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兽医学

  • CSFV、PRV和PRRSV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顾文源;范京惠;邸晶美;罗尚星;刘宝京;左玉柱;

    由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繁殖障碍性疫病在中国的不断暴发,增加了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了建立同时检测这3种病毒的多重PCR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这3种病毒的参考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对反应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同时检测CSFV、PRV和PRRSV的多重PCR方法。该方法扩增的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570(CSFV),232 (PRRSV)和173bp(PRV)。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3种病毒的核酸最低检出量分别为23.88(CSFV),13.10(PRRSV)和14.60pg(PRV),对大肠杆菌(Ec.oli)、沙门菌(Salmonella)、猪乙型脑炎病毒(JEV)及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收集的168份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CSFV阳性率为24.4%,PRRSV阳性率为21.4%,提示河北省该段时间内引起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的主要病原为CSFV和PRRSV。经多重PCR检测为PRRSV、PRV或CSFV阳性的临床样本,再次使用商品化的试剂盒进行检测,符合率为100.0%。这些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多重PCR方法省时、高效,可用于PRRSV、PRV和CSFV感染的临床诊断。

    2019年02期 v.39;No.266 193-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河北省PRRSV流行毒株的分离鉴定

    刘玄福;郝建香;宋涛;辛树阳;张守聪;田瑞;芮萍;王秋悦;刘谢荣;马增军;

    为了全面调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在河北省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共收集河北省833份病死猪临床样品,利用RT-PCR方法对其进行PRRSV检测,共检出419份阳性病料,阳性率高达50.3%。其中NADC30-like PRRSV阳性率为49.1%;HP-PRRSV阳性率为3.1%;经典株PRRSV没有检出;HP-PRRSV和NADC30-like PRRSV共感染样品为16份,共感染率为1.9%。此外,本研究成功地分离到3株NADC30-like毒株,并测通其全基因组序列,与国内外流行毒株进行序列比对和基因重组分析发现,这3个毒株中的QHD1株为重组毒株,亲本可能为PRRSV NADC30毒株和疫苗株RespPRRS MLV,2处重组分别位于7 913~8 015nt和12 780~13 158nt处。本研究为河北省PRRSV的深入研究和防控奠定了基础。

    2019年02期 v.39;No.266 198-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猪瘟病毒GZA株的分离鉴定及遗传变异分析

    胡玲玲;汤德元;曾智勇;王彬;黄涛;龙冬梅;石远菊;杨伟;叶丽;

    本研究收集贵州规模化猪场猪瘟净化过程中RT-PCR检测阳性病料,采用细胞接毒技术、病毒的形态结构观察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等分离鉴定了1株猪瘟病毒(CSFV),命名为CSFV GZA株,并对GZA株E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差异性分析。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接种PK-15细胞后连传7代RT-PCR均能扩增出CSFV特异性条带;病毒粒子在电镜下呈椭圆形或圆形,直径30~80nm;该毒株E2基因与参考毒株E2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82.8%~83.4%,氨基酸相似度88.7%~90.6%,并在713,725,729,734,738氨基酸位点发生改变;遗传进化树分析还得出GZA株E2基因与参考毒株遗传距离较远。说明本次分离株与其他流行株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为以后CSFV病原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2019年02期 v.39;No.266 204-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猪盖他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王傲杰;周峰;王新港;常洪涛;陈陆;崔丹丹;杨霞;刘红英;王川庆;

    参考GenBank中猪盖他病毒(Getah virus,GETV)的全基因组序列,针对NSP3保守区域设计1对扩增片段为810bp的引物,建立了一种检测GETV的RT-PCR方法,其检测灵敏度为102.25 TCID50/mL,检测PRV、PCV2、PRRSV、CSFV、JEV、PEDV、TGEV和PoRV均为阴性,特异性和可重复性均良好。应用此方法首次从79份猪临床病料中检出GETV阳性4份(5.06%);从6个厂家6个种类的63批次猪用活疫苗中共检出来源于一个厂家同一种类的3个批次GETV阳性活疫苗(批次阳性率4.76%)。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等优点,可分别用于临床发病猪群和疫苗污染GETV的检测,为本病的快速诊断和确保疫苗质量提供了有效手段。

