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茂杰;王显兵;孙晨;张英;车艳杰;丁壮;鲍恩东;
猪圆环病毒2型(PCV2)病毒病、猪支原体肺炎以及猪格拉瑟氏病在我国猪群中广泛存在,常见三者的混合感染,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尚无用于3种疫病防控的联合疫苗,本研究以杆状病毒表达的PCV2 Cap蛋白、猪肺炎支原体(Mhp)抗原、副猪嗜血杆菌(HPS)4型和5型抗原,配合水溶性佐剂制备三联灭活疫苗,并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结果显示,在安全性检验中,免疫猪精神、采食、呼吸、粪便和行为均未见异常,与对照猪无显著性差异;接种疫苗后猪体温有一过性升高,24 h后恢复正常,未见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在血清抗体监测中,二免后14 d,免疫组PCV2 Cap蛋白ELISA抗体全部转阳,S/P值为1.291±0.091,对照组抗体为阴性(S/P值<0.4);免疫组Mhp ELISA抗体全部转阳,S/P值为1.133±0.150,对照组抗体为阴性(S/P值<0.4);免疫组HPS 4型和5型血清微量平板凝集试验(MAT)抗体效价均达到1∶16以上,对照组抗体为阴性(MAT抗体效价<1∶4)。在攻毒保护试验中,疫苗对PCV2强毒的保护率为4/5(80%);Mhp强毒攻击后免疫猪肺炎病变平均减少率为61.35%(>60%);疫苗对HPS 4型强毒的保护率为5/5(100%),对HPS 5型强毒的保护率为4/5(80%)。本研究试制的PCV2 Cap蛋白、Mhp、HPS三联灭活疫苗免疫仔猪产生了针对3种病原的特异性抗体,可提供对3种病原强毒攻毒的保护。
2021年09期 v.41;No.297 1673-1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7K] [下载次数:6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侯承尧;徐通;崔建涛;田润博;郑兰兰;赵丽;陈红英;
为了检测和鉴别猪圆环病毒3型(PCV3)和4型(PCV4),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PCV3和PCV4基因序列,在PCV3 Rep和PCV4 Cap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经过双重PCR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PCV3/4的双重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同时扩增出138 (PCV3)和391 bp(PCV4)特异片段,而对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核酸扩增结果均为阴性。PCV3/4的检测极限分别为74.5,90.2拷贝/μL。经临床样本检测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了同时检测PCV3/4双重PCR方法,且具有准确、可靠、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为PCV3/4的临床检测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
2021年09期 v.41;No.297 1682-1686+1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高亚桃;任志军;李妍;关一凡;陈颖彬;常丽云;王晓芳;秦建华;赵月兰;
为研究microRNA在致细胞病变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cpBVDV)感染过程中对病毒复制和调控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MDBK细胞为模型,通过对cpBVDV感染MDBK前后的总RNA进行microRNA芯片反应,筛选与炎症反应相关的显著差异性microRNA,并预测出其靶基因。通过将miR-2904转染至MDBK细胞,探索其在BVDV感染MDBK细胞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并验证其靶基因;利用qRT-PCR检测miR-2904、BVDV 5′UTR及相关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检测靶基因TNFAIP8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miR-2904是microRNA的候选基因之一,荧光素酶报告结果显示TNFAIP8L2为其潜在的靶基因;炎症反应表明,BVDV感染MDBK细胞后,miR2904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并且相应下调TNFAIP8L2的表达水平;MDBK细胞转染miR-2904mimic后,炎症因子COX-2、IL-8、TNFAIP8L2mRNA以及TNFAIP8L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MDBK细胞接种BVDV后转染miR-2904mimic,能显著降低BVDV 5′UTR的表达水平(P<0.05)。结果表明,miR-2904可以抑制TNFAIP8L2的翻译,增强cpBVDV感染MDBK细胞中的炎症反应以及降低BVDV的复制水平。
2021年09期 v.41;No.297 1687-1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颜志斌;陈美静;唐栋;任小波;吴晓燕;纪秋云;刘家齐;何淑菲;琚春梅;
