⅱ类Ⅶd型新城疫强毒。毒力测定和对雏鸡的致病性试验,亦证明这4株NDV分离株为强毒株,且毒力差异不显著。由此推测,近年来吉林省流行的NDV以Ⅱ类Ⅶd型为主。短期内,NDV在不同禽源宿主间的种间传播对病毒的毒力和变异没有造成较大的影响。

    2015年09期 v.35;No.225 1446-1451+1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3个江西地方鸡品种的禽白血病病毒病原学调查

    秦建如;冯敏;郝建勇;谢金防;康昭风;廖明;曹伟胜;

    对来自江西3个地方鸡品种(崇仁麻鸡、余干乌骨鸡、东乡绿壳蛋鸡)进行禽白血病病毒(ALV)病原学调查。将所采集的血浆接种DF-1细胞,经ALV p27抗原ELISA检测,结果显示这3个江西地方鸡品种均有外源性ALV感染,经鉴定得到4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基于gp85序列分析表明这4个分离株与ALV-J英国原型株HPRS-103 gp85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平均为94.6%),而与A、B、C、E亚群ALVgp85基因的核苷酸相似性仅在50.6%~54.5%之间。这是江西地方鸡品种分离和鉴定ALV-J的初次报道,对于我国江西省地方鸡品种的禽白血病净化具有参考价值。

    2015年09期 v.35;No.225 1452-1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1株猪葡萄球菌强毒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

    李艳;张乐宜;宋长绪;

    为确定广东省增城某猪场产房仔猪暴发渗出性皮炎的致病菌,从病猪心脏、肺脏、病变皮肤分离并纯化细菌,经形态学观察,镜检,生化特性及gap基因的序列分析,确定为猪葡萄球菌,命名为ZC-4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拉定、头孢唑啉、新生霉素高度敏感,对头孢噻肟、万古霉素、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磺胺类药物、链霉素、恩诺沙星等均耐药。对分离株毒素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携带ExhA毒素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其编码区全长为822bp,编码27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与丹麦分离株ExhA基因(AF515453)的同源性最高,为99.6%;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分离株所携带的毒素基因与参考菌株猪葡萄球菌ExhA毒素基因聚类紧密,位于一个小的分支内。分离株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接种25日龄健康断奶仔猪后24h,病猪耳根、四肢内侧、背部、腹部、臀部、尾根等部位出现蜕皮并露出有液体渗出的鲜红创面,继而皮肤形成一层厚厚的结痂,说明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本试验为猪葡萄球菌疫苗的研制及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5年09期 v.35;No.225 1456-1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猪肺炎支原体168弱毒菌株P65-DnaKc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免疫原性

    刘思远;刘东;关婉怡;鞠建松;赵宝华;

    研究猪肺炎支原体168(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168,Mhp168)弱毒株融合蛋白P65-DnaKc免疫原性。根据GenBank中Mhp168弱毒株p65和dnaKc基因的开放阅读框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α-P65,pET-28α-DnaKc以及pET-28α-P65-DnaKc,经原核表达并纯化获得的蛋白与佐剂以体积比1∶1乳化后免疫小鼠,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测定小鼠血清的抗体效价。选取抗体效价较高的小鼠进行攻毒试验,记录分析试验结果。经间接ELISA试验证明单蛋白P65、DnaKc以及融合蛋白P65-DnaKc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血清效价分别为:1∶12 800、1∶51 200和1∶204 800,融合蛋白的血清抗体效价明显高于单蛋白;攻毒试验证明,P65-DnaKc重组蛋白疫苗的保护率可达90%。融合蛋白P65-DnaKc具有良好的优于P65和DnaKc单蛋白的免疫原性。

    2015年09期 v.35;No.225 1463-1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大通犊牦牛组织线粒体COX酶活性与亚基COX-Ⅰ、Ⅱ mR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胡佩莹;林伟山;李莉;张勤文;常建军;王勇;