    2019年02期 v.39;No.266 209-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2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chTLR3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及gga-miR-6655-5p对其调控的分子机制

    欧阳伟;钱晶;王晶宇;夏兴霞;潘群兴;王晓丽;诸玉梅;王永山;

    为了探讨鸡Toll样受体3(chicken toll-like receptor 3,chTLR3)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感染中的作用及microRNA(miRNA)对其调控的分子机制,本研究用IBDV感染DF-1细胞,q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IBDV感染可使DF-1细胞中chTLR3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chTLR3激活表达后可抑制IBDV的复制,进一步分析其机理发现,chTLR3表达上调可激活IFN-β启动子和抗病毒天然免疫基因Mx启动子的活性及NF-κB和IRF-7信号通路。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发现gga-miR-6655-5p可作用于chTLR3的3′UTR;q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gga-miR-6655-5p可以使chTLR3的蛋白水平表达降低,但mRNA水平没有变化。本研究表明:gga-miR-6655-5p可以作用于chTLR3的3′UTR负调控chTLR3的表达,抑制IFN-β启动子和Mx启动子活性,使IBDV在细胞中的复制水平提高。

    2019年02期 v.39;No.266 215-222+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4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某地区牛、羊肠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李欣;胡俊英;林倩;王旭;郑博伟;张泽财;胡莉萍;王新平;

    牛、羊肠道病毒感染为国内新近报道的动物传染病,其流行病学本底在国内缺乏。为了解牛、羊肠道病毒感染的情况,本研究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采集于山东省某地区的奶牛、肉牛、绵羊和山羊粪便样品进行了肠道病毒的检测。同时对ELISA检测为阳性的部分样品进行了病毒分离,并以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对分离毒株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奶牛的肠道病毒感染率为25.0%,肉牛群的感染率为7.6%,绵羊的肠道病毒感染率58.6%,山羊的肠道病毒感染率为48.5%,该结果为肠道病毒感染的防制提供流行病学的理论依据。

    2019年02期 v.39;No.266 223-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 ]
  • 猪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与整合子-基因盒的相关性

    李富祥;廖德芳;李楠;苗海生;宋建领;赵文华;杨仕标;李华春;

    为了解猪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与整合子-基因盒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腹腔注射法测定52株大肠杆菌对昆明小鼠的致病性;采用K-B法测定致病性大肠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致病性大肠杆菌Ⅰ、Ⅱ和Ⅲ型整合子及其基因盒进行PCR检测及测序分析,并分析其整合子-基因盒与耐药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52株大肠杆菌对小鼠均具有较强致病性,96.15%分离株对15种抗菌药物表现为多重耐药性,61.54%分离株耐药性均在八重耐药以上。Ⅰ、Ⅱ和Ⅲ型整合子阳性率分别为84.62%,15.38%和3.85%。Ⅰ型整合子检测到dfrA17-aadA5(18.18%)、dfrA12-orfF-aadA2(4.55%)和dfrA1-catB3-aacA4(4.55%)基因盒,Ⅱ型整合子检测到dfrA1-sat2-aadA1(50.00%)基因盒,Ⅲ型整合子未检测到基因盒,基因盒阳性率与细菌耐药性不存在相关性。

    2019年02期 v.39;No.266 228-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在鸭源鸡杆菌快速鉴定中的应用

    王海花;皇甫和平;李文刚;苗丽;董青;孙彦婷;郭宏伟;王宏魁;杜振隆;贾含笑;

    按照MALDI-TOF MS要求进行56株鸡杆菌分离株的样品制备,点靶并获取样品质谱图,运用Biotyper分析软件对所获取的质谱图鉴定分析;同时对这些菌株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gyrB基因的PCR扩增和序列分析,进行辅助分析鉴定。结果显示,56株鸡杆菌分离株经MALDI-TOF MS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均鉴定为鸭源鸡杆菌,阳性率为100.0%;荧光定量PCR鉴定出55株鸭源鸡杆菌,阳性率为98.2%(55/56)。结果表明,MALDI-TOF MS可用于鸭源鸡杆菌分离株的快速鉴定,操作简便,准确率高。