自2011年以来,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株在我国免疫猪群中大面积流行,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且在我国广泛使用的Bartha K-61疫苗已不能为猪群提供完全有效的保护。因此,本研究以rPRV-AH-gE~-/gI~-为亲本毒株,通过同源重组对TK基因进行缺失,构建了rPRV-AH-TK~-/gE~-/gI~-三基因缺失重组病毒,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评价。将该病毒单独或与Montanide Gel 01(MG01)佐剂联合免疫小鼠,通过血清中和抗体试验和攻毒保护试验评价了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重组病毒rPRV-AH-TK~-/gE~-/gI~-构建成功,且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和生长性能。动物试验结果表明,重组病毒rPRV-AH-TK~-/gE~-/gI~-与佐剂MG01联合免疫效果更好,其中10~6 TCID_(50) rPRV-AH-TK~-/gE~-/gI~-+MG01组与10~6 TCID_(50) rPRV-AH-TK~-/gE~-/gI~-组相比,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水平显著升高(P<0.001);在用10~6 TCID_(50) PRV-AH攻毒时,无论免疫剂量为10~6 TCID_(50)或10~5 TCID_(50),rPRV-AH-TK~-/gE~-/gI~-与MG01联合免疫均可为小鼠提供100%的保护力。
2021年09期 v.41;No.297 1697-1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2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耿超;陆泓宇;梁婉;周丹娜;杨克礼;郭锐;袁芳艳;刘威;高婷;刘泽文;赵红梅;田永祥;
在湖北省开展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收集与分离鉴定,并对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将7份RT-PCR检测为阳性的病样接种Vero细胞,通过挑斑纯化及PCR鉴定,获得1株PEDV,命名为HB2018。通过Reed-Muench法测定其毒价为10~(6.7) TCID_(50)/mL。该毒株S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显示,其属于GⅡa亚群,与传统疫苗毒株CV777同源性只有93.76%;与目前的商品化疫苗株DR13、AJ1102与LW/L的同源性分别为93.52%,97.40%,97.00%。PEDV 4 mL/头接种26日龄断奶仔猪,均出现腹泻症状,接种3 d后,直肠拭子均检测到病毒RNA,小肠肠壁薄而透明,肠腔积液。结果表明,分离株为新型变异株,且有较强的致病性。
2021年09期 v.41;No.297 1704-1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6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伊立超;李乐天;郝嘉翼;时小双;张爽;高子函;金宁一;娄安钢;李昌;
受体结合域是决定病毒侵入宿主及其嗜性的关键因素。该研究目的在于获得具有天然构象且反应原性良好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的受体结合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 RBD)蛋白。根据PEDV S蛋白序列(GenBank登录号:AKN45969.1),设计、优化并合成其RBD部分基因序列,并将其亚克隆至杆状病毒双表达载体pFastBac~(TM)Dual上,得到了重组质粒pFBD-PER。将pFBD-PER转化到大肠杆菌DH10Bac~(TM)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状质粒Bacmid-PER,通过脂质体转染至Sf9细胞中进行病毒拯救。转染120 h后,收取上清病毒液,盲传3代后收取Sf9细胞,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及Western blot确定PEDV-RBD蛋白是否表达。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FBD-PER酶切验证正确,重组杆粒Bacmid-PER成功构建,杆状病毒能够表达PEDV-RBD蛋白,且能与strep tag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IFA鉴定出现特异性绿色荧光。结果表明,成功表达了PEDV-RBD蛋白且具有反应原性,为深入开展PEDV抗体制备、新型疫苗研发奠定基础。
