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兽医学

  • PRRSV受体CD163与Marc-145细胞蛋白的相互作用

    李红;刘成倩;易建中;

    本研究旨在分析CD163受体与Marc-145细胞中230 000蛋白的相互作用区域。使用Scanprosite软件对MARC-145细胞的CD163蛋白结构和功能域进行预测,结合稀有密码子分析软件对CD163进行分段,分别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α-(M1、M2、M3),利用镍柱纯化重组蛋白,通过免疫共沉淀分析分段蛋白M1、M2和M3与230 000蛋白的相互作用。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表明所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是正确的;SDS-PAGE检验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Mab2-5G2能够识别和沉淀MARC-145细胞中230 000蛋白;通过Western blot鉴定证明230 000蛋白与M1和M3蛋白相互作用。230 000蛋白与CD163蛋白相互作用位点主要在60~777,2 143~3120nt区域内,为深入探索CD163与230 000蛋白相互作用位点奠定基础。

    2016年08期 v.36;No.236 1273-1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猪圆环病毒2型重组多肽抗原的免疫保护效果

    刘博奇;陈善真;李中圣;罗均;陈克宏;王贵平;李其昌;

    为检验猪圆环病毒2型(PCV-2)重组多肽抗原对猪的免疫保护效果,以表达的重组大分子多肽作为抗原,断奶仔猪为实验动物,设置多肽疫苗组、常规市售Cap蛋白亚单位疫苗组和不同对照组进行免疫。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特异抗体(IgG),当抗体达到一定水平时进行攻毒试验,对试验各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病毒血症进行观察和动态检测,对PCV-2易感组织进行病毒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最终评估该多肽疫苗的免疫效果及保护率。结果显示:表达的多肽疫苗能够快速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具有显著的免疫效果;攻毒后采集的各项试验数据也表明该多肽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理想。

    2016年08期 v.36;No.236 1278-1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DV Meq基因簇miRNAs基因缺失株的致病性

    余祖华;丁轲;滕蔓;马圣明;贾艳艳;郁川;何雷;程相朝;

    为了探讨Meq基因簇microRNAs(Meq-clustered miRNAs)对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致病性的影响,本研究将MDV Meq-clustered miRNAs基因缺失株GX0101ΔMeq-miRNAs感染1日龄SPF鸡,并于感染后90d内进行毒株致死率、致肿瘤率、鸡体质量、免疫器官指数和鸡血液中病毒含量等方面的检测。结果显示:1日龄SPF鸡在接种GX0101ΔMeq-miRNAs后90d内累计死亡率和眼观肿瘤发生率分别为4%和8%,与亲本株GX0101BAC相比分别下降了23.5倍和2.5倍;与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fibroblast cells,CEF)阴性对照相比,GX0101△Meq-miRNAs感染鸡在整个试验期间体质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感染后14~21d,GX0101△Meq-miRNAs组的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亲本株相比,GX0101△Meq-miRNAs在血液中的含量及导致的显微肿瘤发生率均下降。结果表明:MDV Meq-clustered miRNAs基因的缺失降低了MDV的致病性,Meq-clustered miRNAs具有调控MDV致病性的功能。

    2016年08期 v.36;No.236 1282-1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新疆油鸡分离株NS基因序列测定及进化生物信息分析

    武军元;康强;

    为了明确新疆油鸡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非结构蛋白基因NS的遗传进化情况,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新疆油鸡分离株的NS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获得NS蛋白的完整编码序列。将NS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对应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已经公布的参考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新疆油鸡分离株的NS基因与国内其他物种稳定存在的H9亚型AIV A/Chicken/Beijing/1/1994的NS基因处于同一分支,在系统进化上属于NS基因的A等位基因群。

    2016年08期 v.36;No.236 1289-1292+1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新型交叉保护性抗原的筛选

    杜慧慧;潘婷婷;伍晨露;秦小彬;雷桂花;刘亚净;冯思源;彭远义;

    为了筛选多杀性巴氏杆菌潜在的交叉保护性抗原,首先对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mCQ2株(A型)、PmCQ6株(A型)、PmB株(B型)、PmF株(F型)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泌蛋白及膜蛋白预测,并使用Signal、TMMHM在线分析筛选到48个候选共有抗原基因;然后分别克隆于pET-28α中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获得31个重组表达蛋白。间接ELISA检测重组蛋白对3种不同血清型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抗的反应原性,发现13个重组蛋白具有较强的反应原性。最后选择5个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分别采用10LD50PmCQ2、PmB和PmF进行攻毒保护性试验,结果显示:r-PmCQ2_1g0376免疫后的小鼠对PmCQ2和PmB的攻毒保护率为50%和30%,对PmF则没有保护性;r-PmCQ2_4g0132免疫后对PmCQ2、PmB和PmF株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80%,20%和10%;r-PmCQ2_1g0311免疫后的小鼠对PmCQ2的攻毒保护率为30%,对PmB和PmF株均无保护性。本试验筛选出2个交叉保护性抗原,可以不同程度保护同源或异源菌株的攻击,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新型疫苗候选蛋白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2016年08期 v.36;No.236 1293-1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肠杆菌FliC基因敲除后对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喻华英;马燕;