    2019年02期 v.39;No.266 234-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分子佐剂eda对巨型艾美耳球虫亚单位疫苗的影响

    陈志;丁可欣;徐焘杰;陈欢;黄潇航;黄志坚;殷光文;

    纤维连接蛋白外域A(fibronectin extra domain A,eda)可以作为一种佐剂,而免疫相关蛋白1(IMPⅠ)是巨型艾美耳球虫中的一种免疫保护抗原。本试验将eda基因和EmIMPⅠ基因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VAXⅠ-eda-EmIMPⅠ和pVAXⅠ-EmIMPⅠ,对eda作为EmIMPⅠ的分子佐剂的功能进行研究。首先,根据本实验室保存的含eda-EmIMPⅠ与EmIMPⅠ的载体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目的片段,将目的片段分别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Ⅰ中,构建质粒pVAXⅠ-eda-EmIMPⅠ和pVAXⅠ-EmIMPⅠ,然后将质粒转入大肠杆菌感受态Trans1-T1中,大量提取质粒。将提取的质粒通过肌肉注射到鸡体内,进行免疫学试验,对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ELISA检测中,eda佐剂组,IgG效价的D值最高,其抗体滴度为6 400,血清中IL-10含量明显多于其他组,IFN-γ细胞因子的提升最高。eda佐剂组在卵囊计数方面,减少卵囊排出量仅次于空白组。肠道病变计分中,eda佐剂组计分仅次于空白组,对肠道保护效果最好。从增重来看,eda佐剂组也是攻虫组当中增重最多的一组。所以,从各项检测结果来看,eda佐剂组有明显的优势,EmIMPⅠ组从检测结果上看差于eda佐剂组,说明含eda佐剂能使EmIMPⅠ增强其免疫原性。

    2019年02期 v.39;No.266 239-243+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人兽共患病

  • 乙型脑炎重组痘苗病毒候选疫苗对猪体的免疫效果

    肖朋朋;刘昊;靖杰;韩继成;曹亮;李成辉;张金勇;李一权;鲁会军;金宁一;

    重组痘苗病毒候选疫苗rVTT-JEVE投入使用之前需要进行本体动物免疫和攻毒保护试验,本研究将重组痘苗病毒rVTT-JEVE进行仔猪免疫接种,分别在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水平上评价其免疫效果,并检测攻毒后仔猪体内乙型脑炎病毒载量,分析讨论乙型脑炎重组痘苗病毒候选疫苗rVTT-JEVE对猪体的免疫效果。经2次仔猪免疫接种后,重组痘苗病毒rVTT-JEVE组的IgG抗体水平是商品疫苗SA-14-14-2组的1.5倍,显著高于SA-14-14-2组(P<0.05),而且rVTT-JEVE组的中和抗体效价达到SA-14-14-2组的1.7倍,显著高于SA-14-14-2组(P<0.05)。rVTT-JEVE组的T淋巴细胞刺激指数为SA-14-14-2组的1.6倍,显著高于SA-14-14-2组(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rVTT-JEVE候选疫苗组和SA-14-14-2商品疫苗组JEV病毒载量均显著低于PBS对照组(P<0.05),均可有效保护仔猪感染JEV。

    2019年02期 v.39;No.266 24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香豆素化合物体内外抗狂犬病病毒的效果

    徐梦娴;李明凯;涂忠忠;朱国强;涂长春;刘艳;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引起的一种以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为特征的高度致死性人兽共患传染病,虽然人类尝试了多种方法用于治疗狂犬病,但到目前为止,狂犬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死亡率仍高达100%,因此,寻找有效的抗RABV药物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有研究显示香豆素化合物(coumarin,CM)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但其对RABV的作用目前尚没有研究。首先以BHK-21细胞为模型,通过SRB、直接免疫荧光(DFA)和病毒滴度等方法,在体外筛选具有良好抗RABV作用的CM,进而从直接灭活、阻滞吸附、不同时间点对病毒抑制效果等方面探讨CM体外抗RABV的作用机制。随后构建RABV感染动物模型,观察筛选获得的CM是否可以挽救病毒感染小鼠。结果显示,CM-3(9种CM分别标记为CM-1~9)可以有效抑制RABV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但不能直接灭活病毒,也不能阻滞RABV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其在RABV感染48h内均可以显著抑制病毒复制,最高抑制率可达60.0%。另外,结果显示在RABV感染后3~12h内用药,CM-3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抑制率均为50.0%以上;随后,通过体内试验证实CM-3(50mg/kg)可将感染小鼠的存活率由0%提高至12.5%。综上,结果提示,CM-3可能通过感染后抑制病毒复制的方式发挥抗RABV的作用,而此类结构的CM有可能作为潜在的药物用于狂犬病的治疗。

