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国;梁海英;曾智勇;叶百川;张爱琼;咸文;何小莉;
近年来在我国多个省份检测出新型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3,PCV3),为确定贵州省是否也存在该病毒,本试验对92个规模化养殖场2016—2017年所送检的308份样品采用PCR技术进行PCV3筛查,并对部分阳性样品中的ORF2进行PCR扩增、克隆及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公布的26株ORF2序列进行遗传进化树构建、核苷酸和氨基酸比对。结果首次证实贵州省PCV3的存在,在15份PCV3阳性病料中有13份存在与其他病原共同感染现象,且多以腹泻为临床表现;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8.0%~100.0%,与参考毒株同源性为96.3%~99.8%,与参考株氨基酸比对相似性为97.2%~100%,遗传进化关系相对较复杂。本试验为我国PCV3的流行状况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数据依据。
2018年11期 v.38;No.263 2033-2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9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刘玄福;宋涛;芮萍;田瑞;郝建香;王秋悦;刘谢荣;辛树阳;张守聪;马增军;
为了掌握河北北部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CV2)流行病学特点和遗传变异情况,应用PCR检测方法对2015—2017年间收集的河北北部猪场86份临床病料进行PCV2检测,并对阳性毒株的全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结果显示,86份临床样品中,有38份样品为PCV2阳性,阳性率为44.19%,选取11株进行病毒全基因扩增,并利用序列比对软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发现,11株病毒之间同源性为95.9%~99.9%,与各参考毒株之间同源性为93.5%~99.9%。在遗传进化关系上,11株病毒分别处于2个分支:PCV2b和PCV2d,表明河北北部地区PCV2流行比较广泛,并且以PCV2b和PCV2d毒株流行为主。本研究充实了河北北部地区PCV2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也为河北PCV2疫苗株的研发和选择提供了依据。
2018年11期 v.38;No.263 2039-2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4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曹素芳;
为了评价靶向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ORF7的siRNA重组伪狂犬病病毒(rPRV)对HP-PRRSV复制的体外抑制效果。将500MOI的siRNA rPRV:rPRV gG-/siRNA N1、rPRV gG-/siRNA N2、rPRV gG-/siRNA N3分别感染Marc-145细胞,24h后再分别接种10 MOI PRRSV,感染病毒48h后,观察其抑制HPPRRSV HN1株复制效果;待细胞感染病毒72h后,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重组rPRV介导的siRNA对HP-PRRSV在细胞中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与表达突变siRNA的rPRV gG-/siRNA Neg及接毒对照组相比,HP-PRRSV在细胞中的复制均可被3个siRNA rPRV有效抑制,其中重组病毒rPRV gG-/siRNA N2抑制效果最佳;进一步检测siRNA重组rPRV在Marc-145细胞中抑制HP-PRRSV HN1株的复制效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重组病毒rPRV gG-/siRNA N1和rPRV gG-/siRNA N3抑制作用不明显,而rPRV gG-/siRNA N2不但能够有效抑制HP-PRRSV引起的细胞病变,而且能够消减HP-PRRSV N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ORF7mRNA的表达水平(P<0.05),且其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其抑制效果至少可持续5d,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结果提示siRNA rPRV在体外能抑制HP-PRRSV的复制。
2018年11期 v.38;No.263 2044-2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时坤;李男;刁乃超;李大帅;姚泽慧;田甜;王春凤;杜锐;
为建立快速检测HoBi瘟病毒的方法,根据GenBank提交的HoBi基因序列,使用软件设计2对引物和1条探针,通过体外转录获得定量标准品RNA。通过对荧光定量PCR将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HoBi瘟病毒一步法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BVDV1)-NADL、BVDV2-JN、猪瘟病毒(CSFV)、羊边界病毒(BDV)、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牛轮状病毒(RV)和伪狂犬病病毒(PRV)核酸检测为阴性;最低核酸检测量为103拷贝/μL;组内变异系数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结果表明,所建立的HoBi瘟病毒一步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和快速等特点,可用于HoBi瘟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早期诊断。
