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兽医学

  • 6株高致病性PRRSV ORF5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陈希文;李莲;尹苗;赖守勋;汪谦;罗文涛;叶兆美;周杰珑;王雄清;

    为了监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流行毒株的基因变异情况,对四川省2014-2015年蓝耳病发病猪场分离到的6株PRRSV毒株ORF5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同源性分析表明,6株PRRSV分离株ORF5基因核苷酸(氨基酸)与VR2332株的同源性为88.9%~89.4%(86.5%~88.7%),与CH-1a株同源性为93.7%~94.7%(90%~92%),与JXA1株同源性为97.2%~98.5%(95%~97%),与美国新出现的变异株NADC30同源性为85.9%~86.7%(85.5%~87.5%),与欧洲型代表株Lelystad virus同源性为62.7%~63.7%(56.5%~57.5%)。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6株PRRSV与JXA1、HuN4等高致病毒株亲缘关系近,并位于同一分支。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6株PRRSV ORF5基因编码氨基酸在PRRSV毒力相关位点aa13、aa151和区分野毒与疫苗毒的位点aa137均与JXA1、HUN4等强毒株相同,表明6个分离株均为较强的野毒株。在中和表位(aa37~aa45)和非中和表位(aa27~aa30,aa180~aa197)等区域与国内外参考毒株VR2332、CH-1a、JXA1、HUN4、NADC30、HENAN-XINX、JL580等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异。抗原性分析结果表明,6株PRRSV ORF5基因编码产物的抗原表位主要位于aa30~aa39,aa50~aa60,aa128~aa132,aa136~aa141,aa146~aa155,aa161~aa183,aa191~aa200,与JXA1具有相似的抗原性特征,而与VR2332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aa30~aa39相较于VR2332株抗原区域明显变窄。而在6个分离株中,SN9的抗原表位明显低于其他任何毒株。本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PRRSV流行毒株仍然为JXA1变异株,但在当前高频度活疫苗免疫下,其基因的变异和抗原表位的改变在加剧,需加强对PRRSV基因变异的监控。

    2017年10期 v.37;No.250 1817-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1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PRRSV GP5类特异性肽对CSF、PRRS免疫猪组织淋巴细胞TGF-β1分泌的影响

    张昊龙;徐鹏;刘芳宁;孔惟博;张玉珠;孙宏伟;任少敏;梁志选;舒馨;赵建增;高英杰;房学东;

    选择已成功免疫猪瘟(CSF)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弱毒疫苗的仔猪作为实验动物,提取其骨髓、胸腺、肺门淋巴结和脾脏,进行T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然后用PRRSV特异性肽GP5-1、GP5-2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刺激,再培养至24,48h时间点时,离心取细胞上清液,检测上清液中TGF-β1的分泌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PRRSV GP5类特异性肽刺激作用后,CSF、PRRS免疫猪组织淋巴细胞中TGF-β1的分泌量减少,表明GP5-1、GP5-2肽具有减弱免疫抑制,恢复宿主抗病毒免疫应答的作用。本试验为PRRSV合成肽疫苗及疫苗佐剂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7年10期 v.37;No.250 1825-1828+1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口蹄疫病毒和水泡性口炎病毒二重RT-LAMP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

    范晴;谢芝勋;谢志勤;庞耀珊;邓显文;谢丽基;黄莉;

    LAMP技术是一种快速新型的核酸检测技术,该技术利用4条引物在恒温下扩增目的 DNA,特异性好敏感性高。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能同时鉴别诊断FMDV和VSV的二重RT-LAMP检测方法。根据口蹄疫病毒(FMDV)3D基因和水泡性口炎病毒(VSV)N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2套特异性引物,在每套引物的内引物中插入酶切位置EcoRⅠ,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恒温快速的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好,能检测到口蹄疫病毒的A,O,Asia1亚型和水泡性口炎的NJ和IND亚型,并与其他对照牛病原体不发生交叉反应;敏感性高,最低能够检测个100个FMDV病毒RNA和100个VSV病毒RNA;干扰性小,能同时检测两个模板的不同浓度组合。本试验建立的口蹄疫和水泡性口炎二重RT-LAMP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敏感等优点,可用于FMDV和VSV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2017年10期 v.37;No.250 1829-1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1只秦岭地区野外捕获野猪重要猪源病毒的检测及PCV2分离株基因序列分析

    李然;赵紫印;潘广林;周宏超;吕其壮;王承宝;郭抗抗;

    病毒病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疫病,秦岭山中存在大量野猪,其携带猪源病毒的情况尚不明确。本研究对1只从秦岭山中救治的野生仔猪携带的几种猪重要病毒进行了检测。分别采集了野猪的血液、口腔拭子、眼拭子、鼻拭子及肛门拭子样品,通过PCR或RT-PCR方法分别检测了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细小病毒(PPV)、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1型(PCV1)和2型(PCV2)核酸,对检测阳性的病毒进行了分离。克隆了PCV2分离株的全基因序列,进行了全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类型样品中均未检出CSFV、PRRSV和PPV核酸;在血液中均检测到PCV1、PCV2和PRV核酸;在肛门拭子和口腔拭子中检测到PCV2核酸,口腔拭子中还检测到PCV1核酸;眼拭子和鼻拭子中未检出目标病毒核酸。将血液处理后接种PK15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细胞盲传8代后,可观察到细胞出现CPE,收集细胞后通过PCR可以检测到PCV1、PCV2和PRV核酸阳性。PCV2分离株的全基因序列长度1 767bp,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株与从发现该野猪地区养猪场分离的9个PCV2分离株的全基因同源性在99.3%以上,与GenBank上登录的PCV2陕西株的全基因同源性为96.0%~99.6%,从全基因的同源性分析,可以推测该PCV2野猪分离株极有可能来自家养猪。本研究初步发现,秦岭地区的野猪携带有来自家猪的重要病毒,在该地区家猪传染性病毒病的防控中应考虑通过野猪携带和扩散病毒的问题。

