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旭;蔡梦露;马振乾;陈洁;龚文杰;常晓冉;张泽财;涂长春;王新平;
应用RT-PCR技术扩增了猪瘟病毒的E0基因片段,并将其分别克隆到pGEX-4T-1与pET-28a载体,获得了pGEX-4T-1-E0与pET-28a-E0重组表达质粒。以IPTG诱导表达的纯化GST-E0和His-E0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猪瘟病毒E0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采用方阵滴定法,确定出GST-E0抗原和His-E0抗原的最佳包被量分别为50 ng/孔和100 ng/孔,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60倍。对80份猪瘟阴性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与统计学分析,确定出GST-E0和His-E0重组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的临界值分别为0.167和0.176。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基于GST-E0和His-E0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均具有特异、敏感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应用GST-E0和His-E0的间接ELISA方法及IDEXX E2抗体检测试剂盒平行检测88份猪血清样品,结果显示基于GST-E0和His-E0的间接ELISA方法与IDEXX试剂盒的符合率分别为78.41%和84.09%。以猪瘟病毒接毒细胞为抗原,应用免疫荧光试验(IFA)对His-E0间接ELISA和IDEXX检测试剂盒检出的阴性与阳性血清样品进行了验证,结果IFA与His-E0间接ELISA方法的符合率为93.18%;IFA与IDEXX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0.91%,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基于His-E0的间接ELISA方法用于检测猪瘟抗体优于IDEXX公司检测E2抗体的试剂盒。该方法为鉴别E2亚单位疫苗免疫后的猪群中是否存在野毒感染提供了技术手段。
2020年03期 v.40;No.279 441-449+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任杰;葛猛;李润成;郑金;凌同;黎满香;李岱霞;张磊;余兴龙;
将人工合成的CSFV E~(rns)基因插入到pFastBac1获得重组转移载体pFastBac1-E~(rns),在DH10Bac大肠杆菌中转座后提取杆粒并转染Sf9细胞,用获得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High Five细胞表达E~(rns)蛋白并通过亲和层析进行纯化。以纯化后E~(rns)蛋白作为诊断抗原,通过摸索抗原包被量和抗体血清稀释倍数等条件,建立检测CSFV E~(rns)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E~(rns)-iELISA)。结果显示,E~(rns)蛋白得到有效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5 000;确定的ELISA抗原包被量为120 ng/孔、血清稀释100倍,酶标二抗稀释6 000倍,封闭条件为37℃30 min,TMB底物作用15 min,临界值为0.329。用E~(rns)-iELISA方法检测92份阴性血清,其特异性为88.04%,与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对171份阳性血清的敏感性为92.98%;批内和批间重复的平均变异系数为7.4%和10.74%。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E~(rns)-iELISA方法重复性好,具有较高的检测特异性,且对CSFV疫苗毒和国内流行毒株都具有较高的检测敏感性,具有潜在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2020年03期 v.40;No.279 450-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曹亮;孙文超;汪伟;田明尧;郭丹丹;刘云霞;郑敏;钱爱东;鲁会军;金宁一;
采集2017年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地区猪组织样品,并对PPV7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采集健康猪和患病猪样品的PPV7感染率分别为66.7%和84%。此外健康猪和患病猪PCV2共感染率分别为51.74%和77.33%。二者的高感染率表明PPV7可能与PCV2感染存在一定关系。随机选取3份PPV7阳性样品进行主要结构基因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份样品中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为94.1%~99.6%,NS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0%~100%。cap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9%~97.6%。与PPV7参考株相比,NS1基因同源性为94.2%~97.6%,cap同源性为87.4%~95.0%。在3株PPV7全长基因组,其cap基因分别编码474,470及469个氨基酸,而作为参考的PPV7 42株则编码469个氨基酸,cap基因序列变异导致cap编码区域氨基酸序列的增加。
2020年03期 v.40;No.279 457-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4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金勇;张赫;孙文超;肖朋朋;南福龙;韩继成;解长占;哈卓;庄忻雨;许汪;鲁会军;金宁一;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塞尼卡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VP1与VP3蛋白,优化其诱导表达条件,并进行蛋白纯化研究。扩增SVV VP1与VP3目的基因,并分别将VP1、VP3克隆至pET32a(+)载体,构建pET32a-VP1与pET32a-VP3重组质粒,将两者分别转化至BL21(DE3)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表达。优化蛋白表达条件,利用His标签镍离子蛋白纯化柱纯化蛋白。