    为探讨"大通犊牦牛"组织线粒体COX活性与亚基COX-Ⅰ、ⅡmRNA表达量之间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犊牦牛心肌、骨骼肌、大脑、肝脏组织线粒体COX活性进行测定;绝对定量荧光PCR(Real-time PCR)检测组织中COX-Ⅰ、Ⅱ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大通犊牦牛心肌、骨骼肌、大脑、肝脏组织线粒体COX活性高于乐都犊牦牛;大通犊牦牛组织间COX-Ⅰ基因拷贝数明显高于乐都犊牦牛(P<0.05);大通犊牦牛组织间COXⅡ拷贝数以及乐都犊牦牛COXⅡ拷贝数均差异显著(P<0.05),大通犊牦牛不同组织中的COX-Ⅰ、Ⅱ的表达量与乐都犊牦牛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含野血的大通犊牦牛组织线粒体COX的氧化磷酸化作用要强于家犊牦牛;线粒体COX两种亚基mRNA变化与组织和品种有关;COX活性变化可使COX-Ⅰ、ⅡmRNA发生失调。

    2015年09期 v.35;No.225 1468-1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VPA对3T3细胞中多能性转录因子和miR-367的影响研究

    许阁阁;钟原;袁宝;陈健;任文陟;张嘉保;刘殿峰;俞先峰;

    小分子化合物-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作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s),能够有效促进体细胞重编程的效率。为了探讨VPA对microRNA和多能性转录因子的影响,首先用MTT法确定VPA的浓度梯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PA对3T3细胞周期的阻滞情况,同时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Oct4和Sox2以及miR-367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VPA剂量依赖性地抑制3T3细胞的增殖,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此外,VPA能使Oct4和miR-367的表达量增加。这表明VPA在体细胞重编程中可能介导多能性转录因子Oct4和miR-367的表达来促进重编程效率。

    2015年09期 v.35;No.225 1472-1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重组融合肽Tβ4-BP5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佐剂特性

    王臣;郭香玲;李小康;李德元;陈溥言;

    胸腺肽Tβ4和法氏囊活性五肽BP5均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为探讨重组融合肽Tβ4-BP5是否也与免疫功能相关,本试验按照大肠杆菌偏嗜密码子设计并合成重组融合肽Tβ4-BP5基因,将其克隆至pET-32α表达载体中,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为进一步评价重组融合肽Tβ4-BP5的免疫佐剂特性,以Tβ4-BP5联合灭活H9N2型AIV疫苗免疫鸡,检测免疫后鸡的HI抗体效价、抗原特异性IgG抗体、AIV中和抗体效价及Th1型(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的分泌水平,并通过动物免疫保护试验来评价其对鸡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显示,重组融合肽Tβ4-BP5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Tβ4-BP5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后HI抗体、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促进AIV中和抗体的产生、提高Th1型(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的分泌水平,表明Tβ4-BP5既能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应答,又能增强细胞免疫应答。动物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Tβ4-BP5有助于鸡肺脏中H9N2型AIV病毒的清除。以上结果提示,重组融合肽Tβ4-BP5具有良好的免疫佐剂的潜能。本研究为新型疫苗佐剂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2015年09期 v.35;No.225 1476-1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人兽共患病

  • 旋毛虫A200711蛋白对裸鼠H7402细胞实体瘤的抑制作用

    刘菁;刘晓雷;白雪;汪洋;孙树民;赵静;张馨月;于晓梅;刘明远;王学林;

    为了探讨旋毛虫A200711蛋白对BALB/c裸鼠皮下人肝癌H7402细胞实体瘤的抑制作用。本试验将BALB/c裸鼠右侧腋下注射人肝癌H7402细胞,建立裸鼠实体瘤模型。成瘤后,每2d向实体瘤中间部位多点注射0.2mL质量浓度为7.5mg/L的旋毛虫A200711蛋白,观察裸鼠一般临床症状及实体瘤生长情况;每3d称量裸鼠体质量,测量肿瘤直径,计算肿瘤的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3周后处死裸鼠,小心剥离肿瘤组织,称量肿瘤的重量,计算抑瘤率。20d后裸鼠腋部皮下均长出肿瘤结节,成瘤率为100%,平均直径3~5 mm;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注射A200711蛋白12d后裸鼠实体瘤体积明显缩小,抑瘤率达到39.67%。结果表明,旋毛虫A200711蛋白对裸鼠人肝癌细胞实体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015年09期 v.35;No.225 1483-1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猕猴结核IFN-γ体外释放检测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汪乾坤;姜勇;童胜涛;郝丽影;胡长敏;陈颖钰;李翔;任习东;陈焕春;郭爱珍;