    2017年10期 v.37;No.250 1835-1840+1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2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YT1401株分离鉴定及分子进化分析

    丁光明;王彬;肖鹏;张宸语;刘光亮;温建新;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一种引起猪腹泻的病原体,但由于引发该病的病原体众多、病因复杂,仅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组织学变化并不能对PEDV确诊,本研究参考40株PEDV基因设计了1对能高效扩增该N基因片段的引物,建立了PEDV分子诊断方法。并采用该方法从山东烟台某猪场的腹泻样本中检测获得了1株PEDV,采用分段重叠策略扩增获得了该毒株全基因序列,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毒株全基因序列以及S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所有分析结果均表明,本研究分离获得的PEDV毒株与经典毒株比较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新的变异株。该结果提示我们,采用PEDV经典毒株或是早年分离的毒株制作的疫苗并不能有效防控当前流行的PED,研制以当前流行毒株为背景研制新型PEDV疫苗势在必行。

    2017年10期 v.37;No.250 1841-1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4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免疫程序对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孙雪;赵一霏;李帅;郭士琪;董烨;张飞;沈国顺;

    为研究不同免疫程序对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选取42头未免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B组免疫弱毒苗组,C组免疫灭活苗组,D组同时免疫弱毒苗和灭活苗组。分别在免疫前和免疫后第14,28,42,56,70天前腔静脉采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同时检测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IFN-α、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免疫后,B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D组(P<0.05)、A组(P<0.01);在免疫后第42天,D组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高于B组、C组(P<0.01),显著高于A组(P<0.01),免疫后第56天,B组淋巴细胞转化率高于C、D组(P<0.05);B组细胞因子水平在免疫后第14天高于其他3组,加强免疫后细胞因子水平均有所下降,在免疫后第70天时升高。结果表明,免疫蓝耳病弱毒苗组免疫效果优于免疫灭活苗组和两种疫苗同时免疫组。

    2017年10期 v.37;No.250 1847-1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2012-2015年江西省猪群H1与H3亚型流感病毒血清学调查

    甘平;秦锋;卜德新;方博;马骏;罗勇峰;付新亮;曹振鹏;陈济铛;张桂红;

    为了解江西省猪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通过血凝抑制试验(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Test,HAI),我们检测了2012年至2015年间收集的2 005份血清样品中的H1和H3亚型流感病毒的抗体。结果显示,江西省猪群血清中的H1和H3亚型流感病毒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4.76%(697/2005,95%CI 32.68%~36.89%)和23.69%(475/2005,21.84%~25.61%),H1和H3亚型流感病毒共感染的阳性率为6.78%(136/2005,5.72%~7.97%)。通过对不同分支流感病毒的血清抗体阳性率统计分析后发现,江西省内不同地区内流感病毒呈现明显的地域性流行,并且2012年以来,全省pdm/09的血清抗体阳性率由36.74%(32.18%~41.50%)下降到20.44%(17.14%~24.06%),H3亚型的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由4.85%(1.59%~10.97%)上升到41.24%(37.08%~45.49%),江西省猪群中流行的主要分支发生变化。本研究为江西省流感病毒的监测与预防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持。

    2017年10期 v.37;No.250 1852-1855+1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REV Gp90亚单位疫苗联合核酸缓释佐剂对雏鸡的免疫保护作用

    袁霏;王康;郭道磊;马文杰;褚颖;郭慧君;

    主要探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亚单位疫苗联合CpG-ODN/Poly(I:C)缓释佐剂对雏鸡的免疫保护作用。根据已发表的REV囊膜蛋白Gp90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感染REV的细胞中扩增出目的基因,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载体,在Rosseta(E.coli)菌中诱导表达,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和Western blot鉴定;制备的重组蛋白与CpG-ODN/Poly(I:C)缓释佐剂联合接种7日龄雏鸡,2次加强免疫后第2周进行REV攻毒,接种后每周检测血清抗体和攻毒后检测REV病毒血症,评价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并获得相对分子质量为51 000的重组表达产物,该产物能够与REV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与CpG-ODN/Poly(I:C)缓释佐剂联合接种后能够诱导雏鸡产生较单一免疫Gp90蛋白抗体效价显著增加的血清抗体,经二次加强免疫全部鸡只产生抗体;攻毒后接种雏鸡病毒血症为0%(0/13),而对照组和单一免疫Gp90蛋白组分别为69%(9/13)和15%(2/13)。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REV Gp90重组蛋白联合CpG-ODN/Poly(I:C)缓释佐剂对雏鸡具有完全的保护力,这为开展REV疫苗防控提供科学数据。

    2017年10期 v.37;No.250 1856-1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适应性细胞的筛选

    毛雅元;王春花;张桂红;张立;