2021年09期 v.41;No.297 1710-1715+1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3K] [下载次数:7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孔洁;邵洋洋;乔延召;赵琪琪;李鸿鑫;张新珩;蔺文成;陈伟国;谢青梅;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型传染病,由于该病毒感染机制极为复杂,能够引起世界范围内的猪群发生致病性死亡。本研究参考Georgia 2007/1株(GenBank登录号:FR682468)的CP530R和F317L基因序列,人工合成PUC57-CMV-HA-CP530R-F317L-BGH质粒,利用Red/ET重组工程技术和ccdB反向筛选技术,将ASFV特定基因定向插入到伪狂犬病毒TK位点,构建重组毒株rBartha-K61-CP530R-F317L。结果表明,构建成功的感染性克隆在PK-15细胞上完成适应性传代并持续传至20代,PCR扩增得到正确基因条带,测序结果未发现缺失与插入。本研究将外源基因成功插入到pBeloBAC11-Bartha-K61载体上,重组伪狂犬病毒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制新型ASF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2021年09期 v.41;No.297 1716-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米雪;陈荣琳;张胜斌;刘雪婷;秦秋英;王奕斐;边金妮;程振孔;罗允燕;罗期方;张宁;陈樱;韦祖樟;黄伟坚;欧阳康;
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 PoRV)感染仔猪可引起腹泻、脱水甚至死亡,是引起仔猪腹泻的常见病原,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为确定导致广西贵港某猪场仔猪腹泻的病原,采集腹泻仔猪的肠内容物,采用PCR方法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virus, 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TGEV)以及PoRV病原,结果显示,仅PoRV为阳性,将其接种至Marc-145细胞,盲传4代后,可产生细胞皱缩、脱落等明显细胞病变。稳定盲传20代,每隔5代进行PoRV的检测,选取第10代的病毒上清液进行VP4、VP6和VP7基因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确定该分离株为G9 P[7]型。电镜观察,可见到大小约为70 nm的轮状病毒粒子,符合轮状病毒特征,进一步鉴定分离株为PoRV。结果表明,PoRV的分离鉴定为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该病的有效防控奠定了基础,也为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2021年09期 v.41;No.297 1722-1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8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原耀贤;孙铭澮;黄伟楠;李康健;何威;付强;马春全;刘全;马骏;
为了更好地进行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临床检测,根据GenBank登录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的GPCR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一种基于染料法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本研究进一步对此检测方法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特异性试验、重复性试验,随后用模拟临床样品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至少可以检测出的病毒序列含量为7.11×10~2拷贝/μL;仅对LSDV有特异性扩增;批内重复和批间重复的Cq值变异系数均小于1.5%。模拟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qPCR方法在临床采集的牛皮肤结节、肛拭子、泪拭子中,能特异性检测出LSDV的序列片段。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LSDV的qPCR检测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能应用于临床诊断。
2021年09期 v.41;No.297 1729-1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秀琴;张世忠;郑敏;林甦;朱志明;黄梅清;林锋强;
为掌握福建省种鸡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流行情况,采用ELISA方法对福州、莆田和龙岩3个地区6个种鸡场2 470份血清样品和2 848枚初产蛋分别进行ALV-J抗体和ALV p27抗原检测。结果显示,福建地区的种鸡场均不同程度感染ALV,ALV-J抗体总阳性率为4.62%,且公鸡的阳性率低于母鸡,龙岩地区的ALV-J抗体阳性率最高,ALV p27抗原总阳性率为7.87%;蛋种鸡和肉种鸡均能感染ALV,蛋种鸡的ALV p27抗原阳性率明显低于肉种鸡;禽白血病阳性率在不同品系种鸡中存在差异,福建地方品系鸡的ALV-J抗体阳性率和ALV p27抗原阳性率普遍高于大型种鸡场培育的品系。
2021年09期 v.41;No.297 1734-1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白雨曼;李鑫润;廖建昭;刘德琴;霍海花;王书舟;杨帆;马飞洋;唐兆新;郭剑英;
