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希文;李莲;尹苗;赖守勋;汪谦;罗文涛;叶兆美;王雄清;周杰珑;
为了监测PRRSV流行毒株的基因变异情况,采用RT-PCR方法对四川省广元市某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发病猪场病料进行分子鉴定,获得1株PRRSV命名为SC-GY株,并对SC-GY株的Nsp2、ORF5及ORF3基因进行测序比对和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SC-GY株为Nsp2基因发生30个氨基酸不连续缺失、ORF3基因第17位插入1个丝氨酸(S)的美洲型高致病性PRRSV变异毒株,其Nsp2、ORF5、ORF3基因与VR2332、SC2012、CH-1a、JXA1、HUN4、NADC30、HENAN-XINX等国内外代表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70.3%~97.9%,82.4%~97.6%,83.1%~98.2%,编码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62.3%~96.3%,78.0%~95.7%,81.6%~96.5%;而与LV等欧洲型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18.9%,60.8%,63.7%,编码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14.0%,54.9%,57.2%。基因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SC-GY株与JXA1、TJ、HUN4等前期分离的毒株以及近期在四川周边分离的SC2012、SCwhn09CD、SCwhn14DY等毒株都相距较远。由此表明,该地区PRRSV在当前高频度活疫苗免疫下,流行毒株基因仍在不断变异,猪场应减少PRRSV活疫苗的免疫并加强对临床PRRSV流行毒株的监测。
2017年08期 v.37;No.248 1433-1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4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吴忻;孟帆;姚敬明;樊振华;王娟萍;韩一超;米瑞娟;薛翼鹏;赵岳;刘文俊;
为了进一步研究山西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遗传变异多样性情况,对山西2013—2016年间分离的9株猪圆环病毒流行株(SXQX、SXCZ、SXJC、SXJX、SXLL、SXPY、SXPG、SXXY、SXTY2株)的全基因组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已收录入GenBank中。并将其全基因序列、ORF2序列和推导出的Cap蛋白氨基酸序列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28株主要流行株进行了遗传变异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9株PCV2山西流行株全基因组核酸序列全长SXJX、SXXY、SXJC株为1 768bp,其余均为1 767bp,分别约占33%和67%。9株PCV2流行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4.7%~99.8%,与国内外28株参考株同源性为93.9%~99.9%,与国产疫苗株同源性(LG、DBN-SXO7-2、SH株)为95.1%~99.8%;PCV2全基因组序列的进化分析表明:本试验分离的SXJX、SXJC、SXXY株属于PCV2a亚型的2D亚群,SXLL、SXPY、SXCZ株属于PCV2b亚型的1C亚群,SXTY14、SXQX、SXPG株属于PCV2b亚型的1A/1B亚群,可见近几年,山西PCV2流行株以PCV-2b亚型为主。分离的9株PCV2的ORF2之间核苷酸和Cap蛋白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0.0%~100.0%和87.1%~100.0%,与28株参考株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7.6%~100.0%和84.1%~100.0%,与国产疫苗株核苷酸同源性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1.0%~100.0%和89.3%~100.0%,同源性都较高。9株分离株中,有6株分离株(SXQX、SXTY14、SXPG、SXXY、SXJC、SXJX)Cap蛋白氨基酸为233个,其中SXQX、SXTY14、SXPG株的ORF2位于1 033~1 734bp,SXXY、SXJC、SXJX株的ORF2位于1 034~1 735bp,3株分离株(SXCZ、SXLL、SXPY)Cap蛋白氨基酸为234个,其ORF2位于1 030~1 734bp,而与其他基因组序列为1 767bp分离株的ORF2相比,1 030~1 734bp位置多了3个碱基TCA,导致其氨基酸序列在234位置增加1个K(Lys)。另外还发现9株PCV2Cap蛋白除了唯一糖基化位点(NYS)(第143~145位氨基酸)呈高度保守外,还存在较多的氨基酸变异,这为山西地区PCV2的免疫预防等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深入开展PCV2的分子致病机理提供基础理论数据。
2017年08期 v.37;No.248 1442-1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6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乔涵;赵丽;张宇;徐朋丽;杨兴武;韩昊莹;杨明凡;陈红英;
