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帆;樊振华;吴忻;姚敬明;韩一超;薛翼鹏;李红丽;米瑞娟;赵岳;
为了研究当前山西省猪伪狂犬病(PR)的流行特点及遗传变异情况,对山西分离的3株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分离株(SXQX株、SXTG株和SXYP株)的gE全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已被GenBank收录)。并将gE全基因序列和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流行株进行了遗传变异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3株PRV分离株的gE全基因序列之间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7%~100.0%和99.5%~100.%,与34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PRV参考株之间同源性分别为97.1%~100.0%和94.6%~100.0%,与欧美分离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7.1%~97.6%和94.6%~95.7%,与2012年以来我国不同省份分离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8.8%~100.0%和98.1%~100.0%,与2012年以前分离的经典毒株同源性分别为98.4%~99.7%和97.2%~99.3%。PRV gE全基因组序列的进化分析表明,3株PRV分离株属于亚洲基因群中2012年以来国内不同地区相继分离的PRV变异株群,而与2012年前分离的经典强毒株群亲缘关系较远,与欧美基因群亲缘关系最远。进一步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分析发现,3株PRV分离株的gE基因均有一些位点发生了突变。本试验为近年来山西地区PRV的流行特点和PRV变异情况提供了依据。
2020年05期 v.40;No.281 873-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0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马玲;钟华;秦树英;唐海波;白安斌;陈凤莲;刘金凤;覃绍敏;吴健敏;
检测广西巴马小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整合到HEK293细胞基因组(HEK293-PERV-BM)后,宿主细胞的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cyclin D1、CDK4、c-Myc、p53、p16和k-Ras等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推测相关作用机制。检测发现P10代巴马小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感染HEK293细胞模型(HEK293-PERV-BM)的细胞周期主要被阻滞在S期和G2/M期,细胞凋亡受到抑制,P25代细胞周期主要被阻滞在S期,细胞凋亡明显受到诱导。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与细胞感染模型传代次数(P1~P35)有密切关系,其中cyclin D1、c-Myc和k-Ras基因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而CDK4和p16基因则恰好相反,同时,p53基因表达的改变不明显,据此可以推测P10代细胞周期的改变可能由Rb调控通路诱导发生,P25代细胞周期的改变可能由Rb调控通路与p53调控通路协同诱导发生。上述结果提示PERV的感染可能存在潜在的危险。
2020年05期 v.40;No.281 882-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吴亚楠;朱潇静;周博伦;张博;刘晴晴;郑兰兰;魏战勇;
建立一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于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保守结构蛋白P72基因的检测。参照GenBank登录的ASFV P72相关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与1个TaqMan探针,通过对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建立了快速检测ASFV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与重复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有效扩增1.0×10~0~1.0×10~9拷贝/μL ASFV-P72标准质粒,建立的标准曲线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灵敏度为1.0×10~0拷贝;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δ冠状病毒、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等病原不发生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变异系数(CV)小于1%。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可用于临床样本中ASFV的检测,从而更好地对ASF疫情进行监测和诊断。
2020年05期 v.40;No.281 888-891+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下载次数:6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王文佳;徐照学;张彬;孟红丽;王亚州;兰亚莉;师志海;
为建立能同时检测牛诺如病毒(BNoV)和牛环曲病毒(BToV)的方法,根据BNoV和BToV基因组的保守区域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预期特异性扩增BNoV和BToV的片段大小分别为542,698 bp,建立了BNoV和BToV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能特异性扩增BNoV和BToV的目的条带,且未扩增出其他犊牛腹泻病原;对BNoV和BToV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1.90×10~4,1.86×10~4拷贝/μL。利用该方法对采自河南部分地区的184份犊牛腹泻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BNoV和BTo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41%和12.50%,与单一PCR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方法对BNoV和BToV的鉴别诊断、混合感染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20年05期 v.40;No.281 892-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石立北;孙艺学;唐雨博;丛郁霖;于海英;丛彦龙;