    旨在建立猕猴结核IFN-γ体外释放检测法,用于猴结核病的特异性诊断。从猕猴外周血白细胞克隆了猕猴IFN-γ(Macaca mulattaIFN-γ,Mm IFN-γ)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重组MmIFN-γ。利用杂交瘤细胞技术获得12株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用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及兔抗IFN-γ多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猴IFN-γ的夹心ELISA,检测灵敏度达到62.5ng/L。用所建立的IFN-γ检测法与进口商品化试剂盒符合率为93.84%,具有很好的一致性(κ=0.779 3)。以眼睑皮内变态反应法(皮试法)为标准方法,先用皮试法检测146只猕猴,再用进口商品化的IFN-γ检测试剂盒(MABTECHTM)检测猕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在牛和禽结核菌素刺激下释放的IFN-γ量,利用ROC曲线确定猕猴结核IFN-γ检测法的临界值为114.5ng/L,对皮试法的灵敏性为68.18%,特异性为91.94%。同时,本试验检测的猕猴的结核阳性率为17.12%,提示结核病对猕猴群的健康存在重大威胁。本试验建立了猕猴结核IFN-γ体外释放检测法,为猕猴结核病检测提供了新型技术手段。

    2015年09期 v.35;No.225 1488-1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基础兽医学

  • 中药多糖增强猪蓝耳病卵黄抗体效价研究

    陈晓兰;杨海峰;贾纪萍;陈兴颖;蒋春茂;王德云;胡元亮;

    为探讨不同中药多糖对猪蓝耳病(PRRS)卵黄抗体效价的影响,本试验采用水提法制备卵黄水提液,2次盐析法纯化卵黄抗体(IgY),SDS-PAGE法检测精制卵黄抗体的纯度。采用棋盘法确定了抗原最佳包被浓度和酶标二抗最佳工作浓度,建立了PRRS特异性卵黄抗体ELISA检测方法。并用PRRS疫苗4种不同免疫剂量免疫蛋鸡,确定最佳免疫方法。选择桑叶多糖、杜仲多糖、桑叶杜仲多糖、地黄多糖和藿蜂酮注射液饮水给药与PRRS疫苗联合免疫蛋鸡,通过卵黄抗体效价变化考察不同中药多糖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显示:选择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10-9,酶标二抗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5 000,卵黄WFS的最佳稀释度为2-6;鸡肌注0.2mL/羽PRRS疫苗,在免疫后2~6周产生的抗体效价最高;鸡在免疫的同时以4mg/羽的剂量饮水给以桑叶杜仲复方多糖,连续3d,在免疫后的第2~9周卵黄抗体效价均最高,优于其他各组。以上结果表明,桑叶杜仲复方多糖饮水给药配合疫苗一起使用能显著提高PRRS卵黄抗体效价,可作为免疫增强剂使用。

    2015年09期 v.35;No.225 1495-1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 ]
  • 牛磺胆酸对PD98059介导的NR8383细胞TNF-α的影响

    张子英;王旭;关红;祁有朝;李培锋;王彩云;

    研究牛磺胆酸(taurocholic acid,TCA)对NR8383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qPCR)法测定TCA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1/2)抑制剂(PD98059)介导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TNF-αmRNA水平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e-sorbent assay,ELISA)测定TCA对PD98059介导的NR8383细胞分泌的TNF-α蛋白水平相对表达量的影响。TCA可显著降低LPS诱导的TNF-α基因、蛋白水平含量(P<0.05),PD98059可显著降低TNF-α的表达量。TCA通过影响ERK1/2通路调节LPS诱导的NR8383细胞TNF-α基因、蛋白水平含量。

    2015年09期 v.35;No.225 1501-1504+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检测

    董翔宸;马友记;张勇;胡俊杰;赵兴绪;

