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兽医学

  • GPI锚定蛋白介导嵌合新城疫病毒样颗粒的组装

    李金斗;钱晶;丁佳欣;徐小洪;秦岭松;黄蕾;武淑婷;丁伟;尹仁福;丁壮;

    当前嵌合病毒样颗粒(chimeric VLPs,cVLPs)策略主要基于融合序列的基因转染水平,但该方法存在多基因表达操控困难、锚定蛋白无法定量等问题。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是一种蛋白与细胞膜结合的方式,改造的GPI锚定蛋白可以被定量嵌合至真核细胞膜表面。因此,本研究以可溶性蛋白、Ⅰ型跨膜蛋白、Ⅱ型跨膜蛋白为嵌合对象,以GPI锚定方式将外源蛋白嵌合至新城疫病毒样颗粒(NDV VLPs)表面。流式细胞术检测可见GPI锚定蛋白可锚定至各真核细胞表面,并且与孵育时间呈正相关性;各组装GPI-cVLPs在电镜观察下具有完整的病毒粒子结构,与野生型NDV相似;经Western blot检测分析各GPI-cVLPs与NDV阳性血清和His单抗发生反应。综上,该GPI锚定策略能有效将外源蛋白嵌合至NDV VLPs,可为NDV VLP载体平台的应用奠定基础。

    2017年06期 v.37;No.246 969-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河南省2014-2015年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遗传进化分析

    韩莎莎;张玉娟;时庆贺;石昂;杨利;常洪涛;赵军;王川庆;陈陆;

    为监测和探究河南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流行株变异情况,本试验对15株2014-2015年间河南省PEDV流行株S基因进行克隆及全序列测定,与河南省2011-2013年流行株以及国内、外代表毒株进行同源性及遗传变异分析,并对这些毒株S基因的N-糖基化位点及跨膜螺旋区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本试验得到的15株毒株之间S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7.0%~99.8%,氨基酸同源性为97.0%~99.5%;与2011-2013年河南流行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7.1%~99.0%,氨基酸同源性为97.2%~98.8%,与其他地区流行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2.2%~99.0%,氨基酸同源性为91.9%~99.0%;与经典毒株相比,S1区域N端存在15bp的插入和6bp的缺失,核苷酸同源性为91.7%~93.6%,氨基酸同源性为92.0%~93.6%。系统发育建树结果显示目前的流行毒株与经典毒株处于不同的2个群,流行毒株分处不同亚群。对N-糖基化位点及跨膜螺旋区域的预测得知2014-2015年河南省PEDV与经典株相比出现变异,与2010年暴发时相比存在部分突变,毒株之间存在部分差异,研制出有效的针对流行毒的疫苗依然是目前防控该病的重中之重。

    2017年06期 v.37;No.246 976-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猪伪狂犬病病毒河南株的分离及鉴定

    潘鑫龙;高晓云;张宇;杨兴武;杨明凡;崔保安;陈红英;

    采用PCR方法对河南不同地市采集的疑似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病料进行PCR检测,PCR阳性的病料经处理后,接种ST细胞,分离到15株PRV。分离PRV传至第3代后,在ST细胞上均能出现较稳定的细胞病变,传代至第7代时病毒滴度在10~(5.6) TCID_(50)/0.1 mL~10~9 TCID_(50)/0.1 mL,且均能扩增出特异性gE基因片段(429bp)。将分离PRV接种6周龄雌性昆明小鼠,引起皮炎及小鼠先后死亡。以NY株为例进行理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对分析纯氯仿、胰酶敏感;对酸、碱及热有较强抵抗力,pH3.0盐酸处理1h、pH11.0 NaOH处理1h、56℃水浴处理1h,才能使其失活;对紫外线处理30min,仍具有感染性。经电镜观察,可看到大小均一、近似圆形的病毒粒子,大小为110~150nm,囊膜表面有呈放射状排列的纤突,表明所分离病毒均为PRV野毒株。

    2017年06期 v.37;No.246 984-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蜂胶黄酮对PK-15细胞感染PPV与TGEV产生抗感染因子的比较

    马霞;郭振环;刘永录;雷连成;沈志强;

    为了研究蜂胶黄酮对宿主细胞感染不同结构病毒后产生抗感染因子的影响,将蜂胶黄酮从最大安全质量浓度250mg/L倍比稀释5个浓度,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of pigs virus,TGEV)、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分别一起加至长成单层PK-15细胞培养体系中,ELISA法测定蜂胶黄酮对TGEV或PPV感染PK-15细胞后产生IFN-β、IFN-γ和iNOS抗感染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在感染TGEV后2,12h的前期,蜂胶黄酮可以显著提高PK-15细胞产生IFN-β、IFN-γ和iNOS含量的能力;在感染PPV后2,12h的前期,只有较高质量浓度的蜂胶黄酮可以提高PK-15细胞产生IFN-β、IFN-γ和iNOS含量的能力。PK-15细胞在感染病毒后24,48和72h,蜂胶黄酮对提高TGEV感染PK-15细胞后产生抗感染因子能力高于PPV。蜂胶黄酮提高有囊膜的TGEV感染宿主PK-15细胞产生抗感染因子能力高于无囊膜的PPV。