RT-PCR结果显示可扩增出792 bp SVV VP1与717 bp VP3目的片段,将VP1与VP3目的基因成功克隆至pET32a(+)载体,分别转化至BL21(DE3),成功地表达50 000 pET32a-VP1重组蛋白以及48 000 pET32a-VP3重组蛋白;pET32a-VP1及pET32a-VP3重组蛋白均在条件为37℃、0.6 mmol/L诱导剂诱导5 h表达量最高,重组蛋白均以包涵体的形式进行表达并且可纯化出目的蛋白。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地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SVV VP1与VP3重组蛋白,为制备单克隆与多克隆抗体、检测试剂盒研发以及新型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2020年03期 v.40;No.279 463-468+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8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董波;傅云扉;戴爱玲;李晓华;杨小燕;
获得6株闽西地区PEDV毒株,对其S基因全长序列进行分析,确定闽西毒株S基因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闽西毒株S基因相互间高度保守,与当前国内外流行毒株高度同源,属于当前流行毒株。并且,闽西毒株与疫苗毒株CV777和早期韩国毒株(DR13和SM98)均存在遗传差异。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与疫苗毒株CV777相比,闽西毒株S基因中和表位区域COE中存在8~11个突变位点,与2010年后中国分离毒株相似。重组分析显示,闽西毒株与当前国内流行毒株起源相同,为早期疫苗毒株和变异毒株的重组毒株,这可能是导致近期疫苗接种失败的原因。本试验结果对了解闽西地区以及我国PEDV的流行病学提供了资料基础,为PEDV新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0年03期 v.40;No.279 469-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1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宇;刘芳;田润博;郑慧华;赵宇;徐朋丽;韩昊莹;张鸿鑫;崔建涛;陈红英;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UL区基因序列(KJ789182)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扩增PRV NY株TK基因两侧序列,克隆至pUC-19载体,然后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基因,构建转移质粒pUC-TKLRE。用转移质粒pUC-TKLRE和PRV双基因缺失突变株rPRV NY-gE~-/gI~- DNA共转染ST细胞,通过蚀斑纯化,获得表达荧光蛋白的PRV三基因缺失突变株rPRV NY-gE~-/gI~-/TK~--EGFP~+。经PCR鉴定及测序,证实获得的三基因缺失株rPRV NY-gE~-/gI~-/TK~--EGFP~+在TK基因上缺失了311 bp。该病毒与亲本株PRV NY在ST细胞上培养时,具有相似的生长曲线,但其体外生长动力学比亲本株弱;且对非靶标动物小鼠是安全的。结果表明,本试验釆用同源重组,同时结合蚀斑克隆纯化技术,成功构建了1株以目前PRV流行变异株为亲本株的gE/gI/TK三基因缺失病毒,为防控当前PRV变异毒株的疫情、根除PR提供技术支持。
2020年03期 v.40;No.279 476-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世亨;黄海鑫;尹彦文;施开创;郑敏;汪伟;曹亮;孙文超;鲁会军;金宁一;
为了解广西PDCoV流行毒株在猪群中的感染和流行特点,用设计的25对特异性引物从腹泻样本中检测获得1株PDCoV全基因组序列。结果显示,CHN-GX01-2018株基因组全长25 406 bp,与美国毒株比较存在3处基因缺失,分别位于ORF1a/1b第400~403aa、第756~759aa位置及S基因存在1个氨基酸的缺失。全基因组与S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 CHN-GX01-2018与代表株CHN-AH-2004(安徽株)同源性为97.4%。然而,同源性分析显示中国PDCoV株也存在不同的进化分支,表明PDCoV在中国猪群中不断进化。
2020年03期 v.40;No.279 483-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5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汪祥斌;贾坤;贾荣荣;李守军;
通过对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中G片段保守区的分析,运用SnapGene设计探针、引物,并优化反应条件。运用最适条件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重复性进行试验,并检测临床采集的样品。结果显示,本方法特异性较好,其对牛蓝舌病病毒、牛赤羽病病毒进行检测的结果为阴性。该方法线性关系较好,在10~5~10~(10)拷贝/μL相关系数达到0.998。该方法较为灵敏,可检测到10拷贝/μL。批内和批间分别重复3次试验得到的变异系数平均值结果较低(<3%)。使用该方法对广东省兽医临床重大疾病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收集的109份牛抗凝血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为7%。本试验成功建立牛流行热病毒TaqMan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将该方法初步运用于牛流行热病毒的临床检测,为BEFV在临床上的快速检测提供更好的方法。
2020年03期 v.40;No.279 491-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陶松;刘宁;姚俊;朱刚毅;余桃樱;王兆美;陶政泽;刘保有;王生奎;
