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泽文;范桂芳;赵婷婷;徐守兴;吴斌;
为了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2014年以来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流行株的现状、分子生物学特点和遗传演化规律,本试验从我国15个省份不同地区分离得到29株PRV,并对其gB,gC和gE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这29株PRV分离株主要为PRV变异毒株,与Bartha株等国外经典毒株亲缘关系较远,与Ea株等国内经典毒株亲缘关系较近。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29株PRV变异毒株在gB,gC及gE基因上均发生了多个位点的突变:gB氨基酸序列均存在75S、76P和77G的连续缺失,94位点均存在甘氨酸(G)的插入;gC氨基酸序列存在多处改变,其中P87Q和Y142C使gC糖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受体结合功能域发生改变;gE氨基酸序列第48位点均存在天冬氨酸(D)的插入。这些特征性变异位点可作为分子诊断依据,并且从分子水平揭示了临床Bartha-K61株等经典毒株疫苗免疫效果下降的可能原因。
2018年01期 v.38;No.253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4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韦学雷;梁青青;曹贝贝;张君涛;韩丽;兰培英;胡慧;
猪Delta冠状病毒(PDCo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均是能引起仔猪腹泻的冠状病毒,通过临床症状和剖检很难鉴别诊断,建立同时检测且能够鉴别诊断这3种疾病的快速检测方法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参照GenBank中登录的PDCoV,NPEDV M和TGEV N基因的基因序列,利用Primer5.0设计合成3对能扩增特异性目的片段的引物,构建重组质粒,并对RT-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PDCoV,PEDV和TGEV的多重RT-PCR诊断方法,并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分析。利用该方法对河南17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与普通RT-PCR检测方法对该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三重RT-PCR方法对PDCoV的最低检测量是3.14×103拷贝/μL;PEDV的最低检测量是3.88×104拷贝/μL和TGEV的最低检测量是3.68×104拷贝/μL。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对猪博卡病毒(Pbo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CSFV)和猪圆环病毒(PCV)等猪常见病毒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应用所建立的三重RT-PCR方法对176份临床收集的仔猪腹泻样品进行PEDV,PDCoV和TGEV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和单重RT-PCR检测方法比较,结果显示,多重RT-PCR检测结果与常规单一RT-PCR的结果符合率均为100%。综上,本试验建立了能同时检测PDCoV,PEDV和TGEV的三重RT-PCR方法,为临床上这3种疫病的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2018年01期 v.38;No.253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下载次数:6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魏春华;刘建奎;戴爱玲;谢莹;杨小燕;
为了研究2013-2015年福建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流行特点及变异规律,收集福建多个地区的26株PRRSV分离株,应用RT-PCR方法对其ORF3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从而了解福建地区PRRSV的遗传变异性。结果表明,26株毒株中24株为美洲型毒株(NA genotype,type 2),2株为欧洲型毒株(EU genotype,type 1)。26株PRRSVORF3核苷酸同源性为63.1%~100%,与VR2332的同源性为64.8%~99.5%,与HPPRRSV代表毒株JXA1、WuH1和TJ同源性为63.7%~99.8%,与NADC30同源性为66.1%~95.8%,与欧洲代表毒株LV的同源性为63.6%~90.9%。24株美洲型ORF3遗传进化树表明,福建地区PRRSV出现了2个新的亚群,3亚群(2株处于独立的分支)和4亚群(3株为类NADC30PRRSV)。欧洲型PRRSV ORF3遗传进化树表明,福建地区流行的毒株为泛亚1型毒株。综上所述,福建地区PRRSV存在2种血清型毒株,美洲型流行毒株呈现遗传变异多样性。
2018年01期 v.38;No.253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3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孟孟;张雅;谢莎;陈静;夏爽飞;罗雪刚;刘迎琦;黄晓静;乔松林;张改平;
旨在探索猪2′,5′寡腺苷酸合成酶OAS1a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的复制是否有抑制作用,进而为探索抑制病毒复制寻求新的思路。从PAM猪肺泡巨噬细胞中克隆了猪2′,5′寡腺苷酸合成酶OAS1a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测序与序列分析之后将该基因转染Marc-145细胞,然后接种PRRSV病毒,与对照组比较病毒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病毒的滴度明显下降,病毒的RNA水平也明显下降,由此推断猪2′,5′寡腺苷酸合成酶OAS1a可以在Marc-145细胞上抑制PRRS的复制。