    利用无疤痕基因敲除方法,构建大肠杆菌FliC基因敲除突变株。基因重组PCR结果显示:在重组转化体中FliC基因完全被卡那抗性基因和CcdB替代,获得Ⅰ型突变株(△1FliC);同时利用基因突变技术,对FliC基因起始密码子进行点突变,将ATG突变为AAA,再次进行基因重组后获得Ⅱ型FliC基因沉默菌株(△2FliC)。利用96孔微量板法,分别对野毒株、△1FliC和△2FliC进行生物膜表型检测,结果显示:△1FliC和△2FliC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低于野毒株,从而为临床上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及疫苗的研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2016年08期 v.36;No.236 1301-1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黄葡萄球菌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E钙黏蛋白表达的影响

    杨彬;孙志鹏;徐丹丹;武瑞;

    为研究金黄葡萄球菌(S.aureu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E-cadherin表达的影响,分别采用金黄葡萄球菌及热灭活的金黄葡萄球菌菌液作用于BMEC。金黄葡萄球菌以MOI 100∶1分别感染细胞0.5,1.0,1.5,2.0,2.5,3.0,3.5,4.0h,热灭活的金黄葡萄球菌菌液以不同浓度(0,104,105,106,107,108 CFU/mL)刺激细胞,之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cadherin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金黄葡萄球菌在感染细胞2h之后,E-cadheri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较未感染组显著降低(P<0.05);不同浓度的热灭活的金黄葡萄球菌菌液处理细胞的E-cadheri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本研究表明,金黄葡萄球菌及热灭活的金黄葡萄球菌菌液均能够降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E-cadheri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

    2016年08期 v.36;No.236 1307-1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ETEC F4-F5融合基因表达及间接ELISA方法建立

    张强;张雪寒;何孔旺;王春凤;

    表达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黏附素F4和F5融合蛋白,建立间接ELISA方法,旨在监测猪场ETEC感染以及疫苗免疫情况。根据GenBank中登录F4和F5基因序列,分析保守区,优化密码子,合成F4-F5串联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表达重组蛋白His-F4-F5。以纯化的His-F4-F5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建立检测ETEC抗体的间接EIISA方法。经酶切和DNA序列分析,成功构建重组菌BL21(pCold I-F4-F5),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融合表达F4-F5相对分子质量为29 000,与ETEC高免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条带单一。经优化筛选的间接ELISA最佳反应条件:抗原包被浓度6ng/孔,待检血清稀释比例1∶200,HRP-羊抗猪二抗的工作浓度1∶15 000,5%脱脂奶封闭l h,底物作用时间15min。本研究建立F4-F5间接ELISA方法具有特异性好、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强的特点,是猪场ETEC感染和疫苗免疫效果检测的有效工具,进而指导疫苗使用和新型疫苗研发。

    2016年08期 v.36;No.236 1312-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猪胎盘PPARγ编码序列的克隆、序列分析和表达

    张居作;徐君飞;薛立群;谢杨;聂昂;王婕敏;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r(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type gamma,PPARγ)对人和小鼠的胎盘形成起重要作用,但在猪胎盘中其编码序列和作用还不明确。为了掌握母猪胎盘PPARγ剪辑方式和准确的编码序列,分析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应用高保真PCR技术从4个不同妊娠时期的7份胎盘样品(61个胎囊)克隆出了一致性的PPARγ目的片段(KM382175),其编码序列和预测蛋白序列与人、鼠、牛、羊的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同时发现胎盘PPARγ蛋白与猪卵巢来源和猪皮下脂肪来源PPARγ蛋白在配体结合区分别存在1个和2个氨基酸残基差异。构建pET28α(+)-PPARγ表达质粒,重组蛋白应用兔抗PPARγ和鼠抗His单克隆抗体2种抗体Western blot双重检测阳性。研究表明,妊娠期猪胎盘PPARγ剪辑方式一致(1 428bp),稳定的PPARγ结构对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但配体结合区氨基酸的改变可能意味着组织差异性的存在;本研究同时实现了PPARγ的原核表达,将为进一步研究PPARγ对胎盘的作用及其与母猪产仔性能的关联性提供基础理论指导。

    2016年08期 v.36;No.236 1318-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猪伪狂犬病病毒LN1301株分离鉴定及其gE和TK基因的变异分析

    孙佳楠;王楠楠;王瑞;高慎阳;刘丽颖;周铁忠;董筱萍;

    通过查明辽宁省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的传染来源及其病原变异情况,为建立有针对性的诊断与防制方法提供基础依据。采集辽宁某猪场疑似伪狂犬病病死仔猪的脑组织病料,应用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分离培养,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中和试验、聚合酶链反应、病毒TCID50测定和动物试验对所分离的病毒进行鉴定。结果确认从辽宁省成功分离到1株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暂命名为PRVLN/1301株。应用猪伪狂犬病毒(PRV)标准株设计引物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gE和TK基因PCR扩增、T-A克隆、测序,成功扩增克隆出猪伪狂犬病病毒辽宁株PRVLN1301的主要毒力基因gE和TK基因序列。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毒株与国内外参考毒株的同源性均在97%以上,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分离的PRVgE基因存在第995位点由C-A的突变、第999位点由T-G的突变,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存在1个氨基酸L-Q位点的变化,即由亮氨酸变为谷氨酰胺,TK基因没有变异和缺失。说明该毒株与其他地区毒株为同一来源,但存在部分位点的变异。

