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兽医学

  • 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样颗粒作为疫苗候选株的免疫效果

    袁乾亮;丁佳欣;高一丹;徐小红;钱晶;薛聪;杨明曦;李金斗;冉雄;胡国升;尹仁福;丁壮;

    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将已构建编码新城疫病毒(NDV)M、F和HN结构基因的3种单顺反子重组杆粒共感染悬浮培养的Sf9细胞以大量制备新城疫病毒样颗粒(ND VLPs)。收集细胞培养上清经超速离心浓缩,蔗糖密度梯度纯化后,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3种目的蛋白均正确表达且组装形成与原病毒粒子形态相似的颗粒,测定其血凝活性效价可达12log2。动物试验结果表明,与LaSota灭活油乳苗相比,将纯化后的病毒样颗粒以含25μg蛋白的剂量或联合佐剂免疫商品蛋鸡后能产生较高水平的HI抗体,且可有效减少攻毒鸡只口咽、泄殖腔途径的排毒时间,从而减少病毒在健康鸡群中的传播感染机会;表明所研制的基因Ⅶ型ND VLPs可作为疫苗候选株具有很大的防控优势。

    2017年02期 v.37;No.242 201-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GD14A8株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蔺文成;李昕键;严一铭;戴振凯;张新珩;李广伟;刘洋;陈峰;谢青梅;

    为了解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流行和变异情况,本研究利用ALV-p27群特异性抗原检测、PCR鉴定、病毒分离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等方法,从广东某鸡场分离鉴定出1株ALV-J,命名为GD14A8。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GD14A8分离株的gag、pol、env基因和LTR相对保守,而3′UTR变异较大,与ALV-J参考毒株序列同源性仅为82.5%~92.5%,其中rTM和E元件呈现大量碱基缺失,U3区出现与血管瘤分离株NHH和SCDY1类似的11个碱基缺失,可能与血管瘤形成相关。遗传进化分析表明,GD14A8分离株与我国鸡源ALV-J血管瘤分离株SCDY1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为分析黄羽肉鸡源ALV-J毒株的分子特征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料,为深入了解广东地区ALV-J的变异趋势提供参考。

    2017年02期 v.37;No.242 206-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鸭坦布苏病毒对雏鸭免疫系统的影响

    李秀丽;提金凤;路云建;王爱华;程冰花;赵立媛;颜敏;牛晓宇;刁有祥;

    为研究鸭坦布苏病毒(DTMUV)对雏鸭免疫系统的影响,本试验对5日龄雏鸭静脉接种DTMUV,并于接种后不同时间取雏鸭脾脏、胸腺、法氏囊进行组织病理学、抗原和凋亡检测。结果显示,DTMUV感染雏鸭的脾脏、胸腺、法氏囊均严重受损。接种DTMUV后4d,脾脏淋巴细胞减少,胸腺可见严重细胞崩解和大面积坏死区域,法氏囊滤泡轻度萎缩;接种后6d免疫器官病变最为严重,其中胸腺静脉严重栓塞,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空泡化也更加严重;接种后8d免疫器官病变均有所减轻,至16d,免疫器官结构基本恢复正常。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感染雏鸭的脾脏、胸腺、法氏囊中均检测到DTMUV抗原;细胞凋亡试验显示DTMUV能够显著引起脾淋巴细胞凋亡。综上所述,DTMUV可严重损伤雏鸭免疫器官,且这种损伤常发生于感染早期,并于感染后8d出现好转。

    2017年02期 v.37;No.242 21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7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VP22短肽融合猪圆环病毒2型重组病毒样颗粒的构建及其鉴定

    刘金凤;吴健敏;覃绍敏;谢江;陈凤莲;白安斌;华俊;曹颖颖;

    采用融合PCR方法将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基因和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病毒(HSV-1)VP22蛋白转导域串联得到Cap-VP22基因,将其插入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 Dual构建pFast-Cap-VP22重组转移载体,通过转化含有Bacmid的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3种抗性和蓝白斑筛选,获得含Cap-VP22基因的重组穿梭质粒rBac-2Cap-VP22。重组穿梭质粒转染昆虫细胞(Sf9),获得重组杆状病毒。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通过PCR、间接免疫荧光(IFA)、电镜观察对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成功构建含双拷贝Cap-VP22基因的杆状病毒载体,IFA证实重组蛋白在Sf9细胞中获得正确表达,与PCV2阳性血清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细胞上清中的目的蛋白可装配形成直径约17nm的病毒样颗粒(VLPs);表明C端融合VP22蛋白转导域序列并不影响Cap蛋白的组装。本研究为进一步研制安全、高效的PCV2疫苗奠定基础。