2018年01期 v.38;No.253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9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樊爽爽;杜丽丽;郭珍珍;鲁绍芳;曾磊;王江;杨国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主要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但对猪源的其他细胞系不易感。本试验通过构建PK15-CD151和3D4/21-CD151过表达细胞系,为深入研究PRRSV感染宿主细胞的机制奠定基础。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荧光显微镜技术,对基因CD151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基因克隆、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对CD151在PK15和3D4/21细胞内的过表达情况,以及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D151基因在不同组织内均有表达,但表达量有差异;PB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转染PB载体和CD151基因共转染的PK15和3D4/21细胞表达强烈的绿色荧光,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CD151在转染后的细胞中获得超表达,并且对细胞的生长增殖无影响。本试验成功构建了PK15-CD151和3D4/21-CD151过表达细胞系,过表达细胞系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探索CD151在PRRSV感染细胞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提供了细胞模型,特别是对深入研究PRRSV的入侵及宿主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01期 v.38;No.253 33-3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梦月;刘珊珊;付超;赵瑞利;胡烨;马吉飞;韩文瑜;朱琳;张秋利;
为了研究新牛蛙抗肿瘤肽RGD-嵌合体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新牛蛙抗菌肽Temporin-La(T-La)为基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改变特定氨基酸残基设计合成新的抗肿瘤肽Temporin-La(S)(TLa(S))和Temporin-La(FS)(T-La(FS)),氨基端偶联RGD肽成RGD-T-La、RGD-T-La(S)和RGD-T-La(FS)抗肿瘤肽,通过圆二色谱检测多肽二级结构,MTT法体外筛选抗肿瘤细胞活性多肽。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肿瘤细胞对不同多肽的吸收量,筛选对抗肿瘤肽敏感的肿瘤细胞。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时观察抗肿瘤活性强的抗肿瘤肽对敏感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抗肿瘤肽及其RGD嵌合体肽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在新牛蛙抗菌肽Temporin-La基序上设计T-La(S)和T-La(FS)2种抗肿瘤活性肽,圆二色谱仪测定其二级结构均呈α螺旋型,MTT结果显示黑色素瘤细胞(B16)对几种多肽的敏感性最强,10 mg/L质量浓度时,RGD-T-La(FS)对B16的毒性作用最强,细胞存活率为24.6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时观察到,RGD-La(FS)和RGD-La(S)对肿瘤细胞都有较强的杀伤作用。扫描电镜结果显示,RGD嵌合体多肽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位点靶向性。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对FITC-RGD-T-La(FS)的吸收量最大,检测到荧光强度为800 950.70。经改造的多肽T-La(FS)可以增加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且偶联RGD的嵌合体RGD-T-La(FS)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更具有靶向专一性,为抗肿瘤肽作为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018年01期 v.38;No.253 3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0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刘荣昌;黄瑜;卢荣辉;傅秋玲;万春和;傅光华;程龙飞;施少华;陈红梅;
旨在明确福建省漳州地区3个"短喙侏儒综合征"半番鸭群的病原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对患病半番鸭体质量、喙长、喙宽进行测定及统计分析,采集患病半番鸭肝、脾、胰腺组织进行病原学检测、病毒分离鉴定和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同时采集心、肝、脾、肺、肾等10种组织进行病毒分布及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患病半番鸭喙长,体质量与同场正常未感染半番鸭相比,发病鸭体质量减少达49.00%,喙长缩短达32.00%,喙宽缩短达22.00%;经PCR或RT-PCR检测显示,所采样品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鸭瘟病毒、坦布苏病毒、鸭甲肝病毒、呼肠孤病毒、鸭圆环病毒、鸭疫里默氏菌、鸭大肠杆菌、鸭沙门菌均为阴性,均为水禽细小病毒阳性;对组织匀浆液致死的鸭胚尿囊液检测表明,分离毒株均为水禽细小病毒,经进一步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所分离3株病毒与番鸭细小病毒病(MDPV)各代表株核苷酸同源性达97.7%以上,与新型MDPV SAAS-SHNH株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8.9%。组织病毒分布检测结果显示,患病半番鸭心、肝、脾、肺、肾等10种组织均不同程度带毒,其中以胸腺、法氏囊、心、脾和胰腺病毒含量最高,肝、肺、脑、小肠次之,肾脏最低;病理组织学研究可见心肌颗粒变性,肝脏水泡变性,胸腺出血,骨骼肌出血、坏死。以上结果表明,福建省漳州地区的3个半番鸭群发生的"短喙侏儒综合征"由新型MDPV所致,且与经典的MDPV在感染宿主、临床症状、病变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新型MDPV病的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借鉴。
2018年01期 v.38;No.253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7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刘亚静;李欣;张群;赵又霓;贾英琪;鲁海冰;郭昌明;朱利塞;王新平;
