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兽医学

  • 宿主基因TBL1XR1沉默对水疱性口炎病毒复制的影响

    孙诗惠;王仁铃;宋德光;贺文琦;高丰;关继羽;

    为揭示转导蛋白(β)样1X连接受体1(TBL1XR1)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复制的影响,首先设计并构建沉默TBL1XR1的shRNA表达载体,并以其作为包装慢病毒的穿梭质粒,同骨架质粒共转染239T细胞后,成功包装出表达shTBL1XR1的慢病毒颗粒。以慢病毒感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并建立TBL1XR1表达沉默的细胞系,同时构建不靶向任何基因的对照细胞系。最后,用VSV感染TBL1XR1沉默细胞系,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VSV的复制能力。结果发现,对TBL1XR1进行沉默能显著抑制VSV的复制,推测TBL1XR1及其相关复合物在VSV侵染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研究结果不仅为揭示VSV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也对VSV的疫病防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019年12期 v.39;No.276 2277-2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6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毒株gE和gB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李艳华;王寅彪;李青梅;解伟涛;郭成留;郭军庆;邓瑞广;张改平;

    为建立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疫苗免疫抗体与病毒感染抗体鉴别诊断方法,分别以PRV变异毒株的gE或gB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选所需单克隆抗体,获得6株抗PRV gE蛋白的单抗(3E6、7E1、7C5、10C3、15C1、14C1)和6株抗PRV gB蛋白的单抗(1C1、5D2、2F11、5G8、10C7、8H5)。IPMA检测结果显示,gE蛋白单抗能识别PRV变异毒株,但不识别疫苗株;而gB蛋白单抗可同时识别PRV变异毒株和疫苗株。gE单抗10C3和gB单抗10C7的ELISA效价和IPMA效价均分别达1∶5×10~(5.0)和1∶8×10~(3.0)以上。所筛选出的单抗均不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等其他常见病毒发生交叉反应。gE蛋白和gB蛋白的表达及单抗的制备为PRV感染抗体与疫苗免疫抗体鉴别诊断(DIVA)试纸的研发奠定基础。

    2019年12期 v.39;No.276 2282-2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7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张世亨;黄海鑫;尹彦文;施开创;郑敏;汪伟;曹亮;赵翠青;刘立明;鲁会军;孙文超;金宁一;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 coronavirus,PDCoV)是2012年中国香港首次发现的冠状病毒,能引起感染仔猪水样腹泻,最终脱水死亡。研究根据PDCoV保守的衣壳蛋白基因(N)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6.31×10~6~6.31×10~1copies/μL,Ct与模板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斜率为-4.90,相关系数为0.999。所有标准品模板出现唯一熔解峰,敏感性下限为6.31×10~(1 )copies/μL,PEDV和TGEV等均没有检测信号。对60份临床样品检测,PDCoV阳性率为5.0%,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快速灵敏地检测PDCoV,从而为PDCoV的预防和疫苗研制奠定基础。

    2019年12期 v.39;No.276 2288-2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6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塞内卡病毒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陈鑫;莫红芳;刘文强;李祥敏;陈焕春;金梅林;钱平;

    根据对GenBank中2015-2017年登录的18株国内塞内卡病毒(SVV)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设计合成1对针对SVV 5’UTR区域的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优化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建立一种定量检测SVV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定量检测范围在10~10~9 copies/μL,检测下限为10 copies/μL,比常规PCR检测灵敏度高约1 000倍,同时检测口蹄疫病毒(FMDV)、猪水疱病病毒(SVDV)、猪水疱疹病毒(VSV)、圆环病毒(PC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均为阴性,特异性良好;对50份疑似病料同时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和常规PCR检测,结果显示荧光定量PCR阳性检测率(38%)高于常规PCR阳性检测率(25%),证实本试验建立的SVV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实现对SVV的临床诊断和定量分析。

    2019年12期 v.39;No.276 2293-2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塞内卡病毒和口蹄疫病毒二重实时荧光RT-PCR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

    谢彩华;闫若潜;班付国;王东方;赵雪丽;赵兴绪;闫志玲;王翠;刘影;王淑娟;马震原;王华俊;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能够鉴别诊断口蹄疫病毒(FMDV)和塞内卡病毒(SVV)二重实时荧光RT-PCR方法,根据FMDV及SVV的保守基因序列,设计了2套特异性引物和不同荧光素标记的MGB探针。通过对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筛选,建立了FMDV和SVV二重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并对二重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98份疑似FMDV和SVV感染的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成功建立的FMDV及SVV二重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模板在10~1~10~7拷贝/μL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对pGEM-T/FMDV和pGEM-T/SVV重组质粒出现阳性扩增信号,但对正常细胞培养物对照和其他7种病原对照未扩增出特异性曲线,方法特异性较好;最低检测模板浓度为10拷贝/μL;自98份疑似FMDV和SVV感染样品中检出9份FMDV阳性,10份SVV阳性,2份FMDV和SVV双阳性,并且和克隆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FMDV及SVV二重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可用于FMDV和SVV的快速鉴别检测,为FMDV和SVV的鉴别诊断提供特异、敏感和高通量的方法。