    2017年02期 v.37;No.242 218-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对5种牛病毒同步检测方法的建立

    史喜菊;马贵平;柏亚铎;郝俊虎;乔彩霞;刘全国;李炎鑫;李冰玲;

    现有的动物疫病诊断技术多是针对单一病原检测,而动物疫病的流行通常是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目前的诊断技术不能很好地满足国境口岸快速、高通量检疫的需求,一直以来多重检测技术的研究是动物疫情监测、疫病控制领域关注的焦点。本试验在前期猪病混合感染诊断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以蓝舌病病毒(BTV)、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病毒(EBLV)和口蹄疫病毒(FMDV)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这5种牛病毒的MLPA探针,将这5种探针混合,建立可以同时检测这5种病毒的MLPA扩增方法。特异性试验表明:每种病毒的探针都是特异的,只能识别各自的目的片段,不能扩增出其他相关病毒,探针之间也不存在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5重MLPA扩增的最低检测限可以达到单个病毒核酸的2 000个拷贝。经过对136份临床样品的检测,该方法与现有荧光PCR方法的符合率达到100%,能够正确地检测出每份阴、阳性样品及混合感染样品。本研究建立的5种病毒MLPA检测方法可以实现1次采样,1次分析,同时检测5种牛病毒的目的,该技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加之其多重性检测的优势,有望成为未来疫病检测的新方向。

    2017年02期 v.37;No.242 224-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0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P蛋白磷酸化位点与功能性结构域分析

    赵贵民;侯佩莉;贾春涛;王洪梅;何洪彬;

    为解析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SD2014分离株P蛋白磷酸化位点与功能性结构域,首先对P基因全长进行克隆测序,并与SD0835株P基因进行比较;再利用DNAStar中的MegAlign软件,以Clustal W方法比较了副黏病毒不同种属15株参考毒株的P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关系,并对23株牛、人和猪副流感病毒3型P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筛选保守的氨基酸位点;运用在线Netphos 2.0Server和NetPhosK 1.0Server软件分别预测BPIV3SD2014毒株P蛋白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和特异性磷酸化蛋白激酶作用位点,最后将P蛋白4个主要功能性结构域氨基酸位置与潜在磷酸化位点一一对应。结果发现,SD2014毒株P基因核苷酸序列与SD0835株同源性为99%,P蛋白氨基酸序列与猪副流感病毒3型(SPIV3)同源性最高为73.2%。P蛋白在398~479aa含有1段螺旋卷曲结构,推测是介导P蛋白四聚体的形成以及与L蛋白的相互作用的位点,同时发现PKC是唯一一个贯穿于所有功能结构域的蛋白激酶。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P蛋白磷酸化在调控BPIV3转录与复制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研究P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支撑。

    2017年02期 v.37;No.242 231-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马鼻肺炎病毒进化分析及DNA条形码的确定

    郑小龙;王群;孙明君;孙涛;朱来华;梁成珠;岳志芹;

    从GenBank数据库下载马鼻肺炎病毒基因组全序列和同属的其他病毒基因组序列,对其进行多重比对,绘制系统进化树,并根据序列比对筛选保守序列作为马鼻肺炎病毒的DNA条形码,筛选出2条基因序列作为马鼻肺炎病毒的DNA条形码,可用于马鼻肺炎病毒的鉴别诊断。

    2017年02期 v.37;No.242 238-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1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抗产气荚膜梭菌ι毒素Phage-ScFv库的构建与筛选

    王琳;刘思远;杜乐妍;景心怡;赵宝华;

    选取经产气荚膜梭菌ι毒素免疫且抗体效价较高的小鼠,提取脾脏mRNA,通过PT-PC技术,分别获得340,325bp的重链可变区基因(VH)和轻链可变区基因(VL)。利用重叠延伸PCR(SOE-PCR)获得大小为750bp的VH-Linker-VL单链抗体基因(ScFv)。利用One Step Cloning Kit试剂盒将ScFv基因片段与噬菌粒载体pCANTAB5E连接,构建库容约为3.5×106抗ι毒素噬菌体初级抗体库。以Ia、Ib为抗原进行Phage-ScFv表面展示文库的5轮亲和富集筛选,最终阳性率均可达70%。选取亲和力最强的3株阳性抗体(Ia-4、Ia-8和Ib1)进行可溶性表达,为ι毒素特异性抗体的大量制备奠定基础,并对产气荚膜梭菌ι毒素感染病例的检测和临床治疗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017年02期 v.37;No.242 243-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5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鸡源性大肠杆菌耐药变化趋势监测