为了解近年来吉林省牛肠道病毒(bovine enteroviruses,BEV)感染流行情况及病毒株分子变异特征,本研究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采集于吉林省不同地区的326份疑似BEV感染的牛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并对ELISA检测出的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同时对分离毒株5′UTR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牛群均存在程度不同的肠道病毒感染;BEV分离毒株的核苷酸序列与本实验室2012年分离的国内首株E种牛肠道病毒HY12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86.2%~96.9%。其中从公主岭地区分离的毒株GZL-6与HY12毒株差异性最大,其同源性只有86.2%;而与HY12同地区分离出的HY68毒株同源性只有86.3%。国内外现有BEV毒株序列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从吉林省新分离到11株BEV与HY12处在同一个分支。上述结果表明,新近分离的BEV毒株,无论源于HY12毒株的原地区还是其他不同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核苷酸序列差异。本研究为BEV感染的诊断、防治及肠道病毒进化变异研究打下基础。
2018年01期 v.38;No.253 59-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巴翠玉;张培军;赵福广;张林波;焦雪;李月红;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从养殖发病洛氏鱥中分离出1株病毒,经人工感染试验、电镜观察、核酸基因组SDS-PAGE电泳、RT-PCR检测确认为呼肠孤病毒。人工感染发病的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同;病毒感染可使鲤鱼上皮瘤细胞(EPC)产生典型细胞病变效应,收集细胞上清,负染后电镜下可观察到大小均一,直径约70nm,近球形,无囊膜结构的病毒粒子,初步判断为呼肠孤病毒;病毒基因组SDS-PAGE结果表明,病毒基因组由11个分段的RNA核酸片段组成,为典型的水生呼肠孤病毒核酸带型。病毒基因组S10节段RT-PCR结果表明,有特异性条带,其与GenBank中登录的呼肠孤病毒S10节段(JN206665.1)序列同源性为91%,该分离株应为呼肠孤病毒,本研究首次在洛氏鱥鱼内分离到呼肠孤病毒。
2018年01期 v.38;No.253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信军;羊扬;林航;朱国强;
为了解江苏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及牛病毒性腹泻病(BVD)流行与分布情况,采用商品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对来自江苏省7个市和不同地区的13个大型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共540份血清中IBRV抗体进行检测,采用商品化ELISA试剂盒对来自江苏省5个市和不同地区的11个大型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共460份血清中BVDV抗体进行检测,同时从中随机采集100份血清样本,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nRTPCR)进行BVDV抗原检测与基因分型。结果表明:不同牛场的BHV-Ⅰ抗体阳性率为0%~82.1%%,平均阳性率为21.1%(114/540);不同牛场的BVDV抗体阳性率为0%~98%,平均阳性率为51.5%(237/460);不同牛场的BVDV抗原阳性率为0%~100%,平均阳性率为55%(55/100);对相应样本的BVDV抗原与抗体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抗原~+/抗体~+牛占40%(40/100),抗原~+/抗体~-牛占15%(15/100),抗原~-/抗体~-牛占35%(35/100),抗原~-/抗体~+牛占10%(10/100);基因分型结果显示,BVDV-Ⅰ型占11%(6/55),BVDV-Ⅱ型为78%(43/55),Ⅰ型与Ⅱ型混合感染占11%(6/55),未发现BVDV-Ⅲ型。研究表明,BVDV和BHV-Ⅰ在江苏省主要规模奶牛场普遍流行,但不同地区、不同牛场的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牛场均能检测出抗原~+/抗体~-的持续感染牛,BVDV含基因Ⅰ、Ⅱ型,但主要以Ⅱ型感染为主。
2018年01期 v.38;No.253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张召兴;张香斋;李蕴玉;丁咚;张志强;吴同垒;贾青辉;张艳英;李佩国;
为了构建E.tenella河北株重组IL-2-EtMIC-2DNA疫苗,并确定其抗球虫效力。采用RT-PCR方法分别克隆出鸡IL-2和E.tenella河北株EtMIC-2基因,并连接到pMD18-T载体上进行测序;将目的基因克隆到pcDNA3.0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DNA3.0-IL-2-EtMIC-2,并转染293T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表达。将构建的重组IL-2-EtMIC-2DNA疫苗以50,100,150μg/只的剂量分别在14,21日龄胸肌注射免疫试验鸡,除阴性对照组外,28日龄时经口灌服孢子化E.tenella卵囊4×10~4个,研究其对E.tenella感染后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3.0-IL-2-EtMIC-2,且能在293T细胞中表达出融合蛋白;3个免疫组的ACI比阳性对照组分别提高了97.63%,127.02%和129.81%,其中免疫剂量为100,150μg时,ACI均达160以上,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2018年01期 v.38;No.253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寇金华;杨正涛;刘维建;高珺珊;李建华;杨举;张西臣;宫鹏涛;
制备1种检测猪弓形虫血清循环抗原的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利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40nm的胶体金溶液,标记抗弓形虫表面抗原SAG3(surface antigen 3,SAG3)单克隆抗体(Anti-A-SAG3-7),用另1株抗弓形虫表面抗原SAG3单克隆抗体(Anti-A-SAG3-23)与羊抗小鼠IgG抗体分别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NC膜)上的检测线和质控线,制备并优化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条件。胶体金溶液的最适pH值为加入4μL 0.2 mol/L K2CO3时的pH值。Anti-A-SAG3-7的最适标记量为12μg。最佳NC膜为Millipore 135。T、C线抗体最佳包被质量浓度均为0.25g/L,T、C线抗体最佳包被体积均为8μL。试纸条的灵敏度达1∶160,与猪囊虫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稳定性试验表明,该试纸条置于室温至少可保存1个月有效,置于4℃可保存3个月有效。对广东某地区、吉林某地区猪场的各94份猪待检血清进行检测,分别有17,10份为阳性血清,样品阳性率为18.08%,10.63%。本研究制备的胶体金试纸条具有操作简单,敏感特异等优点,适合临床基层单位对猪弓形虫病的早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2018年01期 v.38;No.253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5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潘耀谦;王帅;李瑞珍;陈金山;银梅;唐海蓉;