利用反向遗传技术拯救了H9N2亚型流感病毒NS1蛋白效应区第114,124,202和212位的定点突变病毒。病毒感染后9 h,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当NS1蛋白发生P114S、M124V、S212P氨基酸置换后,可以显著抑制IFN-β及RIG-1、PKR、OAS1、Mx1和ISG15等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 mRNA的转录活性。由此表明,NS1蛋白的114,124和212位点与H9N2亚型流感病毒拮抗宿主先天性免疫应答密切相关。
2020年05期 v.40;No.281 897-901+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汝都;林倩;王玮玉;胡俊英;王旭;张泽财;朱金凤;王新平;
为了掌握河南省羊肠道病毒(CEV)的感染情况,本试验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2015-2018年采集于河南省不同地区的298份具有明显腹泻症状的发病羊样品和776份临床未表现出腹泻症状的健康羊样品进行了CEV感染的病原学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在腹泻样品中,不同地区的CEV阳性感染率在21.21%~76.19%之间,2018年CEV阳性感染率较2015年、2016年、2017年的阳性感染率分别提高了7.48%,7.38%,7.22%,绵羊的CEV阳性感染率较山羊高27.55%,圈养的CEV阳性感染率较半散养、散养分别高出12.00%,22.75%。在健康样品中,不同地区的CEV阳性感染率为5.88%~17.80%,2018年CEV阳性感染率较2015年、2016年、2017年的阳性感染率分别提高了4.88%,4.75%,3.87%,绵羊的CEV阳性感染率较山羊高出9.31%,圈养的CEV阳性感染率较半散养、散养分别高出6.46%,13.65%。说明河南省不同地区的腹泻羊群和健康羊群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CEV感染,且河南省羊场中CEV的阳性感染存在逐年升高的趋势,绵羊较山羊易感CEV,羊群在圈养方式下较半散养和散养方式下易感CEV。
2020年05期 v.40;No.281 902-9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何川川;童剑军;米丽开姆·托合提尼亚孜;张雪萍;刘红丽;李有文;
为了分析山羊痘病毒THx株069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本试验应用PCR技术对069基因进行扩增,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经测序鉴定后用IPTG诱导表达其蛋白,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蛋白鉴定。用DNAStar及Mega软件对GenBank登录的24个该基因参考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并作遗传进化树分析;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069蛋白信号肽、跨膜结构、糖基化位点、磷酸化位点、抗原决定簇、亲水性、二级及三级空间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表明:GTPV-069号基因全长为573 bp,与参考株GTPV-pellor相似度高达97.19%,经同源性比对与遗传进化树分析发现,山羊痘病毒THx株069基因序列与绵羊痘亲缘关系较近,在同一分支上,与疙瘩皮肤病和其他山羊痘亲缘关系较远。SDS-PAGE鉴定表明069蛋白大量表达于上清中,条带清晰。Western blot结果证明069蛋白与His标签确实进行了融合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GTPV-069蛋白无信号肽、含有跨膜结构,跨膜区在29~51 aa之间,为典型的膜蛋白。069蛋白含有8个抗原决定簇、1个糖基化位点和14个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分析显示,069蛋白中α螺旋、无规则卷曲、延伸链和β-转角分别占43.46%,25.65%,23.04%和7.85%,三级结构预测发现069蛋白以α螺旋为主。本试验为后期探究羊痘病毒其他部分生物学功能以及新型羊痘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依据。
2020年05期 v.40;No.281 907-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3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家荣;杨惠;孙志伟;王多智;丁玉林;刘淑英;
为研究细胞自噬现象在绵羊肺腺瘤(ovine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OPA)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本试验以自然感染OPA的羔羊肺组织为材料,以健康羔羊肺组织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综合检测了自噬基因MAP1LC3B、BECN1、SQSTM1及其对应的自噬蛋白LC3、Beclin1、P62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对照组中,LC3、Beclin1、P62主要表达于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中;在OPA肺组织中,LC3、Beclin1、P62主要表达于肿瘤化增生的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增生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和浸润的巨噬细胞中。与对照组相比,OPA肺组织中MAP1LC3B基因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BECN1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SQSTM1基因表达量则极显著降低(P<0.01)。在蛋白水平上,OPA肺组织中LC3和Beclin1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P62表达量则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自然感染OPA的羔羊肺组织中自噬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羔羊肺组织,提示当病毒入侵机体时机体为了抵抗病毒带来的伤害并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细胞自噬水平升高。本试验为深入探讨自噬在OPA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