    2017年06期 v.37;No.246 989-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猪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对口蹄疫病毒感染宿主的影响

    常兴妮;崔晓蕊;孙鹏;马凯凯;胡高维;杨建设;丁艳平;李志勇;

    为研究猪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对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宿主细胞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构建含有猪MDA5基因的表达质粒,转染细胞后接种FMDV,检测猪MDA5对FMDV的感染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CMV-Myc-pMDA5能在PK-15细胞中获得表达,并且上调MDA5基因能够一定程度地抑制FMDV感染。本试验结果表明,MDA5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为研究FMDV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的机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2017年06期 v.37;No.246 994-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猪细环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杨春华;孙思扬;孙洁;李仕祥;祝建新;周延;

    为了实现猪细环病毒(TTSuV)快速检测,给TTSuV的调查、监测和防控提供可行性、操作性强的技术支持。本试验根据TTSuV的序列特点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TTSuV1a型和TTSuV1a1b型。以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Ⅱ型和猪伪狂犬病毒进行特异性试验,无交叉反应。该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TTSuV1a灵敏度可达9.2拷贝/μL,TTSuV1b灵敏度可达5.6×101拷贝/μL;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将该方法与PCR法、PCR-DHPLC进行比较,结果证实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对92份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发现有58份TTSuV1a阳性、62份TTSuV1b阳性、51份TTSuV1a和TTSuV1b共感染阳性。本研究建立的TTSuV实时荧光PCR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TTSu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2017年06期 v.37;No.246 999-1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PRRSV N类特异性肽对CSF、PRRS免疫猪肺门淋巴结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徐鹏;张昊龙;刘芳宁;孔惟博;孙宏伟;任少敏;梁志选;张玉珠;舒馨;赵建增;高英杰;孟凡生;

    为研究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免疫猪肺门淋巴结中淋巴细胞对PRRSV N类特异性肽刺激的应答特点,试验从猪肺门淋巴结中分离T淋巴细胞,分别用PRRSV N类特异性肽进行刺激,待细胞培养至24,48h时,离心取细胞上清液,检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GF-β1、IL-10、IL-12分泌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PRRSV N类特异性肽能够抑制TGF-β1、IL-10的分泌,表明N1、N2肽具有减弱免疫抑制,促进抗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作用;此外IL-12的分泌量也减少,且有逐渐恢复平衡的趋势,提示PRRSV N类特异性肽可能具有双面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试验为PRRSV合成肽疫苗及疫苗佐剂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2017年06期 v.37;No.246 1007-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利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去除疫苗毒种中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污染

    苏红芹;李思菲;任志浩;栾怀彪;孟凡峰;李阳;崔治中;常爽;赵鹏;

    使用污染有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弱毒疫苗被认为是REV流行的原因之一,去除疫苗毒种中REV污染是生产合格疫苗的基础环节,本研究试图利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类药物Azidothymidine(LAM)和Lamivudine(AZT)去除疫苗毒种中REV污染。首先通过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AZT或LAM连续传代以及利用CCK-8测定细胞活性的方法,证实了在培养液中添加不超过5mg/L的抑制剂类药物对于DF-1细胞复制和活性没有影响。体外试验证实,当在培养液中分别添加5mg/L的AZT或LAM以及两者联合应用时均可以显著抑制REV在DF-1细胞上的复制,通过在新城疫弱毒疫苗中人为添加REV模拟AZT或LAM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疫苗毒种中REV污染的净化作用,结果显示经药物干预4代后即将REV去除,并且净化后毒种检验合格。本研究证实了AZT或LAM在体外对REV的抑制作用,并在人工模拟试验中成功净化了疫苗毒种中污染的REV。

    2017年06期 v.37;No.246 1012-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iTRAQ技术伪狂犬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分析

    梁超;童武;郑浩;刘飞;李林;叶超;于之清;李国新;周恩民;童光志;

    为了研究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宿主细胞后宿主蛋白的差异表达情况,寻找PRV与细胞相互作用的重要分子,本试验将PRV接种PK-15细胞,运用同位素标记(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结合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开展病毒感染细胞后差异表达蛋白分析,并通过qPCR对其数据进行验证。以未接毒细胞为对照,通过数据库检索,分析出3 062个蛋白,共鉴定到27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21个蛋白下调,6个蛋白上调。这些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代谢过程、生物调控、应激反应以及定位等生物学过程,具有结合活性、催化活性、转录活性等分子功能。NFκB1、PIK3R2、HSPA1L等差异蛋白在多条通路中发挥作用。POP1、UTP15和ND4的表达变化情况与iTRAQ结果变化趋势一致,证明了该数据的可靠性。本试验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PRV致病机制及宿主免疫应答提供理论依据。

    2017年06期 v.37;No.246 1018-1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犬细小病毒北京分离株的鉴定及其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于永乐;王吉贵;郗冀;毛亚萍;侯蔷;张晓梅;刘维全;