2018年11期 v.38;No.263 2051-2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胡玲玲;汤德元;曾智勇;王彬;黄涛;龙冬梅;石远菊;杨伟;叶丽;
为研究已建立的《规模化猪场猪瘟(CSF)和猪伪狂犬病(PR)净化方案》在猪场中的应用效果,本试验分4次采集了实施该方案猪场中的1 776份扁桃体和血液样品,并采用已建立的猪瘟病毒(CSFV)RT-PCR检测技术、伪狂犬病病毒(PRV)gE/gB-ELISA检测方法(GB/T18641-2002)、PRV野毒与疫苗毒多重PCR鉴别方法与生物安全措施,对贵州省某规模化种猪场CSF和PR开展了净化研究。结果显示,所检测PRV-gB抗体阳性率从83.98%上升到98.17%;PRV-gE抗体阳性率从5.72%下降到0.23%;PRV抗原阳性率从2.75%下降到0.00%;CSFV抗体阳性率从85.81%上升到98.63%;CSFV抗原阳性率从2.06%下降到0.00%,表明该净化技术应用效果确切。该研究为猪场CSF和PR的净化思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2018年11期 v.38;No.263 2058-2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郭奎;徐朋丽;赵宇;郑慧华;杨明凡;陈红英;
为研究猪圆环病毒3型(PCV3)Ca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是否具有免疫原性,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PCV3基因组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PCV3 Cap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测序结果表明获得了Cap基因,其大小为543bp。并将Cap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再转化入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获得重组菌株。获得的重组菌37℃、0.6mmol/L IPTG诱导6h,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重组菌破碎后从沉淀中获取1条约24 600的新蛋白带,可与小鼠抗His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有研究表明PCV3与PCV2不具有免疫交叉保护作用,因此本试验表达的具有良好的抗原性PCV3 Cap蛋白,为PCV3新型亚单位疫苗和ELISA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2018年11期 v.38;No.263 2063-2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娜;朱琳;王玉建;徐煜琳;孙晓梅;魏凯;胡莉萍;黄河;朱瑞良;
为探讨泰山松花粉多糖(TPPPS)对雏鸡接种新城疫(ND)-禽流感(AIV)二联灭活苗的免疫增强作用。本试验将1日龄健康雏鸡30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50只,分别于1日龄口服饲喂不同剂量的TPPPS及生理盐水,连续10d,于14日龄时免疫ND-AIV二联灭活苗。分别测定各组试验鸡的免疫指标,探讨TPPPS对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组TPPPS的ND、HI抗体效价、外周血IL-2、IL-4、IFN-γ的水平、CD4~+/CD8~+比值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TPPPS高剂量组(40g/L)免疫增强效果优于低剂量组(10g/L)。本试验表明TPPPS对ND-AIV二联灭活苗的免疫效果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且以40g/L组效果最佳。
2018年11期 v.38;No.263 2068-2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鹏飞;张瑞华;宋莎莎;王玮;陈君豪;蓝晶晶;谢之景;姜世金;
近年来,我国大陆地区暴发了一种由新型鹅细小病毒(NGPV)感染引起的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的疫病。为了建立一种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适合临床大批量样本检测的方法,本试验将鸭源NGPV的VP3保守区域1段长390bp的序列克隆制成核酸探针。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该核酸探针特异性高,只与鹅细小病毒(GPV)反应;灵敏性试验结果表明,针对NGPV最低检出量约为6pg。应用该核酸探针对来自山东、江苏、安徽3省的87只疑患"短喙长舌-侏儒综合征"的樱桃谷肉鸭的870份组织脏器进行检测,结果个体阳性率为89.7%(78/87),检测的10种组织脏器中均有NGPV检出,说明该病毒对樱桃谷鸭具有广泛的组织嗜性。同时,利用PCR方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比较发现与核酸探针法的阳性个体检出率及阳性个体检出符合率为100%。以上结果表明,制备的NGPV核酸探针特异性强,灵敏性高,适合不同来源的NGPV临床批量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2018年11期 v.38;No.263 2073-2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池雪林;陈珍珍;曾显成;张翔;罗树红;黄小红;