2015年11月云南省江川县某养殖户家中与育肥猪同群饲养的136只山羊相继暴发以发热、食欲减退、烦躁不安、全身剧烈瘙痒及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疫情。为及时确诊病因,我们采集病死山羊内脏及大脑组织进行山羊关节炎/脑炎、狂犬病及伪狂犬病病毒核酸检测,同时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鉴定,并采集育肥猪血清样品进行伪狂犬病病毒gB及g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从病死山羊大脑组织中扩增出约810 bp大小的伪狂犬病病毒gE(US8)基因目的条带,并分离获得1株山羊源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毒株,命名为JC株,毒株滴度为TCID_(50)=10~(-7.375)/100μL,其gE基因序列在NCBI GenBank中的比对结果显示,其与2014年的Qihe547(KU056477)株、2013年的HLJ8(KT824771)株、2012年的HNX(KM189912)及HeN1(KP098534)株的gE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达99%。JC株与云南伪狂犬病病毒猪源毒株FY、LL、XD及XSBN株的gE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其仅在290位置处有1个碱基C的插入,在1 469~1 471位置处有3个碱基GAC的缺失。JC株与云南猪源毒株30938、LL、XD及XSBN株的TK、gC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其TK基因序列完全相同,仅在gC基因序列58位置处有1个碱基的变异(G→A),其余序列完全相同。将JC毒株接种家兔、昆明小白鼠及经伪狂犬病病毒gE、gB抗体呈阴性的健康山羊后,均复制出典型的伪狂犬病病例。采集的16份猪血清样品伪狂犬病病毒gB及gE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根据流行病学、病原学研究及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确诊引起此次山羊疫情的病因为山羊与猪同群饲养后,受伪狂犬病病毒隐性带毒猪传染所致。
2020年03期 v.40;No.279 496-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1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辛佳亮;汪伟;杜倩;韩知晓;闭璟珊;孔子荣;张书祥;孙文超;曹亮;鲁会军;郑敏;金宁一;
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PCV3毒株序列设计1对检测引物和2对扩增全长引物。应用检测引物对广西地区的犬血清样品进行PCR检测,应用扩增全长引物对检测阳性样品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对其全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绘制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广西地区147份犬血清样品中,阳性样品为36份,感染率为24.3%。本试验成功扩增1株2 000 bp的PCV3毒株的全基因核苷酸序列,并命名为PCV3/Guangxi-5。将PCV3/Guangxi-5序列与NCBI公布的PCV3的参考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PCV3/Guangxi-5与参考序列的全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8.9%~100.0%,其中与DE27.16同源性最低,与PCV3/CN/Chongqing-148/2016同源性最高。应用MEGA7.0对PCV3进行ORF2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第24位至第27位氨基酸存在6种形式,分别为VRRK、ARRR、ARKR、LRRK、VRRR和ARRK。利用MEGA7.0软件中Maximum Likelihood (ML)法p-distance模式构建基于ORF2基因和PCV3全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PCV3可分为PCV3a和PCV3b等2种基因型,本试验获得的PCV3/Guangxi-5为PCV3a亚型,其ORF2基因与PCV3/CN/Liaoning-23/2016亲缘关系最近,与NWHEB21、毒株亲缘关系相距最远;其全基因组与CN/Jiangxi-62/2016毒株亲缘关系最近,与CNFJ-1毒株亲缘性最远。结果表明,广西地区犬群普遍存在感染PCV3的情况,理论上丰富了广西地区PCV3的流行病学资料,为PCV3的防治措施的制定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020年03期 v.40;No.279 504-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4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卜研;薛向红;闫喜军;朱翔宇;胡博;史宁;
通过比对GenBank中已发表的21株犬瘟热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5.0设计了首尾重叠的11对特异性引物,对1株适应Vero-dSlam细胞的犬瘟热病毒强毒HBF-1的全基因组进行RT-PCR扩增。将扩增获得的11个特异性目的片段分别连接到pEASY-Blunt载体,筛选出阳性克隆子。经过反复测序后,对11个片段的序列进行拼接最终获得了HBF-1株全基因组序列。利用DNAstar和MEGA6.0软件,分析HBF-1株与其他已公布CDV序列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适应Vero-dSlam细胞的犬瘟热病毒强毒HBF-1基因组全长为15 690 bp,与最初分离株Hebei株的同源性高达为99.8%,与国内黑龙江分离株HLJ-06的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为98.5%,同经典疫苗株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同源率为92.7%。HBF-1是分离株Hebei的Vero-dSlam细胞适应株,对二者基因编码区的序列比对,共出现13处氨基酸突变。其中,P蛋白突变率为0.39%,H蛋白突变率为0.33%,是2个变异率最高的结构蛋白。这些变异很有可能是病毒在适应Vero-dSlam细胞过程中形成的,但它们对HBF-1的致病性和毒力强弱是否存在影响,后续我们将深入研究。因此,开展细胞适应株HBF-1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序列分析,对未来研究强毒株与Slam受体互作关系,及强毒株的致弱机制提供基础。
2020年03期 v.40;No.279 510-516+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6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钱晶;欧阳伟;王晶宇;孙伟伟;王晓丽;夏兴霞;诸玉梅;王永山;
新城疫病毒W蛋白是由P基因"RNA编辑"产生的最短非结构蛋白。为了解W蛋白的分子特征,本试验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24株遗传背景清晰的病毒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毒株W蛋白序列长度各有不同,存在8种不同长度(137aa、147aa、155aa、179aa、183aa、196aa、221aa和227aa),其变异呈现基因型一致性,不同基因型毒株W蛋白长度差异又与强、弱毒特征存在一定相关性。蛋白质分析软件预测结果显示,W蛋白上糖基化位点和磷酸化位点数量与其长度呈正相关性。W蛋白存在稳定的核定位信号,提示其功能活动区可能在细胞核。W蛋白长度的差异是通过改变C端结构域长度来实现的,经二级结构预测发现基因Ⅱ型(中强毒株)和基因Ⅲ、Ⅵ和Ⅶ型强毒株的C端结构域比其他毒株多出1个α-螺旋结构,推测W蛋白可能是NDV强毒株上关键的新型毒力标志。