    冯敏燕;傅剑;杨世发;林树乾;赵增成;李桂明;黄中利;李颖;刘宁;宋敏训;

    本研究旨在了解山东省鸡大肠杆菌耐药变化趋势,以期指导临床用药。采用96点阵药敏检测法,测定从临床上分离鉴定的2008-2014年山东省不同地区鸡场的210株大肠杆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鸡源大肠杆菌对14种抗生素中的13种(多西霉素除外)的耐药性在这7年间有所增长,其中对10种抗生素的耐受性在7年间近乎翻了1倍甚至更高。根据监测结果,建议在山东地区暂停使用头孢噻呋治疗鸡大肠杆菌病,推荐使用多西霉素、大观霉素、硫酸粘菌素,将庆大霉素、新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作为次级药物使用,并适当加大用量,应谨慎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和氟苯尼考。

    2017年02期 v.37;No.242 250-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牛源犬新孢子虫NcAMA1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鉴定

    姜利建;刘晋宇;凌芳芳;兰岚;张贺洋;郭焕平;贾立军;

    PCR扩增牛源犬新孢子虫NcAMA1基因,克隆至pMD18-T simple载体;将鉴定正确的NcAMA1基因亚克隆至pCR259腺病毒穿梭载体,构建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CR259-NcAMA1;依次转化HighQ-1Transpose-AdTM294和HighQ-1TM感受态细胞,构建NcAMA1基因重组腺病毒表达质粒T294-NcAMA1;PacⅠ酶线性化后,脂质体介导转染至QBI-HEK293细胞,包装Ad5-NcAMA1重组腺病毒。结果表明,获得Ad5-NcAMA1重组腺病毒滴度为5.6×109 TCID50/mL;经PCR检测到重组腺病毒NcAMA1基因;经IFAT和Western blot检测NcAMA1基因在QBIHEK293细胞中获得表达,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8 000,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本试验成功构建了Ad5-NcAMA1重组腺病毒,为牛源犬新孢子虫NcAMA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2017年02期 v.37;No.242 254-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人兽共患病

  • 甘肃省首例实验室确诊犬狂犬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许炜迪;刘世基;李文婧;于明洋;涂忠忠;涂长春;张富林;冯烨;

    采用荧光抗体试验(FAT)对甘肃省1只疑似狂犬病伤人犬进行实验室诊断,结果为狂犬病病毒阳性,流行毒株命名为GSHSD14。采用PCR方法扩增该毒株全长G基因,并上传GenBank(序列号为KT221103)。该毒株与2011年分离自陕西的犬源毒株ShaanxiRa007同源性最高,为99.8%,氨基酸同源性为99.4%。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属于亚洲1群,同时提示甘肃省狂犬病病例是犬狂犬病流行为主的疫区传播结果,而非临近省份野生动物狂犬病溢出所致。

    2017年02期 v.37;No.242 258-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各型FMDV VP1基因表位嵌入型蛋白SLP-MultiVP1对免疫不同小鼠血清IgG亚型的影响

    赵慧;特尼格尔;陆继爽;黄天鹏;小琴;格日勒图;

    利用通过Swiss-Model在线软件分析所得的乳杆菌S-层蛋白高级结构3D模拟图,应用Swiss-Pbd Viewer软件对嵌入型蛋白SLP-MultiVP1中的3型口蹄疫病毒(FMDV)不同表位位点进行标注,并用嵌入型蛋白SLP-MultiVP1和重组蛋白SLP分别免疫6周龄的BALB/c和昆明小鼠,分离3次免疫后的血清,用Mouse IgG1Ready-SET-Go和Mouse IgG2aReady-SET-Go 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IgG抗体亚型IgG1和IgG2a。通过SPSS统计学分析发现:嵌入型蛋白SLP-MultiVP1组IgG1和IgG2a水平显著高于SLP组(P<0.05),其中嵌入型蛋白SLP-MultiVP1免疫组的IgG2a显著高于IgG1(P<0.05),但是BALB/c和昆明小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该结果提示,嵌入型蛋白SLP-MultiVP1可能倾向于激发Th1类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而且无个体差异。