为了找出抗原性强、免疫原性好的兔豆状囊尾蚴抗原蛋白,本研究对兔豆状囊尾蚴的头节、体节和囊膜等结构性抗原与囊液中代谢性抗原进行了比较,发现囊液代谢性抗原的免疫效果优于结构性抗原。通过SDS-PAGE和微孔超滤分离法对囊液蛋白进行纯化,再用纯化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高免血清,并对免疫鼠的免疫器官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证明用从囊液中纯化的63 000蛋白免疫效果最好。用纯化的63 000蛋白免疫小鼠可获得高效价抗血清,小鼠免疫器官活化,巨噬细胞、滤泡树突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各种免疫细胞增多,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器官中的CD4、CD8T细胞和CD20B细胞呈强阳性反应。总之,从囊液中分离纯化的63 000蛋白抗原性强、免疫原性,可用于对豆状囊尾蚴病的免疫学诊断。
2018年01期 v.38;No.253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程龙飞;傅光华;林群群;刘荣昌;陈翠腾;傅秋玲;万春和;施少华;陈红梅;黄瑜;
为建立同时检测大肠杆菌、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和鸭疫里默氏菌等水禽常见病原菌的环介导间接PCR方法,根据大肠杆菌的gapA基因、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KMT1基因、鸭疫里默氏菌的OmpA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引物、标记于猪线粒体基因片段的两端,制备不同细菌的捕获探针;将捕获探针与待检测菌的基因组杂交、补平缺口、环化。采用1对引物反向扩增捕获探针,建立检测水禽3种常见病原菌的环介导间接PCR方法,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328,422和504bp。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鹅瘟病毒的检测结果为阴性。该方法能检测出100pg的细菌基因组DNA,与常规PCR的符合性为100%。该方法可用于水禽3种常见病原菌的同时检测,是一种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快速病原学诊断方法。
2018年01期 v.38;No.253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长久;王军;杨雨江;田丰松;吕文发;
旨在从健康母猪阴道内分离筛选益生乳酸菌,为防治猪产后子宫内膜炎提供益生菌株。测定乳酸菌的抗菌活性、产酸、过氧化氢能力及抗生素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8株菌株可抑制3种病原菌生长,并具有良好的产酸性能,LTL1和LTL2不能够产生过氧化氢,所有菌株均对庆大霉素具有抗性。LTL1和LTL10抑菌物质为有机酸类和蛋白类。8株乳酸菌可作为潜在的益生菌用于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
2018年01期 v.38;No.253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董文龙;王巍;勾长龙;王羽;张红伟;孙健;马红霞;高云航;
从吉林省某信鸽繁育场病死信鸽气管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通过细菌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及16SrDNA基因序列测定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测序结果显示该菌与鸡杆菌复合群3的同源性为99%,将其命名为gg,并采用MEGA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回归致病性试验中,该菌对供试种鸽具有较强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选用的抗菌药物均敏感。研究结果对我国鸡杆菌复合群3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2018年01期 v.38;No.253 104-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顾小雪;刘洋;霍斯琪;刘玉良;韩雪;张倩;翟新验;王传彬;
对市面上现有鸡白痢/禽伤寒沙门菌抗体平板凝集检测试剂及其不同批次,微量凝集检测试剂和ELISA共4种检测试剂进行比较与评估。用4种试剂以及试剂A的不同批次检测来自11个种鸡场的1 650份血清,计算不同试剂检测种鸡场的抗体阳性率,2种试剂之间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和总符合率,并以Kappa检验判断不同检测方法及其试剂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平板凝集试剂A的不同批次间以及平板凝集试剂A和B之间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系数=0.714~0.746),但阳性符合率不足80%。平板凝集试剂A、微量凝集试剂C、ELISA试剂D之间仅具有中度或弱一致性(Kappa系数=0.392~0.542)。不同鸡白痢/禽伤寒沙门菌抗体检测试剂间存在差异,平板凝集试剂不同批次间也存在差异,提示试剂生产厂家应加强质量控制,同时研发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更好的替代试剂,而种鸡场在进行抗体监测时应固定使用1种检测试剂,避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2018年01期 v.38;No.253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秦锋;蔡孟楷;黄俊明;方博;卜德新;罗永峰;付新亮;曹振鹏;马俊;张桂红;