2020年03期 v.40;No.279 517-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6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瑞明;都玉印;相英杰;郭龙宗;李玉燕;李阳;李建亮;赵鹏;王一新;崔言顺;
根据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K)gp85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对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建立了快速检测ALV-K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在1~10~7 copies/μ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达到1 copies/μL,是常规PCR方法的100倍。该方法与经典亚群ALV及其他常见禽免疫抑制病病毒无交叉反应,批间与批内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2%。将ALV-K原型株JS11C1通过卵黄囊接种途径感染SPF鸡,运用本试验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感染鸡体内各器官的病毒分布及病毒载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感染鸡的心脏、脾脏、肺脏、肾脏等器官中均可检测到病毒,其载量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的优点,可用于ALV-K的快速、定量检测,该方法同时为ALV-K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
2020年03期 v.40;No.279 524-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3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于莹;陈立志;王红梅;韩坤;吕娇;马帅;白雪;
为查明吉林省长春市张二路鹿场致鹿死亡病原菌,对分离出的1株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和16SrRNA基因扩增,并用NCBI blast及MEGA5.05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从剖检死亡鹿肺脏中分离出的病原菌为大肠杆菌。采用玻片凝集法鉴定其血清型为O102型大肠杆菌,命名为Ed-102。在此基础上,为确定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对分离株完成运动性分析、生物被膜检测、人工感染小鼠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Ed-102可以在LB半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运动圈,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弱。人工感染小鼠试验显示小鼠感染12 h后开始死亡,剖检小鼠肝脏、肺脏及脾脏有不同程度出血,其对小鼠的LD_(50)为1.20×10~7 CFU/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Ed-102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氨曲南、卡那霉素、链霉素、四环素、西诺沙星、萘啶酸及氯霉素高度耐药,仅对于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较为敏感。
2020年03期 v.40;No.279 530-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闫艳娟;张东林;张海龙;李佩国;李蕴玉;庞洪泽;张香斋;
将150只雏鸡分成5个组,每组30只,1、2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第3、4、5组在7,14,21日龄时分别肌肉注射重组AMA-1蛋白50,100,150μg。在28日龄时,除阴性对照组外,每只鸡经口灌服8×10~4个E.tenella卵囊,在试验的14,21,28,35 d时每组采集5只鸡的心脏血液收集血清。结果显示,第3、4、5组各期的血清AMA-1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1、2组(P<0.05),尤以3、4组提高幅度最大,与5组比较达显著水平(P<0.05)。血清IgG、IgM、IgA含量也呈一定升高趋势,尤其在试验35 d(即攻虫后7 d)时,第3组血清IgG、IgM、IgA含量显著高于第1、4组(P<0.05),而血清IgG、IgA含量也显著高于第2组(P<0.05)。免疫各组血清T-SOD、T-AOC、GSH-Px活性较1、2组呈升高趋势,其中在试验35 d时,第3组与第1、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T-SOD、GSH-Px活性也显著高于第4组(P<0.05)。结果表明,适量的重组AMA-1蛋白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免疫球蛋白,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水平,增强清除机体氧自由基的能力,从而起到抗球虫的效果。
2020年03期 v.40;No.279 535-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帅帅;关继羽;张竞;周艳龙;刘芳;高宇;赵魁;高丰;贺文琦;