为了解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河南株的起源和遗传变异,本试验对2014年8月—2015年5月,来自河南省16个规模猪场仔猪表现为严重腹泻、食欲下降和脱水等临床特征的22份病料样品,利用RT-PCR方法,扩增PEDVORF3基因,回收PCR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22份病料样品均能扩增出PEDVORF3基因,其序列长度均为849bp,包含一个完整阅读框(675bp),编码224个氨基酸残基。22个河南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5.9%~100%,与欧洲经典毒株CV777同源性介于97.1%~97.9%,存在8个位点发生相同的氨基酸置换,与Truncated CV777株同源性介于94.8%~95.4%。基因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PEDV毒株可分为2大群,河南株属于第Ⅱ群,整体独立成支,与河南往年流行株、国内分离株、日本、美国及韩国毒株亲缘关系较近,而与CV777株、Truncated CV777株亲缘关系较远。结果表明PEDV河南株ORF3基因存在变异,为PEDVORF3基因的蛋白功能研究和河南省PED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2017年08期 v.37;No.248 1451-1456+1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楠楠;王辉暖;高慎阳;董筱萍;李晶;刘文军;刘全;李宁;刘丽颖;周铁忠;
为了解辽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来源及变异特性,经PCR诊断,细胞分离,细胞病变观察、RT-PCR以及S基因序列鉴定,成功分离1株PEDV毒株(LN-2015-1)。S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与CV777毒株相比,除点突变外,分离株还出现最长9bp的插入,6bp的缺失和13bp连续突变。氨基酸也存在最长3aa插入和2aa缺失,同时存在4处连续3个及以上的氨基酸突变,抗原表位分析表明在5个表位区共发生16个氨基酸的突变。同源性分析显示与HB-HA2015毒株的同源关系最近,序列相似性为99.2%,与2010年以来国内外代表变异毒株同源性较高,达到98.5%~98.8%,而与2010年以前的传统同源性较低,在93.2%~95.6%之间;进化树分析显示该毒株与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的变异毒株属于同一群,并且与HB-HA2015形成一小的分支,而与传统毒株进化距离较远。
2017年08期 v.37;No.248 1457-1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6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邱荣超;韩占兵;刘永祥;唐国盘;李文刚;
为了建立一种猪伪狂犬病gB抗体检测试纸,为养猪业基层工作人员提供一种快速简便的狂犬病免疫抗体评价方法。胶体金标记gB蛋白作为探针,SPA和猪抗伪狂犬病病毒多抗IgG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建立了猪伪狂犬病gB抗体检测试纸。猪伪狂犬病质控血清和疫苗免疫猪血清用来评价其特异性,敏感性以及与IDEXX PRV gB ELISA试剂盒的符合率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试纸条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IDEXX PRV gB ELISA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1.04%;该免疫层析试纸条具有快速(5min)、特异、敏感等优点,不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适合于田间推广应用。
2017年08期 v.37;No.248 1463-1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鲁海冰;王明月;朱利塞;刘亚静;郭昌明;张群;袁悦;涂长春;王新平;
根据本实验室分离的国内首株羊肠道病毒CEV-JL14的核苷酸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羊肠道病毒VP1基因的引物,并应用RT-PCR扩增了VP1基因片段。扩增的VP1基因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的EcoRⅠ/BamHⅠ的酶切位点。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正确后,转化到BL21,并以IPTG诱导表达了VP1重组蛋白。重组蛋白纯化后以弗氏完全佐剂乳化,按一定的程序免疫BALB/c小鼠,加强免疫3次后,取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3次亚克隆获得了5株表达VP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以ELISA对杂交瘤分泌的IgG亚类进行了鉴定,结果4株为IgG1亚类,1株为IgG2b。以免疫酶单层细胞技术鉴定了单克隆抗体,结果显示,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检出羊肠道病毒抗原。本试验在国内首次获得了抗羊肠道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将为羊肠道病毒的致病机理、诊断及流行病学研究奠定基础。
2017年08期 v.37;No.248 1468-1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宋敬敬;邓晨;吴山力;郑海南;于佩峰;王梦云;周小露;张玉静;艾永兴;