为了解猪流感病毒(SIV)的流行情况,本试验在2014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在广东省各地区采集猪的鼻拭子和肺脏病料,将样品处理之后进行鸡胚分离和RT-PCR检测,分离到1株SIV,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为H1N1亚型SIV,病毒HA,NA,M和NS基因片段属于类禽分支(EA),病毒PB2、PB1、PA和NP基因片段属于Pdm/09分支。HA基因序列同源性结果显示,核苷酸相似性为93.2%~99.1%,其中与A/swine/Jiangxi/3858/2011(H1N1)SIV同源性最高。抗原位点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毒株的抗原位点基本保守。本研究通对广东省各地区分离的SIV分析,为SIV的重组和变异趋势及公共卫生安全的防控提供依据。
2018年01期 v.38;No.253 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9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于明洋;王冠玉;阿拉腾和力;王万新;桂佳勇;张全文;魏银鸿;许炜迪;涂忠忠;张岩;刘婷芳;涂长春;冯烨;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引起的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易感的人兽共患病。近年来,内蒙古地区发生了多起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疑似狂犬病疫情,给当地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利用直接荧光抗体试验对2014-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发生的5起野生狐狸、牛、骆驼和犬的疑似狂犬病疫情进行诊断。经确诊,上述疫情均为RABV引起的。通过RT-PCR和核苷酸序列测定,获得6株病毒全长N基因序列,使用DNAStar和MEGA等软件将上述序列与周边省份和临近国家的流行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6株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8.8%~99.9%,6株毒株均属于世界群草原型RABV,该型毒株在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的野生狐狸、狼群中广泛传播,本研究首次发现该型毒株已经由野生狐狸传播至犬群。进一步研究发现,内蒙古动物狂犬病传播来源包括野生狐狸、貉、犬等,流行的毒株类型包括亚洲1群、世界群和北极相关群,这些使得内蒙古成为我国狂犬病疫情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增加了该地区狂犬病防控难度。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内蒙古动物狂犬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内蒙古动物狂犬病防控措施。
2018年01期 v.38;No.253 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0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金明兰;霍晓伟;鲁会军;朱战波;刘存霞;南文龙;马鸣潇;金宁一;
为检测Asia 1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重组病毒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将构建表达Asia 1型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3C基因、P1-2A基因和猪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P1-2A-3C和rFPV-3C-P1-2A-IL-18间隔2周免疫豚鼠3次,进行特异性抗体、中和抗体、淋巴细胞增殖、淋巴细胞亚类数量、IFN-γ、攻毒保护以及体内分布研究。重组鸡痘病毒可有效刺激豚鼠产生特异性抗体、中和抗体、T淋巴细胞亚类数量、IFN-γ分泌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组鸡痘病毒rFPV-3C-P1-2A-IL-18的T淋巴细胞亚类数量、T淋巴细胞转化和IFN-γ分泌高于重组病毒rFPV-P1-2A-3C免疫组;2个重组病毒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4/5、3/5。2个重组病毒在接种最早12h可检测到重组病毒的基因,最晚7d可检测到重组病毒的基因。结果表明重组鸡痘病毒rFPV-P1-2A-3C和rFPV-3C-P1-2A-IL-18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以有效抵御病毒的攻击,体内残留时间短,对免疫动物安全,为开发、应用新型FMDV疫苗奠定了基础。
2018年01期 v.38;No.253 127-132+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越;白云;刘立元;乔臻;赵月兰;包永占;秦建华;
筛选牛副结核分枝杆菌的2个主要抗原map0862、map2154c中抗原指数高的抗原表位基因,将多表位基因序列合成,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28a-map0862-2154c。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诱导表达,以表达的重组表位蛋白为抗原建立检测牛副结核分枝杆菌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GICA,map0862-2154c-GICA),同时对河北省部分牛场采集的242份副结核病奶牛血样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牛副结核分枝杆菌表位蛋白map0862-2154c成功表达,表达产物能与牛副结核分枝杆菌阳性血清反应。临床血清样本检测结果表明,其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91.86%(79/86),94.23%(147/156)和93.38%(226/242),该方法可用于牛副结核病的血清抗体检测。
2018年01期 v.38;No.253 13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周建波;胡莉萍;黄河;马宁宁;董雯雯;朱丽君;魏凯;朱瑞良;