为确诊福建省某规模肉鸽养殖场疑似鸽痘疫情,采集病鸽皮肤痘痂组织,经处理后接种11日龄SPF鸡胚,培养7d后观察到鸡胚尿囊膜增厚,出现典型的白色痘斑。组织学观察可见皮肤表皮增生,形成厚的网状结构,上皮细胞呈不同程度的空泡变性,胞浆内有嗜酸性包涵体,呈红色、圆形或椭圆形;肺脏淤血,肺泡破裂及增殖性支气管炎。待检样本进行鸽痘病毒P4b基因PCR检测,得到特异性条带;根据P4b基因核酸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分离株与来自美国(KC017965)和南非(KJ801920)的2株鸽痘病毒聚在一起,同源性为100%,与企鹅痘病毒、鹌鹑痘病毒和鸡痘病毒的同源性分别为99.6%,99.6%和91.1%;与金丝雀痘病毒和火鸡痘病毒同源性最低,为73.3%~75.0%。结果表明,本次暴发为鸽痘病毒感染所致,为鸽痘防控及致病机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018年11期 v.38;No.263 2078-2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牛家强;徐业芬;胡思顺;陆时娟;李家奎;李自力;毕丁仁;
为了探究藏鸡鸡毒支原体(MG)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分离培养法对疑似慢性呼吸道病(CRD)藏鸡气管进行了MG分离纯化,根据菌落形态、鸡红细胞吸附试验、生长抑制试验和PCR进行鉴定,利用微量法测定了分离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30份样本中仅分离到3株符合MG特征,分别命名为ZJ-1、ZJ-2和ZJ-3;通过MG 16srRNA序列比对,证实3株分离株均为与S6和HS株亲缘关系较近的较强毒力致病性MG;对试验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为一致,即对泰妙菌素、泰乐菌素、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均高度敏感;对红霉素中度敏感;对土霉素不敏感,但未发现高度耐药现象。证实了藏鸡群中存在致病性MG流行,且毒力具有增强趋势,临床中可使用泰乐菌素、强力霉素等高度敏感药物进行防治。
2018年11期 v.38;No.263 2084-2087+2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杨磊;杭柏林;徐彦召;王磊;夏小静;董萌萌;孙亚伟;胡建和;
BSN-37是从牛脾脏分离鉴定的含有37个氨基酸的新抗菌肽。为了阐明该抗菌肽的生物活性,本试验检测了其对大肠杆菌(ATCC25922)、鸡白痢沙门菌(BNCC124693)、金黄葡萄球菌(ATCC25923)、白色念珠菌(ATCC90029)及5株临床大肠杆菌和7株临床鼠伤寒沙门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同时,测定其对兔血红细胞悬液的溶血性和对Vero细胞、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和鸡成纤维细胞(CEF)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BSN-37对大肠杆菌ATCC25922、鸡白痢沙门菌(BNCC124693)MICs值分别为33.33和25.00mg/L;对所检测的临床耐药大肠杆菌(卡那霉素MICs≥320.00mg/L)和鼠伤寒沙门菌的MICs值均低于50.00mg/L;对金黄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MICs值均大于100.00mg/L。400mg/L的BSN-37与兔血红细胞体外37℃恒温孵育1h后,红细胞溶血率仅为1.34%;50mg/L的BSN-37与RAW264.7细胞作用后,细胞存活率为96.3%,当BSN-37质量浓度为100,200和400mg/L时,ERO、RAW264.7和CEF 3种细胞的存活率均大于100.00%。以上结果证实,BSN-37对革兰阴性肠道菌有较强抑菌活性,溶血性很低且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临床药物开发前景。
2018年11期 v.38;No.263 2088-2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林静;尚翠玲;李小慧;高珂珂;孟佳丽;李昕;金天明;
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Ebps和Clf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OmpA和OmpC、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的SIP和PGK 3种常见致病菌的特异性蛋白。通过分析3种致病菌的B/T细胞优势蛋白表位并预测和评价其抗原性,设计合成三联重组表位序列(TRE)。应用腺病毒Ad-Max系统将合成后的重组表位序列连接到穿梭载体pDC315-MCS-EGFP上,与腺病毒大骨架pBHGloxE1、3Cre共转染HEK293细胞,1周后观察到转染细胞出现绿色荧光且细胞出现典型的CPE,证明穿梭质粒载体pDC315-MCS-EGFP和腺病毒大骨架pBHGloxE1、3Cre转染成功。RT-PCR、Western blot验证所获得的重组腺病毒Ad-TRE-EGFP,PCR鉴定P4代重组腺病毒,均得到目的条带。说明目的片段在HEK293细胞中稳定有效表达。为下一步3种常见致病菌重组表位疫苗的体内外试验奠定了工作基础。
2018年11期 v.38;No.263 2094-2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玉建;刘娜;徐煜琳;孙晓梅;朱琳;魏凯;黄河;胡莉萍;朱瑞良;
2016年,山东某规模化羊场新生羔羊暴发腹泻,并伴急性毒血现象,出现部分死亡个例。对该羊场的病死羔羊进行剖检,分离4株特征病原菌(分别命名为Cp1、Cp2、Cp3、Cp4),对病菌的形态特点、生化特性以及毒素基因序列进行PCR检测,最终确定病原菌为产气荚膜梭菌。PCR检测结果显示该菌的毒素基因有α毒素、β毒素和ε毒素;毒素毒力试验表明,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对小鼠有强致病性,并证明产气荚膜梭菌通过释放毒素致病而本身并不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发现,分离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强力霉素的耐药率极高,可达85%以上,而对头孢噻肟、氯霉素、氟苯尼考、链霉素和恩诺沙星等有较强的敏感性;结合传统免疫措施配合抗生素药物的治疗,可一定程度控制该病的流行。本试验结果为羊B型产气荚膜梭菌病的防治提供了试验依据。