    2019年12期 v.39;No.276 2298-2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牛环曲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师志海;徐照学;兰亚莉;王文佳;孟红丽;王亚州;

    为建立牛环曲病毒快速检测方法,针对牛环曲病毒的保守区域S基因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牛环曲病毒的RT-PCR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检测。结果显示,仅牛环曲病毒阳性模板扩增得到698 bp大小的目的条带,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牛环曲病毒S基因序列(登录号:MG957145.1)的同源性为97%。敏感性试验显示,该方法能检测到的最低核酸含量为1.36×10~4 copies/μL。利用该方法对采集自河南省部分地区的164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牛环曲病毒的检出率为9.15%(15/164)。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牛环曲病毒RT-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牛环曲病毒的临床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2019年12期 v.39;No.276 2305-2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鸭呼肠孤病毒感染雏鸭后炎症因子与脾脏损伤之间的动态关系

    刘波;朱旭;赵赫;谷长勤;张万坡;程国富;胡薛英;

    分析鸭呼肠孤病毒(DRV)人工感染雏鸭后病毒的复制、NF-κB、TNF-α、IL-6与脾脏损伤之间的动态关系,初步探讨DRV感染机制和病毒与宿主之间的作用关系,为DRV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运用HE染色对脾脏损伤程度进行分级,免疫组化定位病毒所在位置,并运用qRT-PCR检测分析DRV、NF-κB、TNF-α及IL-6的相对表达量。HE染色结果显示,DRV感染后1 d脾脏出现肿胀、出血,感染后5 d出现坏死,随后形成"肉芽肿"结构,坏死灶较小的已经完全机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RV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qRT-PCR结果显示,NF-κB和TNF-α相对表达量均是在感染后5 d达到峰值,IL-6从感染后3 d开始上调,且感染后7 d表达上调显著。结果表明,雏鸭感染DRV后病毒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且脾脏损伤与病毒的复制呈正相关;细胞因子NF-κB、TNF-α和IL-6在感染过程中表达上调,进而引发炎症反应,说明DRV感染雏鸡后引起脾脏损伤的过程中NF-κB、TNF-α和IL-6起着重要作用。

    2019年12期 v.39;No.276 2310-2314+2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0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表达鹅细小病毒VP3基因的重组新城疫病毒安全性及免疫效果评价

    钦琪;肖跃强;王建忠;徐小洪;丁佳欣;李金斗;王玮琦;丁壮;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和鹅细小病毒病(goose parvovirus infection,GP)对养鹅业产生了严重危害,为了防控这2种疾病,利用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构建表达鹅细小病毒VP3基因的重组新城疫病毒rmNA-VP3,通过超剂量接种试验及攻毒保护试验对重组病毒rmNA-VP3进行安全性检测及免疫效果评价。结果可见,rmNA-VP3超剂量接种雏鹅后,未引起雏鹅胃及肠组织的病变;攻毒后rmNA-VP3能够有效诱导机体的免疫应答,产生较高滴度的抗体,对雏鹅产生100%的保护,并且rmNA-VP3能够快速清除雏鹅体内强毒,缩短排毒时间,抑制病毒复制及在鹅体内的扩散,这为以rmNA-VP3为基础的ND和GP联合防控提供了有效的试验依据。

    2019年12期 v.39;No.276 2315-2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7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鸭疫里默氏杆菌类似crp基因的鉴定及其突变株对雏鸭免疫效果的评价

    刘青;卞晓萍;唐一波;王豪举;

    旨在鉴定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中的crp基因,并探究该基因与菌株毒力的关系,了解crp基因突变株的免疫保护效力,为开发新型R.anatipestifer减毒活疫苗奠定基础。采用P-BLAST在R.anatipestifer蛋白质组中搜寻与沙门菌crp基因相似的蛋白基因,发现R.anatipestifer CH-1株的B739-0373基因与沙门菌crp基因相似度为45%;将B739-0373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上,并回补到沙门菌Δcrp突变株中,利用麦芽糖-麦康凯培养基颜色反应对其糖代谢功能进行鉴定,结果发现该基因可完全回补沙门菌自身crp的缺失,推测R.anatipestifer CH-1株的B739-0373基因具有类似沙门菌crp基因的功能;利用同源重组和自杀质粒,构建R.anatipestifer CH-1Δcrp突变株,比较野生及突变株的生长情况和毒力(包括黏附率、侵染率、LD_(50)、在雏鸭肝脑中的定殖能力),结果表明,crp基因的缺失使菌株生长变得缓慢,黏附力(P<0.01)和侵染力(P<0.001)显著下降,对雏鸭的半数致死量(LD_(50))显著提高,在雏鸭肝脏、脑中定殖能力也显著下降(P<0.01);在CH-1Δcrp突变株免疫雏鸭后7,14,21 d,检测雏鸭血清中IgG水平,并以R.anatipestifer野生株对免疫后的雏鸭进行肌注攻毒,观察其临床症状和免疫保护率,发现Δcrp突变株能刺激雏鸭产生高水平的IgG抗体(P<0.01),对雏鸭的免疫保护率为100%。综上表明, B739-0373基因鉴定为R.anatipestifer CH-1株的类似crp基因,可全局调控该菌株的生长和毒力;安全剂量的CH-1Δcrp突变株可诱导雏鸭产生较强的免疫保护效力,可作为新型减毒活疫苗的候选菌株。

