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兽医学

  • 流行性出血病病毒抗原捕获ELISA方法的建立

    杨振兴;朱建波;肖雷;高林;苗海生;何于雯;孟锦昕;杨恒;李华春;

    为建立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病原学检测方法,本试验用纯化处理的4种血清型病毒(EHDV-2、5、6和8)混合免疫兔和豚鼠,制备高免血清。以兔抗EHDV为捕获抗体,豚鼠抗EHDV为检测抗体,羊抗豚鼠IgG-HRP为酶标抗体,建立了EHDV抗原捕获ELISA(antigen capture ELISA,AC-ELISA)方法。通过反应条件优化,获得最佳工作条件:5%马血清为稀释液,包被抗体1∶15 000稀释,检测抗体1∶20 000稀释,酶标抗体1∶15 000稀释。通过检测60份阴性样品确定临界值,P/N值≥2为阳性、P/N值<1.5为阴性;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方法仅能检测出各血清型EHDV、蓝舌病病毒(BTV)、赤羽病病毒(AKAV)及中山病毒(CHUV)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检出102.47±0.07 TCID50的病毒;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10%;用RT-PCR与该方法同时对70份参考样品进行检测,符合率为92.86%。表明本试验建立的AC-ELISA方法为EHDV抗原检测提供了一种可靠实用的技术手段。

    2019年01期 v.39;No.265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IS的中国非洲猪瘟疫情风险分析

    卢易;王烁;易敬涵;钮冰;

    非洲猪瘟(ASF)是猪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虽然ASF不会感染人类,也不会影响猪和野猪以外的其他动物物种。但由于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对养猪业产生巨大威胁,是世界范围内养猪业重点防范的疫病。本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对我国ASF疫病分布情况,疫情定向趋势和时空聚类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疫情暴发点分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目前疫情的传播主要为东北-西南方向,目前最新疫情报告显示西南地区已出现疫情,该区域应该加强防控。时空扫描统计分析共发现5个聚集区域,风险最高的聚集区域中心位于浙江境内,聚集半径最大的区域涉及目前已报告ASF疫情的内蒙古、辽宁、山西和天津,河北、北京以及山东等暂未疫情报告地区处于该聚集区域内需提高防控意识。

    2019年01期 v.39;No.265 8-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6K]
    [下载次数:8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靶向抑制PRRSV复制的Nsp9/shRNA的筛选及干扰

    吴锦艳;田宏;陈妍;王光祥;尚佑军;张志东;

    RNAi技术可以特异性剔除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使机体具有抗病毒的功效,本试验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Nsp9基因设计多对shRNA序列,并从细胞水平验证其干扰效果,从中筛选可以使Nsp9基因沉默的优势shRNA序列。利用BLOCK-iTTM RNAi Designer软件设计并合成shRNA对应的DNA序列-ds Oligo,构建入门载体pENTR/U6/shRNA;采用共转染技术,经荧光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及Real-time RT-PCR分析等方法筛选优势干扰序列。结果显示:成功构建的6对pENTR/U6/Nsp9-shRNA均具有抑制Nsp9基因表达的效果,其中pENTR/U6/Nsp9-4和pENTR/U6/Nsp9-6的抑制效果更为突出,同时成功构建1对无意义对照pENTR/U6/con-shRNA。结果表明:pENTR/U6/Nsp9-4和pENTR/U6/Nsp9-6两株优势干扰序列的成功筛选可为构建具有干扰PRRSV复制效果的稳定细胞系以及靶向PRRSV的siRNA的转基因动物提供素材。

    2019年01期 v.39;No.265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部分地区猪伪狂犬病病毒分离鉴定及其gE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古金元;马梓承;彭涛;刘照虎;孟凡亮;王玉超;刘思当;

    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多个省份使用Bartha-K61疫苗(gE/gI双缺失)免疫的猪场陆续出现了母猪繁殖障碍、仔猪神经症状及死亡、伪狂犬gE抗体阴性猪群突然转阳的问题。同时有的猪场内出现犬、猫、鼠等死亡的现象,经检测都是由变异伪狂犬病病毒(vPRV)引起。为了解山东省猪伪狂犬病病毒(PRV)近期流行特征,本试验对2017年上半年来自山东省不同地区的12份伪狂犬疑似病料进行了PRV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株的gE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及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到9株PRV,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5%~99.4%和97.2%~99.1%,与参考毒株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5%~99.8%和96.8%~99.2%,并且9株分离株与国内报道的PRV变异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高于欧美毒株。gE基因的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本试验中9株分离株相互之间遗传距离较近,与国内PRV变异株处在同一分支,而与欧美毒株遗传距离较远。

    2019年01期 v.39;No.265 21-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猪圆环病毒2型和3型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徐朋丽;赵宇;张宇;韩昊莹;张鸿鑫;郑慧华;田润博;陈红英;