    首先对疑似犬细小病毒(CPV)感染的病犬粪便进行特异性PCR扩增,经目的片段测序分析,初步证明为CPV感染。将该病犬粪便处理物接种F81细胞,自第3代起,细胞出现典型CPE。对该株病毒进行电镜观察、理化特性试验、HA-HI及基因型等方面鉴定,证明该分离株为CPV,命名为CPV/BJ-L1株。该分离株的血凝效价为1∶512,其血凝性能被特异性抗体抑制;Reed-Muench法测定分离株病毒TCID_(50)为10-5.15/0.1 mL;电镜观察可见25nm左右的病毒颗粒;动物回归试验显示,攻毒犬能复制出CPV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对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包含两端完整的发夹结构序列)进行克隆、测序与分析。结果表明,BJ-L1为CPV-2a亚型,与GenBank中的21株CPV全基因序列核苷酸同源性为98.8%~99.8%,且与国内近期分离毒株高度同源。对2006-2014年北京市CPV分离株VP2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CPV流行株的变异具有某种时间相关性。

    2017年06期 v.37;No.246 1023-1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如皋黄鸡新基因LBC多抗的制备及其亚细胞定位

    路镇宇;王颖洁;王飞;纪艳芹;何娜娜;靳楷;左其生;李东;张亚妮;李碧春;

    克隆如皋黄鸡LBC(Libichun)基因CDS区,通过GFP-LBC融合蛋白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来实现该基因的亚细胞定位,为其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提取如皋黄鸡18日龄的鸡胚睾丸RNA,巢式PCR方法扩增LBC基因的CDS区,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LBC转染DF-1细胞,48h后观察其绿色荧光表达情况,同时制备LBC基因的多克隆抗体,利用IFA标记LBC基因的表达部位。本研究成功克隆出如皋黄鸡LBC基因的完整编码区,成功制备抗体和构建pEGFP-N1-LBC、pcDNA3.0-LBC。GFP-LBC融合蛋白和IFA的结果显示,如皋黄鸡LBC基因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表达,为下一步LBC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7年06期 v.37;No.246 1030-1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鸡源血清4型禽腺病毒的分离鉴定

    窦砚国;郑肖强;陈浩;于相龙;张媛媛;张敏敏;刁有祥;

    山东、河北等华北地区12个肉鸡养殖场出现了以心包积液、出血性肝炎为特征的疾病,从采集的病料中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本研究对分离的毒株进行PCR扩增、血凝试验、ELD_(50)测定、Hexon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以及人工感染试验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抗体水平检测等一系列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毒株不能凝集鸡和鸭的红细胞,但能够凝集大鼠的红细胞,ELD_(50)为10-3.17/0.2mL。组织学变化显示肝细胞纤维化和脂肪变性,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心肌纤维水肿、颗粒变性。对临床采集的血清检测结果显示发病鸡群抗体水平为阳性,发病鸡群中的健康鸡阳性率为40%(40/100),表明鸡群中存在隐性感染。将分离株的Hexon基因组与已发表的血清4型禽腺病毒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该分离株与印度株在同一个分支上,同源性在99.6%以上,而与韩国、欧洲、美洲株同源性较远。用分离的毒株感染15日龄的雏鸡能引起心包积液、肝脏出血、肾脏肿大等病变。上述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血清4型禽腺病毒。

    2017年06期 v.37;No.246 1036-1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禽弱毒疫苗中REV低剂量污染检测方法的比较

    任志浩;栾怀彪;李阳;王一新;崔治中;常爽;赵鹏;

    使用污染有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弱毒疫苗是REV感染途径之一,而通常弱毒疫苗中REV的污染剂量较低,难以检测,本研究对不同方法在检测弱毒疫苗中REV低剂量污染进行了比较研究。将定量好的REV以不同剂量分别人为污染一批商品化新城疫病毒(NDV)弱毒疫苗,提取核酸后分别以TaqMan探针荧光定量RT-PCR检测、常规RT-PCR检测以及PCR产物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检测等不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常规RTPCR检测仅可检测到10TCID50/羽份的REV污染,而另外两种方法均检测到1TCID50/羽份的低剂量REV污染。将人为污染1TCID50/羽份和2TCID50/羽份REV的NDV弱毒疫苗各接种10只SPF鸡,定期针对REV抗体及其核酸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免疫污染疫苗后7周内REV抗体全部为阴性,而核酸检测均可以检测到一定比例的阳性,提示通过接种SPF鸡检测弱毒疫苗中REV污染时,仅仅通过抗体判定可能会对一些剂量较低的REV污染造成漏检,通过结合对病原的检测有助于降低漏检率。

    2017年06期 v.37;No.246 1041-1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2014-2015年我国MCCP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吴锦艳;陈妍;王光祥;尹双辉;田宏;栾志舫;臧金凤;王耀杰;尚佑军;张志东;刘湘涛;

    山羊支原体肺炎(CCPP)为选择性免疫项目,只有受到威胁时才紧急免疫接种,导致该病的流行日趋严重,通过对2014-2015年我国12个省42个地区山羊支原体肺炎山羊亚种(MCCP)血清抗体水平的监测分析我国目前MCCP的流行趋势、流行原因。被调查的878份血清样品中,有112份为抗体阳性,平均阳性率12.76%。目前除山西省没有检测到MCCP血清抗体外,其余省份均有MCCP的流行,其中河南、河北、山东3个省份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5.14%(13/37),27.5%(11/40)及22.5%(9/40);江苏省是阳性率最低的省份,阳性率为2.7%(1/37);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当血清效价达到1∶16时,112份阳性中,30份可判定为"++++",42份为"+++";对18份强阳性血清样品定量分析结果显示:CCPP血清抗体效价最高可达1∶256。可见,2014-2015年间,MCCP引起的CCPP在我国流行非常严重,尤其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份,不仅为准确评估MCCP在我国现阶段的流行状况以及造成的危害提供参考,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技术支撑。