    2019年12期 v.39;No.276 2322-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CpxR对鼠伤寒沙门菌连接蛋白基因pmrD的调控作用

    翟亚军;魏单单;梁军;刘营营;贺丹丹;吴华;苑丽;胡功政;

    前期发现黏菌素对鼠伤寒沙门菌acrB和cpxR双缺失后的cpxR回补株JS△acrB△cpxR::kan/pcpxR(JS△△/pR)的MIC值较标准株JS显著下降了16倍,且JS△△/pR中PhoPQ和PmrAB之间的连接蛋白基因pmrD的表达量显著降低。为探索cpxR对pmrD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构建了pmrD的单基因过表达菌株JS△acrB△cpxR::kan/ppmrD(JS△△/pD),并用overlapping PCR扩增得到cpxR和pmrD的共表达基因cpxR-pmrD,构建了cpxR、pmrD共表达菌株JS△acrB△cpxR::kan/pcpxR-pmrD(JS△△/pRD)。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黏菌素对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s),同时测定了各菌株在LB肉汤中的生长曲线和黏菌素的杀菌曲线。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鼠伤寒沙门菌pmrD的单基因过表达菌株JS△△/pD和cpxR、pmrD共表达菌株JS△△/pRD。MIC结果显示,黏菌素对JS△△/pR的MIC值较JS显著下降(16倍),JS△△/pD的MIC值没有变化,而JS△△/pRD的MIC值显著上升(16倍)。生长曲线显示,JS△△/pR的生长活性最低,JS△△/pD、JS△△/pRD的生长活性均高于JS△△/pR。黏菌素的杀菌曲线显示,JS△△/pRD在不同浓度黏菌素中的存活率显著高于JS△△/pD。这些结果表明:在JS△△背景下,pmrD对菌株黏菌素敏感性的影响依赖于cpxR,cpxR对pmrD的调控具有双向性,即对生理表达的pmrD具有负调控作用,而对过表达的pmrD具有正调控作用。本试验为全面系统阐明cpxR或cpxR与acrB相互作用调控沙门菌敏感性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2019年12期 v.39;No.276 2330-2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西兰兔产气荚膜梭菌性腹泻引起的脏器损伤和肠道菌群分析

    陈端端;刘伟;孟德志;许文萍;杨玲玲;柴同杰;王海荣;

    为了解新西兰兔细菌性腹泻引起的脏器损伤和肠道菌群变化,从山东省莒南县某兔场,45~50日龄腹泻兔肝、脾中分离鉴定其病原菌,并对病兔肠道菌群(主要是盲肠内容物)进行宏基因组高通量16S rRNA检测,分析肠道菌群变化;免疫组化分析病兔肝、脾、胃以及肠道α毒素分布。结果显示,兔腹泻病例的主要病原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动物的肝、胃和肾中有明显的α毒素信号分布;细菌丰富度结果显示,发病兔在科、属水平上梭菌丰富度升高,对照组菌群丰富度比例基本保持不变;Venn图结果显示,发病兔与正常兔的共同OTUs数为607,发病组特异OTUs为46,而正常组的特异OTUs为104,其原有的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被打破。自然条件下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兔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可引起盲肠菌群结构变化,造成感染动物脏器损伤。

    2019年12期 v.39;No.276 2336-2341+2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7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捻转血矛线虫Hc-TTR-51蛋白的定位及功能

    黄晓翠;时恒枝;陈学秋;黄艳;周静茹;吴飞;杨怡;杜爱芳;

    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是最重要的家畜寄生虫之一。已报道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转甲状腺素蛋白(transthyretin,TTR)参与虫体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目前捻转血矛线虫转甲状腺素蛋白(Hc-TTR-51)的定位及功能尚未见报道。研究首先克隆捻转血矛线虫Hc-ttr-51基因,然后分析其蛋白在捻转血矛线虫、HEK 293T细胞内的定位情况,最后RNA干扰Hc-ttr-51基因分析对秀丽隐杆线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而对其功能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捻转血矛线虫Hc-ttr-51基因在虫体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与其他发育期虫体相比,L1、L3、雄成虫该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上升。在L3期虫体体内该蛋白广泛表达,L4期和成虫体内该蛋白特异性表达于性腺。在HEK 293T细胞中,该蛋白在细胞质中呈明显的点状分布。RNA干扰秀丽隐杆线虫Hc-ttr-51基因表达后,虫体产卵量极显著下降,体长体宽显著缩短,咽泵率显著下降。以上研究为捻转血矛线虫生长发育特性、疫苗研究等提供依据。

    2019年12期 v.39;No.276 2342-2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9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马梨形虫地方虫株EMA和Bc48基因蛋白抗原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建立及其应用