以提取的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V)基因组为模版,PCR扩增ORFV122基因,并将该基因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出pET-28a-122重组表达质粒。然后将该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经IPTG诱导后成功表达出ORFV122蛋白。利用His标签可与镍离子结合的特性对ORFV122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将纯化后的ORFV122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相应的多克隆抗体,并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该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小鼠获得的抗ORFV122蛋白多克隆抗体经ELISA检测,其效价约为1∶80 000。此外,使用该抗体对ORFV122蛋白的表达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ORFV122蛋白为早期表达蛋白。本试验获得的ORFV122蛋白多克隆抗体为以后ORFV122基因功能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020年03期 v.40;No.279 541-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4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冯贺龙;任助;焦哲;常林萍;张万坡;刘晓丽;胡薛英;谷长勤;温国元;程国富;
选用分离于湖北省某2个城市活禽市场的2株鸡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毒株(A/chicken/Daye/DY0602/2017)和(A/chicken/Jinmen/JM0305/2017),将病毒以10~(7.0) EID_(50)/100μL的剂量滴鼻感染28日龄鹌鹑,均未见明显的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2个毒株均可导致鹌鹑心脏、肺脏、气管、喉头较为严重的病理损伤,且毒株DY0602感染组鹌鹑比毒株JM0305感染组鹌鹑心脏、肺脏组织表现出更严重的病理损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毒株DY0602感染组鹌鹑肺组织中病毒表达量更高。这些数据表明,鹌鹑对活禽市场鸡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易感,并且不同地区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可以导致鹌鹑表现出明显的致病性差异,建议加强对活禽市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检测,进而及时为鹌鹑禽流感的防控制定有效措施。
2020年03期 v.40;No.279 547-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0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陆兴洁;王迪;王泽东;张力;姬宏卫;魏峰;刘全;
根据TBEV NS5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标准品,优化荧光定量PCR的反条件和反应体系,将标准品按10~(8 )~10~1拷贝/μL梯度稀释,建立标准曲线。同时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对155份牛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验证。结果显示,建立了TBEV基于SYBR GreenⅡ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标准曲线在8个浓度梯度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扩增效率为97%,组间和组内变异系数均低于2%且无非特异杂峰。敏感性检测显示,荧光定量检测下限为10~1拷贝/μL,灵敏度比半巢式PCR高10倍。该方法对LCMV、SFTSV及TBEV毒株进行检测,仅TBEV出现特异性扩增。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荧光定量PCR检出TBEV阳性率为14.2%,比半巢式PCR检测阳性率提高了5.2%,两者检测一致率为63.6%。结果表明,成功建立TBEV基于SYBR GreenⅡ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为蜱传病防控奠定基础。
2020年03期 v.40;No.279 552-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秦迪;张杰;马轲;高宇;蔺小奇;胡桂秋;杨勇军;
以野生型(WT)小鼠和钙调磷酸酶调节因子1(RCAN1)基因缺失(RCAN1~(-/-))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为模型,探究RCAN1对沙门菌诱导的炎性体活化的影响。用沙门菌和沙门菌鞭毛蛋白处理细胞诱导炎性体活化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和TNF-α的分泌,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spase-1、IL-1β的剪切成熟以及ASC的寡聚化,分析RCAN1对炎性体活化影响。结果显示,RCAN1能够显著促进沙门菌诱导的IL-1β的分泌,但对TNF-α的分泌无影;能够促进caspase-1和IL-1β前体的剪切与成熟、促进ASC寡聚化。沙门菌鞭毛蛋白能够诱导NLRC4炎性体活化。鞭毛蛋白处理后,RCAN1能够促进IL-1β的分泌,但不影响TNF-α的分泌。结果表明,RCAN1能够促进沙门菌诱导的NLRC4炎性体活化信号。
2020年03期 v.40;No.279 557-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8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曈;万佳宏;常佳伟;魏彦琴;马强;杨敏;梁思慧;王玉霞;王桂琴;
为了了解宁夏地区牛源肠球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本试验使用显色培养基及PCR法对肠球菌进行分类鉴定;采用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测定肠球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最后采用PCR方法对9种相关耐药基因与7种肠球菌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测序。结果显示,在分离鉴定出的255株肠球菌中,屎肠球菌有78株(30.59%),粪肠球菌有53株(21.9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磺胺异恶唑和杆菌肽耐药率达到了100%;其次是苯唑西林(92.16%)、红霉素(65.88%)、四环素(65.49%)和青霉素(56.86%)。分离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高度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2.54%与95.29%。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Ⅲ的检出率最高,为100%;其次是红霉素类耐药基因ermB,为46.27%;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耐药基因VanA、VanB、VanC。已检测的毒力基因明胶酶gelE的携带率最高,为37.60%;其次为心内膜炎抗原efaA,为36.10%。结果表明,宁夏地区牛源肠球菌的多重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当加以重视。