    2017年06期 v.37;No.246 1046-1049+1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坦布苏病毒对不同周龄育成鸭的致病性

    路云建;窦砚国;刁有祥;张欣;王爱华;程冰花;

    为研究不同周龄育成鸭对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的易感性,350只樱桃谷后备鸭随机分为14组,1~7组为试验组,分别于7,10,12,14,16,18和21周龄人工静脉接种TMUV-AHQY株病毒液1.265×105 ELD50/0.2mL,8~14组为对照组,于上述相应时间接种等体积的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BS)。攻毒后连续观察20d,每天采集咽喉和泄殖腔棉拭子,观察并记录发病情况。分别于攻毒后2,5,8,12,16和21d随机剖杀对照组和攻毒组鸭各4只,观察并记录感染鸭的症状和剖检变化。无菌采集心、肝、脾、肺、肾等内脏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研究,利用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感染鸭的排毒规律和各组织中病毒载量。结果显示,7周龄组和21周龄组鸭感染TMUV后,部分鸭出现明显的症状,而其他周龄组鸭感染TMUV后症状不明显。剖检结果显示,7,18和21周龄组感染鸭呈现不同程度的脑膜充血、出血,心肌水肿、松软,肝、脾肿大、出血;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脑小胶质细胞增生、内脏器官组织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而14~16周龄感染鸭剖检变化和组织病变较轻微。免疫组化结果显示,7和21周龄组感染鸭组织中阳性细胞着色较深且分布广,而14和16周龄组感染鸭组织中阳性细胞较少;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7,10和21周龄组感染鸭肾脏、肝脏、脑和卵巢中检测到的病毒拷贝数较多,而14和16周龄组感染鸭上述器官中检测到的病毒拷贝数较少;7和21周龄感染组泄殖腔和咽喉拭子检测到较高的病毒拷贝数,而14和16周龄组感染鸭拭子中检测的病毒量较少。TMUV对樱桃谷育成鸭的致病性与感染周龄存在部分相关性,7~10周龄、18~21周龄育成鸭对TMUV较易感,而14~16周龄育成鸭对TMUV的抵抗力较强。

    2017年06期 v.37;No.246 1050-1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0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牛支原体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建;高航飞;安维雪;牛同州;赵永春;遇培之;满都拉图;乌力吉那仁;王建国;申之义;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牛支原体OPPD/F基因序列(登录号:AF130119),利用Primer 5.0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与TaqMan探针,以重组质粒作为绝对定量模板,构建检测牛支原体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0.994,扩增效率E=1.280。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的敏感性是常规PCR的10倍;特异性良好,检测9种相关细菌和病毒均为阴性;重复性好,组内及组间样本检测Ct值均小于2%。牛支原体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较之于常规PCR方法有快速、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稳定性好的优点。

    2017年06期 v.37;No.246 1059-1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绵羊梨型虫PCR方法的建立及序列分析

    李维晓;杨升;

    本研究建立了绵羊梨型虫的检测方法,并对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进行梯度优化。选取条带最亮且无杂带的温度和循环次数作为PCR检测方法的优化结果,将新建的PCR方法与传统的吉姆萨染色法结果进行对比,将阳性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表明:PCR反应的最佳体系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56℃退火90s,72℃延伸1min,共循环39次;72℃延伸10min,4℃保存;在50份临床样品的检测中,PCR法检出的阳性样品有13份,阳性率为26%(13/50),吉姆萨染色发检出的阳性样品有8份,阳性率为16%(8/50),由PCR方法检测出的阳性样品与吉姆萨染色发检出的阳性样品符合率达100%。阳性PCR产物的测序结果的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8%。本研究证实PCR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高于吉姆萨氏染色镜检法。

    2017年06期 v.37;No.246 1065-1069+1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致泥鳅点状出血征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类鉴定

    张志强;李永慧;吴同垒;杨楠;王红彬;单晓枫;康元环;潘晓艺;史秋梅;高桂生;

    温和气单胞菌是一种重要的水产病原,给水产养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从秦皇岛市昌黎县某水产养殖场患斑点出血病泥鳅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经过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并命名为AersQHD-1。通过耐药性分析,确定了AersQHD-1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头孢拉定、左氧氟沙星和新诺明高度敏感,用新诺明治疗辅以对养殖坑塘进行彻底消毒,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7年06期 v.37;No.246 1070-1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传播媒介西方角蝇和截脉角蝇各虫态的系统形态学研究

    邓侨;杨莲茹;杨晓野;王瑞;李斌;张伟;杨波;