构建了含羊奇异变形杆菌外膜蛋白A(ompA)编码基因的重组载体pNZ8149-ompA,并将其电转入乳酸乳球菌NZ3900中。利用Weste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目的蛋白在乳酸乳球菌中的定位。将重组乳酸乳球菌灌胃BALB/c小鼠,分别于口服后1,2,3,4,5,6,7d取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的肠道冲洗液,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乳酸乳球菌在肠道的定植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到目的蛋白于49 000处出现特异性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到重组乳酸乳球菌表面荧光强度明显强于空质粒对照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到重组乳酸乳球菌菌体表面出现绿色荧光。灌服小鼠后,重组乳酸乳球菌在小鼠各肠段的定植比例不同,定植能力于口服后6d达到高峰,7d后在重组菌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的定植率分别占第1d的15.23%,24.19%,48.57%,40.07%。本试验证明羊奇异变形杆菌ompA能够稳定表达于乳酸乳球菌表面,且重组乳酸乳球菌在小鼠肠道内具有良好的定植能力,其定植能力为回肠>盲肠>空肠>十二指肠。这为研究乳酸乳球菌作为羊奇异变形杆菌口服疫苗抗原递送载体提供了试验基础。
2018年01期 v.38;No.253 142-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志强;李永慧;吴同垒;杨楠;李巧玲;王志仙;高桂生;贾青辉;史秋梅;
粘质沙雷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多造成医院感染,引起伤口感染、肺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目前,关于人粘质沙雷菌感染的报道较多,在其他动物上报道较少。本研究从秦皇岛市昌黎县某水貂养殖场患病水貂心血内分离到1株细菌,经过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粘质沙雷菌,并命名为Sm-1,在国内尚属首次。通过耐药性分析,确定了Sm-1对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新诺明高度敏感,为本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8年01期 v.38;No.253 148-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牛美容;王会宝;刘婷丽;范现成;宋军科;赵光辉;
为了明确羊蛔虫的分类学地位,本研究首先对羊蛔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基于其蛋白编码基因序列构建了种系发育关系。结果表明,羊蛔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4 288bp,编码36个基因,包括1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cox1-3、nad1-6、nad4L、atp6和cytb)、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2个非编码区,其与人蛔虫和猪蛔虫的线粒体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8.7%和98.2%,种系发育树显示,羊蛔虫、人蛔虫和猪蛔虫位于同一进化支,亲缘关系很近。这些研究结果提示羊蛔虫、人蛔虫和猪蛔虫可能属于同一物种。本研究为羊蛔虫在分类、演化、分子流行病学和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基本数据。
2018年01期 v.38;No.253 154-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董辉;陆瑶瑶;王英华;冯永杰;党盛源;梁宏德;杨玉荣;
运用石蜡切片H&E染色和PCR技术,调查分析牛和羊心肌(黄牛405份,绵羊311份)食源性住肉孢子虫病的流行情况和感染强度。结果发现,黄牛住肉孢子虫感染率为49.38%(200/405,95%CI=44.54~54.23),感染密度为5.17~8.73个/cm2,绵羊住肉孢子虫的感染率为32.48%(101/311,95%CI=27.51~37.87),感染密度为7.06~32.02个/cm2。其中黄牛住肉孢子虫薄壁包囊占88.00%,厚壁包囊2.00%,混合感染10.00%,而绵羊住肉孢子虫薄壁包囊、厚壁包囊、混合感染的感染率分别为38.61%,31.68%,29.71%。牛、羊心肌消化液成功扩增出DNA长度为350bp的牛住肉孢子虫基因片段、羊住肉孢子虫600bp的基因片段,进而验证形态学结果。病理组织学观察和PCR结果显示,牛和羊心肌中分别存在住肉孢子虫S.cruzi、S.hominis和S.arieticanis、S.tenella,均对牛羊存在致病性,并且危害肉品质量安全。该研究为防控牛羊住肉孢子虫病,牛、羊肉品的安全监测提供参考依据。为中原地区牛、羊心肌住肉孢子虫病流行情况的首次报道。
2018年01期 v.38;No.253 16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梅建国;庄金秋;吴信明;苗立中;庄夕栋;谢金文;张颖;李峰;刘吉山;王金良;丁壮;沈志强;
应用新型CephodexD微载体悬浮培养ST细胞增殖猪瘟病毒(CSFV),并与常规单层静置培养法进行比较。新型微载体悬浮培养的ST细胞密度72h可达18.9×10~5 cells/mL,是单层静置培养工艺的2倍以上;病毒滴度最高可达7.5×10~5 RID/mL,较单层静置培养法提高了50%;在一个生产流程中,能比传统培养工艺多收获2次合格病毒液。而且,采用新型微载体悬浮培养工艺生产的CSFV,能够刺激猪体产生特异性的中和抗体,对猪的保护率达100%,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因此,新型微载体悬浮培养工艺较单层静置培养法更有技术优势,在CSFV大规模生产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18年01期 v.38;No.253 165-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立春;李兆华;孙福亮;曹阳;张全;丁德;金鑫;金海国;张树敏;
利用血常规及ELISA方法对长白山野杂猪、民猪及大白猪群体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3个群体中血常规指标及血清免疫学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民猪群体中白细胞数量最低(P<0.05),原因在于淋巴细胞的数量显著降低(P<0.01)。民猪群体红细胞含量最高(P<0.01),但单位数量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显著降低以致血液血红蛋白总量降低。野杂猪群体中除含有较高数量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外,还含有较高含量的抗体(P<0.05),大白猪在大部分指标中均处于较低水平。聚类判定分析显示3群体内个体较为集中,群体间存在明显距离,说明能够代表各自群体。3群体血常规及血清免疫学指标为进一步筛选高抗病力分子标志及遗传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2018年01期 v.38;No.253 17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魏国燕;李坤;卢曾军;刘在新;孙普;白兴文;李冬;陈应理;包慧芳;李平花;付元芳;张婧;马雪青;曹轶梅;