2020年05期 v.40;No.281 916-923+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健;姜旭;倪婷婷;陶志;刘彦超;卢继龙;陈宪平;黄宇;石晶;
建立犬细小病毒(CPV)人工感染模型,掌握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病规律,为治疗性药品的有效性评价提供对照。选取CPV抗体阴性健康比格犬20只,随机分为A、B、C、D 4个稀释组,每组使用病毒液HA效价分别为2~(13),2~(10),2~7,2~4,以SD15株CPV作为攻击毒,稀释的病毒液每只犬分3次灌服15 mL。攻毒后,每日观察临床症状并进行评分、采集肛拭子用胶体金抗原检测试纸判断粪便排毒情况;每日采血,全血进行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检测,血清进行抗体检测,对血象及部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以HA价为2~7的病毒液作为发病模型的攻毒液时可使犬在攻毒后的4~5 d发病;发病率100%;临床症状评分逐日增加;在血常规检测中WBC先升高,然后下降;在生化检查中GLOB、tCO_2均下降低于正常值;血清检测HI抗体结果由低至高,达到2~(10);死亡率高达80%,即C组(2~7)为最适CPV发病模型组。本试验揭示了犬人工感染CPV的发病规律,为CPV治疗性药品有效性评价奠定基础。
2020年05期 v.40;No.281 924-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0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琳;何春辉;王赛楠;黄宗梅;杨欣艳;陈田田;刘建勋;陈盼盼;李新生;
为快速有效的检测血清4型禽腺病毒,本试验针对高度保守的Hexo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2=0.998;特异性强,对禽流感病毒(AIV)、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均无扩增;敏感性好,最低可检测病毒含量为50拷贝/μL,比常规PCR方法敏感10倍;稳定性良好,组内和组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75%~1.71%和0.60%~1.74%。本试验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为血清4型禽腺病毒感染临床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0年05期 v.40;No.281 928-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司朵朵;郭亚男;郭磊;何生虎;李继东;
为了从分子水平对4株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分离株进行鉴定,同时分析其膜蛋白vlhA的基因序列以及蛋白的功能结构域。通过PCR扩增其16S rRNA和vlhA基因序列,以16S rRNA序列构建分子进化树并分析4株MS分离株和其他支原体参考株的同源性;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vlhA基因的核酸序列和蛋白序列进行分析,查找其保守结构域,预测其可能具有的功能。结果表明,4株MS分离株在16S rRNA基因序列上与MS不同菌株具有同源性,可以确定为滑液囊支原体;其vlhA基因序列分为保守区和高变区,保守区和部分高变区组成主要膜抗原基因MSPB;vlhA蛋白共含有10个保守的结构域,7个保守域位于保守区,8个保守域位于MSPB区,其中的75 Asp~425 Asn之间的氨基酸残基预测与细胞黏附有关;75 Asp~126 Val与129 Val~206 Val之间的氨基酸残基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结构,与受体/配体功能相关,可能都参与MS感染宿主的过程。
2020年05期 v.40;No.281 933-938+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6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召兴;李佩国;李蕴玉;张香斋;贾青辉;张艳英;丁咚;
为表达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河北株EtMIC-2蛋白,本试验采用RT-PCR方法克隆出E.tenella河北株EtMIC-2基因,连接到毕赤酵母分泌表达载体pPIC9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PIC9-EtMIC-2。将其线化后转化到巴斯德毕赤酵母GS115中,甲醇诱导表达,饱和硫酸铵4℃沉淀浓缩后,用His选择镍-亲和层析柱纯化EtMIC-2蛋白。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验证其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PIC9-EtMIC-2在毕赤酵母菌中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5 000的目的蛋白,表达的EtMIC-2蛋白能被E.tenella阳性血清识别,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原性。为进一步研究EtMIC-2蛋白功能及构建DNA疫苗奠定基础。
2020年05期 v.40;No.281 939-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付琦媛;严世杰;宋涛;李文傲;田瑞;王春芳;孟宪华;芮萍;马增军;
为了解河北省保定市某猪场断奶仔猪发生以腹泻和呼吸道为主要症状的病死原因,无菌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培养特性、生化特性鉴定,初步表明分离菌株为绿色气球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显示,分离菌与绿色气球菌同源性达99.4%~100%。致病性试验证实2株分离菌株有致病性。分离菌株仅对氨苄西林敏感,对红霉素、四环素中敏,对阿米卡星、头孢吡酮、头孢噻吩、诺氟沙星、克林霉素、苯唑西林、环丙沙星、万古霉素、氯霉素、头孢拉啶、呋喃妥因、黏菌素均耐药,并携带多重耐药基因。