    2017年02期 v.37;No.242 262-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6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广东省猪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郑运;马俊;罗永峰;秦锋;赵苗苗;曹振鹏;周沛;粟硕;张桂红;

    为了解广东地区猪流感病毒(SIV)的流行和变异情况,本研究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从广东省4个不同地区采集猪鼻拭子和肺脏病料共203份,对样品处理之后进行鸡胚分离和RT-PCR检测,从中分离得到5株SIV,对其进行病毒纯化、全基因组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5株SIV分离毒株其中3株为H1N1亚型,2株为H1N2。分离毒株HA裂解位点位于PSIQSR↓GL,具有典型的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特征。HA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5株SIV分离毒株与A/Jiangsu/ALS1/2011(H1N1)株同源性最高,核苷酸相似性为97%~99%。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5株分离毒株的PB2、PB1、PA和NP基因片段属于PDM/09分支,M基因片段以及外部基因片段HA属于欧亚类禽分支,NS基因片段属于北美三元重组分支,3株H1N1亚型的NA基因属于欧亚类禽分支,2株H1N2亚型的NA基因属于人季节性流感分支。抗原位点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毒株的抗原位点基本保守,但YJ28分离株HA1蛋白上发现3个氨基酸突变,分别是L69S、S137P、E222G。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不同地区分离到的SIV进行鉴定分析,掌握SIV的变异趋势,为猪流感的防控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依据。

    2017年02期 v.37;No.242 266-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2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屠宰场猪链球菌分离菌株分型及其致病性和耐药性分析

    祝令伟;纪雪;李丽红;周伟;刘军;郭学军;冯书章;孙洋;

    为了解吉林省猪链球菌的流行情况,从屠宰场采集的猪咽拭子和鼻拭子样品中分离鉴定猪链球菌,并进行菌株血清型、基因型和毒力表型的鉴定,以及致病性和耐药性的分析。结果表明,从100份样品中共分离鉴定猪链球菌104株,其中29株鉴定为血清2型、9型和1型等几种常见的致病性血清型,其他75株不属于常见的致病性血清型。血清2型的菌株中,2株经鉴定为ST1基因型和mrp+epf+sly+毒力型,并经动物试验鉴定为强毒菌株;其他菌株均为ST28基因型和mrp+epf-sly-毒力型,具有中等毒力。血清9型的菌株,均为mrp-epf-sly-毒力型,动物试验鉴定均为强毒菌株。根据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的药敏试验结果,98%的猪链球菌分离株对四环素耐药;对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和链霉素的耐药率都在50%以上;对β-内酰胺类、氯霉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小于20%。总体分析,从屠宰场分离的猪链球菌强毒菌株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但是菌株多重耐药的情况非常严重。

    2017年02期 v.37;No.242 272-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5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基础兽医学

  • 乳腺癌细胞(MCF-7)内参基因的选择

    李光超;武小虎;马友记;张勇;赵兴绪;

    将稳定转染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 V5 HisB-rib-esp的乳腺癌细胞(MCF-7)和正常传代细胞分别于10%和20%胎牛血清(FBS)的DMEM条件下培养,连续传代3次以上。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上述4种细胞样品中5种常用看家基因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肌动蛋白(β-actin)RNA聚合酶Ⅱ(RPⅡ)、β2微球蛋白(β2-M)、18S核糖体RNA(18SrRNA)的mRNA稳定表达情况,并使用geNorm程序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确定需要的内参基因数目,以选择转染过程中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结果表明,5种看家基因表达稳定度M值的排序为:RPⅡ=18SrRNA>β2-M>β-actin>GAPDH,需要2个内参基因(RPⅡ和18SrRNA)共同校正目的基因的表达。RPⅡ和β2-M分别是不同血清下和转染前后表达最稳定的内参。

    2017年02期 v.37;No.242 278-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β-miR-33a特异调控HADHB基因3′UTR靶标位点验证

    崔志倩;芦春艳;郭佳;赵尧璐;邢沈阳;赵志辉;

    为验证β-miR-33a与候选基因HADHB3′UTR是否存在特异性识别的靶标关系,本试验将β-miR-33amimics、β-miR-33ainhibitor及NC质粒分别转染至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通过Real-time(qPCR)验证β-miR-33a与HADHB基因mRNA水平表达量的关系。利用PCR获得奶牛HADHB3′UTR 201bp 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miR-RB-REPORTTM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中,获得野生型载体,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将HADHB3′UTR种子区-CAATGCA定点突变-CATGTAGC,获得突变型载体。将野生型载体和突变型载体分别与β-miR-33a-mimics组成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转染至奶牛乳腺上皮细胞,48h后测定其荧光活性。结果显示,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转染的野生型与突变型载体的双荧光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证明,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β-miR-33a可以与HADHB3′UTR的靶位点-CAATGCA特异性结合。