    王莉君;宋瑞其;呼尔查;吾力江·卡马力;樊新丽;党娜娜;巴音查汗;

    以筛选马梨形虫地方虫株EMA和Bc48基因最佳抗原蛋白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研究为目的,对已构建保存的pGEX4T-1/EMA1、PET-28a/EMA1、PET-28a/EMA2、PET-28a/EMA3、pGEX4T-1/Bc48和PET-28a/Bc48质粒进行优化表达,经KCl方法切胶纯化后作为间接ELISA包被抗原,经表达量、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符合性试验验证,筛选最佳重组抗原蛋白,优化、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用于临床样品(n=1 584)的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筛选出的最佳重组抗原蛋白为GST-EMA1和His-Bc48,其可溶性蛋白表达量相比之下较高;以GST-EMA1、His-Bc48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可明显区分马梨形虫标准阴性和阳性血清;阳性血清梯度效价可达1∶800;批内重复率分别为96%和94%;与商品化c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6%。所检测的血清样品中,新疆昭苏、米泉、富蕴、阿克苏及和静样品混合感染率分别为2.27%,6.90%,1.72%,0.74%和1.18%;不同年龄马匹之间感染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0.05)。试验筛选出GST-EMA1、His-Bc48为最佳抗原蛋白,经临床试验验证所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强和灵敏度高,为后期马梨形虫病血清学诊断用间接ELISA商品化试剂盒研制提供实验材料和技术支持。

    2019年12期 v.39;No.276 2350-2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人兽共患病

  • 新疆伊犁地区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重点县家畜感染包虫的基因型

    玛依拉·艾尼瓦;马力克;王冰洁;钟旗;闫昊;马站;李威;吕丽丽;张壮志;

    通过了解新疆伊犁地区不同县市包虫病的流行现状及重点县家畜感染包虫的基因型,为调整或完善现有的防控措施提供可借鉴的科学依据。在新疆伊犁地区10个县市的定点屠宰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检查牛、羊肝/肺包虫感染情况;对采集的犬粪便样品采用细粒棘球绦虫粪抗原抗体夹心ELISA方法进行检测分析;在2个重点县(昭苏县和特克斯县)定点屠宰场收集病变明显的牛、羊肝/肺包囊,通过PCR扩增,分析样品基因型。结果显示,2016年和2018年伊犁地区10个县市牛肝脏包虫总感染率分别为18.53%(241/1 155)和15.14%(154/1 017),牛肺脏包虫总感染率分别为13.68%(158/1 155)和11.26%(137/1 217);羊肝脏包虫总感染率分别为20.41%(565/2 768)和20.46%(414/2 023),羊肺脏包虫总感染率分别为16.54%(442/2 672)和13.59%(275/2 023);犬细粒棘球绦虫粪抗原总阳性率分别为26.89%(434/1 614)和17.18%(101/588)。2年中羊的感染率均高于牛,2018年牛羊包虫病总感染率比2016年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犬细粒棘球绦虫粪抗原总阳性率下降明显,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县市牛/羊和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重点县采集的18份包囊样品,NADH1基因和Cox1基因测序结果均显示为细粒棘球绦虫G1型。2016年和2018年伊犁地区家畜包虫和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情况较为严重,且存在犬与牛/羊之间循环的传播链,提示该地区包虫病防控工作仍需改善和加强。

    2019年12期 v.39;No.276 2356-2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X射线照射后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体外培养成囊率的观察

    吴戈;毛睿;张文宝;李军;路鹏霏;齐洪志;姜涛;李海涛;尚革;许林;张华;

    观察X线照射后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体外培养下成囊率的变化,初步探索X线照射对原头蚴成囊过程的影响。新鲜采集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绵羊肝脏,无菌分离原头蚴体外培养,将X线照射分为0,10,20,30,40,50,60 Gy共7个剂量,于单次大剂量照射后观察各组形态变化,计算成囊率。结果显示,单次大剂量照射原头蚴后体外培养14 d,对照组光镜下可见原头蚴成囊发展,大部分原头蚴已成囊,顶突消失,囊外周已有角质层出现;而照射组出现不同程度的钩突崩解,正常结构消失。不同剂量X线照射后14 d统计原头节的成囊率各不同剂量照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X放射线可抑制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向成囊方向发展,这将为X线对原头蚴及包囊的杀灭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019年12期 v.39;No.276 2364-2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广东省部分马场土壤马红球菌(R.equi)的分布调查

    赵嘉威;冼欣彤;张莹;龚凤平;胡雪;魏聪;雷彬;黄国健;孙凌霜;

    采集广东省3个城市、4个马场的马厩、训练场、打圈场及过道中的土壤、沙粒样本共计355份,采用优化改良的菌落印记方法对广东省部分马场土壤马红球菌(Rhodococcus equi,R.equi)进行分布调查。结果显示,马场土壤中普遍存在R.equi,其平均菌量达10~(6 ) CFU/g;训练场和打圈场的R.equi菌量和分离率都相对较高,而马场和季度之间的R.equi菌量和分离率均无明显差异,表明R.equi在马场土壤中的分布与马匹活动有关,与季节、地理位置等其他因素无明显相关性;因此,马场应注意马匹活动区域的定期清洁和消毒。本研究通过系统的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与分析,为R.equi防控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并为我国R.equi种质资源库的建立提供基本资源,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2019年12期 v.39;No.276 2368-2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5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感染对雏鸡脾脏miRNA表达谱的影响