2020年05期 v.40;No.281 94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玲;李敬双;王金莉;许薇;孙媛;李丽;
探讨厚朴酚(Mag)对猪链球菌2型(S.suis type 2)诱导巨噬细胞TLR2/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准确作用位点。联合TLR2激动剂PGN和NF-κB激动剂RANKL,将巨噬细胞分为空白组、猪链球菌组、PGN组、RANKL组、PGN+Mag组和RANKL+Mag组。MTT法检测细胞活性,菌落计数法检测吞噬细菌数量,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炎症因子水平,DCFH法测活性氧(ROS)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TLR2、MAPK家族和NF-κB的蛋白水平。结果显示,与猪链球菌组相比,PGN组和RANKL组的细胞活性和吞噬细菌数量有所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和相关蛋白表达量有显著性增高(P<0.01);与PGN组、RANKL组相比,PGN+Mag组和RANKL+Mag组分别在细胞活性和吞噬细菌能力方面有显著提升,炎性因子水平、氧化应激强度和TLR2/MAPK/NF-κB关键蛋白表达量方面有显著性下降(P<0.01)。结果表明,厚朴酚降低猪链球菌诱导的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与其调节TLR2和NF-κB这2个位点有关。
2020年05期 v.40;No.281 947-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8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朋冲;潘奕帆;许大伟;尚宵敏;姜艳芬;
建立快速检测产气荚膜梭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针对GenBank发布的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序列,应用Primer explorer V5软件在线设计了LAMP引物。通过对扩增条件包括反应时间、反应温度、Mg~(2+)浓度、dNTPs浓度、内外引物浓度比、Bst DNA聚合酶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了产气荚膜梭菌LAMP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显示除产气荚膜梭菌外其他细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灵敏度试验显示LAMP方法对该菌DNA最低检测量为10 ng/L,菌液的最低检出量为3.7×10~1 CFU/mL,分别是PCR方法的100倍和10倍。用建立的LAMP方法对牛粪便、饲料和饮水共计102份样品进行检测,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率为19.61%(20/102),与PCR检测及细菌分离鉴定结果一致,且样品增菌时间缩短2~4 h。本试验成功建立了快速、灵敏、特异、操作简便和结果可视的产气荚膜梭菌的LAMP检测方法。
2020年05期 v.40;No.281 953-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8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白静;史燕敏;付璇;赵宝华;
E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iota(ι)毒素能够引起多种动物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及人的食物中毒等。目前该病在临床上尚无有效治疗措施,严重威胁牲畜及人类的健康。目前活化的ι毒素多提取自产气荚膜梭菌培养液,或将异源表达的原毒素经酶切后获得,过程繁琐,毒素产量低。本试验对ι毒素基因(ia和ib)进行截短突变,构建异源表达载体,进行截短突变体蛋白的可溶性表达;以犬肾上皮细胞(MDCK细胞)为宿主细胞进行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纯化的ι毒素截短突变体蛋白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作用,细胞坏死特征明显:细胞形态不规则,无明显清晰的细胞膜,胞质液泡化,细胞核肿胀占据大部分空间,核内异染色质絮状化,线粒体出现空泡结构。因此,本试验制备的ι毒素截短突变体蛋白无需额外酶切即具备生物活性,节省了时间及成本,为ι毒素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0年05期 v.40;No.281 960-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冶川;阳毅敏;潘灵韬;庄浩瀚;陈学秋;杨怡;杜爱芳;
为丰富和完善弓形虫病的检测方法,本试验基于弓形虫棒状体蛋白14(TgROP14)建立了间接ELISA检测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α-ROP14,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并纯化获得TgROP14重组蛋白,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试验验证其纯度及免疫原性。利用纯化透析后复性的rTg-ROP14建立猪弓形虫病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对反应中各项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检测条件为:抗原包被量2μg/孔,血清稀释倍数为1∶20,封闭剂为5%脱脂奶粉,血清作用时间为60 min,二抗稀释倍数为1∶1 000,二抗作用时间为60 min,TMB作用时间为20 min,临界值为0.728。该方法敏感性为1∶80,批内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0%,重复性较好;使用该方法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美洲型)阳性血清、猪O型口蹄疫阳性血清、猪A型口蹄疫阳性血清和猪瘟阳性血清均未见交叉反应,特异性较好。利用该方法对来自浙江省各个地区的436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同时使用商品化的间接血凝试剂盒进行验证,符合率为72.7%(317/436)。综上所述,本试验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为猪弓形虫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依据。