    为了克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活疫苗产品制备中存在的缺陷,通过对BHK-21细胞、Vero细胞、DF1细胞、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原代鸡胚肝细胞、原代鸡胚肾细胞等六种细胞进行病毒适应性培养,采用PCR和免疫荧光(IFA)跟踪检测的方法成功筛选出具有稳定病毒滴度的病毒适应性细胞——鸡胚肝细胞。然后采用新的克隆方法缩短了克隆时长并对筛选的鸡胚肝细胞进行克隆纯化,通过与原代鸡胚肝细胞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本试验所采用的克隆方法具有高几率的特点,并且能够克隆出高活性的鸡胚肝细胞,并能够繁殖较高效价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为解决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在生产上存在的瓶颈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2017年10期 v.37;No.250 1862-1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鸭源基因Ⅸ型禽1型副黏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白泉阳;傅光华;程龙飞;傅秋玲;刘荣昌;施少华;陈红梅;万春和;林建生;黄瑜;

    我国水禽中流行的禽1型副黏病毒(APMV-1)除基因Ⅶ外,基因Ⅸ型APMV-1日渐增多,且呈现基因型多样性。本研究基于鸭源基因Ⅸ型APMV-1的F基因特异性序列,建立了一种可快速检测基因Ⅸ型APMV-1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该方法仅能特异性检出基因Ⅸ型APMV-1,其检测敏感性高达100拷贝/μL,重复试验批间变异系数小于5%;应用该方法对人工感染鸭组织和采集的临床样品分别进行检测,其结果与常规RT-PCR检测、病毒分离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100.0%,96.1%和90.1%,81.8%。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基因Ⅸ型APMV-1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为该病临床样品检测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手段,适于鸭源基因Ⅸ型APMV-1感染的病原学监测。

    2017年10期 v.37;No.250 1868-1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短嘴型小鹅瘟病毒的传播途径

    程晓霞;肖世峰;陈仕龙;朱小丽;林锋强;王劭;俞博;吴南洋;陈少莺;俞伏松;

    以短嘴型小鹅瘟病毒(SB-GPV M15株)分别经消化道(口服),直接接触(同居)和呼吸道(空气传播)等途径人工感染2日龄半番鸭,测定感染后不同时间的试验鸭体质量,喙长宽值,血清LPAI抗体水平和发病死亡程度,探讨短嘴型小鹅瘟病毒不同感染途径对半番鸭致病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口服和同居感染途径均能复制出与野外自然发病一致的症状,感染鸭的体质量和喙长宽值等指标均不同程度低于健康对照组组,且口服感染组的发病程度与感染剂量呈正相关,而呼吸道感染组的体质量和喙长宽值与健康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试验鸭血清抗体测定显示口服和同居感染组的抗GPV LPAI抗体产生期早于空气感染组,且PI 14d抗体全部阳转而空气感染组抗体阳转率仅20%。结果表明,短嘴型小鹅瘟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和直接接触感染,而空气传播能力则较弱。

    2017年10期 v.37;No.250 1874-1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河南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陈慧敏;陈坤;陈松彪;张春杰;程相朝;廖成水;王二鑫;杨亚东;

    从河南省不同地区采集腹泻死亡仔猪进行病原分离鉴定,通过对细菌形态观察、PCR检测、生化试验以及小鼠毒力试验鉴定出了8株具有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WHO推荐的Kirby-Bauer(K-B)法测定8株大肠杆菌对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进一步对分离的8株大肠杆菌进行运动性以及生物被膜形成特性进行比较。生化特性结果表明8株大肠杆菌对各种糖的分解能力无明显差异;耐药性结果表明8株大肠杆菌均是多重耐药菌株,并且8株大肠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上均具有运动性,形成较明显的运动圈;生物被膜表型检测结果表明:有4株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河南地区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和探讨生物被膜和致病性、毒力之间的相关性奠定基础。

    2017年10期 v.37;No.250 1880-1885+19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重组外膜蛋白A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程龙飞;林群群;刘荣昌;陈翠腾;傅秋玲;傅光华;万春和;施少华;陈红梅;黄瑜;

    为建立基于重组外膜蛋白A的检测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扩增去除信号肽的外膜蛋白A(outer membrane protein A,OmpA)基因,定向克隆到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PmOmpA,转化至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以IPTG进行诱导,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以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方阵滴定法确定其最佳包被浓度和血清的最佳稀释度。结果,重组蛋白能与阳性血清发生良好的免疫反应。重组蛋白的包被浓度为4mg/L,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80。SPF鸡的新城疫、鸡白痢和大肠杆菌病阳性血清,隔离饲养的番鸭鸭瘟、鸭病毒性肝炎和鸭疫里默氏菌病阳性血清,用该方法检测均为阴性。板内变异系数和板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ELISA方法的敏感性比直接凝集试验高出80倍以上。以重组外膜蛋白A建立的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重复性和敏感性,可以用于禽霍乱感染性抗体的检测,也可用于禽霍乱灭活苗和荚膜疫苗免疫效果的检测。

    2017年10期 v.37;No.250 1886-1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白痢沙门菌CpxR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原核表达

    吴同垒;张志强;贾青辉;张召兴;史秋梅;李蕴玉;张香斋;张艳英;李佩国;

    对白痢沙门菌二元调控系统响应蛋白CpxR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CpxR可能发挥了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时,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32a-CpxR,转化表达菌株BL21后,对其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CpxR获得了正确表达。纯化蛋白免疫小鼠制备了多抗血清,Western blot验证其有一定的免疫原性。为深入研究其生理功能和调控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017年10期 v.37;No.250 1891-1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维氏气单胞菌TH0426胞外产物酶活性及免疫原性分析

    毕建飞;陈龙;康元环;孙武文;吴同垒;张海月;张冬星;孟良良;单晓枫;钱爱东;