    猪圆环病毒3型(PCV3)是一种新的猪圆环病毒,与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及心脏和多系统炎症相关。为了建立一种同时快速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PCV3的双重PCR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PCV2和PCV3基因序列,分别在PCV2 Cap基因和PCV3 Rep基因高度同源保守区设计并筛选2对特异性引物,经过双重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同时检测PCV2/3的双重PCR检测方法。本方法可同时扩增出PCV2、PCV3的486,270bp特异性片段,而扩增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等病原核酸结果均为阴性;PCV2/3最低检出量分别为139,21.7拷贝/μL。经临床应用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双重PCR方法简便、快速,敏感度高,特异性强,为PCV2/3的鉴别诊断和联合检测提供了依据。

    2019年01期 v.39;No.265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蓝舌病病毒血清24型毒株的分离与遗传特征分析

    杨恒;王金萍;李乐;肖雷;孟锦昕;寇美玲;廖德芳;何于雯;高林;李占鸿;李华春;

    掌握云南省蓝舌病病毒(BTV)的活动情况与流行毒株的遗传特征。2012—2015年,在云南省的师宗县、江城县与芒市分别设立3个监控点,进行BTV的分离。自监控动物采集的BTV核酸阳性血液通过"鸡胚-C6/36细胞-BHK细胞"接种的方式进行病毒分离;采用RT-PCR与中和试验进行分离病毒的血清型鉴定;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病毒的Seg-2、Seg-3、Seg-7与Seg-6基因节段进行RT-PCR扩增与克隆测序。2012—2015年,从云南省的师宗县、江城县与芒市分别分离获得3株BTV-24型毒株。分离病毒的Seg-2、Seg-3、Seg-7与Seg-6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我国毒株的Seg-2与BTV-24型参考毒株聚为一簇,而Seg-6与BTV-10型毒株聚为一簇;我国毒株的Seg-3在系统发生树上划分为"东方型"地域型,Seg-7在系统发生树上形成一个独立于其他地域型的分支。本试验报道了我国BTV-24型毒株的分离与Seg-2、Seg-3、Seg-6与Seg-7序列特征,结果表明,我国BTV-24型毒株的Seg-6基因节段与BTV-10型毒株发生了基因重配;Seg-7具有独特的遗传特征,形成了一个新的Seg-7地域型,暂定为"Chinese topotype"。本试验为进一步开展BTV-24型的流行病学、感染特性与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2019年01期 v.39;No.265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犊骆驼口蹄疫母源抗体的测定及口蹄疫A-O-Asia Ⅰ型三价灭活疫苗首免日龄的确定

    王涛;张寅生;徐敏;杨小亮;蔡扩军;吴星星;丁剑;

    利用O、A型及亚洲Ⅰ型口蹄疫(FMD)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参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通过测定20峰分娩母骆驼的FMD抗体合格率及其分娩的初生犊骆驼母源抗体在0,1,7,21,35,49和63日龄的抗体水平,摸清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确定犊骆驼的首免日龄,在首次免疫后15,30d采样检测FMD抗体水平。结果表明:母骆驼FMD的抗体水平以及犊骆驼是否能吃到初乳决定着犊骆驼母源抗体持续的时间;在1~7日龄犊骆驼的母源抗体水平达到最高峰,7日龄后,母源抗体水平逐渐衰减,并与日龄呈负相关;根据母源抗体持续时间,确定FMD A-O-AsiaⅠ型三价灭活疫苗免疫的最佳首免日龄为45日龄,首次免疫后15,30dFMD抗体水平逐渐上升。

    2019年01期 v.39;No.265 38-4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禽腺病毒血清4型RPA-LFD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万文妍;刘延珂;吴艳阳;杨东东;王增;赵军;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简便的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现场检测方法,本试验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与胶体金侧向流试纸条(LFD)技术联合,设计针对FAdV-4hexon基因的特异性RPA引物,上、下游引物的5′端分别进行6-羧基荧光素(FAM)和生物素(Biotin)标记。通过对引物浓度、RPA反应时间和温度等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可用于FAdV-4现场检测的RPA-LFD方法。该检测方法在25~45℃恒温反应15 min即可实现对FAdV-4目的基因片段的有效扩增,RPA扩增产物用胶体金侧向流试纸条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肉眼可见。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00拷贝,敏感性是常规PCR的100倍,且与其他常见禽病病原核酸检测无交叉反应。结果显示,本试验建立的RPA-LFD可用于FAdV-4的临床快速检测,为FAdV-4感染的流行病学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2019年01期 v.39;No.265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1株Ⅰ类新基因型新城疫病毒的基因组特性分析

    魏润宇;王静静;吕艳;罗瑶瑶;郑东霞;赵云玲;李金明;刘文博;刘华雷;王志亮;

    为了研究我国新型新城疫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性,对2016年从主动监测中分离到的1株新出现的鸭源新城疫病毒(duck/China/NX2209/2016)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全长15 198nt,F基因ORF全长为1 662bp,共编码553个氨基酸,裂解位点处的氨基酸为:~(112) ERQERL~(117),符合低致病性新城疫病毒特征。同源性分析表明该新型毒株同北美分离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F基因高变区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属于ClassⅠ,但不属于基因型1~10,为新型毒株。完整F基因进化树结果显示,该病毒属于基因1c亚型,与北美分离株高度同源。