2020年05期 v.40;No.281 96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崔君;郭文晋;付守鹏;柳巨雄;金天明;
随机选择产奶期为(140±15) d的荷斯坦奶牛按照产奶量分成高产组和低产组,研究热应激对高产和低产奶牛血液生理指标、炎性因子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轻度热应激状态下,高产奶牛外周血淋巴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高于低产奶牛,且差异极显著(P<0.01);高产奶牛的球蛋白(GLO)、总胆红素(TBIL)、血液尿素氮(BUN)、肌酐(CRE)、谷草转氨酶(AST)均高于低产奶牛,且差异显著(0.05>P>0.01);在生产性能方面,高产奶牛的产奶量下降最为明显,均值达到21%,极显著高于低产组(P<0.01),乳脂肪、乳蛋白、乳酸和BUN均低于低产组,体细胞数则高于低产组,并且乳蛋白和乳汁BUN与低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高产奶牛受到热应激的损伤较低产奶牛严重,并在外周淋巴炎性因子、肝肾损伤、乳产量和乳品质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2020年05期 v.40;No.281 973-977+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刘潇;魏正凯;王晶晶;王超群;韩震;吴迪;李双秋;杨正涛;
以小鼠作为模型动物,观察和验证豆粕当中的抗营养因子α-伴大豆球蛋白刺激小鼠中性粒细胞(PMNs)之后,是否能诱导其释放胞外诱捕网(NETs),并初步揭示其作用机制,从而为深入研究豆粕当中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通过分离小鼠外周血PMNs,培养液中加入α-伴大豆球蛋白孵育后,激光共聚焦进行形态观察,Western blot检测细胞MAPK信号转导通路下游ERK和p38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时检测培养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结果表明,α-伴大豆球蛋白能够刺激小鼠PMNs释放网状NETs结构,其上装饰有精氨酸、髓过氧化物酶等活性成分,NETs释放水平和加入的α-伴大豆球蛋白剂量呈正相关,且ERK和p38通路可能在α-伴大豆球蛋白诱导NETs释放过程中发挥作用,而LDH水平未见升高。以上结果证实豆粕当中的抗营养因子α-伴大豆球蛋白,刺激小鼠PMNs之后可诱导其释放NETs。
2020年05期 v.40;No.281 978-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7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炎燚;暴景权;牟瑞营;徐明悦;刘志明;杨林;张乃生;
乳腺炎是危害奶牛产业的重要疾病,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诱发奶牛乳腺炎最常见、最重要的病原之一,一些研究表明瓜蒌具有很好的抑菌抗炎作用,本试验的目的是发现瓜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乳腺炎的抗炎作用并阐明机制,通过给小鼠灌服瓜蒌提取物7 d,乳腺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乳腺炎模型。结果表明,瓜蒌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小鼠乳腺炎模型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了TLR4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瓜蒌提取物可能是预防乳腺炎的一种前景药物。
2020年05期 v.40;No.281 983-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4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邓贺文;冯新;陈椿桦;王卓;韩东;
抗菌肽具有抗感染和介导宿主天然免疫防御作用,是理想的抗生素替代物,实验室前期用研发的基因工程鲎素(TPI)对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开展的治疗效果显示,小鼠感染模型肺部及其他脏器中菌含量明显减少,肺部的病理变化减轻,治疗效果较好。本试验在此基础上,从宿主天然免疫防御的角度开展了TPI对小鼠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用滴鼻的方式给小鼠使用TPI,测定不同剂量TPI对小鼠体征指标,包括:体质量、肺廓清指数、脾脏指数的影响。用腹腔注射的方式给小鼠使用TPI,测定非特异性免疫相关指标,包括:小鼠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小鼠β-防御素2(mBD-2)和小鼠胸腺肽β4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PI可提高小鼠增重,可显著提高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及廓清指数;可上调小鼠脏器中mBD-2和小鼠胸腺肽β4的表达水平,增强宿主防御能力,激活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提示TPI不但能直接杀伤病原体,还能够激活和协同宿主防御肽共同发挥非特异免疫作用。
2020年05期 v.40;No.281 988-992+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2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韦泽晶;陈花;张彩英;胡国良;代雪艳;汪畅;皮少星;张萌萌;