    2017年02期 v.37;No.242 282-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线莲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分泌NO的影响

    马玉芳;郑乃珍;郑小香;李健;秦韬;黄一帆;

    为了研究金线莲多糖(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polysaccharide,AR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利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Griess法检测NO的分泌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技术检测iNOS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ARP在50~400mg/L明显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无细胞毒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RP可促进NO分泌,上调iNOS mRNA和蛋白表达。ARP能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NO,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iNOS蛋白水平,诱导iNOS mRNA的表达有关。

    2017年02期 v.37;No.242 287-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副交感神经对妊娠早期大鼠子宫组织胺和血清LIF水平的影响

    张秀霞;张文英;范晓杰;宁淑杰;王亚琳;王树迎;侯衍猛;黄丽波;

    为研究大鼠副交感神经对妊娠早期子宫内组织胺(HA)和血清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影响,选取180~200日龄健康性成熟Wistar雌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处理组采用腹腔注射阿托品阻断副交感神经,对照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结果表明:阿托品处理后妊娠5d子宫囊胚数量明显减少、囊胚发育延迟;妊娠6d虽然囊胚数量接近正常对照组数量,但胚胎凸起仍小于正常妊娠6d状态。子宫肥大细胞(MC)释放HA结果显示,阻断副交感神经激发MC释放的HA量显著高于正常状态,且与MC自发释放的HA变化趋势不同;正常对照组血清LIF含量的变化趋势是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而处理组出现相反的趋势。试验结果提示,在着床窗口期副交感神经通过对MC释放HA等介质调控子宫的生理功能,HA和LIF分泌规律紊乱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更为显著,导致囊胚发育延迟,甚至丢失。

    2017年02期 v.37;No.242 291-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玉米赤霉烯酮对体外培养猪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

    周宏超;刘晓强;杨鸣琦;赵煜;李引乾;

    以原代培养的猪卵巢颗粒细胞为模型,设立玉米赤霉烯酮(ZEA)对照组(0.0 mg/L)及高(80.0 mg/L)、中(20.0,40.0mg/L)、低(0.2,2.0mg/L)剂量组,比较不同质量浓度ZEA对体外培养猪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形态学观察发现,随着ZEA质量浓度的增加,颗粒细胞呈散在生长,体积缩小变圆,数量减少;高剂量组(80.0mg/L)中,76.96%细胞均已脱壁死亡。MTT法表明,ZEA对卵巢颗粒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随ZEA质量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高质量浓度组细胞增殖率仅为1.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经ZEA处理,Fas、FasL、FADD、Caspase-10的表达量均明显上调,且存在质量浓度-效应关系。结果表明,ZEA能诱导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并显著上调Fas、FasL、FADD、Caspase-10的表达,可通过死亡受体通路介导卵巢颗粒细胞发生凋亡。

    2017年02期 v.37;No.242 297-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黄芩苷和沉默基因acrA、marA和acrD对耐药大肠埃希菌环丙沙星敏感性的影响

    付赛赛;吴华;苑丽;潘玉善;胡功政;刘建华;

    为探讨反义寡核苷酸(ASODN)沉默acrA、marA和acrD基因前后,黄芩苷对临床耐药大肠埃希菌(E.coli)环丙沙星敏感性的影响,设计并合成3个基因的ASODN引物,设置空白对照组、黄芩苷组、ASODN沉默组、ASODN沉默+黄芩苷组,分别转染到临床耐药菌感受态细胞中,涂布于一定浓度环丙沙星平板上,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计数。结果发现,相对于空白对照组,黄芩苷组菌落数显著降低;acrA、acrD和marA基因沉默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除了acrD基因沉默1号菌株和marA基因沉默的Y17菌株外,其余菌株在环丙沙星平板上的菌落数也出现不同程度地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acrA、acrD和marA基因沉默+黄芩苷组与黄芩苷组相比,多数菌株在环丙沙星平板上的菌落数均出现不同程度地下降;acrA基因沉默+黄芩苷组与acrA基因沉默组相比,4株菌株变化差异不显著,Y17号菌株菌落数有所上升,J45号菌株在该基因沉默后,环丙沙星平板上的菌落数出现下降的趋势,差异显著;acrD基因沉默+黄芩苷组与acrD基因沉默组相比,除了1号菌株变化差异不显著外,其余5株菌株变化差异显著,但Y17号菌株菌落数上升;marA基因沉默+黄芩苷组与marA基因沉默组相比,除了Y17、Y35这2株菌株变化差异显著外,其余4株菌株变化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黄芩苷主要通过抑制acrA和marA发挥外排抑制作用,acrD不是其增强环丙沙星敏感性的主要靶点。