    宋祥军;邱明宇;蒋胡艳;涂健;邵颖;刘红梅;祁克宗;

    基于miRNA测序技术研究感染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雏鸡脾脏microRNA(miRNA)的差异表达,为深入了解APEC的致病机制奠定理论基础。将14日龄罗曼鸡随机分为2组,分别腿部肌肉注射APEC分离株AE17和生理盐水后采集脾脏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并进行miRNA测序,用miRanda算法预测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并进行GO和KEGG分析。切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E17株感染组脾脏组织有病变。通过miRNA测序总共筛选了21个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其中8个下调和13个上调;对预测靶基因进行GO分析发现其显著富集在细胞、细胞器、膜等功能上;KEGG分析显示其参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免疫系统过程。本研究在AE17株感染组脾脏病理切片中发现病理变化,并利用miRNA测序技术成功获取了APEC感染鸡脾脏的miRNA表达谱,发现雏鸡脾脏组织miRNA表达丰富且表达量各异,为探讨APEC致病机制提供新思路。

    2019年12期 v.39;No.276 2373-2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4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LIPI-4基因的检测及序列分析

    刘扬扬;康立超;马勋;李红欢;钱凌霄;李庆辉;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作为四大重要食源性病原菌之一,对公共安全及畜牧业发展威胁极大。其毒力岛4(LIPI-4)是新发现的一个潜在毒力因子,与LM的神经感染和母胎感染密切相关。以54株食源性LM的DNA为模板,针对LIPI-4的6段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的方法检测LIPI-4的携带情况并对携带株的LIPI-4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54株LM中有5株携带LIPI-4基因,携带率为9.26%;5株食源性LM LIPI-4基因的同源性均为100%,与CC1代表株LM09-00558 LIPI-4基因的同源性99%以上;对LIPI-4中EIIC结构域分析表明5株食源性LM LIPI-4均为PTS~(Lac)家族。食源性LM携带LIPI-4基因且属于PTS~(Lac)家族,研究LIPI-4基因对进一步了解LM的致病性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12期 v.39;No.276 2380-2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基础兽医学

  • 沼泽型水牛KDM4A(JMJD2A)基因克隆分析与表达模式

    许洁;赵鑫;俸云;史鹏飞;邓凯;沈朋雷;文冬梅;王露露;石德顺;陆凤花;

    旨在克隆并分析水牛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4A (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4A,KDM4A)基因,并检测其在水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KDM4A在水牛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提取卵巢组织的RNA,获得水牛KDM4A基因CDS区的全长序列。结果显示,水牛KDM4A基因编码区全长3 151 bp,编码1 067个氨基酸。水牛KDM4A基因与黄牛、绵羊、骆驼和家犬的同源性分别为99%,97%,92%,91%;且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符合生物的进化规律。KDM4A蛋白包含369个α-螺旋,85个β-转角,409个无规卷曲和204个延伸链,为亲水不稳定的酸性蛋白。qRT-PCR结果显示,KDM4A在水牛肌肉、肺脏、卵巢、大脑、皮肤、心脏、脾脏、肾脏和肝脏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肌肉、肺脏、卵巢中表达量较高,肝脏和肾脏中表达量较低。本研究克隆得到了沼泽型水牛KDM4A基因,并对不同组织内KDM4A进行了基础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阐明KDM4A在水牛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提高水牛胚胎发育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2019年12期 v.39;No.276 2386-2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鸡胚成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建立

    闵雯嫣;周佳桦;张雨蓓;张松彬;卞建春;袁燕;顾建红;刘宗平;

    为了寻找一种可以获得大量高纯度、活力强的鸡胚成骨细胞(osteoblast,OB)的分离培养方法,利用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2次消化法分离18日龄鸡胚颅盖骨细胞。CCK-8法、台盼蓝染色对其进行增殖和活性鉴定;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茜素红染色(alizarin red staining)对其进行特异性染色鉴定;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检测鸡胚OB标志性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ALP、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oblast 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OSX)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分离的细胞活性较强,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ALP和茜素红染色均呈强阳性,能高表达ALP、Runx2、OSX基因;表明所分离的颅盖骨细胞具有OB特性,活性强,纯度高,为进一步探讨家禽骨骼疾病的发生及防控机制奠定基础。

    2019年12期 v.39;No.276 2392-2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2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3种东北鹅血液生物活性成分检测及营养素分析评价

    周伟;杨焕民;张丽萍;