2018年11期 v.38;No.263 210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杨源;王慧;王军;张云丹;文明;周碧君;程振涛;岳筠;张双翔;
为探讨建立基于Mo Hsp70C末端蛋白检测绵羊肺炎支原体(Mo)感染或疫苗免疫抗体有效方法的可能性。本研究对Mo Hsp70C末端蛋白基因进行原核表达,采用亲和层析技术对表达产物进行蛋白纯化,Western blot和琼脂扩散试验检测纯化效果和抗原反应性。基于纯化目的蛋白构建检测Mo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成功表达并纯化出Mo Hsp70C末端蛋白,大小约27 000,琼脂扩散试验表明纯化的目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反应性。基于纯化的Mo Hsp70C末端蛋白,成功构建间接ELISA方法,其最佳体系蛋白质量浓度为10mg/L、血清稀释度1∶5;抗原包被条件37℃1h、室温12h、封闭液5%脱脂奶粉、封闭时间1.5h;临界值为0.588。间接ELISA方法性能评价显示本研究所建立的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可重复性,可用于临床样本检测,为Mo疫苗免疫和疫病诊断提供可行手段。
2018年11期 v.38;No.263 2107-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康茜;任志军;唐欣浩;王雪伟;陈颖彬;刘立元;秦建华;赵月兰;
从未经主动免疫的BALB/c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用RT-PCR扩增鼠抗体重链(VH)和轻链(VL)可变区基因,将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基因经重叠延伸拼接PCR反应,构建成单链抗体(ScFv)基因。将ScFv基因克隆到噬菌体载体PCANTAB-5E,转化入大肠杆菌TG1中,筛选出阳性克隆,接种于LB培养基,经辅助噬菌体M13KO7拯救,构建天然鼠源噬菌体抗体库,并进行抗体库滴度测定,通过DNA finger printing技术及单链抗体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抗体库的多样性。以堆型艾美耳球虫裂殖子为靶抗原,对构建的噬菌体抗体库进行亲和筛选,将强阳性重组噬菌体克隆感染大肠杆菌HB2151,经IPTG诱导表达可溶性ScFv抗体,并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用ELISA法鉴定其对堆型艾美耳球虫裂殖子抗原的结合活性。结果表明,天然鼠源噬菌体抗体库成功构建,库容量约为2.50×10~(11) CFU/mol,单链抗体库具有一定的多样性。经过4轮亲和筛选,携带抗鸡堆型艾美耳球虫裂殖子表面抗原的特异性噬菌体抗体得到了富集。特异性ScFv抗体在E.coli中分泌表达,表达产物具有免疫活性。筛选出5个与鸡堆型艾美耳球虫裂殖子抗原结合活性较高的克隆,构建的单链噬菌体抗体库的有效表位具有多样性。本研究为进一步认识鸡球虫的各个发育阶段奠定理论基础,为鸡球虫病免疫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2018年11期 v.38;No.263 2114-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8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王红均;张其彬;伍莉;陈吉轩;帅学宏;丁孟建;黄庆洲;焦寒伟;
将H5N1型禽流感病毒NS1(non-structural protein 1)基因插入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NS1-EGFP,经酶切鉴定并测序后,去内毒素提取pNS1-EGFP质粒,在脂质体转染试剂作用下将pNS1-EGFP质粒转染HEK293细胞,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FCM和Western blot 3种方法检测NS1-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利用极限稀释的方法获取单细胞,并利用G418抗性筛选获取稳定细胞系。结果显示,NS1基因正确插入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NS1-EGFP融合蛋白读码框架正确;3种检测方法表明,NS1-EGFP融合蛋白在HEK293细胞中能够表达;pEGFP-N1和NS1-EGFP稳定细胞系流式细胞仪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5.74%和96.1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HEK293空白细胞和pEGFP-N1稳定细胞系未见任何条带,NS1-EGFP稳定细胞系在51 000处见特异性条带,综上说明稳定细胞系构建成功。本试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禽流感病毒NS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作铺垫。
2018年11期 v.38;No.263 2125-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耀政;王方雨;余秋颖;郝俊芳;张浩;张以芳;张改平;
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能识别乙型脑炎病毒E蛋白的高亲和性多肽序列。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乙型脑炎病毒E蛋白,并对其进行纯化。借助分子对接及虚拟肽库筛选技术设计多条针对E蛋白的多肽序列,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表面等离子共振试验对多肽与靶标蛋白的结合情况进行筛选及鉴定。结果显示:成功表达E蛋白,并利用该蛋白筛选出了A、B两条特异性多肽序列,经检测,A、B多肽序列特异性和亲和性达到阳性血清水平。证明了利用分子对接技术设计的多肽可以与乙型脑炎病毒E蛋白特异性结合。