为构建猪C型凝集素受体8A(C-type lectin domain family 8,member A,CLEC8A)的单域抗体酵母展示文库,本文首先克隆出了猪CLEC8A基因编码区序列。通过SMART软件分析,鉴定出该受体胞外区基因序列,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出了猪CLEC8A胞外区蛋白。表达的蛋白经201佐剂乳化后免疫双峰驼,间接ELISA监测抗体滴度,于六免后15d分离骆驼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后经巢式PCR扩增获得骆驼VHH基因。纯化的VHH片段与线性化的pCTCON2载体混合后共转入酿酒酵母感受态细胞(EBY100),经细胞内同源重组,成功制备了针对猪CLEC8A受体的骆驼单域抗体酵母展示文库。经菌落计数及测序鉴定结果表明,文库大小约为1.6×107,文库重组率达90%,文库多样性丰富。流式细胞术初步鉴定酵母细胞表面成功展示出抗猪CLE8A的单域抗体,为后续文库筛选奠定基础。
2018年01期 v.38;No.253 177-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自力;薛长定;牟唐维;魏明洁;蒋会会;涂君平;张翥;彭远义;
为了探讨运输应激对动物肺脏免疫机能的影响及黄芪生脉饮的调控作用,本试验通过构建大鼠模拟运输应激模型,研究黄芪生脉饮对模拟运输应激大鼠体质量、皮质酮含量、肺组织结构影响,及肺脏组织IL-1β、IL-6、TNF-α和IFN-γmRNA表达和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黄芪生脉饮组,分别给黄芪生脉饮组大鼠连续灌服黄芪生脉饮,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灌服生理盐水7d后,将模型组和黄芪生脉饮组大鼠置于35℃、60r/min的水平摇床上每日摇晃2h,持续3d以构建模拟运输应激模型,于第3天结束后立即乙醚麻醉采集血清、肺组织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和黄芪生脉饮组大鼠体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黄芪生脉饮组大鼠血清皮质酮浓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模拟运输应激可引起大鼠肺脏组织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而黄芪生脉饮组大鼠肺组织结构炎性浸润、水肿程度均较模型组轻微;模型组大鼠的肺组织IL-1β、IL-6、TNF-α和IFN-’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黄芪生脉饮组和对照组(P<0.05),且黄芪生脉饮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肺脏组织IκB(和p65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黄芪生脉饮组(P<0.05),而黄芪生脉饮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模拟运输应激可诱导大鼠肺组织的炎性损伤,黄芪生脉饮可通过NF-κB信号通路抑制大鼠肺组织的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缓解大鼠模拟运输应激性肺脏组织炎性损伤。
2018年01期 v.38;No.253 183-188+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7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石琳;张少成;陈广信;曹赞;陈彩文;王志敬;高振华;
旨在研究在不同营养水平饲粮添加酵母浓缩物对罗斯肉鸡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肠黏膜组织结构的影响。选取192羽1日龄罗斯308肉仔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组为试验组,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的酵母浓缩物,Ⅲ组在低营养水平饲粮添加0.2%酵母浓缩物,试验期42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Ⅲ组ADG分别提高11.47%(P<0.05)和4.20%(P>0.05),F/G降低(P>0.05),平均日增重(ADG)和F/G不同营养水平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十二指肠内容物消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Ⅱ、Ⅲ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分别提高6.16%(P<0.05)和1.96%(P<0.05),空肠绒毛高度分别提高3.43%(P<0.05)和0.86%(P>0.05),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不同营养水平间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十二指肠隐窝深度分别降低2.25%(P<0.05)和1.25%(P>0.05),不同营养水平间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十二指肠V/C分别提高8.51%(P<0.05)和3.90%(P>0.05),不同营养水平间差异显著(P<0.05);回肠V/C分别提高5.27%(P<0.05)和1.48%(P>0.05),不同营养水平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不同营养水平饲粮添加酵母浓缩物均可提高罗斯肉鸡ADG降低F/G,提高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提高V/C,低营养水平和适宜营养水平饲粮添加对罗斯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2018年01期 v.38;No.253 201-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刘雪兰;张燕;阎佩佩;井庆川;刘瑞亭;石天虹;魏祥法;