    2019年02期 v.39;No.266 250-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3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表达Omp31基因重组牛布鲁菌的构建及鉴定

    梁佳茗;钱晶;卜昭阳;郎需龙;王莉;王秀然;杨艳玲;王晓旭;屈海龙;王兴龙;

    为提高布鲁菌疫苗株的免疫保护效果,本试验以牛布鲁菌疫苗株S19为研究对象,将羊布鲁菌Omp31基因克隆、扩增并插入至广宿主质粒pBBR1MCS-2中,构建重组质粒pBBR1MCS-Omp31;通过电转化的方式转入S19感受态细胞中,经抗性基因筛选和PCR验证,获得重组牛布鲁菌S19-Omp31株;该重组菌株连续传25代未发现重组质粒和Omp31基因丢失,表明其遗传稳定性良好;进一步经SDS-PAGE检测可见约26 000相对分子质量的目的条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目的蛋白可与His单克隆抗体及Omp31蛋白高免血清反应。本研究构建的重组牛布鲁菌S19-Omp31株能够稳定表达目的基因,为进一步开展S19-Omp31株的免疫效果评价奠定基础。

    2019年02期 v.39;No.266 260-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突变体的表达及免疫保护力评价

    杜吉革;薛麒;朱真;李启红;印春生;姚文生;康凯;陈小云;

    对已知的产气荚膜梭菌CPA编码基因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引入包括第56和130位的天冬氨酸(D)突变为甘氨酸(G),及第275位的酪氨酸(Y)和第336位的天冬氨酸(D)突变为天冬酰胺(N)的4个氨基酸突变,经人工合成获得基因片段Gcpam4。将Gcpam4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进行表达与纯化,获得重组蛋白rCPAm4。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CPAm4与产气荚膜梭菌A型毒素抗血清的反应性,并采用小鼠检测纯化蛋白的毒力。随后,将rCPAm4与Montanide ISA 201佐剂以1∶1的比例混合乳化制备疫苗,免疫家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方法检测兔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二免后21d,对家兔通过耳缘静脉注射1个家兔MLD剂量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以检测rCPAm4对家兔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rCPAm4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且能与产气荚膜梭菌A型毒素抗血清反应;小鼠安全性试验显示,5.5mg/kg剂量的rCPAm4对小鼠仍无致死性;免疫rCPAm4后,每毫升的一免抗血清可中和10~20个小鼠MLD、二免抗血清可中和30~50个小鼠MLD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1个家兔MLD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攻毒后,对照组家兔100%死亡,免疫组家兔得到了100%的保护。以上结果表明,rCPAm4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从而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数据。

    2019年02期 v.39;No.266 265-270+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蜱传反刍动物艾立希体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王素华;袁淑辉;吴绍强;吕继洲;帅江冰;张晓峰;赵治国;

    为建立一种快速、敏感检测反刍动物艾立希体的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反刍动物艾立希体pCS20基因保守区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经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反刍动物艾立希体巢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特异性检测反刍动物艾立希体DNA,而对牛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牛环形泰勒虫和弓形虫的检测均为阴性,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该方法灵敏度可达1.04×101拷贝/μL,是反刍动物艾立希体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10倍,是常规PCR的1 000倍。对50只血蜱、花蜱和微小牛蜱DNA进行检测,巢式PCR、反刍动物艾立希体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和常规PCR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0%,14.0%和0.0%。本试验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方法适用于反刍动物艾立希体病的早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蜱传反刍动物艾立希体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2019年02期 v.39;No.266 271-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基础兽医学