    为比较相同环境下3种东北鹅血液生物活性成分及营养素的种质差异,随机抽取成年同日龄健康狮白鹅、霍尔多巴吉鹅和三花鹅3个品种鹅各10只,分别对3种东北鹅血液微量元素、血清生化指标、血液氨基酸组成及其营养价值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胸腺肽、转铁蛋白含量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狮白鹅血液中微量元素镁、锌、铁含量与霍尔多巴吉鹅和三花鹅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个品种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种东北鹅血液中均含有18种氨基酸,且第一、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色氨酸和异亮氨酸,狮白鹅血液中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高于其他2个品种鹅;狮白鹅血清免疫球蛋白、胸腺肽、转铁蛋白含量与霍尔多巴吉鹅和三花鹅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得出3种东北鹅血液中均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和营养物质,其中狮白鹅血液中营养素的含量较高。

    2019年12期 v.39;No.276 2398-2404+2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肉桂油口服液抗沙门菌Ⅲ型分泌系统的作用机制

    盛秋双;娄飞;张勇;

    为分析肉桂油口服液对沙门菌Ⅲ型分泌系统的抑制作用及机制,以鸡白痢沙门菌CVCC1798和鼠伤寒沙门菌SL1344为研究对象,基于主要毒力因子SipA的分泌表型,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和荧光定量PCR分析检测肉桂油口服液对沙门菌主要毒力因子SipA和SipB分泌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肉桂油口服液在不影响细菌生长的浓度范围内,可抑制沙门菌Ⅲ型分泌系统活性及其入侵细胞的能力。蛋白免疫印迹表明肉桂油口服液降低沙门菌Ⅲ型分泌系统主要效应蛋白SipA和SipB的分泌及调控蛋白HilA的表达。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肉桂油口服液抑制沙门菌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及调控蛋白的转录水平。结果提示肉桂油口服液可有效抑制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及调控蛋白的转录和分泌,表明肉桂油口服液是一种潜在抗沙门菌感染先导复合物。

    2019年12期 v.39;No.276 2405-2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1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五氯柳胺阿苯达唑复方混悬液的制备及其含量测定

    李晓婷;李冰;刘利利;白玉彬;张吉丽;周绪正;张继瑜;

    为制备五氯柳胺阿苯达唑复方混悬液,对其质量评价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通过辅料相容性、单因素筛选及回归正交设计,以沉降体积比、再分散性等为考察因素,优化处方制备五氯柳胺阿苯达唑复方混悬液,用激光粒度测定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粒径和形态进行测定,考察制剂的稳定性,建立测定五氯柳胺阿苯达唑复方混悬液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结果显示,五氯柳胺阿苯达唑复方混悬液每100 mL中含五氯柳胺4.00 g,阿苯达唑4.00 g,黄蓍树胶0.25 g,十二烷基硫酸钠0.20 g,甘油3.00 mL,柠檬酸钠1.20 g,苯甲酸0.15 g。混悬液沉降体积比为0.99,再分散性良好。1~100 mg/L的五氯柳胺、阿苯达唑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R~2=0.999 7),平均回收率为101.15%和100.89%,RSD为0.13%和0.10%(n=9)。结果表明,制备的五氯柳胺阿苯达唑复方混悬液工艺简单,性状良好,稳定性和分散性好,质量可控。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复方混悬液中五氯柳胺、阿苯达唑含量的测定。

    2019年12期 v.39;No.276 2412-2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3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临床兽医学

  • 妊娠期母鼠暴露BPA对子代断乳雌鼠生殖激素水平与受体含量以及卵巢DNA甲基化的影响

    魏媛媛;李淑颖;崔宇擎;耿玉萌;钟秀会;包永占;史万玉;

    为探究母鼠妊娠期暴露双酚A(bisphenol A,BPA)对子代雌鼠生殖激素的影响及BPA与机体发生作用的分子机制。通过灌服不同剂量的BPA制造孕鼠BPA暴露模型,然后计算子代小鼠断乳时的死亡率、卵巢与子宫系数;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_2)、孕酮(P_4)、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含量;qPCR法检测卵巢DNA甲基转移酶1(Dnmt1),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孕酮受体(PgR)及雌激素受体α(EsR1)mRNA表达。结果显示,子代雌鼠的相关指标与母鼠妊娠期BPA暴露存在非单调性剂量-反应关系;卵巢系数、E_2含量与BPA剂量呈现"U"型关系;子宫系数,血清P_4、FSH、LH水平,卵巢ERβ含量,卵巢Dnmt1、 Dnmt3A、 Dnmt3B mRNA相对转录水平与BPA剂量呈现"波浪式"关系;卵巢PgR、EsR1 mRNA相对转录水平与BPA剂量呈现"倒U"型关系;且BPA暴露组与空白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这表明BPA可能通过增强子代雌鼠DNA甲基化酶的转录活性使生殖激素分泌紊乱,造成子代生殖损伤。

    2019年12期 v.39;No.276 2422-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CXCR1基因在正常和患临床型乳房炎绵羊乳腺中的表达及功能预测分析

    李旺平;马友记;王建军;严秉莲;许开云;赵咏中;