2020年03期 v.40;No.279 562-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3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靳子康;房希碧;高振;潘子意;刘娟;姜平;杨润军;赵志辉;
HSL基因所编码的激素敏感性脂酶对脂质代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不仅能催化水解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还能水解不同组织的胆固醇酯,在机体能量供应和类固醇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HSL基因功能,本试验设计并构建4个HSL基因shRNA干扰载体,并将干扰载体转染到牛胎儿成纤维细胞中以及和设计构建过表达载体共转染到293T细胞中,转染48 h后,分别检测细胞内牛HSL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筛选出具有较高干扰效率的shRNA表达载体。结果表明,在牛胎儿成纤维细胞中,4个shRNA载体在转染48 h后,shRNA-731组细胞中HSL基因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shRNA NC对照组(P<0.05),且干扰效率最佳;同时,在shRNA载体与过表达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中,HSL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shRNA NC对照组(P<0.05)。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HSL基因功能提供了有效工具,也为研究其与牛脂肪代谢相关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2020年03期 v.40;No.279 568-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2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蒙学莲;朱学亮;张志东;
利用PCR和基因合成获得了野生型羊IL-12Rβ2和密码子优化的IL-12Rβ2-A基因,亚克隆至pET30a(+),SDS-PAGE对这2个重组载体的表达结果进行比较,并优化了pET30a-12Rβ2-A的最佳表达条件;通过Western blot对镍琼脂糖凝胶纯化的融合蛋白His-12Rβ2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pET30a-12Rβ2-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pET30a-12Rβ2的表达;在筛选的pET30a-12Rβ2-A最佳表达和纯化条件下,成功获得了高纯度的融合蛋白His-12Rβ2,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为后续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0年03期 v.40;No.279 575-580+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3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丙雷;崔亚利;王飞;周令强;陈宝江;崔嘉;
将80只4周龄体质量18~22 g昆明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3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0,100,150 mg/kg ZEA,预试期7 d,试验期20 d。结果显示,饲粮中添加100~150 mg/kg ZEA后,发情前期和发情期血清中BUN和LDL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TP、HDL、TC、TG的含量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发情前期和发情期血清中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 T-AOC、T-SOD、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肾小球和肾小管萎缩。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100~150 mg/kg ZEA后,极显著的降低了小鼠抗氧化能力,肾实质损伤显著。
2020年03期 v.40;No.279 581-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9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胡辩红;韩萍萍;唐宇杰;崔萍萍;韩兆玉;李惠侠;
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并用0.1 mg/L重组蛋白Chemerin处理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炎症相关蛋白IL-1β和IL-6、自噬标志蛋白LC3和p62以及内质网应激关键蛋白GRP78和CHOP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分析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及p62蛋白表达定位情况。结果显示,Chemerin处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后,细胞内炎症因子IL-1β和IL-6、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和CHOP相对表达量及细胞ROS含量均显著上调(P<0.05)。同时,自噬标志蛋白LC3-Ⅱ的表达明显上升(P<0.01),而自噬底物p62呈显著性降低趋势(P<0.01)。结果表明,细胞因子Chemerin可以通过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的发生,同时激活内质网应激和自噬反应,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2020年03期 v.40;No.279 588-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8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佳瑞;杨雨齐;李思鸿;程平;肖天石;于泓潇;张艺馨;刘芮萌;李富磊;张秀英;