    2019年01期 v.39;No.265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鲤浮肿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曹欢;徐立蒲;李清;张文;王立新;王小亮;王静波;王姝;江育林;

    为了给鲤浮肿病(carp edema virus disease,CEVD)的防控提供特异、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针对鲤浮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CEV)的P4a基因序列设计5条特异性引物,建立CE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最低可检出6 000拷贝/μL,检测灵敏度与Real-time PCR方法相当。对30个鲤及锦鲤养殖场样品进行检测并与Real-time PCR方法进行比较,该方法的检测结果符合率达到96.7%以上。本方法的建立及应用为CEVD的防控提供依据。

    2019年01期 v.39;No.265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仔猪粪便DNA中产气荚膜梭菌主要毒素基因检测及荧光定量PCR计数方法的建立

    韩春生;戴益民;王林康;王婧祺;周姣;张锦华;

    为探究产气荚膜梭菌(Cp)及其产生的β2毒素对7日龄内仔猪腹泻的影响,本试验利用PCR技术对江西不同地区96份仔猪粪样DNA进行分析。首先检测产气荚膜梭菌α、β、β2、ε、ι、CPE毒素基因来推断Cp存在和基因型,然后对不同地区的β2毒素基因全长进行测序比对、MEGA7构建进化树,最后采用荧光定量PCR对携带CpA(β2+)的健康、腹泻样品中的Cp菌数进行测定。结果显示:α毒素基因在健康、腹泻仔猪的检测率分别为85.4%(41/48),81.3%(39/48),β2毒素基因则分别为79.2%(38/48),77.1%(37/48);β、ε、CPE及ι毒素基因未能检测到,综合各分型毒素检测结果,阳性粪样存在的Cp均为A型。β2基因全长除九江地区得到的β2基因在第706~733bp缺失28个碱基,其他地区β2全长序列不多于3个碱基的差异,与GenBank登录号AJ537530.1对应序列同源性最高。携带CpA(β2+)的健康、腹泻粪样同浓度DNA中Cp菌数为104~105 CFU,经SPSS17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江西地区的猪源β2毒素基因保守性较高,但仔猪腹泻与β2毒素基因存在与否和Cp菌数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是否与毒素表达有关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试验结果为研究Cp致病机制提供了依据。

    2019年01期 v.39;No.265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E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外毒素致病性及其类毒素疫苗免疫效果

    马连营;郭梦娇;吴发浩;温新水;柴同杰;

    检测E型产气荚膜梭菌外毒素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以及肠道和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E型产气荚膜梭菌外毒素对小鼠的LD_(50)为56.8mg/L,并可对小鼠的肠道、肝脏造成严重的损害。同时本试验制备了针对该毒素的氢氧化铝胶类毒素疫苗,并肌肉接种小鼠21d后,采用血常规检查、流式细胞术和间接ELISA方法检测了小鼠外周血的白细胞、淋巴细胞数目、淋巴细胞比例、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抗体滴度。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白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白细胞数目(P<0.05),另外淋巴细胞数目、淋巴细胞比例、T淋巴细胞亚群的CD3~+细胞百分数、CD4~+细胞百分数、CD8~+细胞百分数、CD4~+/CD8~+细胞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除CD8~+细胞外,试验组淋巴细胞数目、淋巴细胞比例、CD3~+细胞百分数、CD4~+细胞百分数、CD4~+/CD8~+细胞的均值皆高于对照组,且抗体滴度为1∶(1 510±129)。在免疫接种21d后,进行小鼠的攻毒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可以较好的保护试验组小鼠(n=5)。为深入认识E型产气荚膜梭菌外毒素的致病机制并探究预防该菌外毒素所导致的幼畜疾病提供了依据。

    2019年01期 v.39;No.265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人兽共患病

  • 貉肠炎沙门菌htra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

    张志强;苏硕青;李永慧;段滇宁;杨楠;李巧玲;吴同垒;史秋梅;

    为研究HtrA蛋白对貉源肠炎沙门菌毒力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试验利用Red同源重组方法对HtrA蛋白编码基因htra进行敲除,并从生长特性、生化特性、耐pH应激与氧化应激、抗血清杀伤和菌株毒力等方面对突变菌株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htra基因缺失株生长特性和生化特性无明显差异,但其对酸性和碱性环境的敏感性增加,对血清的耐受力下降,动物实验结果显示htra基因缺失后肠炎沙门菌对小鼠半数致死量有显著提高。本试验成功构建貉肠炎沙门菌htra基因缺失株,为研究HtrA蛋白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2019年01期 v.39;No.265 69-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猕猴小袋纤毛虫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王宏;赵德明;季维智;李鹤龄;