    CXCR1基因作为G蛋白偶联受体之一,可与其配体IL-8特异性结合,在炎症反应、肿瘤发生及转移等方面发挥关键调控作用。研究以正常和患临床型乳房炎绵羊(Ovis aries)(共6只,各3只)的乳腺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HE染色法比较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差异,随后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CXCR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通过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CXCR1基因的靶向miRNAs、涉及到的通路及调控网络等进行预测。HE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乳腺组织(对照组)相比,在患临床型乳房炎乳腺组织(试验组)中结缔组织大量增生,腺泡数量变少且发生萎缩,上皮细胞脱落、腔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qRT-PCR结果显示,试验组中CXCR1 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极显著上调(P<0.01)。GO和KEGG分析结果表明,CXCR1基因主要涉及趋化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趋化作用等过程。靶向预测调控绵羊CXCR1基因的miRNAs结果显示,其表达可能受到miR-541-3p、miR-1193-3p等的调控。结果表明,在绵羊临床型乳房炎发生发展过程中,CXCR1基因可能在相关miRNAs的作用下表达上调,进而通过与其配体IL-8结合,趋化炎性细胞向绵羊乳腺感染部位迁移以发挥相应的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探究CXCR1基因在绵羊临床型乳房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资料。

    2019年12期 v.39;No.276 2429-2434+2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8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磁共振成像(MRI)在犬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周程远;姚大伟;刘艳海;马琳珊;姜敏;李彦林;杨德吉;

    建立不同程度犬弥漫性颅脑损伤模型,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在犬不同程度颅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为犬临床影像学诊断提供参考。选取1岁龄比格犬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只)、颅脑损伤模型组15只(每组5只)。自制垂直落体打击模型装置,将100 g砝码分别从50,75,100 cm处落下打击颅骨开窗后的右侧额叶硬脑膜,造成不同程度的弥漫性颅脑损伤。使用MRI对犬头部进行T1WI、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扫描,分析比较不同程度损伤影像表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MGCS)及预后。结果显示,轻度颅脑损伤组MRI扫描表现为大脑皮质轻度水肿,MGCS预后良好;中度颅脑损伤组MRI扫描表现为大脑灰、白质中度水肿,中线轻微偏移,MGCS预后谨慎;重度颅脑损伤组MRI扫描表现为创伤部位大脑半球严重水肿、皮质血肿、脑室扩张、中线严重偏移,MGCS预后不良。结果表明,使用自制垂直落体打击模型能够模拟犬弥漫性颅脑损伤;MRI对犬颅脑损伤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2019年12期 v.39;No.276 2435-2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腹水综合征肉鸡肝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变化及复方中药对其的影响

    杨澜;郭宇荣;赵晓燕;王卓;赵冬冬;温爽;程佳;孙耀贵;王文魁;李宏全;段智变;

    为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腹水综合征(ascites syndrome,AS)肉鸡肝组织的表达和复方中药对其的影响,将309羽7日龄罗斯肉鸡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常规饲养),模型组(9~11℃,饲料添加3%猪油和4%鱼粉,饮水添加0.12%NaCl),复方中药组(高、中、低剂量组)在模型组基础上分别给予2.0,1.0,0.5 g·(kg·d)~(-1)的复方中药。Masson染色观察35日龄肝脏病理变化及胶原纤维含量变化,荧光定量PCR和ELISA检测15,25,35,45日龄肉鸡肝组织HIF-1α、CTGF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肉鸡腹水心脏指数显著增加(P<0.01),肝组织HIF-1α和CTGF基因及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复方中药组均可改善上述指标(P<0.01或P<0.05)。这表明AS肉鸡肝组织HIF-1α、CTGF参与肝组织纤维化病理过程,促进AS病理发生发展;复方中药能下调AS肉鸡肝组织HIF-1α、CTGF表达,有效防治AS。

    2019年12期 v.39;No.276 2441-2446+2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静注犬免疫球蛋白(pH4)对犬洋葱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效果评价

    崔玉梅;刘伟;陈宪平;付玉;张馨月;邓旭明;

    为评价静注犬免疫球蛋白(pH4)对犬洋葱中毒导致的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效果,以临床中患有洋葱中毒的犬为研究对象,按体质量5 mL/kg静注犬免疫球蛋白(pH4),以犬的临床症状、海恩茨小体数、网织红细胞数、红细胞值、红细胞压积值、总胆红素值为评价指标,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治疗组红细胞值、红细胞压积值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值、网织红细胞数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静注犬免疫球蛋白(pH4)对犬洋葱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019年12期 v.39;No.276 2447-2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2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饲粮纤维源对0~4周龄四川白鹅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武秋申;章杰;揭晓蝶;程雅婷;田旭;陈霈瑶;何航;刘安芳;

    选用1日龄体质量相近的四川白鹅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半,分别饲喂苜蓿草粉、黑麦草粉、燕麦草粉和花生秧粉饲粮,试验期共28 d,探讨不同纤维源饲粮对0~4周龄四川白鹅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饲粮等氮等能条件下,饲喂苜蓿草粉和黑麦草粉饲粮的四川白鹅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花生秧粉饲粮(P<0.05);不同纤维源饲粮对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小肠长度影响不显著(P>0.05),对龙骨长、颈长、胸宽、胸腺指数、谷丙转氨酶、总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影响显著(P<0.05),苜蓿草粉可显著降低甘油三酯水平(P<0.05)。结果表明,不同纤维源饲粮对0~4周龄四川白鹅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体尺、小肠长度和血清生化指标具有不同程度地影响,在0~4周龄的四川白鹅饲粮中添加苜蓿和黑麦草粉可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