将120只1日龄商品代白羽肉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铜含量11 mg/kg)、高铜组(铜含量330 mg/kg)。并于试验49 d,采集盲肠组织及其内容物,制作组织切片观察组织变化,原子吸收法检测盲肠内容物铜含量,16S rDNA高通量测序检测盲肠内容物中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铜组盲肠中铜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且盲肠组织切片可以看出,高铜组盲肠绒毛高度显著降低(P<0.05),隐窝深度显著增高(P<0.05),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极显著降低(P<0.01)。微生物测序共获得OTUs 14 988个,归属于10个细菌门,12个细菌科以及95个细菌属,其中对照组与高铜组所测菌群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细菌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10.82%和21.00%,属水平上另枝菌属所占比例最大。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日粮中铜含量的增加,门水平上,所测菌落中柔膜菌门丰度显著升高(P<0.05),而厚壁菌门丰度显著降低(P<0.05);科水平上,红螺菌科丰度极显著升高(P<0.01),肠杆菌科丰度显著升高(P<0.05),而韦荣球菌科丰度显著降低(P<0.05);属水平上,另枝菌属丰度显著升高(P<0.05),而厌氧棍状菌属、瘤胃梭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肉鸡盲肠生物多样性,为高铜的毒性机理和早期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1年09期 v.41;No.297 1739-1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2K] [下载次数:7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金凤;李茜如;巩志国;顾柏臣;赵佳敏;曹金山;刘博;
通过体外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析内源性和外源性前列腺素D_2(PGD_2)对大肠杆菌诱导的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抗炎因子(IL-10)和趋化因子(RANTES)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肠杆菌诱导的巨噬细胞PGD_2合成分泌依赖于细胞中TLR2(TLR2)、TLR4(TLR4)和NLRP3(NLRP3)的存在。大肠杆菌诱导的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分泌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内源性PGD_2的合成分泌(P<0.001)。此外,外源性PGD_2能够上调大肠杆菌刺激后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分泌(P<0.001),同时对抗炎因子(IL-10)和趋化因子(RANTES)的分泌具有下调作用(P<0.001)。结果表明,PGD_2对大肠杆菌诱导的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分泌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2021年09期 v.41;No.297 1746-1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范士龙;刘丹丹;韦丽婷;芦星;李思媛;王金明;呼尔查;李永畅;巴音查汗;张伟;
以马泰勒虫新疆株顶膜抗原1(AMA1)基因为研究对象,通过参考马泰勒虫美国WA株及其他泰勒虫属AMA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构建马泰勒虫pGEX-4T-AMA1表达载体后,进行体外原核表达,经SDS-PAGE、Western blot鉴定分析。结果显示,成功获得马泰勒虫新疆株AMA1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MW346657),基于AMA1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马泰勒虫新疆株与马泰勒虫美国WA株进化关系最接近,核酸和氨基酸序列均具有较高保守性;并成功构建AMA1蛋白原核表达载体,AMA1融和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0 kDa; 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可与马泰勒虫阳性马血清反应;本研究首次获得马泰勒虫新疆株AMA1基因,并成功完成原核表达及鉴定,为进一步探究马泰勒虫入侵细胞机制及疫苗候选抗原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2021年09期 v.41;No.297 1752-1756+1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宇梦;汪伟;孙世宇;于宁;李成辉;庄忻雨;孙文超;鲁会军;金宁一;