  • 缺硒对雏鸡空肠和回肠IFN-γ、IL-2、IL-4基因转录的影响

    王海;王建发;贺显晶;郝丹丹;张旭;单旭菲;贾大庆;武瑞;

    选取120只1日龄的SPF雏鸡,随机分为低硒饲料组和正常饲料组。分别在试验期7,14,21,28d对雏鸡进行剖杀并取其空肠与回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2、IL-4和IFN-γ基因转录结果,以明确硒缺乏对雏鸡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雏鸡在试验期14和21d时,空肠中IL-4基因转录结果极显著降低(P<0.01),IL-2和IFN-γ基因转录结果极显著升高(P<0.01);28d时,IL-4基因转录结果极显著降低(P<0.01),IL-2基因转录结果显著降低(P<0.05),IFN-γ基因转录结果无明显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雏鸡在试验期14和21d时,回肠中IL-4基因转录结果极显著降低(P<0.01),IL-2和IFN-γ基因转录结果极显著升高(P<0.01);28d时,IL-2、IL-4、IFN-γ基因转录结果极显著降低(P<0.01)。结果说明,硒对雏鸡肠黏膜部分细胞因子IL-2、IL-4、IFN-γ的分泌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为硒调控肠黏膜免疫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2019年02期 v.39;No.266 276-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光照时长对鸡睾丸褪黑素受体及合成酶表达的影响

    董杨云逸;宫永胜;王军;吕文发;

    旨在研究不同光照时长对鸡睾丸组织中褪黑素受体及合成酶表达规律的影响。选用20周龄体质量相近的AA(爱拔益加)种公鸡共12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8.0,11.5和16.0h光照处理,饲喂4周,饲喂结束后颈动脉放血致死,采取睾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鸡睾丸组织中褪黑素受体及合成酶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鸡睾丸组织中褪黑素受体MEL-1A、MEL-1B和MEL-1C,褪黑素合成酶AANAT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随光照时长增加而显著降低(P<0.01);但合成酶ASMT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褪黑素受体MEL-1A、MEL-1B和MEL-1C及合成酶AANAT的表达与光照时长呈负相关。

    2019年02期 v.39;No.266 281-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牛磺鹅去氧胆酸对糖皮质激素受体激活效应

    宝力格;周蕾;何秀玲;关红;钱英红;李培锋;

    探讨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对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激活效应,采用免疫荧光术检测NR8383细胞内GR的表达及不同浓度TCDCA对NR8383细胞核移位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了TCDCA对AA大鼠FLS细胞中由GR产生的VCAM-1和COX-2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了TCDCA对AA大鼠FLS细胞中由GR介导的V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TCDCA可以极显著性(P<0.01)的激活NR8383细胞内的GR受体,且在加入GR的特异性抑制剂RU486之后,GR受体的荧光值显著下降,表明RU486阻断了TCDCA对GR受体的激活作用。而TCDCA组和DEX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CDCA可以抑制VCAM-1及COX-2的表达量。由此进一步证明TCDCA是通过GR受体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2019年02期 v.39;No.266 286-29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TDO2对梅花鹿鹿茸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丁军莉;马莉;柳舒;岳占碰;郭斌;杨占清;

    为了研究色氨酸2,3-双加氧酶(TDO2)在梅花鹿茸角再生中的作用,本试验通过原位杂交方法检测TDO2mRNA在梅花鹿茸角中的表达。在体外分离培养的鹿茸软骨细胞中添加TDO2抑制剂680C91,诱导24h后,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肥大软骨细胞分化标志分子Ⅹ型胶原(COLⅩ)及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mRNA表达的变化,进一步研究TDO2对鹿茸软骨细胞分化的调节机理。结果发现,TDO2在鹿茸真皮层、间充质层及软骨层中均有表达。680C91诱导24h后,鹿茸软骨细胞中COLⅩ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同时RUNX3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TDO2可能通过RUNX3来调节梅花鹿鹿茸软骨细胞的分化。