UL48蛋白是MDV血清Ⅰ型(MDV-Ⅰ)复制所必需,其与MDV编码的另外一种具有去泛素化酶活性的被膜蛋白UL36以及其他被膜蛋白相互作用,为探究MDV编码的UL48与UL36互作在马立克氏病(MD)肿瘤发生机制中作用,本试验制备了致病型强毒MDV-Ⅰ编码的UL48的抗体。从MDV-Ⅰ基因组中克隆了UL48基因,并将测序正确的UL48基因分别亚克隆到pTYB1和pGEX-4T3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pTYB1-UL48和pGEX4T3-UL48重组质粒。将两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到BL21(DE3)E.coli中,分别进行IPTG诱导表达,其中pTYB1-UL48表达的融合蛋白Intein-UL48应用Chitin-Sepharose进行亲和层析纯化,将纯化后的融合蛋白Intein-UL48作为免疫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其中Intein标签有利于提高UL48蛋白的可溶性并提高抗体效价,pGEX4T3-UL48表达纯化的融合蛋白GST-UL48应用凝血酶进行切割得到UL48蛋白,以此为包被抗原,用于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抗体效价检测和特异性鉴定。结果显示该抗体效价为1:512 000,成功制备特异性的UL48抗体。
2017年08期 v.37;No.248 1473-1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英楠;孟凡峰;李阳;孙鹏;栾怀彪;苏红芹;崔贺;常爽;赵鹏;崔治中;
为了解国内鸡群马立克病(MD)毒株目前的流行情况,在我国3个已免疫MD疫苗的白羽肉种鸡场暴发MD的鸡群中,通过临床剖检,组织病理学变化,病毒分离,IFA检测从发病鸡的淋巴细胞中分离到3株马立克氏病毒(MDV),并分别命名为SDAU1501、SDAU1502和SDAU1503。采用PCR方法扩增3株MDV的vIL8、pp38、meq致病基因,所得氨基酸序列与已发表的参考毒株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SDAU1501和SDAU1502的致病基因与强毒株的同源性达到97%以上,具有强毒特征;而SDAU1503的meq基因在第194位具有与CVI988同样的缺失(P),但其没有CVI988中177个核苷酸的插入突变,其具有与弱毒疫苗株的特征。MDV新的变异在不断发生,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变异株,因此,对MD的流行情况与基因监测应当继续下去;同时,在MDV疫苗的研制更新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017年08期 v.37;No.248 1479-1484+1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2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丁佳欣;钱晶;徐小洪;李金斗;秦岭松;黄蕾;武淑婷;丁伟;尹仁福;丁壮;
新城疫病毒样颗粒(NDV VLPs)是由基质蛋白(M)为病毒骨架,装配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和/或融合蛋白等。已有研究表明,NDV VLPs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然而,关于NDV VLPs如何激活天然免疫应答的研究尚无报道。树突状细胞(DCs)作为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在连接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之间具有独特功能。本试验以NDV VLPs与小鼠DCs为研究靶点,将NDV VLPs(M+HN)刺激DC以评价DC成熟表征。结果显示该颗粒可被DC有效吞噬并递呈给初始型T细胞,诱导DC表面MHCⅡ和共刺激分子显著上调以及促进DC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另外,还发现不同组装类型的NDV VLPs对诱导DC分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不一。结果表明,NDV VLPs可诱导DC成熟,这对更好地理解VLPs激活的天然免疫应答奠定基础,并且为优选NDV VLPs候选株提供参考依据。
2017年08期 v.37;No.248 1485-1489+1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7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韩雪;张倩;顾小雪;刘玉良;刘洋;毕一鸣;翟新验;王传彬;
为了解我国父母代种鸡场的养殖情况、开展疫病防控和净化的技术能力及面临的问题,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全国19个省开展了规模化种鸡场主要疫病净化现状调查工作,共收到214个父母代种鸡场反馈的有效调查问卷。本文分析和汇总被调查场饲养管理、种源来源、疫病监测和疫病净化的各项信息,为研究我国父母代种鸡场疫病防控和净化的技术与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2017年08期 v.37;No.248 1490-1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垚;贾坤;平晓坤;远立国;李守军;张桂红;