构建抗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DENV)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表达及纯化。利用PDB数据库公布的鼠源抗DENV单克隆抗体1A1D的轻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以及GenBank公布的人源抗体轻重链恒定区氨基酸序列,通过基因工程改造为抗DENV人源化单克隆抗体h1A1D,提取转染级质粒;轻重链质粒混合后转染CHO-K1细胞表达抗体,Protein A亲和介质进行抗体纯化,测定所得抗体蛋白质量浓度,SDS-PAGE蛋白电泳分析所获得人源化抗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和纯度;Western blot检测其结合能力。结果显示,构建抗DENV人源化单克隆抗体h1A1D轻链和重链的表达载体,在CHO-K1细胞中稳定表达后,经Protein A亲和介质纯化后,获得1株抗DENV人源化单克隆抗体h1A1D;纯化后抗体的蛋白质量浓度为1.42 g/L,SDS-PAGE电泳分析h1A1D二价抗体的轻重链大小分别为30,55 kDa,完整抗体约为190 kDa,能有效结合含有DENV 4种血清型的E基因的串联蛋白。结果表明,成功构建抗DENV人源化单克隆抗体h1A1D,采用Protein A亲和介质纯化,为后期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纯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DENV的机制研究以及抗体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2021年09期 v.41;No.297 1757-1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玉堃;马英先;常雯茹;明胜利;杨国宇;郭豫杰;
分别制备出高可溶性的抗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VSV)核蛋白纳米抗体VSVNb和重组截短型铁蛋白与抗VSV核蛋白串联的多聚纳米抗体的融合蛋白FnL-VSV,并对融合蛋白VSVNb和FnL-VSV在VSV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从羊驼(Vicugna pacos)中获得抗VSV核蛋白的纳米抗体序列,命名为VSVNb;从激烈火球菌(Pyrococcus furiosus)中分离出来的铁蛋白(encapsulin)进行截短后,和从羊驼中获得的抗VSV核蛋白的纳米抗体序列进行串联,命名为FnL-VSV。载体构建后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进行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经Ni~(2+)纯化后获得单一纳米抗体VSVNb;经硫酸铵盐析纯化得到单一融合蛋白FnL-VSV,并进行电镜检测。将制备的重组蛋白VSVNb和FnL-VSV分别进行HRP标记后,和VSV毒株用作直接ELISA试验。结果表明,原核表达与纯化后获得了纯度较高的融合蛋白VSVNb和FnL-VSV;电镜结果显示,重组蛋白FnL-VSV自组装形成了直径为20 nm纳米样颗粒;直接ELISA检测结果表明,在抗原浓度一定的条件下,重组蛋白VSVNb和FnL-VSV均与特异性抗原VSV毒株在较低浓度条件下结合,具有较高活性,且重组蛋白FnL-VSV比VSVNb D_(450 nm)数值更大;而在重组蛋白VSVNb和FnL-VSV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其能敏感的识别低浓度到高浓度区间的特异性抗原。本试验建立了稳定获得重组蛋白VSVNb和FnL-VSV重组蛋白质的方法,并初步探索了其在直接ELISA中的使用。成功制备了重组蛋白VSVNb和FnL-VSV,为进一步研究纳米抗体在VSV的诊断及后续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1年09期 v.41;No.297 1762-1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9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斌;张娜;冯航;王晨骁;吴克;杨增岐;
从陕西省某两地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分别采集2只发病死亡朱鹮小肠和1只死亡朱鹮肝脏,从中分离到4株疑似产气荚膜梭菌的菌株。经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最终确定分离株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小肠分离株分别编号为Cp1和Cp2,肝脏分离株编号为Cp3。3株分离株分别接种SPF鸡,接种后6 h鸡陆续死亡,由死亡鸡脏器中分离获得A型产气荚膜梭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株分离菌对丁胺卡那、新霉素完全耐药,对红霉素、麦迪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出现不同程度耐药。本试验系对朱鹮产气荚膜梭菌的首次分离鉴定,为研究野生动物产气荚膜梭菌病提供了依据。
2021年09期 v.41;No.297 1770-1773+1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吴品兴;梁娜;董红猛;肖舒文;胡永红;