旨在研究矿源性黄腐酸(fulvic acid,FA)对肉鸭舍空气质量和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选1日龄樱桃谷肉鸭480只,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20只,公母各半,分别饲喂含0‰,0.25‰,0.50‰和0.75‰的矿源性FA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期35d。结果表明:饲粮添加不同比例的FA对肉鸭全试验期的体质量、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个别周龄的体质量、采食量和料重比有显著的影响(P<0.05);饲粮添加FA能显著降低鸭舍内氨气和硫化氢的浓度(P<0.05),舍内氨气浓度随着FA添加量的递增而显著递减,第1周时,0.75‰组硫化氢浓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第3周和第5周时,随着FA添加,硫化氢浓度显著递减(P<0.05);FA对血清总蛋白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0.50‰组和0.75‰组的尿素氮浓度显著大于其他2组(P<0.05),尿酸浓度随着饲粮当中的FA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而0.25‰组的浓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肉鸭饲粮添加FA能够改善舍内的空气质量、提高饲料氮利用率,从改善环境和提高饲料效率,生产中,肉鸭饲粮中以0.75‰FA含量为宜。
2018年01期 v.38;No.253 206-209+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项露颉;姜怀志;马龙;马志华;
MyoD基因是调控脊椎动物胚胎期肌肉生长的主要基因。本试验采用RT-PCR方法,研究MyoD基因mRNA在乾华肉用美利奴羊(暂定名)、小尾寒羊、乾华肉用美利奴羊(♂)×小尾寒羊(♀)杂交羊3组肉羊品种胸肌、背最长肌、半腱肌中表达量的差异,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MyoD基因进行肌肉部位蛋白定位。结果表明,MyoD基因mRNA和蛋白在3个不同品种的3种肌肉中均能表达,从同一品种内表达水平来看,MyoD基因mRNA在不同肌肉部位中表达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中乾华羊呈现胸肌>背最长肌>半腱肌的趋势;杂交羊呈现背最长肌>胸肌>半腱肌的趋势;小尾寒羊呈现半腱肌>胸肌>背最长肌的趋势。从品种间MyoD基因mRNA表达水平来看,在3组肉羊胸肌部位均有表达,且表达量差异均显著(P<0.05);3组肉羊半腱肌部位均有表达,乾华肉用美利奴羊与杂交羊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乾华肉用美利奴羊与小尾寒羊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杂交羊与小尾寒羊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MyoD基因mRNA在3组肉羊背最长肌部位均有表达,乾华肉用美利奴羊与杂交羊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乾华肉用美利奴羊与小尾寒羊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杂交羊与小尾寒羊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
2018年01期 v.38;No.253 210-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5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魏园;赵晨旭;李心慰;丛立新;张辉;刘国文;
为了研究不同粗纤维源日粮对梅花鹿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择6头健康公鹿分成A,B 2组,每组3头,分别以玉米秸秆和柞树叶作为粗纤维源,试验时期为2个月。瘤胃穿刺采集瘤胃液,通过焦磷酸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A组微生物多样性大于B组,2组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A组以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门,2者约占瘤胃微生物总数量的80%以上;而B组的主要菌门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瘤胃中微生物中总数量的90%以上。即不同粗纤维源日粮对瘤胃微生物区系产生明显影响。
2018年01期 v.38;No.253 217-221+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琪;张全伟;张勇;马友记;赵兴绪;
为了比较分析牦牛不同年龄阶段生产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差异,为牦牛的育种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选取甘肃省天祝县和青海省西宁市2种不同年龄阶段的牦牛共计650头。进行体尺、屠宰性能、生理生化指标和毛样物理性能测定。运用SPSS22.0软件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生产性能各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阶段,白蛋白、尿素氮、磷、肌酐及血红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年龄阶段牦牛毛样在拉直长度、断强力、屈服点、强度及直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牦牛生产性能各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可为牦牛开发利用和生产实践提供可靠保障。
2018年01期 v.38;No.253 22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勤文;俞红贤;李莉;荆海霞;魏青;梁林;王志强;张晶晶;
为了进一步研究大通牦牛心肌对高原低氧适应的组织学特点,选取2个海拔高度(海拔3 700,3 200m)成年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海拔高度的泽库地区成年牦牛(海拔3 700m)和海晏地区成年牦牛(海拔3 200 m)作为对照,利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和电镜技术对心肌组织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显示:海拔3 700m牦牛,其心肌纤维直径细于海拔3 200m牦牛,表面积密度大于海拔3 200m牦牛,差异显著(P<0.05);海拔3 700m牦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均大于海拔3 200m牦牛,差异显著(P<0.05);海拔3 700m牦牛平均体积和体密度大于海拔3 200m牦牛,差异显著(P<0.05);而面数密度(NA)小于海拔3 200m牦牛,差异显著(P<0.05)。大通牦牛心肌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组织学特点主要表现为:肌纤维直径细、表面积密度大、VEGF和MVD均较高的特点,心肌肌线粒体平均体积相对较小、NA相对较大,而体密度大的特点。
2018年01期 v.38;No.253 230-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6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