为了研究钼镉联合诱导对鸭抗氧化指标和脾脏凋亡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以(NH_4)_6Mo_7O_(24)·4H_2O和3CdSO_4·8H_2O分别作为钼源和镉源,将120只11日龄体质量相近、体况健康的鸭随机分为对照组、低钼组、高钼组、镉组、低钼镉组和高钼镉组,每组20只,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处理组在每千克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钼15 mg、钼100 mg、镉4 mg、钼15 mg+镉4 mg、钼100 mg+镉4 mg,试验期为60 d。于试验30,60 d,各组取10只鸭,收集血液及脾脏组织,检测血清中抗氧化指标、脾脏组织CP基因和凋亡有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及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显示:30 d,MDA含量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AOC高钼镉组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XOD活性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0 d,SOD活性、T-AOC处理组有下降趋势,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单独组(P<0.05或P<0.01),XOD活性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NOS、CAT活性和MDA含量有升高趋势,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60 d,除低钼组外,其余各组CP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联合组Bak-1、Caspase-3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单独组(P<0.01);各组之间Bcl-2 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电镜观察发现处理组脾脏组织细胞发生核变形、固缩,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甚至空泡化等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钼镉及其联合均可引起机体发生氧化应激,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并激活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从而导致脾脏组织的氧化损伤,并且钼和镉具有协同效应。
2020年05期 v.40;No.281 993-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6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芦春莲;解佑志;曹洪战;苗玉涛;孟宪华;
皆在探讨发酵稻壳粉(FRH)和稻壳粉(RH)对母猪繁殖性能、血液激素水平、采食量和泌乳量的影响。选择胎次一致的(长×大)母猪33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1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FRH组和RH组分别补饲20%的FRH和RH。结果显示:FRH组和RH组母猪窝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产程、断奶活仔数和21日龄断奶窝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RH组仔猪初生窝重显著高于RH组(P<0.05)。血清孕酮(PROG)水平:母猪妊娠21 d,FRH组和RH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雌二醇(E2)浓度:母猪妊娠21 d,FR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RH组(P<0.05);各组血清催乳素(PRL)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FRH组哺乳期采食量和母猪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RH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妊娠母猪基础日粮中补饲20%的FRH可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提高采食量和泌乳量。
2020年05期 v.40;No.281 1000-10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张献颢;丁嘉烽;宋乔志;李岳鹏;HAYAT Muhammad Abid;张建涛;王洪斌;
为探究牧场奶牛蹄叶炎与奶牛血液中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在哈尔滨市某牧场采集了20个亚临床性蹄叶炎病例,20个慢性蹄叶炎病例以及20个健康牛的血液样本。检测其心功、肝功、肾功和常量元素指标,结果显示:临床性蹄叶炎患病组,慢性蹄叶炎与健康组比较,高密度脂蛋白(HDL)均显著性降低(P<0.05),总胆固醇(TC)均显著性升高(P<0.05),尿酸(UA)显著性升高(P<0.05);亚临床蹄叶炎患病组奶牛与健康组比较,磷(P)显著性降低(P<0.05),但慢性蹄叶炎患病组奶牛与健康组比较,P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蹄叶炎患病组奶牛与健康组比较,总胆红素(TBILI)显著性升高(P<0.05),但亚临床性蹄叶炎患病组奶牛与健康组比较,TBILI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血清中以上指标的含量变化与蹄叶炎的发病密切相关。
2020年05期 v.40;No.281 1005-10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任伟忠;李妍;曹玉凤;高艳霞;李秋凤;李建国;
旨在研究不同比例谷草和羊草组合饲粮对干奶前期奶牛体况、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液指标和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选择干奶前期荷斯坦奶牛45头,根据胎次、体况评分(BCS)、体质量及预产期接近的原则将奶牛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全株玉米青贮、谷草和羊草组合比例A、B、C组分别为24∶30∶30,24∶45∶15,24∶60∶0,各组精饲料饲喂量相同。试验期45 d。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A、B组干物质采食量(DMI)分别提高了7.94%(P>0.05),17.25%(P<0.05),3组的BCS差异不显著(P>0.05)。B组粗蛋白(CP)的表观消化率比A、C组分别提高9.4%(P<0.01)和14.1%(P<0.01)。试验各组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和磷(P)的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A、B、C组的β-羟丁酸(BHBA)、尿素氮(BUN)和非酯化脂肪酸(NEFA)差异不显著(P>0.05)。B组的瘦素(LP)、血糖(GLU)、清蛋白(ALB)比C组分别提高了12.11%(P<0.05),22.09%(P<0.05),3.74%(P<0.05),A、B组间无差异(P>0.05)。B组的IgG比A、C组分别提高了9.45%(P<0.05),11.90%(P<0.05),A、C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的物种观察指数、辛普森指数、赵氏指数、ACE指数、文库覆盖率差异不显著(P>0.05),A、B组间的香农指数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间的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丰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干奶前期饲粮中全株玉米青贮、谷草和羊草的比例组合为24∶30∶30时,改善了干奶前期奶牛的DMI、CP消化率、血清葡萄糖和IgG含量,对瘤胃微生物菌群无影响。