    旨在对猕猴肠道内的小袋纤毛虫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基于ITS1-5.8SrRNA-ITS2序列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分析。收集猕猴的新鲜粪便,经直接涂片、碘液染色、吖啶橙染色和苏木素染色后镜检进行虫体形态学观察;提取粪便总DNA,针对ITS1-5.8SrRNA-ITS2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经Blast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应用MEGA7.0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虫体形态学观察显示,镜检可大致判断该虫属于小袋纤毛虫;经碘液染色后可见虫体外周排列致密均匀的纤毛以及清晰可见的胞口;吖啶橙染色后可见一个肾形的大核;苏木素染色后滋养体大核、液泡结构明显;ITS1-5.8SrRNA-ITS2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结肠小袋纤毛虫序列相似性高达96%以上。利用形态学观察和基于ITS1-5.8SrRNA-ITS2序列的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该寄生虫为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研究结果对猕猴肠道寄生虫的鉴定与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2019年01期 v.39;No.265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3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重组rSD01H9N2禽流感病毒感染A549细胞及其诱导的免疫反应

    郝梦婵;韩少杰;柴同杰;

    为了解禽流感病毒(AIV)与其他病毒重组带来的风险,本试验利用反向遗传技术,以H9N2A/Chicken/Shandong/01/2008(SD01)株为骨架,将其PA基因替换为H1N1A/swine/Shandong/07/2011(SD07)株的PA基因,构建了1株重组病毒rSD01-PA。以A549细胞为模型,感染H9N2AIV SD01及其重组株rSD01-PA。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和荧光定量PCR(qRT-PCR)的方法,检测H9N2AIV及其重组株在A549细胞上的复制情况,以及4种模式识别受体(TLR-3、TLR-7、RIG-I和MDA-5)和4种细胞因子(IFN-β、IL-6、MX和OAS)。结果显示:SD01和重组株rSD01-PA在A549细胞上均能有效复制,且重组株rSD01-PA复制能力较强。同时2株毒均能引起4种模式识别受体和4种细胞因子显著上调。在病毒感染的过程中,rSD01-PA感染A549细胞引起的炎性细胞因子IFN-β、IL-6和MX的表达水平较SD01更高。本试验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H9N2亚型AIV与其他病毒重组带来的风险以及病毒感染后宿主的防御机制及感染反应。

    2019年01期 v.39;No.265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糖基化影响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小鼠体内复制能力和对α-2,6唾液酸受体的亲和性

    谭刘刚;鲁梅;黄庆华;艾武;亓丽红;吴家强;崔宁;黄艳艳;杨少华;许传田;

    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验证了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株(A/Chicken/Shandong/903,简称903)HA蛋白200和295位氨基酸糖基化可以影响病毒对α-2,6唾液酸受体的亲和性,同时也能影响病毒在小鼠体内复制能力。固相ELISA结果显示,突变病毒N200Q(N→Q)和N295Q(N→Q)都能降低病毒对α-2,6唾液酸受体的亲和性。荧光定量结果显示,突变病毒N295Q主要在小鼠肺脏、脾脏和肾脏中复制(M基因拷贝分别为903野毒的56,64,39倍);而突变病毒N200Q主要在小鼠肾脏中复制(M基因拷贝分别为903野毒的936倍)。本试验为阐明H9N2亚型流感病毒跨种间传播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2019年01期 v.39;No.265 88-9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5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基础兽医学

  • 生长抑素基因疫苗pVAX1-TRX-SS对妊娠母猪及其后代的影响

    黄志鹏;何家建;陈婷;孙加节;习欠云;史合群;张永亮;

    妊娠后期母猪使用电转化法肌肉注射pVAX1-TRX-SS质粒,观察其对母猪生产性能及其后代的影响。选择30头胎次相近、生理状况相似的母猪,随机分为3组,在妊娠75d时分别用活体基因导入仪注射2mg pVAX1空载体、2mg pVAX1-TRX-SS和4mg pVAX1-TRX-SS。结果表明,2 mg质粒组试验母猪后代初生重比对照组提高9.70%,4mg组比对照组高14.18%,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4mg质粒组的试验母猪后代断奶重分别比对照组和2mg质粒组提高8.16%和4.13%,差异极显著(P<0.01);检测血清中生长抑素抗体(SS-Ab)发现,4mg质粒组试验母猪在免疫后40d血清中SS-Ab的P/N极显著高于2 mg质粒组(P<0.01),同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阳性率达60%;对试验母猪及其后代血清激素及相关蛋白检测表明,4mg质粒组试验母猪血清催乳素(PRL)浓度比对照组高120.23%(P<0.05),两试验组母猪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有比对照组升高趋势,其中4mg组比对照组高18.54%,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母猪后代血清中的IGF-1未见显著差异(P>0.05);4mg质粒组试验母猪血清IGF结合蛋白(IGFBP-3)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mg质粒组(P<0.05);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猪间及其后代间的各项指标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故该质粒对试验母猪及其后代是安全的。本试验表明pVAX1-TRX-SS质粒能引发试验母猪产生免疫反应,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及其后代的断奶重,且对母猪及其后代安全。