在前期克隆长角血蜱磷酸丙糖异构酶TIM基因基础上,将密码子优化后的TIM基因合成于真核质粒pPICZaA中,并转入毕赤酵母X33进行真核表达。经镍柱纯化得到重组蛋白rTIM,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约28 kDa。Western blot结果表明rTIM具有免疫原性。将rTIM与佐剂混合免疫新西兰大白兔,ELISA结果显示,免疫rTIM的新西兰大白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较高的抗体水平。蜱叮咬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雌蜱饱血体质量(163.30±1.40) mg、产卵量(52.23±1.41) mg和卵孵化率(29.26±2.43)%显著降低,分别减少11.02%,16.00%和44.69%;计算得出rTIM免疫保护率为58.40%。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筛选抗蜱疫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1年09期 v.41;No.297 1774-1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吕观新;王海;武瑞;
为了体外研究游离脂肪酸(NEFA)对奶牛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跨奶牛乳腺上皮迁移功能的影响,用Transwell嵌套构建了跨乳腺上皮迁移模型,并以此模型研究了NEFA对PMN跨乳腺上皮迁移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油酸(OA)可显著促进PMN跨乳腺上皮迁移数量(P<0.01),其作用特点呈剂量依赖效应;棕榈酸(PA)及硬脂酸(SA)对PMN跨乳腺上皮迁移数量并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NEFA不同组分对奶牛PMN迁移功能具有不同的调控作用,通过改善饲料成份和配比提高OA在奶牛体内NEFA中的占比,可能有助于防治奶牛乳腺炎。
2021年09期 v.41;No.297 1780-1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9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郭连营;黄橙;刘平;庄煜;胡国良;郭小权;
为了探讨油酸/棕榈酸诱导的蛋鸡原代肝细胞脂肪变性对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采用1 mmol/L的油酸/棕榈酸(2∶1)高脂培养液诱导培养蛋鸡肝细胞24 h,建立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fatty liver hemorrhage syndrome, FLHS)体外模型,利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质蓄积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中活性氧(ROS)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测定细胞中相关炎症因子IL-2、IL-18、TNF-α、IL-1β、IFN-γ、IL-8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正常组(Con组)相比,油酸/棕榈酸处理组(FFA组)细胞脂滴逐渐蓄积,出现明显的脂肪空泡,油红O染色观察FFA组细胞出现大量红色脂滴甚至出现脂滴融合现象,细胞ROS、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降低,同时抗炎细胞因子IL-2的表达量显著下降,促炎因子IL-18、IL-8、TNF-α、IL-1β、IFN-γ的表达量明显升高。油酸/棕榈酸诱导的蛋鸡原代肝细胞脂肪变性可造成肝细胞ROS的生成增加引起氧化应激以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量变化,部分阐述了FLHS发病机制。
2021年09期 v.41;No.297 1785-1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8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树宝;张桂山;徐晶;张英楠;
为了解鸡呼吸道相关性淋巴组织(RALT)免疫功能的建立情况并反映鸡在此阶段呼吸道的免疫状态,本试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鸡在胚胎时期和出壳后初期RALT中IL-2基因和IFN-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胚胎时期以及出壳后1,4日龄时,RALT中细胞因子IL-2和IFN-γmRNA的表达水平极低。随着日龄的增长,IL-2和IFN-γmRNA表达水平逐渐增加,并且在14日龄时迅速增加至较高水平,并在21日龄时基本达到峰值。各时期同一RALT中IFN-γ的表达水平都远高于IL-2。此外,对同时期喉、气管和肺脏3种器官中IL-2和IFN-γmRNA表达水平的比较发现,肺脏的表达水平远高于其他器官。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发育RALT的细胞免疫功能逐渐增强,并且在出壳初期的第2周内增加尤为显著,并且在21日龄时基本达到成熟水平。
2021年09期 v.41;No.297 1791-1795+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董贵;孟凡艳;鲁壮壮;贺建忠;陶大勇;陈伟;罗万和;