    为研究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veronii)胞外产物的合成及其功能,本试验采用超滤浓缩法提取Aeromonasveronii TH0426的胞外产物,通过平板琼脂扩散法对其主要酶成分进行初步研究,对蛋白酶、脂酶、卵磷脂酶、淀粉酶、脲酶、明胶酶和溶血活性进行测定,对斑马鱼腹腔注射胞外产物测定其致病性,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菌株胞外产物具有脂酶、淀粉酶、蛋白酶和溶血活性,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菌株胞外产物对斑马鱼具有致病性,其半数致死量为3.355 0μg/条。SDS-PAGE表明,ECP由19条蛋白带组成,利用鲤鱼抗ECP血清进行Western blot显示,组成ECP的19条蛋白带中有5条具有免疫原性,能够引发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产生抗体,其相对分子质量为别为110 000,47 000,45 000,42 000和38 000,为Aeromonasveronii胞外产物亚单位疫苗的研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2017年10期 v.37;No.250 1896-1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吉林省牛东方泰勒虫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流行病学调查

    李红旺;金春梅;宗明;冯凯;马玉敏;吴保义;崔明勋;于龙政;

    为了进一步了解吉林省牛东方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流行情况,对采自吉林省洮南,松原,珲春3个地区的103份牛血液样本,采用PCR和巢式PCR方法分别东方泰勒虫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东方泰勒虫在洮南、松原和珲春地区的感染率分别为8.7%,12.5%和92.5%,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在洮南、松原和珲春地区的感染率分别为0,7.5%和12.5%。本研究首次在吉林省洮南地区和松原地区牛体内检测到东方泰勒虫,首次在松原地区和珲春地区牛体内检测到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本研究结果为吉林省控制和预防牛东方泰勒虫病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提供了有效的流行病学依据。

    2017年10期 v.37;No.250 1900-19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家禽beta-连环蛋白基因绝对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程晓薇;张丹阳;张杰;邵红霞;秦爱建;钱琨;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原鸡beta-连环蛋白(β-catenin)参考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β-catenin基因,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作为荧光定量PCR标准品;同时利用软件设计家禽β-catenin的荧光定量PCR引物,建立检测β-catenin的绝对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检测病毒感染组与非感染组1日龄雏鸡不同组织中β-catenin基因的分布和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感染和非感染病毒的1日龄雏鸡中,β-catenin基因在脑组织中表达水平最高,而在脾脏和法氏囊中表达水平较低。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检测家禽β-catenin基因的绝对定量PCR方法,并检测了β-catenin基因在1日龄雏鸡不同脏器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技术手段。

    2017年10期 v.37;No.250 1904-19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人兽共患病

  • 致仔猪腹泻的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分离鉴定

    芮萍;田瑞;刘玄福;张东林;杨彩然;刘谢荣;宋涛;孟亚娜;马增军;

    秦皇岛市某猪场哺乳仔猪发生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为查明其病因,无菌采集濒死仔猪小肠内容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培养特性、生化特性鉴定,初步表明该分离菌株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编号:Q20160503)。该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表明,分离菌与Providencia rettgeri同源性达99.1%~99.3%。动物回归试验证实该分离菌株为致病菌。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噻呋钠、丁胺卡那霉素、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左氧氟沙星、黏菌素、磺胺异恶唑等13种药物高度耐药,仅对美罗培南、乙酰甲喹敏感。

    2017年10期 v.37;No.250 1910-1912+1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检测与分型

    王刚;罗润波;贡嘎;益西措姆;李家奎;索朗斯珠;

    为了了解西藏地区牦牛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本试验对西藏林芝、拉萨等不同地、市107株牦牛源大肠杆菌进行了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PCR检测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利用22对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引物进行检测,只检出STp以及CS8基因;对所检测到的16株牦牛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进行克隆测序,经系统发育分析发现牦牛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菌株内同源性达到99.9%左右,与GenBank中所录其他菌株的同源性达到95%~100%。按照系统发育进化分型的方法,对16株大肠杆菌中有3株属于D群,其余均属于A群。结果表明,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中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基因确实存在,其毒力基因主要为STp以及CS8基因;西藏林芝、拉萨、山南和日喀则均有分布,那曲和阿里地区未检出,通过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致死率为95%,说明致病性很强,应引起重视。

    2017年10期 v.37;No.250 1913-1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牛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EG95免疫牦牛效果及安全性评价试验

    阳爱国;周明忠;袁东波;郭莉;侯巍;鲁志平;莫茜;毛光琼;张朝辉;邹国腾;徐林;文豪;降多;吴波;曹政;

    为研究牛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EG95对牦牛的免疫效果、安全性,并调查该疫苗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海拔地区牦牛间存在的免疫差异性。对4月龄及以上牦牛以免疫剂量每次1头份,每头份含EG95 250μg进行首免、加免(28d后)、安全评价(免疫剂量每次2头份含EG95 500μg),在试验前、首免后28d及加免后28d分别对免疫效果组和对照组牦牛采血,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结果显示,首免后28d免疫抗体群体阳性率为71.33%,加免后28d免疫抗体群体阳性率为83.00%,相比首免免疫抗体群体阳性率提高11.67%,与对照组、免疫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安全试验组牦牛免疫后第1天有6头出现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体温升高、注射部局部肿胀等不同程度免疫应激反应,4d后均恢复正常。石渠县、康定市不同海拔地区试验牦牛在免疫抗体产生时间、群体阳性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该疫苗适用于不同海拔地区牦牛使用,安全并可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对4月龄及以上牦牛免疫程序基本为2次免疫,分别颈部皮下注射1头份,间隔期28d。