    2019年01期 v.39;No.265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奶牛乳腺组织中ACSL5基因的表达量差异分析

    王梦岩;姜平;余湘;葛言亮;孙豪;靳子康;刘娟;房希碧;杨润军;赵志辉;

    旨在分析高蛋白和低蛋白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乳腺组织中ACSL5基因表达量差异。以高蛋白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及低蛋白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乳腺组织总RNA,运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检测奶牛乳腺组织中ACSL5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所检测的6头不同奶牛的乳腺组织中,ACSL5基因均有表达,且在高蛋白奶牛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低蛋白奶牛的乳腺组织(P<0.05)。结果表明,本试验初步验证ACSL5基因的表达可能与奶牛的乳蛋白具有相关关系,为进一步对ACSL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9年01期 v.39;No.265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冷刺激对大鼠骨骼肌和7个内脏器官的组织结构影响

    计红;詹雪龙;薛琳琳;牛春阳;田野;郭景茹;甄莉;范春玲;李士泽;杨焕民;

    冷刺激是北方寒区常见的应激原,可对机体多个内脏器官组织学结构产生影响。本试验采用病理学观察方法,研究急性冷刺激处理对大鼠骨骼肌和7个内脏器官的组织结构影响。将1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冷刺激组。对照组在(24.0±0.1)℃温度下饲养;冷应激温度为(4.0±0.1)℃,冷刺激时间为12h。冷刺激后,采集两组大鼠骨骼肌、心脏、脾脏、肝脏、肾脏、胃、十二指肠及肺脏8种样品,制作成组织切片,镜下观察。结果显示,急性冷刺激对大鼠骨骼肌、心肌、胃壁黏膜及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肝脏、十二指肠组织结构未见病理变化;脾脏可见淋巴小结体积增大,反应性增生。结果表明,急性冷应激可造成大鼠机体骨骼肌及内脏损伤,但免疫功能增强。

    2019年01期 v.39;No.265 10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9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乳化异氟醚全凭静脉麻醉对大鼠海马钙调蛋白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

    胡魁;张加力;金海林;蔡亚南;樊天禹;康佳;

    旨在探讨海马中钙调蛋白信号转导系统在大鼠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和变化规律,将24只大鼠分为对照组、浅麻醉组、深麻醉组和苏醒组。采集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经RT-PCR检测海马样品中钙调蛋白(CaM)、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和钙调神经磷酸酶(CaN)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浅麻醉组大鼠海马CaM、CaMKⅡ和CaN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深麻醉组3种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苏醒期3种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乳化异氟醚抑制了海马CaM、CaMKⅡ和CaN mRNA表达,海马钙调蛋白信号转导系统参与了乳化异氟醚麻醉调控过程,本试验为揭示乳化异氟醚麻醉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2019年01期 v.39;No.265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岩陀黄酮化合物毒理性试验

    谢相悦;宋春莲;舒相华;刘永波;吴常月;张雪;李鑫;凌万旭;何锦;

    为研究岩陀黄酮化合物的毒理性,通过对小鼠的急性经口试验和35d亚慢性毒理试验的方式进行安全计量范围的测定。饲喂小鼠的岩陀黄酮化合物含量为67.462%,小鼠急性经口试验无死亡情况,最大耐受量为3 000mg/kg体质量。连续灌胃小鼠35d后,低、中、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内脏系数和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组织切片无明显的病变损伤。结果表明,岩陀黄酮化合物在本试验计量范围内属于安全无毒。

    2019年01期 v.39;No.265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高原型藏羊与湖羊、小尾寒羊卵巢动脉构筑的比较

    王欣荣;杨雅楠;铁雅楠;刘成泽;王彪;

    分别从青海、浙江及山东采集高原型藏羊、湖羊和小尾寒羊的新鲜卵巢样本,利用血管铸型技术获得3个绵羊品种的卵巢动脉构筑标本,通过标本观察、管径测量、数据分析等,研究卵巢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学特性及与绵羊繁殖性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3个绵羊品种卵巢动脉分支中的输卵管支、子宫支及其小动脉分支,其走形均显示出程度不同的波浪形弯曲;高原型藏羊的卵巢动脉主支、输卵管支和子宫支的管径及卵巢支螺旋线圈数目均显著小于小尾寒羊和湖羊(P<0.05)。结果表明,生活在高海拔环境中的藏羊,其不发达的卵巢动脉及其分支会引起卵巢及其周围组织的供血减少,导致卵泡的发育及优势化能力低,可能是造成其产羔率低的原因之一。

    2019年01期 v.39;No.265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临床兽医学

  • 酒炙车前子防治奶牛胎衣不下中有效物质分离体系的确定

    鲁文赓;邵立宇;徐郑美;许美花;曹立明;刘庆;杜珍珍;司琳清;李婧;申贵男;