    本研究旨在完善西方角蝇和截脉角蝇各虫态的系统形态学资料,为野外采集两种角蝇各虫态样本的分类鉴定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研究斯氏副柔线虫在角蝇体内发育过程,以及制定防控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的有效措施等奠定基础。通过实验室人工饲养角蝇,收集西方角蝇和截脉角蝇的卵、各龄幼虫、蛹和成蝇,详细观察并描述两种角蝇各虫态的形态结构,以明确两种角蝇各虫态之间的形态学差异。除西方角蝇和截脉角蝇1龄幼虫外,两种角蝇的卵、2龄幼虫、3龄幼虫、蛹和成蝇都存在可识别的形态学差异。本研究详细描述了西方角蝇和截脉角蝇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并确定了多处可用于区分两种角蝇卵、2龄幼虫、3龄幼虫、蛹和成蝇的形态特征差异。

    2017年06期 v.37;No.246 1077-1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人兽共患病

  •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TC-1细胞诱导的免疫反应

    刘纪园;孟丹;黄蓉;郝梦婵;韦良孟;柴同杰;

    为了更好地了解宿主对禽流感病毒(AIV)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本试验以TC-1细胞为模型,感染H9N2亚型AIV。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了3种模式识别受体(TLR-3、RIG-I和MDA-5)和5种炎性细胞因子(IL-6、RANTES、IP-10、TNF-α和IFN-β)。结果显示:3种模式识别受体中MDA-5上调最为明显,5种炎性因子中RANTES和IP-10上调最为明显;而IL-6、TNF-α和IFN-β上调相对较平缓。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病毒感染过程中MDA-5反应较TLR-3和RIG-I更为强烈,而在炎性反应过程中RANTES和IP-10反应更加剧烈,IL-6、TNF-α和IFN-β反应则相对较温和一些。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反应机制,为在生产中疫苗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7年06期 v.37;No.246 1084-1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广州周边地区健康猪群猪链球菌携带情况调查

    王娟;贾爱卿;张炜;王贵平;刘琪;周如月;

    为了解广州周边地区健康猪群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的携带情况,本研究于2014-2015年在广州周边地区共采集488份屠宰猪群扁桃体样品和健康猪群鼻拭子样品,SS分离鉴定发现有165份样品为SS 16S rRNA阳性,共分离到68株SS菌株,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血清型分型和3个常用毒力标记基因mrp,epf,sly的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所采集样品SS的阳性率为33.81%(165/488),其中哺乳仔猪的鼻拭子样品的携带率最高68%(34/50),母猪次之为49.15%(29/59);对分离的68株SS进行血清型定型,定型率为73.52%(50/68),主要分布于16型,2型(1/2型),29型等16个血清型中;毒力基因在本批菌株中分布较少。本研究为监控广州周边地区SS的流行情况提供了试验参考数据。

    2017年06期 v.37;No.246 1092-1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猪种布鲁菌的构建

    董炳梅;王金良;吕素芳;孙培娇;张春玲;沈志强;

    为了更直观的观察猪种布鲁菌在宿主细胞/宿主体内的活动规律,本研究首先应用PCR技术扩增pEGFP-N1质粒的N1基因,与pMD18-T载体连接后,成功构建PMD18-N1质粒;进而应用XbalⅠ与SacⅡ限制性内切酶,将PMD18-N1质粒与pBBR1MCS-6质粒分别进行双酶切,并将N1片段反向连接于PBBR1MCS-6载体上,经菌液PCR鉴定与双酶切鉴定,证明成功构建了PBBR1MCS-N1质粒;在此基础上,将PBBR1MCS-N1质粒电转化至猪种布鲁菌感受态细胞,通过含氯霉素的TSA培养基筛选、PCR鉴定、荧光鉴定及菌株的传代稳定性试验与培养特性的观察,最终获得了可稳定表达绿色荧光的猪种布鲁菌。

    2017年06期 v.37;No.246 1098-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环介导等温扩增联合横向流动试纸条可视化检测迟缓爱德华菌

    柴方超;周前进;陈炯;

    将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与横向流动试纸条(latera flowdipstick,LFD)联合应用,建立LAMP-LFD方法,用于迟缓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E.tarda)的快速检测。根据E.tarda外膜蛋白A(outer membrane protein A,ompA)基因的保守区设计了6套LAMP引物,并筛得1套最适引物用于后续LAMP反应。将该套引物的上游内引物5′端用生物素标记,同时在有效扩增区段内设计1条探针ompAHP,使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用于试纸条显色。结果表明,优化后的LAMP反应条件为63℃ 25min,LAMP-LFD对嗜水气单胞菌等致病菌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对病原菌纯培养物的检测灵敏度为1.0×10~2 CFU/mL,是常规PCR检测灵敏度的100倍。对E.tarda人工污染组织样品的灵敏度为5×10~2 CFU/mL或1.0×10~4 CFU/g。因此,LAMP-LFD可特异地检出E.tarda,且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时间短、有潜力成为检测E.tarda的常规方法。

    2017年06期 v.37;No.246 1103-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基础兽医学

  • 鸡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的病理学诊断

    牛玉娟;张桂华;孙伟;王鹏飞;屈亚锦;刘思当;