为了解广东省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的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和耐药现状,进而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本试验对广东省部分地区奶牛场110份乳房炎奶样中分离出的40株CNS采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耐消毒剂基因,K-B试纸片法检测药敏性。结果表明CNS毒力基因检测中检测率最高的为fnbp(17.5%),其次为seb(15%)和tsst(15%),毒力基因型复杂(15种)。耐药性检测中对链霉素、红霉素和青霉素G耐药率较高,对苯唑西林、头孢曲松和头孢唑啉较敏感,多重耐药率高(52.5%)。耐药基因检测率最高的为喹诺酮类基因qnrA/B/C/D(20%),耐药基因链霉素耐药表型主要由aac6-aph2介导,耐消毒剂基因检测率最高的为qacG(25%),耐药基因和耐消毒剂基因的基因组型复杂(14种)。
2017年08期 v.37;No.248 1495-1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索朗斯珠;王刚;罗润波;贡嘎;益西措姆;
对西藏6个不同地、市200株牦牛源大肠杆菌进行了氨基糖苷类、氟苯尼考和磺胺类药物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PCR检测。结果显示:牦牛源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分别为阿米卡星96%、链霉素94.59%、新霉素19%、庆大霉素23%、卡那霉素19%,耐药基因只检出rmtB基因,检出率为100%;氟苯尼考类药物耐药率为25%,耐药基因flor基因检出率25%;磺胺类药物耐药率为32%,耐药基因sul1基因检出率7%、sul2基因检出率7%、sul3基因检出率17%;且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同时显示,西藏不同地区间牦牛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存在差异,人口密集和流动较大的拉萨、林芝、日喀则市耐药现象较为严重,而阿里、山南和那曲地区相对较轻。以上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在西藏不同市、地区均有检出,同时存在多重耐药现象。结果表明,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存在耐药性,应引起重视,提示西藏地区要合理用药,减轻耐药性的产生。
2017年08期 v.37;No.248 1501-1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贾小营;王巍;董文龙;王家祯;朱世馨;娄玉杰;高云航;
通过PCR-DGGE技术探讨同一养殖环境中的成年非洲狮和幼年非洲狮肠道菌群多样性。提取总DNA,对16S rDNA的V3区进行变形梯度凝胶电泳,对DGGE图谱进行特异性条带回收和克隆测序,通过BLAST与已知条带对比,结果显示:成年非洲狮肠道内含有梭菌属Clostridium)、毛螺旋菌Lachnospiraceae bacterium)、优杆菌属Anaerovorax)、乳球菌属Lactococcus)、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和Blautia菌属。而幼年非洲狮肠道内菌群较少且均为共有菌群,如:拟杆菌Bacteroidetes bacterium)、瘤胃菌属(rumen bacterium),UPGMA聚类分析得出,成年非洲狮与幼年非洲狮之间菌群结构相似度较低,仅为34%.以上结果表明,非洲狮成长的不同阶段,菌群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为野生动物不同阶段微生态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2017年08期 v.37;No.248 1507-1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林军;刘省段;杨晓野;王瑞;张伟;
通过在含有0.05%琼脂粉的沙氏葡萄糖肉汤培养基中培养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再转接到玉米粒培养基的方法,对少孢节丛孢菌分生孢子进行培养。在不同时间点,将培养好的分生孢子从培养基上洗脱并进行计数,然后制成冻干制剂,并观察其复苏情况,从而为少孢节丛孢菌冻干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通过对少孢节丛孢菌冻干制剂在萌发率、生长率和捕食率三方面的复苏情况观察,少孢节丛孢菌冻干后的分生孢子在接种后4d,萌发率达到最大值79.5%,平均生长率为3.4mm/d,加入虫体后7d捕食率最高,为95.8%,平均每天捕食率为74.0%;少孢节丛孢菌冻干制剂在平均生长率和捕食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1)。结果表明,冻干制剂材料易得,方法简单易行,复苏效果良好,进一步优化后将具有产业化应用的前景。
2017年08期 v.37;No.248 1512-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红霞;郭庆勇;谢小婉;刘世芳;张杨;马玉辉;张梦圆;郭子涵;闻秀秀;巴音查汗;
为了解伊犁马体内寄生胃蝇属幼虫的种类及马胃蝇蛆的分类。本试验通过对鉴定出的优势种马胃蝇三期幼虫进行流行病学及COI基因分析,采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共收集16 755个三期幼虫,总感染率为100%,共发现4种胃蝇属幼虫,混合感染现象严重。鼻胃蝇幼虫为优势种,优势度为53.17%,寄生部位更倾向于贲门处,其他3种则无规律地寄生于幽门处。测定的鼻胃蝇蛆、肠胃蝇蛆、兽胃蝇蛆、红尾胃蝇蛆的COI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的序列(登录号:GU265752.1、KR230402.1、KU578262.1、KT946620.1)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99%,99%,100%;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测定与GenBank上发表的胃蝇属的相应蝇蛆种聚类;即肠胃蝇和红尾胃蝇首先聚在一起,再与鼻胃蝇聚在一起,最后三者再和兽胃蝇聚在一起。当以COI序列为靶标时,内群外群分别形成独立的进化分支。该试验结果可为胃蝇属的分类提供参数。