    酒炙车前子防治奶牛胎衣不下是验方,本实验室验证酒炙车前子在防治奶牛胎衣不下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并确定了有效部位。但其防治奶牛胎衣不下的有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因此本试验目的是确定一个能够将其有效部位中所包括的化合物按照极性由低到高分离成三部分的体系。通过预实验确定了分离二氯甲烷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的洗脱剂和展开剂体系。使用相同内径的层析柱,其中硅胶的高度设置成3个梯度:15,25,35cm,使用洗脱剂进行梯度洗脱后,利用薄层色谱法进行检测,由色谱图观察化合物是否能成功分离成三部分。二氯甲烷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的结果显示,柱高15cm条件下无法有效地分离化合物,柱高25cm条件下化合物回收比例要高于柱高35cm条件下的化合物回收比例。因此确定了二氯甲烷部位分离化合物的洗脱剂体系:石油醚∶乙酸乙酯为1∶2;石油醚∶乙酸乙酯为1∶30;二氯甲烷∶甲醇为30∶1;展开剂体系:石油醚∶乙酸乙酯为4∶1;柱体高度为25cm。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化合物的洗脱剂体系:石油醚∶乙酸乙酯为100∶1;石油醚∶乙酸乙酯30∶1;二氯甲烷∶甲醇为30∶1;展开剂体系:石油醚∶乙酸乙酯为10∶1;柱体高度为25cm。采用干法上样,上样量应适当增加。该分离体系的确定对研究酒炙车前子中防治奶牛胎衣不下的有效物质基础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研制高效、安全、廉价的防治奶牛胎衣不下的中药制剂奠定了基础。

    2019年01期 v.39;No.265 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脱细胞羊膜基质负载BMSCs和EPCs修复犬尿道缺损

    张鑫;张文馨;邹彤;赵雯;吕阳欧;张翊华;张欣珂;

    旨在研究使用犬BMSCs和EPCs接种的脱细胞人羊膜基质修复犬长段管状尿道缺损的可行性,评估其修复效果。选取15只健康成年雄性杂种犬,随机分为5组,每组3只。建立会阴部3cm管状尿道缺损模型后,分别用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BMSCs和EPCs混合的脱细胞羊膜基质修复缺损部位;用未种植细胞的脱细胞羊膜修复和缺损后不修复的犬只作为对照。通过术后排尿观察,尿道造影,剖检观察和组织学观察来评估修复效果。结果显示:BMSCs+EPCs混合组的犬只在术后排尿正常,新生尿道管腔光滑平整,无尿道狭窄,组织学观察显示新生上皮完整;BMSCs组的犬只尿道有小范围狭窄,剖检发现新生段有瘢痕;EPCs组的犬只排尿时间延长,新生尿道段狭窄,剖检显示新生段粗糙,瘢痕较多;组织学观察显示新生段上皮化不完整;羊膜修复组和自体修复组的犬只排尿异常,新生尿道段狭窄,剖检显示新生段瘢痕化严重,有多处皱缩,组织学观察显示上皮化不完整,仅为单层上皮,自体修复组的犬只尿道新生段几乎无上皮细胞覆盖。结果表明:证明用负载BMSCs和EPCs 2种细胞的脱细胞人羊膜基质可成功修复犬长段管状尿道缺损。

    2019年01期 v.39;No.265 13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0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Ⅰ型胶原涂层聚己内酯(PCL)半月板组织工程支架的细胞亲和性

    崔豪;赵雯;邹彤;戴鹏秀;张欣珂;张毅;张翊华;

    通过3D生物打印机制备聚己内酯(PCL)组织工程半月板支架,评价其生物力学特性进而筛选出具有最优力学性能的支架,而后检测支架的理化特性并在支架表面涂覆Ⅰ型胶原蛋白改善其细胞亲和性。结果显示,打印支架孔隙率分别为(61.96±0.66)%,(48.65±0.94)%和(31.76±1.50)%,孔隙率为(61.96±0.66)%的支架具有最高压缩模量,支架吸水率与支架体外降解率在第4,8,12周分别为(8.95±0.08)%,(9.24±0.08)%,(9.52±0.02)%和(0.86±0.05)%,(1.29±0.02)%,(1.56±0.13)%,扫描电镜观察计算发现支架平均孔径为500μm左右;通过细胞初始黏附试验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表面涂覆Ⅰ型胶原蛋白的支架其细胞黏附数明显多于未涂覆的支架;细胞增殖试验表明细胞可很好的在支架上生长增殖且细胞在表面涂覆有Ⅰ型胶原蛋白的支架上增殖性能更好。本试验初步证明,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的PCL组织工程半月板支架经Ⅰ型胶原表面改性后其细胞亲和性得到改善。

    2019年01期 v.39;No.265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3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细胞自噬相关信号通路分子在猪卵巢黄体形成与退化过程中的表达

    齐丽娜;蒋静乐;魏全伟;张月桥;茆达干;