    2015年8月-11月对45例山东省近期流行的鸡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剖检病变及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并对肝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剖检病变以心包积液、出血性坏死性肝炎、肺淤血水肿、肾变性肿胀、脾淤血肿胀、胰腺点状坏死及脑膜充血为特征。病理组织学观察主要表现为肝细胞灶状坏死并伴有核内嗜碱性或嗜酸性包涵体,心肌纤维变性,心间质充血、水肿及巨噬细胞浸润,胰腺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偶尔见核内嗜碱性包涵体,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间质淤血出血,肺淤血、水肿,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坏死,肠黏膜发生出血性卡他性炎症。电镜观察肝细胞核内晶格状排列直径70nm左右的病毒粒子,本研究为该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试验基础。

    2017年06期 v.37;No.246 1111-1114+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曲马多对大鼠不同脑区AMPK表达量的影响

    苏丽雪;杜雪曼;石星星;杨鹏;陈皓;李新;范宏刚;王洪斌;

    为研究曲马多(tramadol,INN)作用下大鼠不同脑区AMPK(腺苷单磷酸活化蛋白激酶)表达量的变化,探讨INN的中枢镇痛机制,将30只SD纯种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INN组(Q组),Q组又分为4个亚组:Q1组(注射INN后10min)、Q2组(注射INN后20min)、Q3组(注射INN后40min)和Q4组(注射INN后60min),各组大鼠到达预定的时间点后分别采取脑组织,应用RT-PCR法检测脑内AMPKα1、α2mRNA转录量,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AMP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腹腔注射INN后引起大鼠各脑区AMPKα1、α2mRNA高效表达,各时期AMPKα1、α2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在小脑区p-AMP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10min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在大脑皮层、丘脑和脑干区其相对表达量在40,60 min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海马区则只在40min时间点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大鼠各脑区的AMPK参与了INN的镇痛过程,而INN的镇痛机制可能与AMPK的高效表达有关。

    2017年06期 v.37;No.246 1115-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牛至油对成年蛋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郝丹丹;张旭;陈嘉;许小楠;刘东宇;王乐;单旭菲;孙东波;王建发;武瑞;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牛至油添加对蛋鸡生产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30周龄海兰灰商品蛋鸡3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A、B和C组饲喂分别添加50,100和150mg/kg牛至油的试验饲粮,抗生素组饲喂添加100 mg/kg硫酸抗敌素的试验饲粮,试验期60d。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各组间蛋鸡日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A和B组蛋鸡产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A、B和C组蛋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试验30和60d,A组蛋鸡血清新城疫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牛至油对蛋鸡脾脏指数无显著性影响(P>0.05);A组蛋鸡脾脏中的CD4+百分含量比对照组有所提高(P>0.05),CD8+百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CD4~+/CD8~+显著升高(P<0.05);A组脾脏中IL-2和IL-4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牛至油能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以50mg/kg牛至油为最适添加量。

    2017年06期 v.37;No.246 1121-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临床兽医学

  • 复合吸附剂对AFB_1和DON联合毒性的脱毒效果

    胡文娟;宫佳杰;范梦雪;许伟;孟婷婷;李玉;冯士彬;吴金节;王希春;

    本试验旨在通过动物体内试验,研究复合吸附剂(CA)对黄曲霉毒素B1(AF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联合毒性的脱毒效果。选取21日龄昆明系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各试验组小鼠饲喂相同的饲料,第Ⅰ组为对照组,每天灌服生理盐水;第Ⅱ组灌服0.5%CA;第Ⅲ组灌服200μg/kg AFB_1+500μg/kg DON;第Ⅳ组灌服200μg/kg AFB_1+500μg/kg DON+0.1%CA;第Ⅴ组灌服200μg/kg AFB_1+500μg/kg DON+0.5%CA。试验期为30d。分别于试验的第15和第30天,每个重复随机选择2只小鼠经眼球采血,测定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基转移酶(rG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并取肝脏和脾脏,计算脏器相对指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15d时,第Ⅲ组小鼠肝脏、脾脏指数,血清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ALB含量显著降低(P<0.05),Ⅱ、Ⅳ、Ⅴ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30d时,第Ⅲ组小鼠肝脏、脾脏指数、血清AST,ALT,ALP,r-GT活性显著升高(P<0.05),第Ⅳ组小鼠脾脏指数、血清r-GT活性显著升高(P<0.05),小鼠增重量、TP、ALB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Ⅱ、Ⅴ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CA对机体无副作用,0.5%CA能有效缓解AFB1和DON对小鼠的联合毒性。

    2017年06期 v.37;No.246 1128-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梅花鹿卵巢颗粒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邢明杰;陈秀敏;李晓霞;刁云飞;杨镒峰;曹新燕;王世勇;赵伟刚;许保增;魏海军;

    卵巢颗粒细胞在卵母细胞生长和卵泡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卵母细胞提供营养,分泌孕酮和雌二醇,与膜细胞一起调控卵泡的增殖和分化。卵巢颗粒细胞也具有干细胞特性,可以作为核移植的替代物,用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抗体能很快地鉴定颗粒细胞。本研究通过对梅花鹿卵巢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旨在探索梅花鹿颗粒细胞长期体外培养的条件,描述颗粒细胞的形态和表型特征,为进一步研究颗粒细胞的功能奠定基础。试验结果表明,梅花鹿卵巢颗粒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并伸出伪足,呈放射状生长,FSHR抗体鉴定结果为颗粒细胞纯度>90%。用含15%胎牛血清和1%双抗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可获得生长活性好、细胞纯度高的梅花鹿卵巢颗粒细胞,HE染色和FSHR免疫荧光染色可以简便快速地鉴定梅花鹿卵巢颗粒细胞。