2018年11期 v.38;No.263 2131-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晓梅;寇增强;魏凯;刘娜;王玉建;徐煜琳;朱琳;胡莉萍;朱瑞良;
山东省某县级市近几年人间布鲁菌病高发,人间布鲁菌病与畜间布鲁菌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Excel2013软件对该市2013—2016年的布鲁菌病档案和疫情报告以及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告数据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共检测出血清阳性个体295人,2013—2015年布鲁菌病发病数逐年上升,2016年呈略微下降趋势;部分城镇感染人数突出;40~50岁的男性农民是感染布鲁菌病的高危人群,形势依然严峻,应密切关注该市畜间布鲁菌病疫情动态,从源头上控制人间布鲁菌病的发生和发展。
2018年11期 v.38;No.263 2137-2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志强;李永慧;杨楠;苏硕青;羊扬;康元环;王洪彬;吴同垒;史秋梅;
以迟缓爱德华菌(E.tarda)胞外产物(ECP)为研究对象,通过饱和硫酸铵法从E.tarda培养上清中纯化得到其ECP,利用动物模型分析其致病性,并通过细胞试验证实了该产物对巨噬细胞功能影响,进一步测定其ECP的酶活性,并利用LC-MSMS方法分析E.tarda ECP蛋白成分。结果表明:迟E.tarda ECP对斑马鱼具有致病性,其具有淀粉酶、脂肪酶、卵磷脂酶活性和溶血活性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除此之外,E.tarda ECP还能够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吞噬细菌活性的能力。LC-MSMS分析鉴定所提纯的ECP含有110种蛋白成分,涉及多种酶类、细胞结构蛋白和功能性蛋白。本研究为揭示E.tarda致病机理,研制新型疫苗奠定了基础。
2018年11期 v.38;No.263 2141-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海鹏;李小平;雒晶晶;彭丽萍;吕行;陈冬;宋磊;
探索毛蕊异黄酮(Calycosin)对PM2.5介导炎症反应的作用以及其机制,小鼠肺泡上皮细胞MLE12培养基中加入0~1mmol/L Calycosin,24h后MTT检测细胞活性。MLE12细胞经Calycosin预处理1h后,加入PM2.5至终浓度25μg/cm~2,共同孵育24h后,3-(4,5-二甲基噻唑-2-基)-2,5-二苯基四唑溴化物(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白介素IL-6和IL-8mR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IL-6和IL-8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65表达。MLE12细胞经0~1mmol/L Calycosin处理12h后,检测p-AMPK含量。MLE12细胞经腺苷单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ompound C(10μmol/L)预处理1h,再加入Calycosin 100μmol/L处理1h,最后加入PM2.5(25μg/cm~2)刺激,24h后进行细胞活性和炎症反应检测。结果显示:0~1mmol/L Calycosin对MLE12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而Calycosin浓度大于500μmol/L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Calycosin可明显减轻PM2.5暴露对细胞活性的损伤,抑制PM2.5诱导的IL-6和IL-8mRNA表达以及IL-6和IL-8蛋白的释放,并呈剂量依赖性。50或100μmol/L Calycosin可明显抑制PM2.5诱导的p65由细胞质进入细胞核。Calycosin可增加MLE12细胞内p-AMPK含量,并呈剂量依赖性。Compound C可抑制Calycosin减轻PM2.5介导细胞毒性、炎症因子增加和NF-κB激活的作用。由此推断:Calycosin在体外通过激活AMPK通路,抑制NF-κB的激活从而减轻PM2.5诱导的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
2018年11期 v.38;No.263 2147-2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赵琳琳;王思文;张彪;陈漪文;谷春梅;
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维生素C(Vc)对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STI)诱导的小鼠胰腺氧化应激的干预作用。试验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12只清洁级雄性小鼠,第1组为正常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2组为模型组(STI组),饲喂添加STI的日粮;第3组为Vc1组,饲喂添加STI和低剂量Vc的日粮;第4组为Vc2组,饲喂添加STI和高剂量Vc的日粮。3周后处死小鼠,测定其氧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所示,STI组胰腺和血清中的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等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Vc组胰腺和血清中的MDA含量与STI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CAT、T-SOD等活性与STI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Vc组胰腺和血清中MDA含量与低剂量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CAT、T-SOD等活性与低剂量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本研究表明,适当剂量的Vc可以降低STI诱导的小鼠胰腺氧化应激程度,起到抗氧化作用,但其抗氧化能力与添加剂量密切相关,过量摄入Vc反而会促进氧化。