    2019年02期 v.39;No.266 292-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酿酒酵母细胞壁可通过TLR2受体调控绵羊瘤胃上皮细胞表达SBD-1

    田巧珍;金鑫;张曼;张召议;王云鹤;杨银凤;

    旨在研究酿酒酵母细胞壁对体外培养绵羊瘤胃上皮细胞β-防御素-1(sheep beta-defensin-1,SBD-1)表达的影响及其调控途径,为揭示酿酒酵母细胞壁对机体免疫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将不同质量浓度的酿酒酵母细胞壁提取物(0,25,50,100,200,400mg/L)作用于绵羊瘤胃上皮细胞不同时间(0,2,4,8,12,24h)后,检测上皮细胞SBD-1和Toll样受体-2(TLR2)mRNA表达水平,并进一步通过TLR2阻断试验来证实TLR2是否介导酵母细胞壁促进SBD-1表达。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酵母细胞壁刺激瘤胃上皮细胞时,随着细胞壁浓度的增加SBD-1mRNA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酿酒酵母细胞壁质量浓度为200mg/L刺激12h时,SBD-1 mRNA表达量达到峰值,与对照组和其他时间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用质量浓度为200mg/L的酿酒酵母细胞壁刺激绵羊瘤胃上皮细胞不同时间,同样在12h时,TLR2的mRNA表达量达到最大;阻断试验表明TLR2可介导SBD-1的表达。本研究结果表明酿酒酵母细胞壁可促进绵羊瘤胃上皮细胞SBD-1的表达,且质量浓度200mg/L时,刺激瘤胃上皮细胞12h时SBD-1的表达量达到最高,而TLR2参与该调控过程。

    2019年02期 v.39;No.266 296-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1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临床兽医学

  • P物质与犬术后急性疼痛强度关系

    徐涛;陈画菡;谌颜;张西君;贾坤;熊惠军;陈义州;李守军;远立国;

    P物质与术后疼痛密切相关,为了探究P物质与犬术后急性疼痛强度的关系,本试验基于比格犬术后急性疼痛模型,通过量表评分和P物质基因表达量比较研究犬术后急性疼痛强度。结果显示,试验组犬术后疼痛在1~24h期间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P物质基因表达量与量表评分对应良好,呈正相关。结果表明,P物质的基因表达量跟疼痛强度呈正相关,为犬术后疼痛的量化和科学干预奠定基础,对推进动物"疼痛最小化"有重要意义。

    2019年02期 v.39;No.266 303-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亚急性乌头碱中毒对小鼠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刘彦兵;王辉;路浩;杨琳;杨涵琪;郭蓉;姚茹;穆璐;赵宝玉;

    为了探讨乌头碱对小鼠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将120只小鼠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生理盐水)、低剂量组(0.14μmol/L)、中剂量组(0.28μmol/L)、高剂量组(0.56μmol/L),连续灌胃30d。分别在10,20,30d每次每组随机采集10只小鼠血液,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血液中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Ph)、单核细胞(Mon)、中心粒细胞(Gran)、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和血小板(PLT)的含量。结果显示,高剂量组小鼠肝脏、肺脏、大脑的脏器系数明显增加(P<0.05或P<0.01)。随毒物浓度的增加,各染毒组WBC、LymPh、Mon、Gran先升高后降低,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变化最为明显,且差异显著(P<0.05或P<0.01)。RBC、HGB、HCT和PLT持续降低,在20和30d时,除低剂量组外,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乌头碱对小鼠血液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且存在明显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可引起动物贫血,降低机体免疫机能。

    2019年02期 v.39;No.266 307-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番泻叶颗粒治疗复方地芬诺酯便秘小鼠试验

    胡军;毕海林;杨敬;苏玲;肖裕章;潘瑶;张超;唐建华;