    2016年08期 v.36;No.236 1324-1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iR-21a-5p对PHEV复制的影响及其靶基因Cntfr的验证

    吕晓玲;兰云刚;李姿;崔学文;张竞;岳慧青;高丰;贺文琦;

    为研究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HEV)感染过程中宿主miR-21a-5p对PHEV复制的影响,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PHEV感染过程中细胞内miR-21a-5p的表达变化进行了检测;之后,将化学合成的miR-21a-5p模拟体或抑制剂转染N2a细胞,接种PHEV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HEV基因组RNA的含量。通过TargetScan、Microcosm和Miranda数据库预测miR-21a-5p的靶基因,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对预测的靶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PHEV感染N2a细胞后,miR-21a-5p的表达量明显升高。而有效抑制N2a细胞中miR-21a-5p的表达会使PHEV复制增殖显著下降;反之,miR-21a-5p过表达能使PHEV表达量升高。此外,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iR-21a-5p可能在PHEV感染致病过程中参与了细胞免疫、神经损伤等过程。而预测靶基因Cntfr为CNTF受体,具有维持神经细胞形态和功能完整性的作用,并进一步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证实Cntfr为miR-21a-5p的靶基因。总之,miR-21a-5p在PHEV致病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影响PHEV的复制增殖,并具有直接靶向Cntfr基因维持神经细胞稳态的作用。研究结果不仅为miRNA参与调控PHEV复制提供数据支持,也为深入研究PHEV的致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2016年08期 v.36;No.236 1330-1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猪克氏伪裸头绦虫线粒体pcox3、pcox4和pcytb基因的多态性

    王会宝;张君琦;田格如;闫文朝;董瑞;胡雄峰;于三科;赵光辉;

    为阐明不同地区猪克氏伪裸头绦虫(Pseudanoplocephala crawfordi)分离株线粒体pcox3、pnad4、p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首先扩增和测定了河南洛阳、济源和陕西杨凌地区猪的克氏伪裸头绦虫分离株pcox3、pnad4和pcytb基因的序列,然后通过合并pcox3、pnad4和pcytb 3段序列重建了克氏伪裸头绦虫与其他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结果显示,克氏伪裸头绦虫pcox3、pnad4和pcytb扩增片段的长度分别为503,604和690bp;克氏伪裸头绦虫线粒体3段基因pcox3、pnad4和pcytb的不同地域种内序列差异分别为0.00%~1.83%,0.00%~1.52%和0.00%~1.51%;基于合并pcox3、pnad4和pcytb 3段基因重构种系发育树发现,不同地区克氏伪裸头绦虫分离株聚在一起,并形成姊妹支,而所有的克氏伪裸头绦虫分离株又形成2个小的分支;表明克氏伪裸头绦虫可能存在2个种群,并且与缩小膜壳绦虫亲缘关系最近。

    2016年08期 v.36;No.236 1336-1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鸡蛔虫凉山州分离株线粒体ATP6基因的序列测定和种系发育分析

    郝桂英;何学谦;

    利用PCR技术,对分离自四川省凉山州17个鸡蛔虫分离株的线粒体ATP合成酶F0亚单位6基因(ATP6)的全序列进行扩增和分析。测序结果显示,所获得的鸡蛔虫ATP6全序列长度均为597bp,有25个变异位点,共检测到11个单倍型,种内变异为0.0~2.4%。种系发育树显示,所有鸡蛔虫分离株聚在同一分支,能与其他蛔虫相鉴别。结果表明,鸡蛔虫的ATP6基因序列种内变异小,种间差异大,故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鸡蛔虫的种间鉴定;鸡蛔虫凉山州分离株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本研究结果为鸡蛔虫的分子分类、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种群遗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6年08期 v.36;No.236 1341-1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人兽共患病

  • 羊口疮病毒VIR蛋白对宿主细胞IFN-α表达的显著抑制

    王玲玲;卢炳州;郑海学;张克山;刘湘涛;

    羊口疮病毒(ORFV)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可引起严重的人兽共患传染病。VIR是ORFV编码的非结构蛋白之一,参与ORFV的免疫逃避。仙台病毒(SeV)可以诱导干扰素的产生。为研究VIR蛋白对IFN-α表达的影响,本研究以山羊成纤维上皮细胞(GSFs)为对象,使用SeV单独刺激、SeV与VIR共同刺激GSFs,定量ELISA方法检测GSFs上清中IFN-α的质量浓度。结果显示,VIR蛋白对SeV刺激的IFN-α表达和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深入研究ORFV突破宿主细胞天然免疫屏障奠定了基础。

    2016年08期 v.36;No.236 1346-1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羊口疮病毒内蒙株的生物学特性

    涂明亮;安维雪;张志丹;李娜;庞方圆;张七斤;