2020年05期 v.40;No.281 1009-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高晨程;俞添贺;陈椿桦;王卓;冯新;
艰难梭菌是常见的院内致病菌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近年来我国感染病例也有增多的趋势。动物感染模型是研究艰难梭菌的重要工具,本试验将超声诊断技术应用于艰难梭菌感染(CDI)小鼠模型的建立,将超声诊断的图像、参数及结果用于小鼠感染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CSS)分级系统中,为艰难梭菌小鼠感染模型评价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超声诊断影像学及数据参考。选用SPF级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用混合抗生素诱导法建立感染模型。在造模后3 d进行CSS打分、超声诊断及解剖学鉴定。结果表明,CSS系统可以对模型组三类指标进行判定,且感染模型组与对照组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超声诊断对CDI造成的肠管病变的影像结果,与解剖学鉴定结果一致,解剖后的结肠病变胀气部位直径均值在低无回声区域长和宽均值区间,与长均值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宽均值相近为无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为艰难梭菌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便捷、实时、准确的评价方法。
2020年05期 v.40;No.281 1017-1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1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欣艳;乔娜;唐兆新;杨帆;余文兰;廖建昭;张卓炜;马飞洋;
探讨高铜对肉鸡心肌氧化损伤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将48羽1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平均分为4组,分别饲喂对照日粮(Cu 11 mg/kg,对照组)和高铜日粮(Cu 110 mg/kg,高铜I组;Cu 220 mg/kg,高铜Ⅱ组;Cu 330 mg/kg,高铜Ⅲ组)。49日龄时进行心脏采集,制备切片观察心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心肌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GRP78、GRP94、eIF2α、ATF6、XBP1、CHOP的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GRP7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铜组心肌纤维间隙增宽;随着日粮中铜含量的增加,心脏组织中T-AOC、SOD、CAT和GR活力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GRP78、GRP94、eIF2α、ATF6、XBP1和CHOP mRNA表达量升高,GRP78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果表明,高铜可以诱导心肌氧化损伤和内质网应激。
2020年05期 v.40;No.281 1024-1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2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徐绮嫔;黄逸馨;江婧;罗正中;沈留红;姚学萍;余树民;曹随忠;
旨在探究亚硒酸钠(SeL)对DHA调控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脂质代谢产物的影响。试验各组细胞分别经10 mg/L DHA+1 mg/L LPS、10 mg/L DHA+1 mg/L LPS+0.05μmol/L SeL、1 mg/L LPS诱导24 h,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测定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反映脂质过氧化水平;应用UHPLC-TOF/MS技术检测分析细胞脂质介质的生成情况。结果显示,SeL和DHA共孵育细胞时,不仅显著下调9-10-环氧十八碳烯酸(9,10-EpOME)水平(P<0.01),增强DHA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MDA(P<0.01)的下调作用,增强DHA对白三烯C4(LTC_4)向白三烯D4(LTD_4)转化的抑制作用以及对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水平的上调作用(P<0.01),此外,极显著上调白三烯D5(LTD_5)(活性弱于LTD_4)水平(P<0.01),以及下调19,20-二羟基二十二碳五烯酸(19,20-DiHDPA)水平(P<0.01)。结果表明,SeL影响DHA在LPS诱导的巨噬细胞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提示硒有助于DHA生成抗炎脂质介质。
2020年05期 v.40;No.281 1030-1035+1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0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梦圆;张超思;韩冬;徐晓静;