    2017年02期 v.37;No.242 303-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临床兽医学

  • 母体铅暴露对仔鼠大脑皮层组织中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

    李宁;李丽;王月影;乔明武;张平安;赵秋艳;宋莲军;杨国宇;

    探讨母体铅染毒对其仔鼠大脑皮层组织中IL-1β和TNF-α表达量的影响,揭示铅神经毒性的潜在机制。母鼠采用自由饮水的方式自妊娠1d开始经饮水染铅(0.1%,0.5%和1.0%的浓度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对照组饮蒸馏水)至仔鼠出生后21d断乳为止,每组10只。于出生后21d,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仔鼠血液和大脑皮层组织中铅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大脑皮层组织中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各剂量染铅组血铅和脑铅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随着试验组染铅浓度的升高,IL-1β和TNF-α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铅可能通过诱导大脑皮层中IL-1β和TNF-α的高表达,影响学习记忆从而造成神经系统损害。

    2017年02期 v.37;No.242 308-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对体外培养犊牛肝细胞脂合成作用的影响

    张世奇;丁红研;史珍;张强;李心慰;李小兵;

    为确定胰岛素(insulin,INS)和胰高血糖素(glucagon,GLN)对奶牛肝细胞脂合成作用的影响,本试验体外培养犊牛原代肝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INS和GLN处理肝细胞:对照组(0nmol/L)、浓度梯度组(1,10,100,1 000nmol/L)。培养1h后分别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方法、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以及细胞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方法检测INS和GLN处理体外培养肝细胞对关键转录因子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mRNA表达水平,SREBP-1c核质分布以及下游靶基因脂代谢关键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脂肪酸合成酶(FAS)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INS处理使SREBP-1c的表达水平和转录活性显著升高,入核量显著增加,其下游的脂合成关键酶ACC和FAS的基因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而与之相反,GLN处理使SREBP-1c的表达水平和转录活性显著降低,入核量显著减少,其下游的脂合成关键酶ACC和FAS的基因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说明,INS可通过增强SREBP-1c的活性从而促进肝细胞脂合成,增加肝脂沉积;而GLN则通过抑制SREBP-1c的活性从而降低肝细胞脂合成。

    2017年02期 v.37;No.242 312-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酵母硒对蛋鸡血清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李晓丽;何万领;文凤云;位治国;董淑丽;

    为研究酵母硒对蛋鸡血清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用1 000只280日龄的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分别为基础饲粮组,以及0.1,0.2,0.3和0.4mg/kg酵母硒添加水平组,试验期40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可显著提高血清ALP和LDH活性(P<0.05),并显著降低CK活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2,0.4mg/kg酵母硒均可显著提高血清SOD活性(P<0.05),其他试验组SOD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试验组GSH-Px和T-AO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提示,酵母硒可提高蛋鸡抗氧化能力,且以添加0.3,0.4mg/kg为宜。

    2017年02期 v.37;No.242 318-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米曲霉培养物和艾美福对绵羊瘤胃及消化道内营养物质流通规律的影响

    甄玉国;陈雪;肖君;周雪飞;

    利用"营养灌注"法测定瘤胃发酵动力学参数、纤维物质及营养物质在绵羊消化道的流通规律,比较研究经本实验室发酵的米曲霉培养物与艾美福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瘤胃液相体积和滞留时间艾美福组最大,固相体积和滞留时间米曲霉组最大;相同消化部位不同处理时间营养物质流通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添加米曲霉培养物降低了营养物质流通量;添加米曲霉培养物对绵羊消化道相同部位DM、OM、NDF和ADF的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提高了营养物质消化率。

    2017年02期 v.37;No.242 32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日粮蛋白水平对生长育肥猪肠道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

    赖星;石宝石;刘金艳;邓欢;毛俊霞;唐志如;