    为增强羊口疮病毒(ORFV)的基础理论研究及羊口疮的防控等工作,本研究通过将毒株接种羊睾丸细胞进行增殖培养、病毒粒子的形态学观察、超薄切片观察、动物回归、B2L和VIR基因序列的测定与分析等试验,对待检毒株(内蒙古分离株ORFV/nm-W)进行了病毒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本分离株能够引起羊睾丸细胞产生明显病变,病变开始出现和出现80%CPE的时间分别为接种后24和72h,病毒滴度TCID50为10-6.5。病毒粒子为椭圆形,在细胞质内增殖,接种毒株的羊只出现典型的CE症状。扩增后的产物经序列分析表明,ORFV/nm-W分离株的B2L基因和VIR基因与GenBank已发布毒株的该序列之间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6.7%~98.8%,96.2~99.3%,且该分离株与中国陕西株和新疆株同源关系最近。

    2016年08期 v.36;No.236 1349-1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肠杆菌O157∶H7独有基因z3276的表达及初步鉴定

    张碧成;张雪寒;何孔旺;范红结;

    经BLAST分析表明,开放阅读框z3276是大肠杆菌O157∶H7独有的遗传标志性基因,编码氨基酸与大肠杆菌Ⅰ型菌毛有较高的同源性,但z3276基因编码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尚不明确。为了明确z3276基因编码蛋白的抗原性,进一步研究其在大肠杆菌O157∶H7致病过程中的作用。采用PCR方法扩增z3276基因,去除其信号肽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ColdⅠ,转化感受态细胞BL21获得阳性重组菌,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以大肠杆菌O157∶H7全菌抗血清为一抗,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重组z3276蛋白抗原性。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菌BL21(pColdⅠ-z3276),并获得高效表达;相对分子质量33 000,占菌体总蛋白30%以上,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菌体沉淀中;且与兔源全菌多克隆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条带明显。

    2016年08期 v.36;No.236 1354-1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布鲁菌疫苗株S2全基因组测序及功能分析

    红梅;冯陈晨;岳建伟;刘宁;呼和巴特尔;王文龙;

    为找出布鲁菌疫苗株S2基因组分泌性蛋白、参与生物学途径基因、细胞组件基因、分子功能基因、毒力相关因子及耐药基因,对布鲁菌疫苗株S2全基因组测序并进行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预测、GO注释、VFDB注释、ARDB注释。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S2基因组大小约为3.3 Mb,杂合度和重复度较低,GC含量分布未出现异常。通过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预测未找出S2分泌性蛋白。通过GO数据库注释,发现参与生物学途径基因有3 823个、细胞组件基因有1 949个、分子功能基因有2 585个。通过VFDB数据库注释,找出S2基因组有79个毒力相关基因,其中最大基因为8 604bp,最小基因为180bp。通过ARDB数据库注释,找出S2基因组有13个耐药基因,最大基因为3 225bp,最小基因为333bp;其中功能注释的有GL002835基因,是枯草杆菌肽类基因,此基因耐受抗微生物类药物。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布鲁菌S2基因组基本功能奠定了基础。

    2016年08期 v.36;No.236 1358-1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炭疽芽孢杆菌PCR鉴定方法的建立

    梁冰;祝令伟;纪雪;周伟;孙洋;刘军;郭学军;冯书章;

    根据炭疽芽孢杆菌3种特异性毒力基因的序列,包括保护性抗原基因(pag)、荚膜基因(cap)和S-层蛋白基因(sap),建立多重PCR鉴定方法。该方法检测11株炭疽芽孢杆菌均为阳性,检测29株非炭疽的其他需氧芽孢杆菌属菌株均为阴性。该方法检测模拟血液样品的灵敏度是2×10~6 CFU/mL(每1mL血液样品最低含有2×10~6细菌),而样品增菌后的检测灵敏度是2×10~2 CFU/mL。制备加入炭疽疫苗菌株芽孢的模拟土壤样品,经增菌培养后,PCR检测灵敏度为3×10~4芽孢/g。另外,还设计了炭疽芽孢外壁结构蛋白基因BclA的鉴定引物,利用该引物的PCR扩增片段长度以及测序结果,能够有效区分Ⅱ号炭疽疫苗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本研究能够为炭疽临床诊断和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2016年08期 v.36;No.236 1363-1366+1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兽医学

  • 猪原代神经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魏凤;郭广君;吕素芳;管宇;王金良;肖跃强;张文通;沈志强;

    为建立猪原代神经细胞体外培养及鉴定方法,本研究选取90日龄潜江黑猪1头,分离猪脑组织,无菌剪碎后采用胰酶消化和机械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神经细胞悬液,进行培养,逐日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并用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培养72h后细胞全部贴壁,并长出突起,随时间增加,突起变长并交错呈网络,培养至15~20d神经细胞状态最佳,随后逐渐老化,神经细胞可生长30d,经鉴定Nestin表达呈阳性。本研究建立的方法适合一般实验室开展猪原代神经细胞的培养与初步鉴定。

    2016年08期 v.36;No.236 1367-1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海拔牦牛颈动脉体Ⅰ型细胞线粒体和EDCV的体视学

    张寿;雷乃虎;常兰;严作云;沈明华;尚果玛;东珠才让;