    2017年10期 v.37;No.250 1919-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ITS基因分析黑斑蛙裂头蚴种系发育关系

    谭磊;王爱兵;周湘;刘雪松;孔小鲜;刘伟;

    为了研究黑斑蛙裂头蚴种系发育关系,本研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黑斑蛙裂头蚴湖南株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扩增与测序,应用ClustalX 2.0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再利用Mega4.0程序进行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研究黑斑蛙裂头蚴与其他带科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结果显示,湖南省不同地区10个黑斑蛙裂头蚴分离株ITS序列基本一致,为1 362~1 382bp,各分离株之间ITS-1和ITS-2序列的同源性均高于95.4%和94.6%;与基因库中其他带科绦虫ITS-1和ITS-2序列的同源性均低于59.5%和56.9%。通过建立NJ系统发育树,湖南省黑斑蛙裂头蚴分离株与欧猬迭宫绦虫位于同一大分支,得到了很好的鉴定。黑斑蛙ITS序列在种内相对保守,而种间差异较大,因此ITS序列可以作为分子标记研究黑斑蛙裂头蚴种系遗传变异,从而为黑斑蛙裂头蚴的分子流行病学和群体遗传研究奠定基础。

    2017年10期 v.37;No.250 1924-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基础兽医学

  • 富硒女贞子蛋白对奶牛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

    曹铮;杨云乔;谢鑫锋;许小琴;

    通过提取富硒女贞子蛋白和普通女贞子蛋白,采用MTT和ELISA法检测其对奶牛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增殖活性和多种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种蛋白均可促进ConA刺激下的奶牛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效果随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在浓度高于400 mg/L时普通女贞子蛋白较对照组效果显著(P<0.05),富硒女贞子蛋白差异极显著(P<0.01),且富硒女贞子蛋白在各个浓度均优于普通女贞子蛋白,差异显著(P<0.05)。富硒女贞子蛋白组的IL-2、IL4、IL-6、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IL-4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普通女贞子蛋白的IL-4和IFN-γ较对照组也有显著提高(P<0.05)说明富硒女贞子蛋白可以进一步提高奶牛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活性,并调升细胞因子的分泌。

    2017年10期 v.37;No.250 1928-1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REST缓解由PrP106-126毒性多肽诱导的原代神经元突触和神经纤维的损伤

    宋志琦;王进;朱婷;杨威;崔永勇;周向梅;杨利峰;赵德明;

    为了检测REST蛋白过表达或干扰对由PrP106-126毒性多肽引起的原代神经元纤维的影响,本试验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和免疫印迹方法分别检测受PrP106-126刺激后的原代神经元中REST表达的变化情况。通过脂质体转染方法将已经构建好的pCMV-HA-REST质粒转染进入原代神经元,或利用靶向REST的小干扰siRNA技术干扰原代神经元中REST蛋白的表达。用PrP106-126毒性多肽刺激转染了REST过表达或干扰质粒的原代神经元,利用免疫印迹检测突触后蛋白PSD-95的变化情况;利用免疫荧光观察突触后蛋白和神经纤维的损伤情况。结果显示,受到多肽刺激后,REST从神经元的胞浆向胞核转移的同时表达量也逐渐增加,24h时达到顶峰,之后缓慢减少。生理情况下,过表达REST促进突触后蛋白PSD-95的表达;病理情况下,REST的过表达减轻由毒性多肽引起的突触损伤、神经纤维断裂。相应地,干扰REST后,加剧毒性多肽对神经纤维的损伤。结果表明,REST蛋白的过表达缓解PrP106-126毒性多肽对原代神经细胞造成的病理性损伤,为进一步阐释REST对朊病毒及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引起的病理性损伤的治疗作用和神经保护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7年10期 v.37;No.250 1933-1938+1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草地放养鹅血清中免疫因子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王迪;连帅;郭文晋;李悦;翟骏飞;张宇辰;杨焕民;王秋菊;

    试验旨在对草地放养狮籽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补体(C)、白介素(IL)及干扰素(IFN)的水平进行研究。2周龄狮籽鹅于6月初放入草地,在2,4,8和12周龄时,各随机选取5只进行免疫因子及细胞因子的检测,试验数据均用SPSS 17.0的独立样本T检验与前期已测舍饲组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草地鹅血清中IgG、IgM、C3、C4、IL-4、IL-6、IFN-α及IFN-γ的水平均高于舍饲鹅,且二者在不同周龄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草地鹅血清中IL-2水平在4周龄时极显著低于舍饲鹅(P<0.01),8周龄时显著低于舍饲鹅(P<0.05);IL-12水平在4周龄时显著低于舍饲鹅(P<0.05),12周龄时显著高于舍饲鹅(P<0.05)。草地放养能提高狮籽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补体、白介素及干扰素的水平,增强鹅的免疫力,是值得推广的低成本养殖模式。

    2017年10期 v.37;No.250 1939-1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临床兽医学

  • 猪脾转移因子增强几种重要禽疫苗免疫效果的测试研究

    徐磊;陈月香;刘道泉;邱艳红;胡美华;谭礼宁;谢兆文;刘友霖;刘俊斌;黄瑜;朱国强;