    为探讨日粮粗蛋白(crude protein,CP)水平对生长育肥猪肠道微生物胞内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分别选择体质量分别为(30±2.54),(60±3.18)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各18头,均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分配到CP为12%,15%,18%和10%,13%,16%的3组日粮中,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预试期7d,正试期30d。在正饲期31d,每组随机挑选6头进行屠宰,采集各肠段食糜和粪便样品,研究日粮CP水平对生长育肥猪肠道微生物胞内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育肥猪肠道微生物酶活力均具有肠段特异性;日粮CP水平能显著影响猪肠道微生物硝酸还原酶(P<0.05)、谷氨酰胺合成酶(P<0.05)、谷草转氨酶(P<0.05)、谷丙转氨酶(P<0.05)、乳酸脱氢酶(P<0.05)、尿素酶(P<0.05)及蛋白酶(P<0.05)水平;日粮CP水平对肠道微生物的蛋氨酸、谷氨酸、精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脱羧酶活力影响显著(P<0.05);日粮CP水平显著影响肠道微生物酶的活力,是肠道微生物对氨基酸差异性降解和动物对蛋白质利用率低的原因之一。

    2017年02期 v.37;No.242 327-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活性氧对鼠早期胚胎抗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井洋洋;方南洙;张宝修;胡德宝;赵丽娟;李钟淑;

    通过检测鼠早期胚胎内过氧化物酶体数量及过氧化物酶体中抗氧化酶基因表达水平,以探讨活性氧对鼠胚胎2-细胞期过氧化物酶体数量的变化及过氧化物酶体中抗氧化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n-SOD、GPX-1和GPX-4目的基因在鼠胚胎4-细胞期表达量最高;CAT和GPX-2目的基因在卵母细胞表达量最高;Cu/Zn-SOD目的基因在2-细胞期表达量最高;GPX-3目的基因在卵母细胞、1-细胞、2-细胞和4-细胞期间表达无明显差异。H2O2处理组中PMP-20、Cu/Zn-SOD、Mn-SOD和GPX-3基因表达量较高,GPX-2基因表达量较低,而GPX-4基因在体外培养组中表达量最高,GPX-1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变化,CAT基因没有表达。由此可知,不同抗氧化酶基因表达量在鼠早期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有所不同,Mn-SOD、GPX-1和GPX-4基因表达量随着胚胎的发育不断增高,而过氧化物酶体数量同时也随之增加。

    2017年02期 v.37;No.242 335-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前列腺素F_(2α)受体激动剂fluprostenol对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合成分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张莹;曹金山;张楠;

    为验证前列腺素类化合物对输卵管分泌细胞因子有调控作用,以前列腺素F2α受体激动剂fluprostenol对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合成分泌细胞因子TGF-α、TGF-β3、FGF-2、LIF和GM-CSF的调控机制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吲哚美辛(10-5 mol/L)作用不同时间(2,4,8,16,24,48h)对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TGF-α、TGF-β3、FGF-2、LIF和GM-CSF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fluprostenol对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中TGF-α和FGF-2mRNA有正调控的作用,均在4h时mRNA的表达量达到峰值;fluprostenol对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中LIF和GMCSF mRNA有双重调控作用,均是先短暂显著促进(P<0.05)其mRNA的表达,之后表现为极显著抑制(P<0.01),并均在2h时达到表达量峰值;fluprostenol对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中TGF-β3mRNA起到正调控作用,作用48h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达到峰值。

    2017年02期 v.37;No.242 345-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转录组学分析鹅等级前卵泡中多胺代谢关键酶的差异表达

    孙永峰;武惠岩;刘璐璐;杨辉;柳俭强;隋玉健;

    为了解多胺代谢关键酶亚精胺合成酶(spermidine synthase,SRM)、精胺合成酶(spermine synthas,SMS)和精胺氧化酶(spermine oxidase,SMOX)在鹅等级前卵泡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鹅等级前卵泡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对结果进行验证。通过FPKM值计算分析,这3个基因在鹅等级前卵泡中均有表达,且随着卵泡的发育,SRM和SMS的表达呈现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在初级卵泡中的表达量达到最高值,在中白卵泡中的表达量最低;SMOX的表达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初级卵泡中的表达量最低,中白卵泡中的表达量最高。荧光定量PCR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相同。结果证实SRM和SMS对卵泡的发育有促进作用,而SMOX可能参与卵泡闭锁过程。