    2017年06期 v.37;No.246 1134-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变异黄芪中毒大鼠组织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

    耿朋帅;王建国;路浩;郭亚洲;王德军;达能太;赵宝玉;

    为明确疯草类有毒植物变异黄芪中毒对动物组织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选用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含10%变异黄芪日粮组)和试验Ⅱ组(含30%变异黄芪日粮组),待试验组出现典型疯草中毒症状后采集各组器官,应用原子分光光度计测定其铜、铁、锰、锌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鼠心、肝、脾、肾、大脑和子宫中铜、铁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肺中铜、铁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均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大鼠肺、肾、大脑和子宫中锰以及脾、大脑和子宫中锌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大鼠各器官锰和锌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变异黄芪中毒能引起大鼠组织中铜、铁、锰和锌含量不同程度的变化,推测微量元素变化可能参与其引起动物中毒的病理学过程。

    2017年06期 v.37;No.246 1139-1143+1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牛磺鹅去氧胆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

    李磊;刘畅;李培锋;

    为了研究牛磺鹅去氧胆酸(taurochenodeoxycholic acid,TCDCA)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的影响,采用qPCR与ELISA法检测了FLS中ICAM-1的表达量,结果表明,1×10~(-6)~1×10~(-4) mol/L TCDCA在基因与蛋白水平均能够显著或极显著抑制IL-1β刺激下FLS中ICAM-1的表达(P<0.05或P<0.01),且该抑制作用可被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阻断剂米非司酮(RU486)拮抗,提示TCDCA对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与抑制GR活性进而抑制ICAM-1表达有关。

    2017年06期 v.37;No.246 1144-1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荷斯坦奶牛产后期血浆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刘姗姗;陶金忠;赵国顺;赵兴绪;杨永新;

    为了检测和分析荷斯坦奶牛分娩后不同时期血浆中的差异蛋白。采用二维凝胶电泳(2-DE)分离血浆蛋白,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8.0软件检测分析差异蛋白点,MADIL-TOF-TOF串联质谱鉴定差异蛋白点。结果发现3种差异蛋白,分别是结合珠蛋白、免疫球蛋白γ2链C区和3,5-二碘水杨酸络合的牛血清白蛋白。对3种蛋白在产后不同时期的趋势进行分析,可能分别与产后应激、免疫应答和物质运输有关。荷斯坦奶牛产后不同时期血浆中蛋白表达存在差异,对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有利于探索奶牛产后生理机制,可作为产后饲养、配种及防止产后感染等研究的基础。

    2017年06期 v.37;No.246 1149-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参苓白术散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张超;吕伟杰;雷丰瑞;杨梅梅;屈倩;李桦;刘翠;石达友;郭世宁;

    本试验旨在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参苓白术散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24头新生且胎次相同体质量相近的哺乳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6头,公母各半),设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对照组仔猪和母猪整个试验期内均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母猪从产后0d-哺乳结束基础日粮中添加0.3%的参苓白术散,试验Ⅱ组仔猪从出生后14d-断奶教槽料中添加0.5%的参苓白术散,试验Ⅲ组仔猪断奶前3d教槽料中添加0.5%的参苓白术散,试验时间为35d。结果表明,试验Ⅰ和Ⅱ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在肠道菌群多样性方面,参苓白术散在属的水平上降低了普氏菌、拟杆菌属、Blautia菌属、普拉菌属、丝杆菌菌属的百分率,提高Succinivibyio、Parabacteroides、Paludibacter菌属的百分率(特别是显著提高了肠道有益菌乳酸杆菌的百分率)。由此可知,在哺乳母猪基础日粮中或断奶前仔猪教槽料中添加参苓白术散能够提高断奶前仔猪生产性能并改变其肠道菌群多样性。

    2017年06期 v.37;No.246 1155-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如皋黄鸡功能未知基因C1EIP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抗小鼠血清制备

    李东;王飞;纪艳芹;汪怡临;王曼;张晨;王颖洁;何娜娜;靳锴;路镇宇;程少泽;张亚妮;李碧春;

    为了深入研究鸡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过程,基于RNA-Seq基础,筛选出功能未知且差异极其显著的关键基因C1EIP,PCR克隆得到其编码区全长序列409bp,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C1EIP和pEGFP-C1EIP,实现C1EIP在真核细胞内的定位表达,并以PEI包裹pcDNA3.0-C1EIP后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抗血清效价为1∶10,R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C1EIP真核表达载体成功表达且抗血清效果良好,为C1EIP基因在ESCs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7年06期 v.37;No.246 1161-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低浓度玉米赤霉烯酮对TM3细胞增殖及γH2AX焦点形成的影响