    为研究猪脾转移因子(TF)对禽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采用血凝抑制(HI)试验和琼脂凝胶扩散沉淀(AGP)试验方法测试了TF分别与鸡新城疫(ND)病毒活疫苗、禽流感(AI)病毒灭活疫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病毒灭活疫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毒活疫苗联合接种SPF鸡后抗体效价(log2x)动态变化(共4个试验组),同时运用ELISA法评估了所采用免疫程序(上述前3种疫苗与TF同时接种后第7天,进行上述第4种疫苗与TF的联合接种)对SPF鸡外周血IFN-γ、IL-2、IL-4和IL-10的影响(试验组5),于接种上述第4种疫苗后的7,14,21,28,35,42d检测细胞因子,均设立对照组(上述禽疫苗单独接种)和空白组(非疫苗接种)。结果显示,接种后7,14,21,28,35,42d,试验组的ND血凝抑制(HI)、AI HI、IB HI和IBD琼脂扩散沉淀(AGP)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了1.1~1.4,1.0~1.3,0.7~1.4,0.9~1.6;试验组的IL-2、IFN-γ和IL-4浓度分别于接种后7,14,21d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各组的IL-10浓度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TF可增强NDV活疫苗、AIV灭活疫苗、IBV灭活疫苗和IBDV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2017年10期 v.37;No.250 1944-1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枸杞多糖对全氟辛酸致仔鼠损伤的保护作用

    李牧;侯京玲;王晓丹;钟秀会;

    为了探讨枸杞多糖(LBP)对全氟辛酸(PFOA)致小鼠损伤的保护作用,将100只孕0d小鼠随机分为A、B、C、D、E 5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其余4组饲喂含有相同剂量的PFOA(5mg·kg~(-1)·d~(-1))的染毒饲料,持续至孕17d,建立慢性毒性损伤模型。C、D、E组小鼠分别灌服不同剂量的LBP(20,40,80 mg·kg~(-1)·d~(-1)),A、B组小鼠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检测仔鼠的体质量、脏器指数、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DNA总甲基化、DNA甲基转移酶(DNMTs)的表达量。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相比,PFOA可极显著降低仔鼠成活率(P<0.001),体质量(P<0.01),脾脏指数、子宫指数、SOD、GSH-PX的含量、DNA甲基转移酶1,3a,3b(DNMT1、DNMT3a、DNMT3b)的表达(P<0.05);极显著提高肝脏指数、MDA和DNA总甲基化(P<0.01)。给予LBP后,高剂量组仔鼠成活率极显著高于模型组(P<0.001);DNA总甲基化极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体质量、脾脏指数、子宫指数、SOD、GSH-PX、DNMT1、DNMT3a、DNMT3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果表明,枸杞多糖可提高抗氧化能力,逆转DNA甲基化异常修饰和DNMTs的表达,缓解PFOA造成的胚胎期仔鼠发育迟缓和死亡。

    2017年10期 v.37;No.250 1951-1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复方参术汤通过线粒体通路抑制TGEV诱导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王雪飞;王炼;丁菲;王岩;杨英;

    为探讨中药复方参术汤干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诱导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SIEC)凋亡的机制。本试验用TGEV感染SIEC进行体外试验。试验分为复方参术汤组、对照组、TGEV组、苦参碱组,分别于加药后2,4,8,12,24,48,72h收集样本,应用qRT-PCR检测Bcl-2与Bax 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Bid、Cyt-c、Caspase-9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TGEV组相比,复方参术汤下调TGEV感染SIEC的Bax、Caspase-9、Caspase-3、Cyt c及Bid蛋白表达;复方参术汤极显著上调Bcl-2mRNA的转录(P<0.01),极显著下调Bax mRNA的转录(P<0.01)。结果表明,复方参术汤能够抑制引起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通路,从而预防TGEV引起的SIEC凋亡。

    2017年10期 v.37;No.250 1957-1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母体铅暴露对仔鼠肝脏MMP-2和MMP-9 mRNA表达的影响

    李丽;崔灿;李宁;

    为探讨母体铅暴露对仔鼠肝脏MMP-2和MMP-9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自由饮水模式建立铅暴露动物模型,将40只雌性小鼠自妊娠第1天开始经饮水染铅(1.0,5.0,10.0g/L,对照组饮蒸馏水)至仔鼠出生后21d,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染毒组和对照组,仔鼠21日龄,分别测其血液和肝脏中铅的含量,然后取其肝脏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各组仔鼠肝脏中MMP-2和MMP-9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21d后,铅暴露组仔鼠血液和肝脏中铅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中和高剂量铅暴露组仔鼠肝脏内MMP-2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铅暴露组仔鼠肝脏组织中MMP-9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低剂量铅暴露组仔鼠肝脏组织中MMP-9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母体铅暴露可能通过改变仔鼠肝脏中MMP-2 mRNA的表达进而造成肝脏损伤。母体铅暴露使铅在仔鼠体内蓄积,铅暴露可能通过增强仔鼠肝脏中MMP-9mRNA的表达进而造成肝脏损伤,从而引起组织发生病变。

    2017年10期 v.37;No.250 1964-1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0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奶牛低血钙症流行状况调查

    张子扬;杨威;沈泰钰;于洪江;高三思;朱奎玲;黄宝银;徐闯;