制备一种适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变异株(Staphylococcus aureus small colony variants, SASCVs)感染的硫酸头孢喹肟纳米凝胶。在离子交联剂作用下,通过凝胶材料之间静电作用自组装形成硫酸头孢喹肟纳米凝胶,以外观性状、微观形态、沉降体积比、再分散性、粒径、Zeta电位为指标筛选最优配方后,对比硫酸头孢喹肟纳米凝胶与其商品化注射液治疗SASCVs感染小鼠模型的结果,对硫酸头孢喹肟纳米凝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三聚磷酸钠、明胶和海藻酸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25,25,15 g/L时为最优配方。最优硫酸头孢喹肟纳米凝胶外观性状显示无沉淀和絮状物,颜色清亮;微观形态显示药物被明胶和海藻酸钠所形成的网络结构所包裹;沉降体积比为1;再分散性良好;包封率(EE)和载药量(LC)分别为(71.2±1.32)%,(16.3±0.45)%;平均粒径为(23.01±1.14) nm; Zeta电位为(-25.4±0.91) mV。硫酸头孢喹肟纳米凝胶和其商品化注射液的治愈率分别为90.0%,86.7%,表明硫酸头孢喹肟纳米凝胶治疗SASCVs感染小鼠的效果略优于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本研究将为治疗由SASCVs菌株引起的奶牛乳腺炎提供依据。
2021年09期 v.41;No.297 1796-18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余蕊宏;孙梦珂;雷博;陈仕雄;张浚文;刘晓盼;任喆;黄一帆;秦韬;
旨在探讨酶解修饰对猴头菇多糖(Hericium erinaceus polysaccharide, HEP)结构特征及其免疫活性的影响。采用内切-1,5-α-阿拉伯聚糖酶对HEP进行酶解,通过高效凝胶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等对HEP与酶解猴头菇多糖(enzymatic hydrolysis of Hericium erinaceus polysaccharide, EHEP)的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Griess法比较了HEP与EHEP对RAW 264.7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显示,EHEP为α、β-吡喃型的多糖,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5×10~4 kDa。扫描和原子力显微镜结果显示,EHEP的表面呈现褶皱形貌且凹凸不平,三维立体图中呈近似纺锤的形状,高度范围为-10.1~9.5 nm。在安全质量浓度范围内(0.391~6.250 mg/L),HEP与EHEP均能显著促进RAW 264.7细胞NO的释放(P<0.05),增强CD40和CD86的表达(P<0.05)及吞噬活性(P<0.05),但EHEP的免疫增强效果强于HEP。结果表明,酶解修饰可以增强HEP的免疫活性,为酶解多糖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1年09期 v.41;No.297 1802-1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9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阿得力江·吾斯曼;张震平;特列克·阿依恒别克;艾米娜什·哈力别克;况玲;赛福丁·阿不拉;
为检测石榴花水提物(pomegranate flower water extract, PFW)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及抗炎功效,采用显色法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对PFW中多糖、黄酮、生物碱、皂苷、多酚、蛋白等活性成分含量进行了检测,通过急性毒性试验确定了PFW的安全性,最后通过测定PFW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作用、血清细胞因子分泌及HE染色切片检测,确定PFW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PFW中主要活性成分为多糖和多酚,含量分别为(43.84±1.94)%和(22.44±1.62)%,其余活性成分含量均低于10%。急性毒性试验判断PFW为无严重急性毒性的物质。PFW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中、高剂量PFW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相对模型组和地塞米松药物组能够显著降低血清IL-6、TNF-α的分泌量(P<0.05),能够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结果表明,PFW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其中高、中剂量浓度PFW的活性较好。为石榴花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2021年09期 v.41;No.297 1811-1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5K] [下载次数: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海燕;李硕;马爱团;