    为了研究细胞自噬相关信号通路分子在猪卵巢黄体发育与退化过程中的表达,本试验以猪卵巢为对象,分别采集卵泡期卵巢(F)、早期黄体(E)、中期黄体(M)和晚期黄体(L),应用Western blot检测LC3-B、p-Akt、Akt、p-JAK2、JAK2、p-STAT3及STAT3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TAT3在卵巢中的细胞定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C3-B在早期及中期黄体表达量较高(P<0.01);p-Akt在卵泡期卵巢的表达量高于黄体期(P<0.05),且黄体发育的不同时期差异不显著(P>0.05);p-JAK2在早期黄体表达量较高(P<0.05);p-STAT3在晚期黄体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Akt、JAK2与STAT3的表达量在整个卵巢周期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TAT3主要定位在猪卵巢卵泡的颗粒细胞、膜细胞和黄体的类固醇生成细胞中。结果表明,猪黄体细胞的自噬可能受多种信号通路的协同调控,为进一步研究黄体形成和退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2019年01期 v.39;No.265 14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植物多糖对断奶仔猪小肠黏膜形态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谢红兵;邹云;刘丽莉;杨永生;贺建华;

    旨在探讨断奶仔猪饲粮中单独或联合添加黄芪多糖、牛膝多糖及白术多糖对其小肠黏膜形态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256头35日龄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8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采用三因素两水平(2×2×2)试验设计,饲粮中黄芪多糖、白术多糖和牛膝多糖的添加水平均为0,800mg/kg,试验共进行28d。结果显示:植物多糖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黏膜绒毛高度,提高绒腺比(P<0.05),3种多糖联用效果最适。与对照组相比,多糖组断奶仔猪回肠V/C比值显著提高(P<0.05),各单一多糖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种多糖联合添加与两两添加及单一添加相比显著提高了V/C比值(P<0.05)。多糖组断奶仔猪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的活性、血清中内毒素(ET)含量及D-乳糖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3种多糖联用效果最适。多糖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肠道黏膜Occludin、Claudin和ZO-1的基因表达量(P<0.05)。单一添加黄芪多糖、白术多糖及牛膝多糖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肠道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1(SGLT1)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对葡萄糖转运载体2(GLUT2)mRNA相对表达量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多糖两两联用及3种多糖联合添加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肠道SGLT1和GLUT2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结果表明,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植物多糖可显著改善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形态结构和肠道的通透性,其机制可能与植物多糖改善断奶仔猪肠黏膜屏障功能作用有关。

    2019年01期 v.39;No.265 150-157+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5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冷冻保存新生牛睾丸组织中支持细胞的分离纯化

    姜禹;赵欣欣;安星兰;蔡宁宁;张胜;王添;唐博;李子义;张学明;

    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SCs)是生精上皮中的多功能体细胞,其分离培养对体外探讨精子发生机理至关重要。因牛新鲜睾丸组织取材不便,本试验在前期基础上探讨了从冷冻保存的新生牛睾丸组织中分离纯化SCs的可行性。将冻存的1日龄牛睾丸组织复苏,进行形态学检查和SCs分离培养。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曲细精索及睾丸间质保存完好。二步酶消化结果显示,生精上皮解离良好。利用差异贴壁法将原代细胞纯化后扩大培养,绝大多数细胞呈不规则多边形,3d即可生长至汇合。RT-PCR分析显示,贴壁细胞表达SCs阳性分子标记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雄性激素结合蛋白(ABP)而不表达精原细胞分子标记PLZF。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所获细胞中ABP和GDNF阳性细胞数分别为99.7%和99.8%。以上结果表明,从冻存的新生牛睾丸组织中可获高纯度的SCs。本试验结果为后续相关试验奠定了基础。

    2019年01期 v.39;No.265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Scriptaid联合5-Aza-CdR对水牛成纤维细胞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影响

    赵鑫;俸云;史鹏飞;余庆;邵齐明;许洁;范威宏;文冬梅;石德顺;陆凤花;

    旨在探讨Scriptaid和5-Aza-CdR共同处理水牛耳部成纤维细胞(buffalo adult fibroblasts,AFs)对细胞生长特性、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为提高水牛体细胞重编程效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首先使用不同浓度的Scriptaid(0,0.05,0.10μmol/L)和5-Aza-CdR(0,0.02,0.10μmol/L)分别处理AFs,筛选出最佳处理浓度后联合处理AFs 24h。随后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分析联合处理后细胞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H3K18乙酰化变化情况,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对其甲基化和乙酰化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适宜浓度的Scriptaid(0.05μmol/L)和5-Aza-CdR(0.02μmol/L)对细胞正常的形态、生长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联合处理后AFs中DNA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而组蛋白H3K18位点的乙酰化水平显著上升(P<0.05)。QPCR分析结果显示,联合处理后AFs中的DNA甲基化相关基因Dnmt1、TET1和TET2的表达水平均出现下调,其中Dnmt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和HDAC2的表达水平也出现下调,其中HDAC1下调显著(P<0.05);而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CBP,P300和HAT1的表达水平出现上升,其中P300和HAT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Scriptaid(0.05μmol/L)和5-Aza-CdR(0.02μmol/L)联合处理AFs,对细胞形态和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可以有效降低细胞甲基化水平并提高组蛋白H3K18位点的乙酰化水平。