    为调查甘肃及周边地区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情况,对于从甘肃兰州市、宁夏吴忠市及青海民和县的382个临床型和隐性乳腺炎奶样中分离到的101株细菌,采用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以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的临界浓度参数为标准,测定了这些分离菌株对11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并计算其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99株分离菌株(98.02%)对红霉素、青霉素G、万古霉素和四环素不敏感,不适宜作为奶牛乳腺炎的临床用药,96株分离菌株(95.05%)对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中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卡那霉素抑菌效果最好,可在临床实践中参考选用。

    2015年09期 v.35;No.225 1505-1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大豆抗原蛋白对断奶仔猪细胞因子及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 mRNA表达的影响

    李宝;李玉;马良友;冯士彬;丁红研;王希春;吴金节;

    选取70头24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成7组,每组10头仔猪。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日粮,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7S)(B、C、D组)和大豆球蛋白(Glycinin,11S)试验组(E、F、G组)分别添加500、2 000、5 000μg/kg质量的7S或11S。仔猪断奶时开始饲喂大豆抗原蛋白,分别于24、26、28、30日龄采集血液,测量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于试验结束时,每组选取5头仔猪放血致死,采集小肠各段,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小肠各段Claudin-1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随着7S和11S剂量的增加,血清中IL-2、IL-4、IL-6的含量升高,血清中INF-γ的含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7S与11S试验组中的D、G组各肠段Claudin-1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C组的空肠前段、空肠中段和空肠后段均显著降低(P<0.01)。与7S试验组相比,除11SB、C组的回肠显著降低,其余各组均显著升高。试验表明,7S和11S均能够通过影响细胞因子的含量,引起断奶仔猪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降低断奶仔猪十二指肠和空肠Claudin-1mRNA相对表达量,引起仔猪肠道黏膜损伤,且7S比11S对仔猪的损伤程度更大。

    2015年09期 v.35;No.225 1511-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蛋鸡不同产蛋期生殖器官中OC17,OC116和OCX32 mRNA相对定量研究

    叶幼荣;孙杰;张璐;赵宗胜;

    Ovocleidin-17(OC17),Ovocleidin-116(OC116)和Ovocalyxin-32(OCX32)是蛋壳中的特异性基质蛋白,对蛋壳的钙化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试验采用RT-PCR、RT-QPCR分别检测了蛋鸡在产蛋初期、高峰期和后期的卵巢、输卵管的伞部、膨大部、峡部以及子宫部OC17、OC116和OCX32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在不同产蛋期3个基因在输卵管峡部和子宫部的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高于其他组织;卵巢和输卵管中OC17、OC116和OCX32在产蛋高峰期,初期和后期的表达量变化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3个产蛋期OCX32在5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OC17和OC116(P<0.01)。研究结果揭示了蛋壳特异性基质蛋白基因OC17、OC116和OCX32在不同产蛋期蛋鸡生殖器官中的表达规律,为蛋壳形成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5年09期 v.35;No.225 1518-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2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内毒素脂多糖及氨基胍对体外培养山羊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胡莲美;余文兰;李雅枫;李英;唐兆新;

    本试验探讨了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体外培养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机制及氨基胍(AG)对体外培养的肝细胞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随机分为两组:LPS处理组(不同LPS浓度处理);LPS+AG处理组(1mg/L LPS处理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AG),分析了不同处理的山羊肝细胞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发现LPS处理导致山羊肝细胞MDA含量明显增加和SOD活性降低;LPS处理的同时加入AG能明显降低LPS导致的MDA含量的增加和SOD活性的降低。说明内毒素明显引起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而合并应用AG则可以明显减轻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提示AG可拮抗LPS对肝细胞造成的过氧化损伤,对内毒素血症有治疗价值。

    2015年09期 v.35;No.225 1526-1528+1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HSPA9B在牦牛体外受精胚胎中的表达