食欲素A(orexin A)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肽类激素,通过与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影响生殖功能。为了研究orexin A对绵羊黄体化颗粒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信号网络,培养绵羊卵巢黄体化颗粒细胞进行鉴定,提取黄体化颗粒细胞组和添加Orexin A的黄体化颗粒细胞组的RNA,采用lllumina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在测序数据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筛选、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结果表明,黄体化颗粒细胞组的孕酮分泌量显著高于未黄体化颗粒细胞组;转录组测序共获得了50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表达20个,下调30个;发现多个与细胞周期调控、繁殖及代谢相关的高表达基因,如PRRT2、ID1、RRM2、ATP6、ATP8、KIRREL、SOX4、TBX3等基因,结合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参与代谢途径、氧化磷酸化、癌症信号通路、GnRH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以及Ca离子信号通路等。本试验为进一步阐明orexin A影响绵羊的生殖调控提供了依据。
2020年05期 v.40;No.281 1036-1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鲁文赓;徐郑美;刘庆;于楠楠;于佳斌;李维龙;毛莹莹;曹立明;杜珍珍;司淋清;付世新;韩英浩;
探讨奶牛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采集不同部位奶牛脂肪,选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并进行贴壁培养,获取原代奶牛AD-MSCs,通过传代培养进一步纯化扩增。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征,并采用MTT法绘制2种AD-MSCs生长曲线,利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检测其表面标志物,对该细胞进行了向成骨及成脂诱导分化培养试验,采用油红O和钙盐染色法对其分化能力进行鉴定。比较研究了不同部位脂肪的形态,2种不同部位的AD-MSCs均呈长梭形、纺锤形或多角形贴壁生长,且2个部位来源的AD-MSCs的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异(P>0.05)。分离培养的AD-MSCs的表面标志物CD44和CD73呈阳性表达,而CD34和CD45呈阴性表达。在诱导分化培养试验中呈现出较强的成脂和成骨分化能力。本试验选取不同部位的脂肪组织,成功的分离并鉴定了奶牛AD-MSCs,为纯化鉴定奶牛AD-MSCs提供了依据。
2020年05期 v.40;No.281 1042-1046+1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2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锋;张江;白云龙;夏成;张洪友;徐闯;
旨在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筛选产后卵巢静止奶牛血浆中差异代谢物,探究差异代谢物与奶牛卵巢静止的关系。试验选取了产后45~60 d卵巢静止奶牛和正常发情奶牛各15头,应用LC/MS技术检测两组奶牛血浆样品,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与单变量分析,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血浆差异代谢物,揭示不同代谢通路中的差异代谢物与奶牛卵巢静止的关系。结果显示:LC/MS分析共筛选出14种血浆差异代谢物。与发情组奶牛相比,卵巢静止组奶牛有11种差异代谢物明显升高:分别是D-塔格糖、L-亮氨酰-L-脯氨酸、L-鹅肌肽、脯氨酸-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N-(3-苯基丙酰基)甘氨酸、7-烯胆(甾)烷醇、γ-生育酚、β-隐黄素、视黄醛和鞘磷脂;3种差异代谢物降低:分别是胞嘧啶、1-棕榈酰溶血磷脂酰胆碱和1-硬脂酰-SN-甘油-3-磷酰胆碱。代谢通路分析代谢组学所获得的奶牛卵巢静止血浆差异代谢物,提示奶牛产后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谷胱甘肽代谢等的异常会阻碍卵泡发育,从而导致奶牛产后发生卵巢静止。本试验获得了卵巢静止奶牛血浆差异代谢物,探究了奶牛产后卵巢静止发生中差异代谢物在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以及其他代谢的变化,为今后深入研究奶牛卵巢静止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新策略提供了方向。
2020年05期 v.40;No.281 1047-1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4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波;魏后军;范志宇;仇汝龙;陈萌萌;宋艳华;朱伟峰;徐为中;王芳;
为分析Nrf2基因在新西兰兔不同组织的表达差异情况,本试验根据GenBank公布的穴兔Nrf2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从兔肝脏中扩增出Nrf2基因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Nrf2基因在新西兰兔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扩增出的新西兰兔Nrf2基因长度为1 758 bp,编码585个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新西兰兔与穴兔、人、牛、鼠、斑马鱼等各种属动物Nrf2基因的核苷酸一致性为50.70%~99.83%。进化树分析表明Nrf2在物种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Nrf2基因在新西兰兔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脑中均有表达,且肾脏中表达量最高,脾脏中表达量最低。本试验克隆了新西兰兔Nrf2基因,并研究了其mRNA在兔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开展兔Nrf2/ARE信号通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0年05期 v.40;No.281 1053-1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