    本试验旨在对低血钙症奶牛其繁殖性能、泌乳性能及与其他疾病的关系进行调查,用于评价低血钙症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产后0~30d体况、胎次相近的奶牛,依据血钙指标确定低血钙组20头和健康组25头作为试验动物,通过记录奶牛基本信息并跟踪记录各临床资料分析奶牛低血钙对相关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患低血钙症的奶牛繁殖性能整体降低,表现在首次发情天数、初配天数、配种天数和产犊间隔延长,以上指标差异均极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低血钙组奶牛输精次数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低血钙组奶牛的泌乳天数极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但平均每天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健康组(P<0.01),患低血钙症的奶牛泌乳性能下降;患低血钙症的奶牛能容易患肢蹄病、胃肠疾病、乳房炎、子宫炎、子宫感染,其中与乳房炎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子宫感染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表明,低血钙症会对随后的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有不利的影响,并会增加其他疾病发生的风险。

    2017年10期 v.37;No.250 1969-1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动物科学

  • 绵羊胚胎肌源性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张萍;马月辉;关伟军;

    为研究绵羊胚胎肌源性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取30日龄的绵羊胚胎,采用联合酶消化法及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获得均质的肌源性干细胞,并对其进行一系列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显示,绵羊肌源性干细胞能传代培养至35代以上;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鉴定肌源性干细胞表面标记物Sca-1、CD34、CD144和Desmin呈阳性表达;生长曲线和细胞周期结果显示绵羊肌源性干细胞具有较强自我更新能力;通过不同的诱导方法可以将肌源性干细胞成功地诱导为肝样细胞和胰岛样细胞,Schiff染色和双硫腙染色均呈阳性,RT-PCR检测肝样细胞特异性标记物AFP和ALB以及胰岛样细胞特异性标记物Insulin均呈阳性表达,进一步证明了其诱导分化潜能。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地分离培养获得了均质并具有较强自我更新潜能的绵羊肌源性干细胞,这种干细胞具有向肝样细胞和胰岛样细胞分化的潜能,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潜在的理论基础和大量的种子细胞。

    2017年10期 v.37;No.250 1973-1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9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地方品种羊先天性免疫指标主成分聚类分析及与抗病力的相关性

    周建波;胡莉萍;张忠花;王建民;马宁宁;董雯雯;朱丽君;魏凯;朱瑞良;

    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结合SPSS统计软件对山东省6个地方山羊品种和5个地方绵羊品种的7项先天性免疫指标进行定量定性综合评定,检测指标包括血清IL-1、IL-2、IL-6、IL-18、IFN-γ、NK细胞和血清溶菌酶(LYS)含量。通过对地方山羊和绵羊品种的先天性免疫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分析不同地方山羊和绵羊品种非特异性抗病力的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莱芜黑山羊、沂蒙黑山羊、崂山奶山羊以及小尾寒羊、鲁中山地绵羊的7项主要先天性免疫指标水平突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地方山羊品种先天免疫水平可划分为3类,莱芜黑山羊和鲁北白山羊为一类,济宁青山羊和沂蒙黑山羊为一类,文登奶山羊和崂山奶山羊为一类;地方绵羊品种也可划分成三类,小尾寒羊为一类,鲁中山地绵羊和洼地绵羊为一类,大尾寒羊和泗水裘皮羊为一类。综合分析表明,山东地区不同地方山羊和绵羊品种间的非特异性抗病力存在差异,其中莱芜黑山羊、沂蒙黑山羊、崂山奶山羊以及小尾寒羊、鲁中山地绵羊非特异性抗病力较强,且部分品种之间先天性免疫指标具有相似性,这可能与山东地区地方山羊和绵羊的育种历程有关。本研究为山东地方山羊和绵羊品种非特异性抗病力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7年10期 v.37;No.250 1980-1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辽宁绒山羊皮肤毛囊miR-1298-5p靶基因预测及验证

    张桂山;徐晶;孙丽敏;白曼;项露杰;姜怀志;

    以辽宁绒山羊不同发育时期皮肤毛囊组织为材料,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298-5p的靶基因,采用RTPCR对miR-1298-5p与其潜在靶基因TGF-βR1进行核酸水平表达检测,利用Weston blot对潜在靶基因TGF-βR1进行蛋白水平表达检测。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表明TGF-βR1的3′UTR存在miR-1298-5p种子区结合位点;miR-1298-5p在皮肤毛囊不同发育时期呈现差异性表达;TGF-βR1在皮肤毛囊不同发育时期无论在核酸水平还是蛋白水平均呈现差异性表达;miR-1298-5p与其潜在靶基因之间呈现一种负调控趋势,说明miR-1298-5p可能通过负调控TGF-βR1,从而对毛囊周期性发育起到调节作用。结合靶基因预测结果、miR-1298-5p在核酸水平表达规律及TGFβR1在核酸水平表达规律和蛋白水平表达规律初步确定TGF-βR1为miR-1298-5p的靶基因。本实验旨在探讨辽宁绒山羊皮肤毛囊不同发育时期miR-1298-5p与其靶基因的调控作用及其与靶基因的潜在关系,为miR-1298-5p与其靶基因对皮肤毛囊发育作用提供理论研究数据。

    2017年10期 v.37;No.250 1988-1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食欲素A对绵羊卵巢颗粒细胞孕酮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祖宁;李敏;黄晓瑜;徐晓静;米焱;刘永志;

    为探寻绵羊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孕酮与激素合成相关基因之间的关系,体外培养了绵羊卵巢颗粒细胞并进行鉴定后,经FSH、LH处理后添加不同浓度(1,10,58,100,145nmol/L)的食欲素A分别处理0,24,48,72h后提取蛋白,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绵羊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孕酮过程中的关键蛋白STAR、3β-HSD和P450(CYP11)的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绵羊卵巢黄体化颗粒细胞添加食欲素A后同一时间STAR、3β-HSD和P450(CYP11)的表达量随食欲素浓度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然后下降的趋势,且浓度在10nmol/L处表达量达到最高;添加同一浓度的食欲素后,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STAR及3β-HSD的表达量呈逐渐升高然后下降的趋势,且时间在24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但P450(CYP11)的浓度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结论:绵羊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孕酮受食欲素A的浓度及时间变化影响,并进一步证实了食欲素A与孕酮的分泌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