    颈动脉体(carotid body,CB)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缺氧感知器官,当血液PaO2降低时,迅速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等反应。为探讨牦牛不同低氧程度下CB的适应特征,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和体视学方法测量了海拔4 600,3 800和2 800m牦牛颈动脉体Ⅰ型细胞线粒体、电子致密核心囊泡体(electron dense-cored vesicles,EDCV)的体密度(Vv,单位体积Ⅰ型细胞浆中线粒体、EDCV的体积百分比)、面密度(Sv,单位体积Ⅰ型细胞浆中线粒体、EDCV外膜的表面积)、面数密度(NA,单位面积中线粒体、EDCV数目)、比表面(δ,线粒体、EDCV表面积与其自身体积之比)。结果表明,牦牛颈动脉体Ⅰ型细胞浆内线粒体的Vv值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增加趋势,但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Sv、NA、δ值随着海拔从2 800m升到3 800m先减小,从3 800m到4 600m而增加,3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牦牛颈动脉体Ⅰ型细胞浆内EDCV的Vv、Sv值随海拔升高呈上升趋势,但3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δ值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3组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

    2016年08期 v.36;No.236 1371-1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广东不同地区葡萄球菌cfr基因的流行性调查

    曾淑仪;邓辉;孙坚;王明汝;何家棚;廖晓萍;

    编码23SrRNA甲基化酶的cfr是多重耐药基因,它不仅介导细菌对截短侧耳素类药物耐药,而且也影响其他作用于PTC的药物,包括氯霉素类、林可胺类、噁唑烷酮类、链阳菌素A。cfr基因多次在动物及人医临床中分离到的葡萄球菌中发现。为了了解2013年广东省不同地区猪场中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和cfr基因流行情况,探讨耐药菌株克隆传播的可能性。采用PCR检测cfr、gap基因以及16SrRNA基因测序来鉴定葡萄球菌,用琼脂稀释法测定36株cfr基因阳性葡萄球菌对12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并经SmaⅠ酶切、PFGE技术来分析菌株之间的亲缘性。结果显示,2013年从猪场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出1 049株菌株中有36株携带cfr基因的葡萄球菌,分别是2株来源于人的葡萄球菌和34株来源于猪的葡萄球菌,其中19株松鼠葡萄球菌、5株腐生葡萄球菌、4株科氏葡萄球菌、3株阿尔莱葡萄球菌、1株木糖葡萄球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3株葡萄球菌属,其中23株也携带fex(A)基因。36株cfr基因阳性菌对四环素、氨苄西林、克林霉素、头孢噻呋、氟苯尼考的耐药率分别是83.33%,77.78%,77.78%,75%,75%,对环丙沙星、利奈唑胺相对敏感。PFGE图谱完全相同的菌株有328和371,251和283(其中菌株328和371来自于同一养殖场,菌株328来源于猪的腐生葡萄球菌,菌株371来源于人的腐生葡萄球菌)。2013年广东省不同地区猪场cfr基因检出率为9.15%,36株cfr基因阳性菌对12种兽医临床常用药物耐药较严重,提示人与猪之间存在cfr基因阳性菌株的克隆传播。

    2016年08期 v.36;No.236 1376-1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回肠灌注酵母培养物对绵羊免疫、抗氧化功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张学峰;王兰惠;周雪飞;朴光赫;甄玉国;

    本研究旨在探讨回肠灌注酵母培养物对绵羊血液免疫指标、抗氧化功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9只30kg左右小尾寒羊半同胞公羊,随机分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分2次在早晚饲喂前回肠灌注占采食干物质0.0%(对照组),1.5%和2.0%的酵母培养物,预试期14d,正试期14d。结果表明,回肠灌注酵母培养物有提高ALB和GLU含量的趋势;未对绵羊抗氧化指标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灌注时间增加有提高IL-6含量的趋势。这一结果提示,回肠灌注酵母培养物未能对绵羊产生明显效果。

    2016年08期 v.36;No.236 1383-1386+1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围产后期奶牛的血液生化指标特征

    徐闯;于洪江;沈泰钰;张子扬;高三思;朱奎玲;黄宝银;杨威;巩和秋;于延海;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围产后期奶牛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探讨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疾病相关指标的发生特点,为围产后期奶牛产后保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年龄、体况、胎次相近的二胎以上无疾病史的健康奶牛30头,于分娩当天(0d),产后1,2,3,7,14,21d清晨饲喂前尾静脉采血10mL,分离血清进行血液生化指标β-羟丁酸(BHBA)、游离脂肪酸(NEFA)、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葡萄糖(GLU)、血钙(Ca2+)、血磷(P3+)和血镁(Mg2+)的检测。结果显示:在试验期内30头试验奶牛脂肪肝的发病率为46.7%,酮病的发病率为40.0%,低血钙的发病率为33.3%;血液中NEFA的浓度在分娩当天最低为(0.33±0.17)mmol/L,与产后7,14,21d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中NEFA浓度从产后1d逐步升高。奶牛分娩当天血糖浓度最高为(6.40±1.55)mmol/L,与产后1,2,3,7,14和21天的血糖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奶牛产后在7~21d时,血液中BHBA浓度逐步升高,其中第21dBHBA浓度最高为(0.84±0.68)mmol/L,与0,1,2和3dBHBA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分娩当天Ca2+浓度为(2.29±0.31)mmol/L,与其他各天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0d起,血清中P3+浓度逐步升高,其中0d相对于3,7,14,21d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中Mg2+浓度产后1d最低为(1.56±0.42)mmol/L,0d血清Mg2+浓度与产后1,2,3,7,14,21d血清Mg2+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1~21d血清Mg2+浓度逐步升高,并处于平稳趋势。结果表明,该牛场奶牛产后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对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及保健,对于集约化高产奶牛场应制定合理的保健方案,通过饲料添加剂对分娩牛保健,来预防围产期常见营养代谢性疾病。