2017年08期 v.37;No.248 1517-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余鹏灵;陈良柱;潘志坤;周巧仪;王琴;方炳虎;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恩诺沙星纳米混悬注射剂并对其制备工艺和质量进行考察、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血浆中恩诺沙星的浓度,以拜有利注射剂为参照考察恩诺沙星纳米混悬注射剂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结果显示:制备的恩诺沙星纳米混悬注射剂,恩诺沙星的含量为97.9%,平均粒径为(613.21±5.78)nm、PDI(0.22±0.02)、Zeta电位为-2.02mV。恩诺沙星纳米混悬注射剂和拜有利注射剂在猪体内的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0.32±0.12)、(0.67±0.09)mg/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2.88±0.96)、(0.79±0.26)h,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5.99±1.37)、(4.49±1.25)h,AUClast分别为每小时(4.63±1.30)、(4.40±0.45)mg/L,MRTlast分别为(9.59±2.34)、(5.41±1.10)h;与拜有利注射剂相比,恩诺沙星纳米混悬注射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5.2%。结论:高压均质法制备的恩诺沙星纳米混悬注射剂操作简单、不易沉降、再分散性好,理化性质较稳定;与拜有利注射剂相比其Tmax、t1/2k明显增加(P<0.01),MRT显著延长(P<0.01)表明恩诺沙星纳米混悬注射剂具有明显缓释作用且消除缓慢。
2017年08期 v.37;No.248 1534-1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田浪;何彦侠;侯月娥;郭吉余;钱雪桥;王林川;
为研究复合益生菌制剂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抗氧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360羽黄羽肉鸡混合雏,随机分为4组,A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饲喂基础日粮及低剂量复合益生菌制剂(50g/t)、C组饲喂基础日粮及中剂量复合益生菌制剂(100g/t)、D组饲喂基础日粮及高剂量复合益生菌制剂(300g/t),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试验期50d。结果显示,复合益生菌试验D组日增重效果最佳,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4.11%(P<0.05),但与试验C组差异不显著,试验B组料重比最低,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4.58%(P<0.05),各益生菌试验组均能促进免疫器官发育,以试验D组免疫器官指数最佳,各试验组均能显著增加十二指肠绒毛长度(P<0.05),以试验D组的V/N值(肠绒毛/隐窝)最佳,试验D组显著提高血清中抗氧化指标和禽流感H5疫苗抗体滴度(P<0.05),同时增加抗体水平群体整齐度,但与试验C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复合益生菌可以显著提高黄羽肉鸡生产性能,促进肠道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水平,添加量以100g/t为最佳。
2017年08期 v.37;No.248 1540-1544+1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李德军;周晓玲;刘运枫;宋雪;
为了研究肠炎沙门菌(SE)对TLR4信号通路调节雏鸡空肠和回肠组织中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的影响,本试验以7日龄海兰褐雏鸡的空肠和回肠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口服SE的方式感染雏鸡,于感染后的1,3,7和14d,检测雏鸡的空肠和回肠组织中TLR4信号通路下游因子MyD88、TRAF6、NF-B和pIgR mRNA表达。结果表明:雏鸡感染SE后,TLR4信号通路被激活,且空肠、回肠组织中pIgR mRNA的表达量升高(P<0.01),同时上调空肠和回肠组织中pIgR的蛋白水平。证实SE能够激活空肠和回肠黏膜细胞表面的TLR4信号通路并上调pIgR的表达,进而增强雏鸡的肠黏膜免疫。
2017年08期 v.37;No.248 1545-1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占清;张虹亮;魏利斌;耿爽;于海帆;郭斌;岳占碰;