    将77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7组进行造模,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和5,10,20,30,40,50mg/kg复方地芬诺酯剂量组(以地芬诺酯计);以小鼠首粒黑便时间、8h内排便粒数和质量、每粒粪便质量判定模型。将便秘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复方地芬诺酯组、莫沙必利组和番泻叶颗粒治疗组(高、中、低剂量),观察不同剂量的番泻叶颗粒对便秘小鼠首粒黑便时间、8h内排便数目和质量,小鼠体质量变化和小肠推进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以地芬诺酯计30mg/kg的复方地芬诺酯组小鼠首粒黑便时间显著延长(延长79.67min),8h内粪便数目和质量以及每粒粪便质量显著降低。与便秘小鼠相比,600mg/kg番泻叶颗粒组小鼠首便时间显著缩短(减少37.17min),排便粒数(增加11.17粒)和质量(提高0.55g)显著增加,小肠推进率提高20.57%;以地芬诺酯计30mg/kg的复方地芬诺酯能够有效抑制肠管蠕动,成功复制稳定性好的小鼠便秘模型。番泻叶颗粒能明显改善复方地芬诺酯所致的便秘症状,促进小肠蠕动,缩减肠内停留时间,为其临床有效性提供了试验依据。

    2019年02期 v.39;No.266 313-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5种中药对猪霍乱沙门菌的抑菌作用

    李东;于丹;曾范利;宗颖;时坤;李健明;赵丹;杜锐;

    为研究黄连、黄芩、五倍子、黄柏和鱼腥草提取物对猪霍乱沙门菌的抑菌效果,采用超声波处理,乙醇回流,水浴加热的方法提取5种中药的有效成分,采用2倍稀释法分别测定提取物对猪霍乱沙门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采用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提取物对猪霍乱沙门菌的联合抑菌效果。结果显示,黄连单独抑菌时的MIC值较其他中药的MIC值低,且与黄芩、五倍子联合用药时MIC值由7.81×103 mg/L降到3.91×103 mg/L。而黄芩与黄连、黄柏、五倍子、鱼腥草联合用药时MIC值均降低。黄芩与其他4种药联合用药后抑菌效果增强,且与五倍子联合用药时FICI值小于0.5表现为协同作用,并且2种药物的MIC降低明显。结果表明,黄连、黄芩、五倍子对猪霍乱沙门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黄连、黄芩、五倍子联用时,抑菌效果为协同或相加作用;黄芩与鱼腥草联用时抑菌效果为无关作用;黄柏与鱼腥草联用时抑菌效果也为无关作用。

    2019年02期 v.39;No.266 318-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

    刘康军;曹菲菲;孙莹慧;李建基;孟霞;崔璐莹;王亨;

    为研究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本试验通过MALDI Biotyper系统对分离自3个奶牛场的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及聚类分析,并采用PCR方法对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c、clfA、fnbA、fn-bB、tsst-1、sea、seb和sec等14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被分为3个类群,各个类群之间及类群内菌株遗传距离较远。14种毒力基因中有7种被检出,检出率分别是nuc(100%)、fnbA (100%)、seg(64%)、clfA(52%)、fnbB(32%)、tsst-1(16%)和sea(4%),其余未检出。结果表明,不同奶牛场甚至同一奶牛场内存在多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株,且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毒力基因的数量和种类不同,并存在多种毒力基因组合,为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基础研究。

    2019年02期 v.39;No.266 323-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8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3 ]
  • 产苦马豆素疯草内生真菌U.oxytropis的发酵培养及苦马豆素检测方法的建立

    宋向东;郝宝成;梁剑平;续文君;王保海;刘建枝;夏晨阳;邢小勇;包世俊;胡永浩;

    通过对生长初期疯草内生真菌U.oxytropis菌丝复苏后连续培养32d,每隔4d取样1次,并设3个平行培养组,测定其不同培养时期菌丝干重变化,利用超声减压旋蒸法提取菌丝和发酵液中苦马豆素(SW),并分别利用薄层层析法、气相色谱法和α-甘露糖苷酶抑制法对菌丝、发酵液中SW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经测定疯草内生真菌U.oxytropis菌丝干重质量,确定疯草内生真菌U.oxytropis生长周期为24d;薄层层析法、气相色谱法和α-甘露糖苷酶抑制法都可快速对菌丝和发酵液中提取的SW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并比较3种检测方法,发现气相色谱法检测限低、灵敏度更高。本试验完成了疯草内生真菌U.oxytropis生长周期的测定,并建立了菌丝、发酵液中SW的有效、快速提取及检测方法,为下一步产苦马豆素疯草内生真菌U.oxytropis生物合成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2019年02期 v.39;No.266 328-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简讯