    2019年12期 v.39;No.276 2452-2457+2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奶牛泌乳初期与干奶期肝脏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李茜;李妍;高艳霞;孙东晓;李建国;

    旨在通过对奶牛干奶期和泌乳初期肝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明其不同生理阶段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通路。选取305 d产奶量接近、干奶天数一致、怀孕天数接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3头,分别在干奶期(产前50 d)和泌乳初期(产后15 d)活体采集肝脏组织,利用Illumina Hiseq~(TM)2500高通量RNA-seq测序技术对干奶期和泌乳初期肝脏RNA测序,使用TopHat2软件将测序得到的reads序列与牛(UMD3.1.66)参考基因组序列比对,在GO和KEGG数据库中进行聚类分析和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泌乳初期和干奶期肝脏中差异表达基因共有409个,与干奶期相比,泌乳初期表达上调的基因有235个,下调的基因有174个。GO功能分类注释到生物学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数据库中的GO条目分别有63,41,15条。注释到KEGG的显著富集通路有21条(P<0.05)。该研究结果为挖掘奶牛产奶性状的候选基因提供了技术依据。

    2019年12期 v.39;No.276 2458-2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益母散”对去卵巢小鼠发情和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李梦磊;尉啸涵;刘建国;霍书英;

    旨在研究纯中药制剂"益母散"是否对小鼠子宫有直接作用并影响小鼠的发情和雌激素受体的表达。以性成熟雌性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手术去除小鼠卵巢,用"益母散"进行灌胃试验,试验期间每天进行阴道涂片,检测小鼠的发情情况,试验结束后取出子宫,测子宫质量,同时对子宫组织HE染色观察子宫的组织形态,通过PCR检测子宫雌激素受体表达,并测定发情期血清雌激素水平。结果表明,"益母散"可明显抑制去卵巢小鼠子宫的萎缩(P<0.01),并能促进去卵巢小鼠子宫发育、维持子宫正常组织形态、促进雌激素受体ERαmRNA表达,使去卵巢小鼠出现发情表现。这表明"益母散"具有一定的类雌激素样作用,可通过上调雌激素受体表达,使去卵巢小鼠在内源性雌激素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出现发情表现。

    2019年12期 v.39;No.276 2467-2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6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奶牛卵巢静止发生的风险预警体系建立

    白云龙;赵畅;舒适;张江;宋玉锡;孙书函;夏成;

    近年来,我国集约化牛场卵巢静止性乏情率较高,但临床奶牛卵巢静止的发生尚未有完整的预警体系,为临床预测奶牛卵巢静止提供预警指标,选取产后60~90 d卵巢静止组和对照组奶牛血液样本,在蛋白组学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检测试验奶牛血液中与卵巢静止相关指标。3种能量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葡糖糖(Glu)、非游离性脂肪酸(NEFA);4种生殖激素:雌二醇(E_2)、孕酮(P_4)、促卵泡生长激素(FSH)、促黄体素(LH);4种关键差异表达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2)、α-2-HS糖蛋白(AHSG)、载脂蛋白A4(ApoA4)、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6种关键酶活性:果糖二磷酸醛缩酶(ALDOB)、L-乳酸脱氢酶(LDHB)、inter-α-胰蛋白酶抑制剂重链H3(ITIH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3)、血清衍生的透明质酸相关蛋白(SPAM1)、丙酮酸激酶(PKM2)。结果显示,经过相关性分析、二元逻辑回归建模以及ROC分析,建立了ApoA4和ITIH3单一指标的预警技术,其预警值分别为ApoA4>28.825μg/L,ITIH3>195.07 ng/L。建立了基于ApoA4+ITIH3和ApoA4+ITIH3+E_2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多指标预警体系,前者预警值为ApoA4>19.55μg/L,ITIH3>191.14 ng/L;后者预警值为ApoA4>47.56μg/L,ITIH4>187.80 ng/L,E_2<69.63 ng/L。

    2019年12期 v.39;No.276 2472-2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地理信息系统在家畜家禽传染性疾病风险分析中的应用

    梁蕊蕊;卢易;王剑英;陈沁;钮冰;

    现代社会人们对动物肉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动物养殖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在庞大的动物数量下,动物疾病防制方面的许多漏洞也逐渐显现出来,诸如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等动物疾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动物传染性疾病防制的数字化监控与风险分析预警。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数据管理、分析和显示功能,能够对疫病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对提高动物疫病防控的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就地理信息系统在相关动物疫病防制中的重要应用进行研究分析,着重阐述地理信息系统在疾病的分布、控制、预防、预警中的重要作用,希望能进一步促进我国动物传染性疾病防制数字化监控与预警体系的完善和成熟。

    2019年12期 v.39;No.276 2478-2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