以梅花鹿茸角为研究对象,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鹿茸软骨细胞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表达的影响。分离培养鹿茸软骨细胞,分别添加IGF-1重组蛋白、IGF-1受体抑制剂(PQ401)和IGF-1重组蛋白,同时构建IGF-1过表达载体并合成siRNA,转染鹿茸软骨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软骨细胞去分化标志分子ColⅠ表达的变化。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添加IGF-1重组蛋白后,随着时间的增加,ColⅠmRNA在鹿茸软骨细胞中的表达量逐渐下降,添加PQ401后,IGF-1抑制ColⅠmRNA表达的作用减弱;转染IGF-1过表达载体后,ColⅠmRNA在鹿茸软骨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而转染IGF-1siRNA后其表达量则显著升高。结果表明,IGF-1可能在鹿茸软骨细胞去分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2017年08期 v.37;No.248 1549-1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袁志航;袁慧;邬静;陈小军;刘兆颖;孙志良;
为揭示钩吻素子的体外抗炎作用机理,利用硝酸还原酶法和ELISA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100,200,400mg/L)的钩吻素子对一氧化氮(NO)和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的影响,运用了QPCR的方法检测了钩吻素子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IL-1β、IL-6和TNF-α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并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了钩吻素子对iN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100,200,400 mg/L质量浓度的钩吻素子能够极显著的抑制RAW264.7细胞NO的产生以及IL-1β、IL-6和TNF-α的分泌(P<0.01),同时能够剂量依赖性的降低iNOS、IL-1β、IL-6和TNF-α的mRNA水平,抑制脂多糖(LPS)引起的iNOS蛋白表达的升高(P<0.01)。由此推论,钩吻素子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减少NO的释放,下调iNOS、IL-1β、IL-6和TNF-α的mRNA水平,抑制iNOS蛋白过度表达达到其抗炎作用。
2017年08期 v.37;No.248 1553-1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黄程程;高翔;孙婷婷;于立辉;郭洋;宏伟;张德显;刘明春;
为研究木犀草素的体外抗菌活性,本试验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木犀草素对化脓隐秘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测定亚抑菌浓度木犀草素对4种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对化脓隐秘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MIC为0.078g/L;对沙门菌的抑制作用次之,MIC值为1.25g/L;对大肠埃希菌和链球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MIC值均为2.5g/L。木犀草素对4种试验菌株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升高其抑菌作用增强(P<0.05)。
2017年08期 v.37;No.248 1558-1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下载次数:6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黄宝银;何平;于洪江;沈泰钰;高三思;刘润琪;董志昊;李蕊蕊;陈媛媛;杨威;徐闯;
通过黑龙江省7个不同地区肉牛养殖场血液钙(Ca)、磷(P)和镁(Mg)浓度的检测比较,来判断这7个肉牛养殖场肉牛钙磷代谢的情况,为肉牛养殖场预防钙磷代谢障碍疾病提供理论依据。选择黑龙江省大庆、双鸭山、九三、牡丹江市7个不同地区不同饲养方式的肉牛养殖场作为调查点,分别记为A组(双鸭山放牧加舍饲)、B组(双鸭山全舍饲)、C组(大庆全舍饲)、D组(九三放牧)、E组(大庆放牧加舍饲)、F组(大庆放牧加舍饲)、G组(牡丹江全舍饲),并对7个不同地区养殖场血中Ca、Mg和P的浓度及游离脂肪酸(NEFA)、葡萄糖(GLU)、β-羟丁酸(BHBA)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判定7个肉牛养殖场Ca、P代谢的状况。结果显示:7个调查点65头肉牛血浆中Ca、P和Mg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各地区间血Ca浓度差异不显著,P浓度有差异性,其中C、G组极显著高于A组(P<0.01);C、G组极显著高于B组(P<0.01);C组极显著高于D、E、F组(P<0.01);G组极显著高于D组(P<0.01);G组极显著高于E组(P<0.01);G组极显著高于F组(P<0.01),能量指标NEFA B组显著高于D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差异性。GLU各组间存在差异其中A组显著高于E组(P<0.05);B组显著高于A、D组(P<0.05),极显著高于E、F、G组(P<0.01);C组极显著高于A、D、E、F、G组(P<0.01);D组显著高于E组(P<0.05);F组显著高于E组(P<0.05),BHBA有组间差异,C、D、E组极显著高于A组(P<0.01)、F组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显著高于B组(P<0.05);D、E组极显著高于B组(P<0.01);C组极显著高于G组(P<0.01);D组极显著高于F、G组(P<0.01);E组极显著高于F、G组(P<0.01)。各组间在血磷、NEFA、GLU、BHBA方面存在差异,与各组间的饲养方式,饲料精粗比及饲养环境有关。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庆、双鸭山、九三、牡丹江市7个不同地区肉牛养殖场没有发生钙磷代谢障碍性疾病,但也要预防营养代谢疾病的发生。