    2019年01期 v.39;No.265 163-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3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日龄和羽型太行鸡卵巢繁殖调控基因的表达分析

    张乐超;王晗;张秀玲;王麒;周荣艳;李兰会;李祥龙;

    旨在mRNA水平上研究催乳素受体(PRLR)、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雌激素受体2 (ESR2)、多巴胺受体2(DRD2)和血管活性肠肽(VIP)5个繁殖调控基因在5个不同日龄的太行鸡卵巢中的表达变化,为太行慢羽鸡的高产蛋性能提供依据。应用RT-qPCR方法检测快慢羽太行鸡卵巢组织中5个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2~(-ΔΔCt)表示的相对表达量进行羽型和日龄的差异分析,2~(-ΔCt)表示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基因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52(育雏末期)~300d(产蛋高峰期)太行鸡PRLR表达持续升高,慢羽鸡表达均高于快羽鸡,且在250d产蛋高峰期慢羽鸡表达显著高于快羽鸡((1.20±0.23)vs(0.58±0.16),P<0.05);但0d表达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日龄(P<0.05),且快羽鸡表达显著高于慢羽((2.76±0.00)vs(0.70±0.54),P<0.05);FSHR表达量随日龄逐渐降低,但慢羽鸡表达均高于快羽鸡,且在0,52d显著高于快羽鸡((23.97±1.28)和(12.93±4.37)vs (18.00±0.00)和(6.00±2.15),P<0.05);DRD2表达呈现波动降低,0d慢羽鸡表达显著高于快羽鸡((51.86±9.42)vs(15.88±0.00),P<0.05);5个日龄ESR2表达慢羽鸡均高于快羽鸡,且在250d产蛋高峰期慢羽鸡显著高于快羽鸡((2.71±0.75)vs(1.11±0.40),P<0.05);VIP表达在139(开产期)~300d(产蛋高峰期)逐渐升高,产蛋高峰慢羽鸡表达高于快羽鸡但差异不显著(P>0.05)。PRLR和FSHR对卵巢卵泡发育发挥关键作用,与慢羽太行鸡的高产蛋水平密切相关;DRD2、ESR2和VIP在太行鸡发育和产蛋过程中表达波动变化,对PRLR和FSHR的表达存在调控作用影响太行鸡的产蛋性能。

    2019年01期 v.39;No.265 171-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硒对雏鸡空肠和回肠IL-1β、IL-6和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

    单旭菲;王建发;贺显晶;郝丹丹;张旭;王海;王晓雅;武瑞;

    通过复制缺硒雏鸡模型,对雏鸡空肠和回肠中主要细胞因子的变化进行不同时间点的检测,为硒调控肠黏膜免疫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选取120只1日龄的SPF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对照组雏鸡饲喂全价饲料,试验组雏鸡饲喂缺硒饲料。分别在试验期7,14,21,28d对雏鸡进行剖杀并取其空肠与回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缺硒雏鸡空肠在试验期14,21d时,IL-1β、IL-6和TNF-α细胞因子的表达量均升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28d时,除IL-1β的表达量降低(P<0.05),其他细胞因子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缺硒雏鸡回肠在试验期14,21d时,IL-1β、IL-6和TNF-α细胞因子表达量均升高(P<0.01);在28d时,IL-6和TNF-α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果表明,缺硒能够上调肠黏膜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mRNA的相对表达量,这可能与硒缺乏导致雏鸡肠黏膜中氧自由基含量升高有关。

    2019年01期 v.39;No.265 17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细小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曾倩;王海军;裴志花;孙明洁;张雪竹;王开;胡桂学;

    细小病毒(parvovirus)属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细小病毒亚科(parvovirinae)、细小病毒属(protoparvovirus),是单链线状DNA病毒,病毒颗粒无囊膜。细小病毒自然感染宿主范围广,包括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及人类。由细小病毒引起的细小病毒病正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并严重威胁着人与动物的健康。现阶段实验室应用广泛的细小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核酸探针检测、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重组酶聚合酶扩增反应(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DNA芯片技术等方法。本综述分别对不同细小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2019年01期 v.39;No.265 18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7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在禽类病原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向华;文翼平;杨国淋;顾佳;曹三杰;文心田;

    基因芯片是继PCR后发展起来的一项快速、特异性好、敏感性强及高通量等优点的自动化基因检测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药物筛选、基因研究和疾病诊断检测等方面。随着病原不断发生基因重组,变异等现象,禽类病毒不断逃避免疫保护导致了强毒株的出现。传统的芯片检测方法虽然能够实现病毒的检测,然而昂贵的仪器设备和较长的检测时间严重阻碍了芯片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一种低成本、时间短、快速有效的新的基因芯片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是解决当前禽业产业发展的必要手段。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方法的改良及应用已成为目前疾病诊断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主要综述了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在禽类疾病检测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对今后该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作了展望。

    2019年01期 v.39;No.265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6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