以前期获得的25株猪源耐药大肠杆菌为试验菌株,采用药敏纸片法测定以上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庆大霉素等11种药物的敏感性,并分析其多重耐药表型;采用PCR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25株猪源大肠杆菌中AcrAB-TolC主动外排基因的携带率以及不同耐药数量的多重耐药菌株的外排泵基因arA和acrB的表达量,同时分析其主动外排调控基因marA、soxS、robA和acrR相对表达量的差异,从mRNA水平上探讨外排泵基因表达量和调控因子与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25株耐药大肠杆菌中acrA、acrB和tolC等3种主动外排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68.00%、72.00%和76.00%;acrA、acrB这2种主动外排基因以及调控基因marA和soxS的相对表达量和多重耐药的耐药谱数呈正相关,调控基因acrR的相对表达量和多重耐药的耐药谱数呈负相关;robA调控基因的表达量均低于标准菌株,且与耐药谱数无明显相关性。结果表明,猪源耐药大肠杆菌携带acrA、acrB、tolC等3种基因主动外排基因的携带率较高,且与多重耐药菌株的耐药谱具有相关性;调控因子的表达量亦与多重耐药的耐药谱具有相关性。
2020年03期 v.40;No.279 595-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7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娄飞;张勇;王建锋;邓旭明;
以鼠伤寒沙门菌SL1344为研究对象,建立小鼠感染沙门菌动物模型,口服给予肉桂油口服液进行治疗,治疗剂量为100 mg/kg,给药时间为8 h/次。结果显示,肉桂油口服液(100 mg/kg)逆转感染小鼠体质量下降,缓解感染小鼠盲肠病理性损伤,降低感染小鼠盲肠的炎性反应。结果表明,肉桂油口服液(100 mg/kg)对沙门菌感染小鼠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是一种潜在的抗沙门菌感染先导复合物。
2020年03期 v.40;No.279 602-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7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晗;李艳芹;李仲林;陈良柱;方炳虎;
以阿莫西林、阿莫西林/丙磺舒联合用药为对照,研究一种新型阿莫西林-丙磺舒拼合物在小鼠体内的比较药代动力学。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小鼠血浆中阿莫西林和丙磺舒的浓度,WinNonlin(Version5.2.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阿莫西林、阿莫西林/丙磺舒联合用药及拼合物在小鼠体内的达峰浓度(C_(max))分别为(3.31±0.40),(4.47±0.36),(4.50±0.29) mg/L,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1.08±0.21),(1.42±0.20),(1.58±0.32) h,药物半衰期t_(1/2ke)分别为(1.04±0.21),(1.49±0.50),(1.77±0.23) h,AUC_(last)分别为(5.76±0.60),(10.34±0.94),(11.41±0.75) mg·h/L,MRT_(last)分别为(1.81±0.11),(2.59±0.47),(2.64±0.24) h,拼合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10.35%(与阿莫西林/丙磺舒联合用药相比)。结果表明,拼合物组小鼠血浆中阿莫西林的C_(max)、AUC_(last)及MRT_(last)比阿莫西林组有显著的提高(P<0.01)。与阿莫西林/丙磺舒联合用药比较,拼合物实验组半衰期t_(1/2ke)和AUC_(last)也有较明显提高(0.01<P<0.05),其长效作用更显著。
2020年03期 v.40;No.279 608-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2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姜爱文;陈禹均;董超;张增凯;刘红林;吴望军;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Targetscan预测miR-206的靶基因,并获得6个与肌纤维类型相关的候选靶基因。分析miR-206与其中一个候选靶基因G6PD的结合位点及最小自由能,将miR-206与G6PD野生型和突变型G6PD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共转染至293T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证实miR-206与G6PD的靶标关系;采用qRT-PCR分别检测miR-206和G6PD在猪不同组织、不同肌纤维类型的肌肉以及高低组肌内脂肪含量样品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猪miR-206与G6PD的3′UTR存在3个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分析结果显示,过表达miR-206能显著降低野生型G6PD质粒的荧光活性,共转染miR-206后,突变质粒M1、M2、M4的双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G6PD质粒(P<0.05),而突变质粒M3与野生型G6PD质粒无显著差异(P>0.05);猪miR-206在骨骼肌组织中特异性表达,且在快肌中表达量显著高于慢肌(P<0.05)。G6PD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普遍高于其他组织,除心肌外,G6PD在骨骼肌中的表达量最低,但其在快肌和慢肌中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 0.05)。miR-206和G6PD在高低组肌内脂肪含量样品的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猪miR-206通过前2个结合位点靶向调控G6PD,但G6PD不能影响猪骨骼肌肌纤维类型的转化与肌内脂肪沉积,其功能以及miR-206调控肌纤维的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