2017年08期 v.37;No.248 1562-1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润琪;杨威;夏成;张洪友;陈媛媛;于洪江;沈泰钰;高三思;黄宝银;徐闯;
通过分析泌乳初期健康、酮病和低钙血症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及乳成分,明确相关疾病的乳成分特征,同时对泌乳初期奶牛血液生化指标与乳成分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牛群健康评价提供方法支持。根据血液指标选取产后7~21d荷斯坦奶牛72头,分为亚临床低钙血症试验组、酮病试验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各24头。采集试验奶牛的血液和乳汁用于血液生化指标与乳成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酮病和低钙血症引起乳蛋白和非脂乳固体水平降低,而乳中柠檬酸的含量增加。奶牛乳中柠檬酸与血清NEFA、BHBA和GLU相关性方程分别为:y=3.192x-0.802,R~2=0.363;y=4.594x-0.793,R~2=0.320;y=1.228x+0.775,R~2=0.261;其中方程中x为乳中柠檬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乳中柠檬酸的含量与血液NEFA呈显著正相关,可用于能量负平衡的早期诊断标示物。血中BUN及ALB的水平可用于评价乳蛋白和尿素的水平。
2017年08期 v.37;No.248 1566-1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夏天婵;黄文明;常誉;张勇;叶均安;
选用48头产奶量、泌乳天数和胎次相近的泌乳中后期奶牛进行配对设计,分为4组,即对照组(复合益生菌0g/d)、试验1组(复合益生菌10g/d)、试验2组(复合益生菌20g/d)和试验3组(复合益生菌30g/d),试验期60d,其中预饲期7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复合益生菌能够提高泌乳中后期奶牛的产奶量,同时能够显著提高乳蛋白率、乳糖率和总固形物(P<0.05);对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复合益生菌能显著提高瘤胃中NH_3-N和微生物蛋白(MCP)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的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1,2,3组比对照组每头奶牛每天分别获益2.28,4.80和4.09元。以产奶性能、瘤胃发酵参数、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经济效益为主要衡量指标,以每头奶牛日喂20g效果最佳。
2017年08期 v.37;No.248 1571-1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 ] - 吴庆侠;田发益;巴平;
为调整西藏反刍动物的生理功能,干预高原环境对动物的不利影响,提高牛羊对饲草的高效利用。试验通过六脉穴位埋线,对试验羊只埋线前后进行心电图、胃肠电及胃内张力等进行描记,结果发现六脉穴埋线具有促进藏系绵羊血液循环和缓解心肌过载负荷,调节心电轴右偏达40°的作用;通过对瘤胃肌电图分析,埋线后VPP和RA明显降低,瘤胃内张力降低1/3。结果表明,六脉穴埋线具有缓解右心室肥大,降低瘤胃张力,改善藏系绵羊的胃肠和心血管功能,保障饲草在瘤胃中充分的消化时间。
2017年08期 v.37;No.248 1577-1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玉婷;马宇;尹立子;欧阳萍;叶刚;舒刚;付本懂;申海清;贺常亮;
为了研究香芪汤的抗凝血作用,本试验以内毒素血症小鼠为模型,检测了凝血因子及其调控蛋白在内毒素血症小鼠的血清和主动脉中的表达。结果显示,香芪汤能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主动脉中组织因子(TF),增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表达,也能降低血清中可溶性血管内皮蛋白C受体(sEPCR)的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香芪汤通过作用蛋白激酶C delta(PKCδ)和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来调控EPCR的脱落,从而在机体中起到抗凝血作用。本试验为临床上内毒素感染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为中药香芪汤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
2017年08期 v.37;No.248 1583-1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冬杰;李苓;王鑫鑫;汪亮;杨国伟;刘娣;