    2016年08期 v.36;No.236 1387-1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企鹅和鸡曲霉菌性肉芽肿的病理组织学

    张琼方;孔阳光;杨玉荣;梁宏德;

    对5例麦哲伦企鹅和某鸡场送检的曲霉菌病料进行剖检,并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及HE染色、革兰染色、抗酸染色、PAS染色技术,结合显微镜图像处理系统,对送检病料进行病理学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鸡和企鹅肺脏、气囊和腺胃黏膜散布大量黄白色粟粒大至花生大结节;病理组织学变化呈现2种不同类型的肉芽肿性结节:以渗出性变化为主的结节和以增生性变化为主的结节。以渗出性为主的肉芽肿结节主要变化是渗出以异嗜性白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的细胞成分,少量的纤维素和细胞崩解成分,周围肉芽组织增生,伴有明显的炎性充血出血。以增生性为主的肉芽肿结节主要变化是形成典型的特殊肉芽肿结节;肉芽肿结节中心为细胞坏死区,周围为朗汉斯巨细胞、异物巨细胞和少量上皮样细胞,外围有一较厚的致密结缔组织包囊。企鹅和鸡的霉菌性增生性肉芽肿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存在较大差异:肉眼可见的企鹅霉菌性增生性结节多由1个独立的特殊肉芽肿构成;而鸡的1个增生性结节是由大量微小特殊肉芽肿结节聚合组成。企鹅和鸡病变组织经革兰染色未发现细菌,抗酸染色未发现阳性菌,PAS染色可见紫红色的曲霉菌菌丝。企鹅和鸡曲霉菌性肉芽肿病理学结构复杂。

    2016年08期 v.36;No.236 1393-1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兽医学

  • 肉鸡肺脏内皮素-1及其受体基因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的表达

    刘锁珠;李家奎;

    为了研究高海拔缺氧环境对肉鸡肺部内皮素-1(ET-1)其受体ET-A和ET-B的影响,从低海拔地区引进1日龄AA肉仔鸡600羽,饲养在西藏大学农牧学院附属试验畜牧场。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2组,A组为对照组,饲喂于增氧房间内;B组暴露于高原低氧环境下。试验周期为28d,试验开始后每周随机扑杀20羽,测定心脏指数,统计腹水发病率。每个时间段每组肉仔鸡采集一部分肺组织制作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ET-1及其受体的表达,并应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切片进行半定量分析。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原低氧组肉鸡肺组织ET-1和ET-A基因在21,28d出现上调;ET-B表达水平在28d出现显著下降,其他时间段未见明显变化。此外,高原低氧环境对肉鸡增重和腹水发病率均有不利影响。本研究结果提示,ET-1、ET-A和ET-B表达于肉鸡肺脏;ET-1和ET-A表达水平上升和ET-B下调可能与肉鸡腹水发病紧密相关。

    2016年08期 v.36;No.236 1397-1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芩苷治疗仔猪腹泻的作用机制

    吕锦芳;闻爱友;宁康健;李磊;姜锦鹏;路振香;刘畅;应如海;冯保明;

    通过黄芩苷治疗试验、体外抑菌试验、炎性渗出抑制试验以及炎性细胞因子检测,来探讨黄芩苷治疗仔猪腹泻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表明,低、中剂量黄芩苷的治愈率显著高于新霉素组、新黄组和高剂量的黄芩苷(P<0.05,P<0.01)。各质量浓度的黄芩苷体外抑菌效果极显著低于2%新霉素和新黄组(P<0.01)。黄芩苷各组腹腔液伊文思蓝含量与地塞米松组均没有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也没有差异。各组血清IL-1β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各组TNF-а含量亦均上升,但各剂量黄芩苷组的IL-1β、TNF-а含量均低于腹泻组,尤其低剂量组下降显著(P<0.05,P<0.01)。以上结果揭示黄芩苷能够抑制炎性渗出(高剂量最强)、降低致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低剂量最强)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2016年08期 v.36;No.236 1401-1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对肉牛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毒素组织残留的影响

    芦春莲;崔捷;曹玉凤;李建国;李秋风;高艳霞;