2020年03期 v.40;No.279 613-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5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佳;杨显朝;刘娟;
选用5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党参组、米党参组、蜜党参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家兔采用喂饲厚朴三物汤煎剂加饥饱失常建立家兔脾虚证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家兔不予治疗,党参组、米党参组、蜜党参组分别给予党参、米党参、蜜党参煎液治疗,连续治疗5 d,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家兔血清中Gas、MTL、IL-2、IL-4、IFN-γ和cAMP、cGMP的含量。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家兔血清中Gas显著降低(P<0.05);IL-2、IFN-γ水平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或P<0.05),IL-4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cAMP含量及cAMP/cGMP的比值极显著降低(P<0.01),cGMP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米党参组家兔血清中Gas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党参组、米党参组、蜜党参组家兔血清中MTL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蜜党参组家兔血清中IL-2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党参组、米党参组、蜜党参组家兔血清中IFN-γ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党参组家兔血清cAMP水平显著升高(P<0.05),cAMP/cGMP比值极显著升高(P<0.01);米党参组和蜜党参组家兔血清cAMP水平、cAMP/cGMP比值极显著升高(P<0.01),党参组、米党参组、蜜党参组家兔血清中cGMP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结果表明,脾虚证家兔机体出现了胃肠激素紊乱和免疫功能降低,表现为血清中Gas、IL-2、IFN-γ、cAMP含量降低,而IL-4、cGMP含量升高。米党参、蜜党参能提高脾虚家兔胃肠动力,增强脾虚家兔机体免疫功能,纠正环核苷酸系统代谢失调来治疗脾虚证。
2020年03期 v.40;No.279 620-624+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2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李佩国;张召兴;李蕴玉;贾青辉;张香斋;
将180只14日龄雏鸡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0只,1~6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抗生素组(1%头孢噻呋钠)和添加1.5%,2.0%,2.5%复方中药超微粉组。3~6组连续用药7 d,除1组外,2~6组每只鸡攻E.coli 2.5×10~7 CFU,停药后继续饲养14 d,于试验的第7,14,21天,每组随机抽取10只雏鸡采血,测定血清免疫与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在试验的14,21 d,2.0%,2.5%复方中药超微粉组血清中的IgG、IgM、IgA、TP、GLB与LZM含量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抗生素组(1%头孢噻呋钠)(P<0.05),与阴性对照组水平相当(P>0.05)或显著升高(21 d的TP含量)(P<0.05)。2.0%,2.5%复方中药超微粉组血清中的GOT、GPT活性和TC、TG、UA含量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抗生素组(1%头孢噻呋钠)(P<0.05),与阴性对照组水平相当(P>0.05)或显著降低(TC含量)(P<0.05),而2.0%,2.5%复方中药超微粉组各指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以2.0%复方中药超微粉效果较好,能显著提高雏鸡人工感染致病性E.coli后机体的免疫水平和肝脏、肾脏功能代谢水平,减轻肝脏、肾脏器官的损伤,促进体内LZM分泌。本试验为研发防治鸡致病性大肠杆病的复方中药超微粉制剂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2020年03期 v.40;No.279 625-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2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涵;岳巧娴;许利军;周荣艳;陈烨;陈辉;张振红;
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鸡成骨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细胞纯化后经姬姆萨、甲苯胺蓝、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鉴定;在成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10,50,100μmol/L褪黑素,连续14 d测定成骨细胞增殖情况;在第1,3,7,14天测定诱导分化培养的成骨细胞ALP活性,并在第14天检测成骨细胞BSP基因表达水平。甲苯胺蓝染色结果与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系MC3T3-E1一致;ALP染色呈阳性,可见大量黑色颗粒;茜素红染色后矿化结节呈深红色。成骨细胞ALP活性在第3天有所降低,但随培养时间延长,ALP活性逐渐升高;添加褪黑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第1天和第14天显著提高成骨细胞ALP活性(P<0.05);添加褪黑素提高了BS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9)。结果表明,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得到鸡颅骨成骨细胞,确定了褪黑素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但不影响增殖。
2020年03期 v.40;No.279 634-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3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