胸腺是哺乳动物的一个重要免疫器官,FoxN1在调节胸腺上皮细胞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猪既是一种肉用型家养动物,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的实验动物模型。为了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猪自身免疫的发展特点,本试验采用Realtime PCR结合Western blot技术对2,4,6,8月龄民猪胸腺内FoxN1的表达变化进行了检测,同时也分析了冷应激后FoxN1基因在耐冷型民猪和非耐冷型大白猪胸腺内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FoxN1基因在4月龄民猪胸腺内的表达水平最高,从6月龄开始出现下降,与已知人、小鼠的FoxN1表达变化趋于一致。冷应激会促进民猪胸腺FoxN1基因的转录与表达,但对大白猪无效。
2017年08期 v.37;No.248 1589-1593+1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孔宁;吴永光;孟琼;王忠泽;童武;郑浩;李国新;单同领;周恩民;童光志;
为研究猪BST-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用特异性的引物扩增猪BST-2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猪BST-2基因及氨基酸进行分子特性分析,同时进行了猪BST-2蛋白的真核表达及组织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猪BST-2基因全长851bp,其中5′-UTR为23bp,3′-UTR为294bp,CDS区为534bp,编码177个氨基酸,猪源BST-2蛋白氨基酸序列与大猩猩、仓鼠、家鼠、驴、猫、牛、猕猴、绵羊、人BST-2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46.1%,41.7%,39.5%,35.4%,42.0%,40.5%,44.4%,38.7%,46.8%。含有2个跨膜结构(27~49aa和154~176aa),2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14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包含磷酸激酶ATM、CKⅡ、PKA、PKC的结合位点。构建真核质粒并转染发现猪BST-2蛋白能够在Vero细胞内正确表达。半定量PCR检测发现BST-2基因在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尤其是在免疫组织及器官(淋巴结、胸腺、扁桃体、脾)、大肠、小肠中的表达量较高。本试验为今后进一步分析验证猪BST-2蛋白的抗病毒机制奠定了基础。
2017年08期 v.37;No.248 1594-1599+1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8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阳;钱伟东;曹宇;张洪友;夏成;徐闯;
选择黑龙江省某牛场产后60~90d奶牛共70头(平均泌乳量(34.55±8.44)kg/d,(2.24±1.01)胎次)。通过对发情和卵巢囊肿奶牛生殖激素,能量代谢,肝功和矿物质等10项指标检测,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二元Logistic分析以及ROC分析,结果显示:牛场卵巢囊肿发病率为9.8%,其主要原因为能量负平衡;卵巢囊肿奶牛血浆中牛促卵泡素(FSH)、牛促黄体激素(LH)和牛孕酮(P_4)的质量浓度均低于发情组,但仅牛雌二醇(E_2)质量浓度((101.95±6.2)ng/L)显著高于发情组((91.97±10.62)ng/L);牛场在14~21d和60~90d卵巢囊肿组与发情组相比游离脂肪酸(NEFA)、β-羟丁酸(BHBA)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显著的升高,而Glu显著低于发情组;当产后14~21d奶牛血浆中BHBA>0.855 mmol/L、NEFA>0.585 mmol/L、AST>77.0U/L时,患卵巢囊肿的风险增高。结果表明:能量负平衡引起奶牛产后生殖激素分泌紊乱,进而造成卵泡囊肿。奶牛产后血浆NEFA、BHBA和AST等指标可作为卵巢囊肿发生的风险预警。
2017年08期 v.37;No.248 1600-1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师丙波;黄玉;何晓琳;朱海鲸;于鸿浩;金妙函;屈雷;陈玉林;
外源基因拷贝数是转基因动物检测中的重要内容。本实验室使用PiggyBac(PB)转座子系统获得Tβ4-GFP、FGF5s-GFP、VEGF164-GFP 3种转基因类型陕北白绒山羊,为研究其外源基因整合情况,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其外源基因copGFP的整合拷贝数进行检测。以Gluc为内参基因,建立外源基因和内参基因的标准曲线方程,对转基因陕北白绒山羊DNA进行荧光定量PCR,将copGFP/Gluc的比率作为外源基因的拷贝数。同时,选取Tβ4-GFP转基因绒山羊对其整合位点进行检测,以验证拷贝数结果。结果显示:copGFP与Gluc的标准曲线方程分别为,y=-3.230 6x+39.216(R~2=0.998 8)、y=-3.564 8x+38.440(R~2=0.996 0);成功得到9只转基因绒山羊的整合拷贝数;Tβ4-GFP转基因绒山羊整合位点数目和拷贝数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基因绒山羊外源基因整合拷贝数,操作简单、灵敏方便,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检测方法。
2017年08期 v.37;No.248 1605-1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4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