    吕鹏;潘阳阳;崔燕;李秦;何翃闳;张译夫;李谷月;樊江峰;余四九;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休克蛋白70-9B(heat shock 70 000protein-9B,HSPA9B)在牦牛早期体外受精胚胎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关系。在正常生理条件下,采集青海高原牦牛卵巢,捡取质量良好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COCs),进行体外受精和体外培养,采取实时荧光定量(RT-q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SPA9B在不同时期体外受精胚胎中的表达差异及其蛋白分布。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HSPA9B在2~4细胞期胚胎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在桑椹胚和囊胚中的6.693 4、5.227 4倍,HSPA9B在4~8细胞期胚胎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在2~4细胞期胚胎、桑椹胚和囊胚中的1.136 8、9.089 7和5.937 2倍。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在2~4细胞期胚胎、4~8细胞期胚胎和桑椹胚中,胞核HSPA9B的相对表达量较胞质弱,在囊胚中胞核HSPA9B的相对表达量较胞质强。由此得出结论:通过基因水平研究,发现HSPA9B在牦牛早期各时期的体外受精胚胎中存在表达差异,HSPA9B在2~4、4~8细胞期胚胎中的相对表达量与其在桑椹胚和囊胚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性极显著(P<0.01),提示:可能是HSPA9B在胚胎早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蛋白水平研究,发现HSPA9B在2~4细胞期胚胎、4~8细胞期胚胎和桑椹胚中,胞核HSPA9B的表达量较胞质的表达弱,在囊胚中胞核HSPA9B的表达量较胞质的表达强,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的环境应激条件下,牦牛体外受精胚胎发育至囊胚时,HSPA9B蛋白的分布可能发生了移位。

    2015年09期 v.35;No.225 1529-1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阿拉善驼妊娠前后卵巢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陶金忠;赵国顺;刘姗姗;赵兴绪;胡俊杰;张勇;

    为了比较阿拉善双峰驼妊娠前后卵巢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采集非繁殖季节未妊娠和妊娠期阿拉善驼卵巢,运用双向电泳技术构建双峰驼卵巢蛋白质凝胶电泳图谱,凝胶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后,用PDQuest 8.0软件检测3倍以上的表达变化的蛋白点。结果表明在两组样品中共检测到10个差异蛋白点,这些蛋白点经MALDI-TOF/TOF-MS鉴定为8种蛋白质,包括谷胱甘肽S-转移酶、过氧化物酶-6、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1/M2异构体1、纤维蛋白原β链前体、核纤层蛋白A/C转录物变异体1、视黄醛脱氢酶1和一种未命名的蛋白质。其中核纤层蛋白A/C转录物变异体1仅在未妊娠卵巢中表达,视黄醛脱氢酶1在双峰驼妊娠卵巢组织中表达量下降,而其他蛋白质在妊娠卵巢中表达量增加。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发现为了解双峰驼妊娠期卵巢的生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2015年09期 v.35;No.225 1535-1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刺猬食管的组织结构和肥大细胞分布研究

    钟友宝;郭慧;胡小芬;李勇;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HE染色方法观察刺猬食管的显微结构特征,经甲苯胺蓝染色法鉴定食管肥大细胞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刺猬食管壁的黏膜有许多纵行皱褶,表面被覆复层上皮,浅层细胞角化,厚度为142.109 0μm。黏膜下层组织发达,含有丰富的食管腺和导管,厚度达327.390 6μm。肌层厚度为440.842 8μm,可分为内层环形肌和外层纵形肌。在固有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中均有肥大细胞分布,形态多样。结果表明:刺猬食管壁延展性较强,组织结构与其消化机能、食性特点具有一致性,大量的肥大细胞分布可为刺猬食管的黏膜提供一道有效的免疫屏障。

    2015年09期 v.35;No.225 1539-1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兽医学

  • 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促进犬胸膜修复的疗效分析

    陈耀钦;吴文达;李荣佳;黄薇;芮小庆;许德荣;张海彬;

    动物临床上,在胸腔、肺脏手术后常由于胸膜的修复不良而出现相关并发症。富含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简单、低廉的技术,已经证明对许多软、硬组织有很好的促进修复作用。本研究旨在将PRF技术应用到胸膜组织修复上,通过制造临床模型及组织学分析,评价PRF对胸膜的修复作用;同时通过组织学上的测量来评价PRF促胸膜纤维化的副作用。结果表明,PRF对胸膜有修复作用,但同时也有促胸膜纤维化副作用。

    2015年09期 v.35;No.225 1543-1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辽宁地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杨淑华;谭克;于立辉;张燚;李鹏;李林;杨娜;何剑斌;