    2017年02期 v.37;No.242 352-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MLP在肉鸡、蛋鸡及其与鹌鹑属间杂交禽胚胎肌肉发育过程中的差异表达

    胡海龙;赵宗胜;梁耀伟;张虎军;

    本研究旨在探讨MLP基因在蛋种鸡(♂)×鹌鹑(♀)和肉种鸡(♂)×鹌鹑(♀)子代杂交禽胚胎肌肉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以及该基因在2种杂交禽中的差异表达情况。通过人工受精获得蛋鸡、肉鸡(♂)与鹌鹑(♀)杂交禽蛋,将4种受精蛋在相同条件下孵育。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7~17d胚胎胸肌组织中MLP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进行测定,4种胚胎样品每天各测1次。结果显示,在胚胎肌肉发育的7~12d,4个物种的MLP mRNA表达水平很低,且在13d出现瞬时增高。其中,MLP mRNA的表达在鹌鹑胚胎发育14d达到高峰,在肉鸡胚胎发育的15d达到高峰。肉杂交禽在13~17d维持相对稳定的高表达水平,并在14,16d达到高峰。而蛋杂交禽在15d达到高峰后出现极显著性下降。上述结果表明,MLP mRNA的表达规律与肌管融合相一致,可能参与到肌管的融合过程,MLP可能在胚胎肌肉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调控作用。

    2017年02期 v.37;No.242 358-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藜芦醇对鸡肌肉因子表达的影响

    王荣霞;袁陶燕;赵婉秋;赖淑静;唐军旺;杜雪;傅衍;牛冬;

    本研究用白藜芦醇处理鸡骨骼肌卫星细胞,探究其对肌肉代谢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白藜芦醇处理组细胞中NAD+依赖性去乙酰化酶(sirtuin type 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线粒体转录因子A(mtTFA)和鸢尾素(irisin)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白藜芦醇最佳处理时间分别为12,24,24和6h;表明白藜芦醇对肌肉因子的表达有促进作用,暗示其对鸡肌肉发育和代谢具调节作用。该研究为探讨禽类肌肉发育与代谢机制及开发新型饲料添加剂提供基础资料。

    2017年02期 v.37;No.242 364-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细菌鞭毛运动、黏附和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

    许绵;周明旭;朱国强;

    鞭毛是细菌表面重要的附属结构之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被认为仅负责细菌的运动。然而随着对鞭毛的结构以及致病性深入研究发现,鞭毛的运动性能够促进细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鞭毛介导的黏附在几种动植物病原体对宿主的定植过程中起很重要作用,而促进鞭毛结合到不同宿主组织的特异性互作机制至今仍不清楚。鞭毛素单体的保守区是机体先天性免疫应答的有效诱导剂,能够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然而细菌也进化出多重策略来逃避免疫识别。现对近年来细菌鞭毛在动植物宿主环境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为更全面认识和研究鞭毛提供参考。

    2017年02期 v.37;No.242 369-375+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2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新城疫疫苗的研究进展

    宋亚鹏;刘运超;姬鹏超;蒋大伟;刘畅;王国强;苏运芳;赵宝磊;陈玉梅;王聚财;邓瑞广;张改平;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养禽业发展最为严重的疫病之一,被OIE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现对ND灭活疫苗、活疫苗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等进行简要综述。

    2017年02期 v.37;No.242 376-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8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中药防治奶牛乳腺炎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赖金伦;刘玉辉;陈颖钰;胡长敏;郭爱珍;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生物成分多样,疗效确切,已广泛用于奶牛乳腺炎的临床防治。现就中药防治奶牛乳腺炎的临床应用,以及中药抑制病原微生物、降低乳腺炎症反应、阻断乳腺细胞炎性信号通路、促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增强奶牛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机理做一综述。

    2017年02期 v.37;No.242 381-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病学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丛彦龙;钟颖;孙艺学;丁壮;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H9N2是A型流感病毒的1个亚型,其谱系复杂,流行范围广,已经成为我国AI的主要亚型。尽管我国自1998年就开始进行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防疫,但目前其疫苗株与流行株的抗原性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带毒野禽的迁徙不仅使H9N2AIV防控难度加大,而且使AI的流行不断复杂化;活禽交易市场为AIV重排以及跨种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此外,H9N2AIV感染谱在不断扩大,不仅感染哺乳动物,甚至已经感染了人群;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H9N2AIV的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意义。现就H9N2AIV近年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7年02期 v.37;No.242 386-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