    2017年10期 v.37;No.250 1993-1997+20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甘加藏羊发情周期腺垂体和血浆中GTH含量动态变化

    史军红;何玉琴;华道才让;葛文博;韩志磊;王文芳;朱雪雁;火静萍;

    为了探讨甘加藏羊发情周期腺垂体和血浆中FSH和LH含量动态变化规律及排卵的关系。选取2.5~5岁,健康未孕雌性甘加藏羊30只,采集发情周期各阶段和乏情期腺垂体和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间情期及乏情期腺垂体和血浆中FSH和LH的含量。结果表明,甘加藏羊发情周期内腺垂体FSH浓度在发情期(6.873IU/L)和发情后期(6.863IU/L)较低,与间情期最大(8.228IU/L)差异显著(P<0.05),发情前期又降低(8.096IU/L);腺垂体LH浓度发情期(9.39IU/L)和发情后期(9.585IU/L)较低,间情期最大(10.629IU/L),发情前期(9.7325IU/L)降低,各时期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周期内血浆中FSH浓度在发情前期(2.599IU/L)达到峰值,其他时期均较低,发情前期与其他时期差异显著(P<0.05);血浆LH浓度在发情期(3.866IU/L)达到峰值,发情后期(3.179IU/L)和间情期(3.292IU/L)降低,各时期差异不显著(P>0.05);并且FSH和LH在发情周期内均出现4个波峰:乏情期腺垂体和血浆中FSH和LH的浓度均低于发情周期内FSH和LH各自的基础值。FSH和LH含量在垂体和血浆的这些差异性应该是两者协同调控藏羊发情和排卵的主要原因。

    2017年10期 v.37;No.250 1998-20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17-β-雌二醇对小鼠胸腺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戚俊杰;郭东光;谭晓彤;何卉;马勇江;张媛;李玉谷;

    为探讨17-β-雌二醇对小鼠胸腺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将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系(MTEC1)经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的17-β-雌二醇处理后,采用CCK-8法、E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核形态的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DK1及CyclinB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雌激素显著抑制MTEC1细胞的生长,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雌激素处理组G2/M期细胞显著增多,出现G2/M期阻滞;细胞形态变化明显,出现形状变大、多核、核染色质凝聚等现象;CDK1及CyclinB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果表明,17-β雌二醇可以抑制MTEC1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细胞周期正调节因子CDK1及CyclinB1的表达,使细胞阻滞于G2/M期。

    2017年10期 v.37;No.250 2004-2008+2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3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LPS对奶牛子宫内膜细胞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燕晓晓;刘红羽;安冬;董杨云逸;王军;吕文发;

    为了明确LPS对奶牛子宫内膜细胞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建立基于组织块培养法的奶牛子宫内膜细胞培养体系,利用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角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鉴定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LPS处理细胞24h后,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6和IL-8的分泌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1α、PDE4B、Nur77、P38α、COX2和FLT1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处理24h可显著提高细胞IL-6和IL-8的分泌量及IL-1α、PDE4B、Nur77、P38α、COX2和FLT1的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IL-6、IL-8、IL-1α、PDE4B、Nur77、P38α、COX2和FLT1基因可能在LPS诱导的奶牛子宫内膜细胞炎症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

    2017年10期 v.37;No.250 2009-2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miR-23b-3p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成脂分化的影响

    徐立凤;禹小芳;张丽华;欧阳丹;马勇江;张媛;李玉谷;

    为探讨miR-23b-3p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成脂分化的影响,通过化学修饰的miR-23b-3p模拟物成功转入3T3-L1前脂肪细胞后,利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miR-23b-3p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基因CyclinD1和CDK4以及成脂标志基因PPARγ和FABP4的表达情况;油红O染色测定甘油三酯积累情况。结果显示,过表达miR-23b-3p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导致细胞G1期阻滞,CyclinD1、CDK4在mRNA和蛋白水平极显著下调;在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miR-23b-3p的表达水平上调;过表达miR-23b-3p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甘油三酯积累,PPARγ、FABP4在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上调。结果表明,miR-23b-3p能够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

    2017年10期 v.37;No.250 2014-2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转内切葡聚糖酶植物乳杆菌对断奶獭兔生产性能与免疫性能的影响

    胡志刚;任战军;宋冰;李倩;宫瑞光;

    本试验通过饮水添加转内切葡聚糖酶基因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 pLEM-cel),探究L.plantarum pLEM-cel对30日龄断奶獭兔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响。将30日龄健康獭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每只为1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饮水添加L.plantarum pLEM-cel和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试验期31d。结果显示,饮水添加L.plantarum pLEM-cel可提高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断奶獭兔的料重比(P<0.05);显著提高断奶獭兔的全净膛率和胸腺指数、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以及回肠绒毛高度(P<0.05)。添加L.plantarum pLEM-cel可显著提高断奶獭兔的血清IgG和肠黏膜SIgA含量、小肠黏膜IFN-γ及IL-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饮水添加L.plantarum pLEM-cel,可以提高断奶獭兔的生产性能,改善机体的免疫水平。

    2017年10期 v.37;No.250 2020-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综述

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