    为了获得辽宁地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的系统资料,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本试验从辽宁地区的奶牛场采集临床型乳样100份,然后对乳样进行微生物常规分离、采用MicroScan AutoScan-4型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测定仪进行检测,分离到24种细菌共227个菌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6株,占29.07%;大肠杆菌46株,占20.26%。可见引起辽宁省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主,而且以混合感染较为严重。药敏分析结果表明,头孢唑啉和庆大霉素对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的抑制效果很好,主要致病菌对青霉素产生完全耐药性。

    2015年09期 v.35;No.225 1548-1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雌激素对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中mPGES-1表达的影响

    毛伟;董至恒;黄娜;张莹;曹金山;

    观察雌激素(β-雌二醇)对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膜结合型前列腺素E2合酶-1(mPGES-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β-雌二醇对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合成分泌PGs调控的作用机制。采用胰酶消化法及机械法分离培养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β-雌二醇对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mPGES-1 mRNA表达的影响,应用Incell Western技术检测β-雌二醇对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mPGES-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相比,β-雌二醇能够显著和极显著地促进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中mPGES-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本试验结果表明,β-雌二醇能够对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中mPGES-1产生调节作用。

    2015年09期 v.35;No.225 1553-1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方法对滩羊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及重构胚发育影响的研究

    李勇;程龙;孙毅;何玉龙;杨易;刘晓明;

    旨在探索宁夏滩羊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及胚胎培养条件,并建立转Cherry基因滩羊体细胞重构胚的融合与体外培养体系。试验分析了3种激活方法即电激活、Ionomycin结合6-DMAP与电激活结合6-DMAP对成熟的滩羊卵母细胞激活的影响,以及3种胚胎培养液mSOFaa、M16和KSOM的培养筛选,并优化了滩羊体细胞重构胚的融合与体外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卵母细胞孤雌激活中,最适电压为1 600V/cm,获得卵裂率和囊胚率分别为58.5%和19.5%;5μmol离子霉素结合2 mmol 6-DMAP能有效地激活成熟的滩羊卵母细胞,卵裂率为81.0%,囊胚率为26.2%;并发现mSOFaa胚胎培养液的卵裂率和囊胚显著优于M16和KSOM培养液;在转基因重构胚融合中发现在电压1 800V/cm、脉冲时间10μs、脉冲次数2次和间隔时间为1s的条件下,卵裂率和囊胚率为40.0%、21.4%。本试验建立的滩羊孤雌激活和转基因重构胚融合与体外培养体系为宁夏滩羊的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2015年09期 v.35;No.225 1557-1561+1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yoG与Myf5基因与京海黄鸡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

    唐莹;张跟喜;樊庆灿;王金玉;张涛;魏岳;薛倩;王文浩;王永娟;

    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MyoG和Myf5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分析基因型间的互作以及基因型对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MyoG基因外显子3上存在一个T36C突变,形成了AA、AB和BB 3种基因型;Myf5基因外显子1上存在一个A1313G突变,形成了CC、CD和DD 3种基因型。对生长性状的最小二乘分析结果显示,BB型个体的2~16周龄均显著或极显著的高于AA型个体(P<0.05或P<0.01)。CD型个体仅在初生体质量上显著优于CC型个体。基因互作分析结果显示,互作效应对6、8周龄体质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本试验为京海黄鸡生长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5年09期 v.35;No.225 1562-1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日粮ADF水平对妊娠母兔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激素水平的影响

    晁洪雨;井文倩;刘京贞;李福昌;

    为探讨妊娠母兔适宜的酸性洗涤纤维(ADF)需要量,选用80只体质量相近的经产新西兰肉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4种ADF水平(13%、16%、19%和22%)的日粮。结果表明:日粮ADF水平显著影响妊娠母兔窝产活仔数、产活仔率和初生窝质量(P<0.05)。随ADF水平升高,血清尿素氮浓度(P<0.05)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逐渐升高,血清胆固醇(P>0.05)和甘油三酯含量(P<0.05)逐渐降低,血清总蛋白和血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P>0.05);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雌二醇、孕酮(P<0.05)和胰岛素、生长激素(P>0.05)水平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胰高血糖素水平则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P>0.05),泌乳素水平逐渐降低(P>0.05)。综合分析认为,妊娠母兔适宜的ADF水平为16%。

    2015年09期 v.35;No.225 1568-1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