2018年11期 v.38;No.263 2153-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徐馨;张加勇;费东亮;梁军生;王立成;王洪斌;
为了制备苦参碱类生物碱传递体,并进行质量评价。以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1,2-丙二醇为表面活性剂,采用逆向蒸发法,应用以响应面法优化好的制备参数制备苦参碱类生物碱四元传递体,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包封率;并从外观形态、粒径、Zeta电位、变形率和包封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制备的苦参碱类生物碱传递体其外观形状呈球形或椭球形,平均粒径为(184.2±2.7)nm,Zeta电位为(-47.4±2.3)mV,相对透膜速率为(76.09±0.34)%,RSD=1.00%,n=3;MAT和OMT的包封率分别为(80.43±0.98)%和(74.70±1.08)%,其RSD值分别为1.03%和1.11%(n=3)。苦参碱类生物碱传递体具有较高的质量和稳定性,其制备工艺简单可行、质量可控。
2018年11期 v.38;No.263 2158-2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蕊蕊;陈媛媛;董志昊;高三思;黄宝银;刘润琪;何平;郭寒;李铭;常仁旭;葛靖昕;杨威;徐闯;
为了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高脂肪饲料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脏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高脂肪饲料喂养昆明小鼠30d,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将小鼠分为4组,A:模型+FGF21组;B:模型组;C:正常+FGF21组;D:正常组。A和C组分别连续给药6d,B和D两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后眼球采血,采集血液样品,断颈处死小鼠,分离肝脏和脾脏组织,通过组织切片染色、血清生化及ELISA检测,观察FGF21对肝脏组织病理学、血清中TNF-α及IL-1β的影响。结果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经过FGF21治疗后,血清中TG、TC、NEFA、LDL-c含量显著降低,ELISA结果显示血清中TNF-α、IL-1β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都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FGF21明显改善高脂肪饲料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变化。同时,降低脂肪肝组织脂肪变形引起的血液中TNF-α、IL-1β的表达,表明FGF2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2018年11期 v.38;No.263 2163-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1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宋宜泽;李讨讨;马友记;马轩;王新强;杨海军;安家福;
羊源CXC趋化因子受体2基因(chemokine C-X-C motif receptor 2,CXCR2)主要表达于炎性细胞表面,在局部炎症反应、肿瘤发生等方面起重要调控作用。为研究CXCR2基因在患临床型乳房炎绵羊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选取正常和患临床型乳房炎的绵羊(Ovis aries)各3只,收集乳腺组织,HE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结构差异,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ELISA技术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两者中CXCR2的表达差异,通过miRbase数据库和miranda软件对绵羊CXCR2基因的靶向miRNAs进行预测,并采用DAVID软件对CXCR2基因的生物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患病组的乳腺组织中结缔组织明显增生,腺泡腔萎缩,腔内含有脱落的上皮细胞并且有大量白细胞浸润;患病组中CXCR2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靶向miRNAs预测显示,绵羊CXCR2基因可能受到oar-miR-3956-3p、oar-miR-665-5p、oar-miR-432等miRNAs的调控;GO分析发现CXCR2基因参与构成膜的主要成分、CXC趋化因子受体活性、趋化作用等过程;KEGG通路富集发现CXCR2基因参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趋化因子信号转导通路和内吞作用信号通路。由此推测,在绵羊乳房炎发生过程中,CXCR2基因可能通过与配体结合,以调控炎性细胞的趋化迁移,进而参与免疫应答反应。本研究为更深入地研究和探讨CXCR2基因在乳房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研究素材。