动物科学

  • 双酚A对孕鼠子宫、卵巢相关因子的影响及菟丝子黄酮的缓解作用

    张石磊;马双;史万玉;钟秀会;

    将60只昆明孕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孕鼠妊娠1~14d灌胃玉米油。B组为双酚A(BPA)组,孕鼠妊娠1~7d灌胃玉米油,8~14d灌胃BPA(500mg/kg)。C组为菟丝子黄酮+BPA组,孕鼠妊娠1~7d灌胃1mg/kg菟丝子黄酮,8~14d灌胃BPA(500mg/kg)。母鼠产后21d剖杀,取子宫卵巢检测。组织学观察发现BPA导致子宫或卵巢组织结构损伤,预先给予菟丝子黄酮有一定缓解作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均显示,BPA使母鼠AMH、StAR、Bax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CYP11a1、Kitlg、Bcl-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菟丝子黄酮显著缓解BPA引起上述因子的变化和伤害,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019年02期 v.39;No.266 337-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9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利用Samtools挖掘山羊生产繁殖相关Indels标记

    薛蕾;赵永聚;管代禄;张继攀;徐恢仲;

    随着研究的深入,从最初认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是导致遗传和表型多样性的主要原因,逐渐意识到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的普遍存在,并且与山羊生产繁殖性状密切相关。随着山羊参考基因组序列的公布及测序成本的降低,为大规模开发山羊Indels标记提供了可能。本研究就12个山羊个体(大足黑山羊,DBG,n=6;内蒙古绒山羊,IMCG,n=6)全基因组重测序结果,利用Samtools筛选群体间的差异In-dels。结果表明,12个山羊个体获得192.747GB基因组数据,平均每个个体检测到高质量的Indels位点为334 151个;比较基因组获得2个群体特有的Indels分别为110和100个,注释基因38和30个。其中大足黑山群体特有su-fu、sycp2位点和内蒙古绒山羊群体特有kdm4c位点可能是山羊生长繁殖相关候选Indel标记,为进一步精细解析山羊生产繁殖性状遗传机理奠定基础。

    2019年02期 v.39;No.266 349-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非洲猪瘟及防控技术研究现状

    扈荣良;于婉琪;陈腾;

    非洲猪瘟在我国境外已流行多年,2018年在我国首次出现。现概要介绍了非洲猪瘟流行、病原特性、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技术、疫苗研究和防控的基本情况,并讨论了非洲猪瘟防控面临的主要技术等问题,以便对非洲猪瘟及其防控有进一步认识。

    2019年02期 v.39;No.266 357-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下载次数:2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7 ] |[阅读次数:1 ]
  • 谷氨酰胺在预防动物应激反应中的应用

    刘宏睿;姚睿智;刘洋;史宏昭;刘鹏;李士泽;

    谷氨酰胺在机体内可作为小肠代谢的能源物质、免疫细胞的营养物质与抗氧化物质的合成前体,对多种应激导致的生理功能代谢异常有明显的改善与预防效果。所以,谷氨酰胺已在缓解冷应激、热应激、免疫应激及断奶应激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对谷氨酰胺的发现、结构、功能作用及其在畜禽应激和其他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2019年02期 v.39;No.266 370-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病原菌诊断技术及其在奶牛子宫内膜炎中的应用进展

    邵丹;张世栋;武小虎;王东升;董书伟;桑梦琪;喻琴;严作廷;

    病原菌感染可以引起动物多种疾病,给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子宫内膜炎是奶牛重要的繁殖疾病,多由病原菌混合感染所致。若能及时、准确地检测出引起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对该病的综合防治至关重要。目前,有关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诊断技术的报道很少,现对当前用于该病病原菌诊断的传统方法、免疫检测标记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对各种诊断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简要介绍这些诊断方法在奶牛子宫内膜炎中的应用情况,旨在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诊断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2019年02期 v.39;No.266 374-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