    选取30头体质量344kg左右健康西门塔尔杂交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和Ⅱ组分别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0.05%和0.10%的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试验期90d。结果表明:各组之间生长性能、胴体指标、血液和肝脏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显著降低了毒素在肝脏(P<0.01)和肾脏(P<0.05)中的残留。试验Ⅰ、Ⅱ组肝脏黄曲霉毒素的B1残留量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44.87%(P<0.01)和49.15%(P<0.01);试验Ⅰ、Ⅱ组肾脏中黄曲霉毒素的B1残留量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32.20%(P<0.05)和33.90%(P<0.05)。由此可知,肉牛饲料中添加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可降低毒素在组织中的残留。

    2016年08期 v.36;No.236 1406-1409+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犬同种异体半月板的移植

    余关林;田媛;郑淑欣;陈晨;张翊华;张欣珂;

    为了探索犬半月板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本研究建立了犬半月板缺损模型,并采用同种异体半月板全移植和半移植2种方式修复半月板缺损。术后第5周末,所有移植犬站立、行走和上台阶均趋于正常,但不移植的半月板缺损对照犬行走时仍有轻度跛行,上台阶困难。术后第6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全移植组和半移植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不移植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肉眼检查见供体半月板在受体内生长良好。半移植组供体半月板的色泽和弹性更接近正常半月板。组织学观察,供体半月板和受体关节囊、供体半月板和保留的受体半月板接合良好,接合处组织生长旺盛。胫骨平台软骨Mankins评分,全移植组和半移植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不移植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可有效保护胫骨平台软骨、改善膝关节功能,完全可以用于犬半月板损伤的治疗。

    2016年08期 v.36;No.236 1410-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杂交荷斯坦母牛与其纯种在产奶、繁殖及抗病性状上的综合对比

    孙少华;何淑静;孙志颖;孔令娜;朱波;曹旭;

    为了提高荷斯坦奶牛的繁殖力,改善乳成分,增加其乳肉综合经济效益,本试验以蒙贝利亚乳肉兼用牛为父本,荷斯坦牛为母本进行杂交。通过构建线性模型、拟合泌乳曲线、计算综合经济效益等对其F1代母牛(69头)与荷斯坦纯种母牛(74头)的产奶性状、繁殖性状、抗乳房炎能力及综合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如下:在产奶性能方面,蒙荷F1母牛乳脂率(3.59比3.49,P<0.05)和乳蛋白率(3.25比3.12)(P<0.01)显著高于荷斯坦母牛,而体细胞评分(2.37比2.85,P<0.05)显著低于荷斯坦母牛;在饲料转化效率方面,泌乳盛期蒙荷F1母牛ECM/DMI(1.92比1.86,P<0.01)极显著高于荷斯坦母牛;在繁殖性能方面,蒙荷F1母牛的初产月龄(25.38比26.33,P<0.05)和空怀天数(87.35比107.16,P<0.01)显著低于荷斯坦母牛;在综合经济效益方面,蒙荷F1母牛第1胎次泌乳期305d经济效益比荷斯坦母牛提高了4 918.15元。总之,乳肉兼用型的蒙荷杂种牛较荷斯坦母牛具有高乳脂率、高乳蛋白率,抗乳房炎能力强、投产早、空怀期短、综合经济效益高的优点。

    2016年08期 v.36;No.236 1416-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水牛PHB基因克隆与表达模式

    熊炤成;屈春凤;沈开元;刘庆友;王英群;石德顺;李湘萍;

    本研究克隆水牛PHB(prohibitin)基因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初步探索其表达模式。首先应用RT-PCR技术扩增获得水牛PHB基因片段,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和预测了其理化性质、蛋白质二级及三级结构。测序结果表明,水牛PHB基因编码区全长948bp,推测编码272个氨基酸,理论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29 830,等电点为5.58。多重序列比较分析显示,水牛PHB基因核苷酸序列与牛、野猪、羊、黑猩猩、人、小鼠等相应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4%,94.3%,97.8%,92.8%,92.9%,89.6%;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推测,PHB基因在不同物种以及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QRT-PCR分析结果显示,水牛PHB基因在垂体、大脑、肝脏、卵巢、肌肉、肾脏和睾丸组织具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肾脏表达量最高,肝脏、睾丸、卵巢和垂体次之,肌肉表达最低。对高、低活率水牛精子样本PHB基因表达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显示高活率精子中PHB基因表达显著高于低活率精子(P<0.05)。Western blot分析结果发现,高、低活率精子样品的β-actin蛋白条带清晰一致,PHB蛋白在高、低活率精子样品的表达差异显著,低活率精子样品的PHB蛋白表达下调,这与mRNA水平的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为阐明PHB基因在水牛精子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水牛精子活率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2016年08期 v.36;No.236 1422-1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6品系彩色獭兔Mc1r和agouti基因mRNA表达量与毛色相关性

    杨翠军;葛剑;陈赛娟;刘亚娟;陈宝江;谷子林;

    以海狸色、青紫蓝色、紫貂色、蓝色、黄色、白色和黑色獭兔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agouti和Mc1r基因在不同毛色獭兔的皮肤、肝脏、垂体和脾脏组织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彩色獭兔agouti和Mc1r基因在各组织均有表达,其表达量与各组织及色素的生成相关,皮肤表达量最高,肝脏和垂体高于常规组织脾脏。Agouti和Mc1r基因表达量具有毛色差异性,且两者表达量呈负相关。Agouti基因在海狸色、青紫蓝色和黄色獭兔表达量高,在黑色、蓝色和紫貂色獭兔表达量低;Mc1r基因在黑色表达量最高,黄色獭兔表达量最低。Agouti和Mc1r基因表达量能够显著改变被毛颜色,为被毛颜色形成的关键因子。