    黄沁怡;潘顺叶;卞晓娇;代楠楠;袁燕;顾建红;刘学忠;刘宗平;卞建春;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的雄性生殖毒性及其机理,本试验研究了低质量浓度ZEA暴露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株TM3细胞增殖及核内γH2AX荧光焦点产生的影响。以TM3细胞为材料,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ZEA,设0,5,10,20μg/L ZEA染毒组,培养72h后,应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TM3细胞增殖活力,观察细胞周期分布及其调控蛋白Cyclin D1、CDK4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荧光、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TM3细胞中γH2AX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染毒72h后,低质量浓度的ZEA对TM3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检测细胞周期发现10μg/L ZEA染毒组G1/G0期细胞分布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S期细胞分布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20μg/L ZEA染毒组G1/G0期细胞分布百分比极显著下降(P<0.01),S期细胞分布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通过免疫荧光发现,5μg/L ZEA染毒组中部分细胞开始出现1至2个荧光焦点,与对照组相比,10μg/L ZEA染毒组和20μg/L ZEA染毒组出现γH2AX荧光焦点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荧光焦点数呈极显著升高(P<0.01);同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发现,ZEA能够促进γH2AX蛋白表达量的增加,对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蛋白Cyclin D1、CDK4的表达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低质量浓度的ZEA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可诱发TM3细胞的DNA双链断裂,呈剂量-效应关系。

    2017年06期 v.37;No.246 1167-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鹅GnRH基因CDS区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韩笑哲;张克山;钟航;胡彦竞科;王启贵;刘安芳;

    本研究旨在了解鹅GnRH基因的CDS区序列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研究鹅GnRH蛋白的生理功能,为进一步阐明GnRH蛋白影响鹅繁殖性能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采用RT-PCR方法从溆浦鹅下丘脑扩增获得GnRH基因的CDS区序列,将测序正确的DNA序列定向克隆到pET28a(+),构建表达载体pET28a-GnRH,并转化至BL21(DE3)大肠杆菌表达目的蛋白,经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检测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的溆浦鹅GnRH基因CDS区部分序列,含有270个核苷酸,编码前体蛋白中的90个氨基酸;溆浦鹅GnRH基因CDS区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GnRH基因CDS区的目的蛋白为9 900,最终测得菌体湿重为0.6g/L,纯化后得到的蛋白为20~30mg/L;清晰检测到GnRH基因表达的蛋白特异带,试验获得的抗体对原核表达的GnRH蛋白具有特异性反应;鹅GnRH基因在动物进化中高度保守,研究得到的鹅GnRH前体蛋白可为进一步研究GnRH基因的生物功能以及其对鹅就巢、产蛋等繁殖性状的影响奠定基础。

    2017年06期 v.37;No.246 1173-1178+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产期不同产蛋水平蛋鸡肠道微生物群落特征

    张亚楠;魏单平;韩瑞丽;张彦庭;刘小军;康相涛;王彦彬;

    为了研究高产期不同产蛋水平蛋鸡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特征,探究肠道微生物与蛋鸡产蛋水平之间的关联性。应用16SrRNA基因V4~V5区进行高通量测序,检测高产期3个产蛋水平(高产组/低产组/极低产组:6只/6只/3只)蛋鸡粪便样品微生物的组成与菌群分布。结果表明: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3组中均为优势菌群(≥1%),但各自占比在3组中有所差异;在属水平上,高产组中乳杆菌属丰度(66.05%)是极低产组(20.93%)的3倍;PCoA检测显示不同产蛋水平蛋鸡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明显,乳酸杆菌属是不同产蛋水平蛋鸡肠道微生物菌群差异的主要菌属,推测其在肠道微生物中的占比与产蛋水平存在着关联性。

    2017年06期 v.37;No.246 1179-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 ]

综述

  • 鸡与鸭重要免疫相关基因结构与功能差异及其禽流感抗性关联分析

    李国勤;陈黎;田勇;卢立志;

    禽流感(AI)是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天然免疫是宿主抵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在机体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鸭和鸡是H5N1AIV感染和传播的主要宿主,但鸭对AI禽流感的抗性远大于鸡,目前公认与其机体天然免疫相关基因有关。比较这两种亲缘关系相近模式生物的遗传结构,可以揭示AI抗性差异的分子基础。本文比较分析鸭和鸡主要免疫相关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AIV抗性差异方面的潜在作用,为AI防控新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017年06期 v.37;No.246 1186-1192+1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液质平台代谢组学生物样本的采集和制备

    马宁;杨亚军;刘希望;李剑勇;

    代谢组学是利用高通量检测技术对内源性代谢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挖掘代谢物与相应生物学变化的相对关系。目前,代谢组学在药物研发、疾病研究、药物毒理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液相-质谱联用平台,检测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大、分辨能力强、扫描速度快,拥有很高的灵敏度和较宽的动态范围,其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认可。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是代谢组学试验中至关重要的步骤,直接决定着试验结果的可靠性。由于样本自身的复杂性以及对样本采集和制备过程中细节的忽视,往往导致试验结果出现偏差,甚至导致错误的结论。因此充分验证样本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在试验中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综述了基于质谱平台的代谢组学常用生物样本的采集和制备方法,为代谢组学试验提供相关参考。

    2017年06期 v.37;No.246 1193-1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7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