2018年11期 v.38;No.263 2168-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凌彩金;周巧仪;刘淑媚;
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茶叶对肉鸡的生长性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将健康200只胡须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40只,空白组饲喂不含茶叶的基础日粮,茶多酚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0.04%茶多酚,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2.50%的乌龙茶、绿茶和红茶。试验21,42d测定肉鸡的体质量,42d测定肉鸡血清及肝脏的抗氧化指标。与茶多酚组相比,试验组中0~42日龄肉鸡的平均日增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绿茶组与红茶组肉鸡血清及肝脏中的总抗氧化能力增强;乌龙茶组肉鸡血清的总抗氧化能力降低,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增加。结果证明在肉鸡的基础日粮中添加乌龙茶、绿茶及红茶对肉鸡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在抗氧化性能存在一定作用。
2018年11期 v.38;No.263 2175-2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廖吕燕;陈小权;李健;王长康;马玉芳;黄一帆;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油菜花粉超微粉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激素指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180羽1日龄体质量相近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5%,1.0%,1.5%的油菜花粉超微粉,试验期42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Ⅱ,Ⅲ,Ⅳ组肉鸡1,2,3周的平均体质量均显著提高(P<0.05或P<0.01);Ⅳ组肉鸡4,5周的平均体质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Ⅳ组肉鸡1~21,22~42和1~42d的平均日增重和1~21d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提高(P<0.05);Ⅳ组肉鸡ALP活性显著升高(P<0.05);Ⅳ组肉鸡IGF-Ⅰ显著升高(P<0.01),Ⅲ、Ⅳ组肉鸡T3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各组T4含量差异不显著;4个试验组肉鸡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在肉鸡基础日粮中添加油菜花粉超微粉,可能通过提高血清IGF-I含量,降低T3含量,改善肉鸡血液生化指标,从而促进肉鸡生长。
2018年11期 v.38;No.263 2181-2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3 ] - 张大维;汤海峰;王德利;
为研究益生菌结合甲硝唑对家兔肠道疾病的改善作用,并为家兔的肠道疾病治疗提供用药剂量依据;40只受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家兔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为甲硝唑组10只,益生菌组10只,益生菌结合甲硝唑大剂量(结合A)组10只,益生菌结合甲硝唑小剂量(结合B)组10只,另选取10只健康家兔作为对照组,对比5组家兔的存活率、兔十二指肠黏膜厚度、绒毛长度、肠道菌群情况、空肠形态结构变化;结果显示,益生菌组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且存在显著差异(P<0.01);甲硝唑组与甲硝唑A、B组比较无差异;兔十二指肠组织形态学对比,甲硝唑组的黏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其他3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兔空肠组织形态学对比,空肠黏膜厚度,甲硝唑组与益生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益生菌组的绒毛长度也显著增高,甲硝唑A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空肠绒毛长度(P<0.05);与对照组比较,甲硝唑组及甲硝唑A组大肠杆菌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甲硝唑组乳酸菌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益生菌组产气荚膜梭菌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甲硝唑B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产气荚膜梭菌总量(P<0.01);对于家兔的肠道疾病,尤其是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单纯采用益生菌的病死率高,单纯采用甲硝唑治疗容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建议采用能够修复肠道黏膜并不会增加家兔病死率的益生菌结合小剂量甲硝唑治疗。
2018年11期 v.38;No.263 2188-2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