    2016年08期 v.36;No.236 1429-1434+1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突变体黑羽鹌鹑MHC classⅠ第4外显子多态性与新城疫病毒遗传抗性的关联分析

    赵淑娟;张小辉;庞有志;周虚;白俊艳;杨又兵;

    运用PCR技术扩增突变体黑羽鹌鹑MHC classⅠ基因第4外显子296bp,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片段有18个突变位点,且均为多态基因座。试验鹌鹑3次感染新城疫病毒F48E9后产生的抗体与18个突变位点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第2,4,6,13,14,15突变位点各基因型之间抗体水平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这些基因位点可作为抗病力的主要候选基因,为鹌鹑进一步抗病育种提供必要的试验依据。

    2016年08期 v.36;No.236 1435-1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灭活植物乳杆菌培养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盲肠菌群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赵巍;孙喆;王欣;付丽;梁海威;甄玉国;

    本试验通过探讨不同剂量灭活的植物乳杆菌培养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盲肠主要微生物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旨在确定其应用于肉仔鸡的最适剂量。将体质量相近、健康的1日龄(d)AA商品肉仔鸡300只,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随机分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A、B、C、D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0.8‰,1.6‰,3.2‰和6.4‰的灭活植物乳杆菌培养物,21和42d分别进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1~21d,D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和D组盲肠内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B组盲肠内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42d,B组ADG、血清白蛋白(AL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显著降低盲肠内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B组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1~42d,与对照组相比,B组肉仔鸡ADG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1.6‰的灭活植物乳杆菌培养物对肉仔鸡的生长性能、盲肠双歧杆菌和血清生化指标的促进效果最佳。

    2016年08期 v.36;No.236 1440-1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种酵母培养物对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周雪飞;甄玉国;张学峰;王兰惠;

    选用9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1周岁小尾寒羊半同胞公羊,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Ⅰ组为对照组,Ⅱ组投喂1.5%酵母培养物(YC1),Ⅲ组投喂2%益康XP。结果表明:Ⅱ、Ⅲ组与Ⅰ组比较均能显著提高pH值(P<0.05),而Ⅱ组与Ⅲ组pH值无显著性差异;Ⅱ组NH_3-N质量浓度显著低与Ⅰ组(P<0.05),Ⅲ组NH_3-N质量浓度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显著低于Ⅱ组(P<0.05);Ⅱ、Ⅲ组均有提高菌体蛋白(BCP)质量浓度的趋势(P>0.05);Ⅱ、Ⅲ组均能极显著提高总酸、乙酸、丙酸浓度(P<0.01)。结果提示:酵母培养物能够稳定采食后瘤胃pH值,降低瘤胃NH_3-N质量浓度,提高瘤胃TVFA浓度,有提高瘤胃BCP质量浓度的趋势。

    2016年08期 v.36;No.236 1446-1449+1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多头带绦虫的分类研究进展

    李文卉;付宝权;

    对于寄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外的多头蚴,有人将其命名为格氏多头蚴,并且认为是区别于脑多头蚴的一个新的株或基因型;也有人将其命名为斯氏多头蚴或认为是脑多头蚴的同种异名。现就目前报道的寄生在绵羊中枢神经系统及山羊中枢神经系统外的多头带绦虫的分类现状进行简要综述,主要依据流行病学从传统形态学及现代分子生物学两方面进行阐述,为多头带绦虫的分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016年08期 v.36;No.236 1450-1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围产期奶牛乳房炎与E_2、P_4免疫调节作用及TLRs、NLRs介导天然免疫三者间的关系

    徐丹丹;杨彬;王建发;孙美涵;孙志鹏;张义爽;李启涛;武瑞;

    对奶牛乳房炎现状、围产期奶牛雌激素(E2)和孕酮(P4)变化对机体免疫的调节、Toll样受体(TLRs)和NOD样受体(NLRs)在抗感染作用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围产期奶牛乳房炎的高发与E2、P4的免疫调节作用及TLRs、NLRs介导的天然免疫三者间的关系。

    2016年08期 v.36;No.236 1455-1458+1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副流感病毒5型载体研究进展

    高菽蔓;靳红亮;张守峰;扈荣良;

    负链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作为负链RNA病毒的副流感病毒5型(parainfluenza virus 5,PIV5),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重组病毒活载体。现结合PIV5病毒载体特征,对其重组病毒的反向遗传学及其应用等做简要综述。

    2016年08期 v.36;No.236 1459-1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适配体在人兽共患病治疗与生物学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陈漫;李志萍;王习文;董晓琳;王园园;高玮村;李博;李乾学;夏志平;

    适配体以其结合靶标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特点,在许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近年来,更是促进了人兽共患病领域的疾病诊断、治疗以及生物学检测方法的改革。现就适配体在人兽共患病治疗与生物学检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16年08期 v.36;No.236 1464-1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