比较白针、水针、穴位埋线3种针术刺激后海穴(GV-1)对便秘大鼠的作用及其对肠神经递质及5-羟色胺(5-HT)信号途径的影响。选用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A~F组(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白针组、水针组、埋线组),共6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每天灌胃盐酸洛哌丁胺,建立便秘模型,盐酸洛哌丁胺一直用至试验结束以维持便秘。便秘6 d, C组应用1.3 mg/(kg·d)莫沙必利灌胃,D组针刺GV-1 20 min, E组GV-1注射0.1 mL VB_(12),F组GV-1埋入羊肠线。除F组仅处理1次外,其余各组每天1次,连续7 d。结果显示,3种针术均显著提高便秘大鼠粪便数量(P<0.05),加速小肠推进率(P<0.01),其中埋线组的小肠推进率及水针组的粪便粒数效果最佳,与西药组无显著性差异。ELISA结果显示,3种针术均显著提高便秘大鼠肠道P物质(SP)水平(P<0.01),其中以水针及埋线作用最佳;同时3种针术显著降低便秘大鼠结肠中血管活性肠肽(VIP)、5-HT含量。Q-PCR结果显示,GV-1 3种针术均显著提高5-HT4受体(5-HT_4R)、5-HT3受体(5-HT_3R)和5-HT重摄取转运体(SERT)的mRNA转录水平,埋线组达到或优于西药治疗组。结果表明,针刺GV-1可以缓解大鼠便秘,改善结肠组织结构,调节SP、VIP、5-HT含量及5-HT信号途径。3种针术均达到西药治疗组效果,其中埋线与水针效果优于白针。
2021年09期 v.41;No.297 1817-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1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曾雅惠;杨文艳;杨连玉;
旨在研究母鼠长期铜暴露对子代大鼠睾丸功能的影响。将24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8只,A、B、C组分别饲喂AIN-93G基础日粮、AIN-93G基础日粮+CuSO_4120 mg/kg、AIN-93G基础日粮+CuSO_4240 mg/kg 3种不同铜水平日粮,试验期8周。雌鼠与性成熟雄性SD大鼠交配受孕后,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继续铜覆盖。断乳后饲喂AIN-93G基础日粮,待子代雄性大鼠10周龄后,每组随机取8只,分别标记为A0、B0、C0组,记录体质量及睾丸、附睾脏器指数、检测睾丸组织铜水平、血清铜水平及抗氧化指标,计算精子数量及活力,HE染色观察睾丸生精小管结构。结果显示,随着铜水平增加,子代大鼠体质量下降;血清和睾丸中的铜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在亲代覆盖240 mg/kg铜组显著降低(P<0.05);大鼠血清丙二醛(MDA)水平随铜水平的增加而增加(P<0.01);日粮添加240 mg/kg铜的亲代其子代大鼠血清铜蓝蛋白(CP)显著高于日粮不添加铜的子代大鼠(P<0.05);睾丸生精细胞层数逐渐减少,各级生精细胞排列紊乱、数量减少或缺失,管腔内成熟的精子数量在亲代添加240 mg/kg铜的子代大鼠中显著减少(P<0.05)。结果表明,高铜诱导子代大鼠发生氧化应激,阻碍了大鼠的精子成熟和精子发生,导致生殖毒性。
2021年09期 v.41;No.297 1823-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亚军;刘笑凝;焦智慧;朴晨曦;徐嘉元;张千振;王洪斌;
为探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蛋白(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secretome, ADSCs-secretome)对小型猪腹腔镜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RI)合并肝部分切除术肝细胞自噬损伤修复的影响,本试验选取24头健康小型猪,随机分为4组(n=6),分别为IRI组、DMEM组、ADSCs组和ADSCs-sec组。各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 d、术后7 d通过腹腔镜技术采取肝脏组织样本。结果显示,术后3 d, DMEM组与IRI组相比,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ATG5、ATG12、p62)与蛋白(Beclin-1、LC3Ⅱ、p62),自噬通路相关基因(PI3K、Akt、mTOR)与蛋白比值(p-Akt/Akt、p-mTOR/mTOR)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ADSCs-sec组与DMEM组相比,Beclin-1、ATG5、ATG12 mRNA与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性降低(P<0.01),p62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P<0.01),PI3K、Akt、mTOR mRNA与p-Akt/Akt、p-mTOR/mTOR比值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P<0.01)。术后7 d,各组之间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检测LC3Ⅱ蛋白结果与Western blot结果相一致。结果表明,ADSCs-secretome能够促进肝IRI合并肝部分切除肝细胞过度自噬损伤修复,且可能是通过激活自噬负调控通路PI3K/Akt/mTOR进行调节的。
2021年09期 v.41;No.297 1828-1834+1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6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钟港;刘黎;周伟;陈东;苏华维;陈坤;于松;张大林;李延鹏;姜波;
旨在研究围产期饲粮添加海藻提取物对围产后期母牛和初生犊牛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力的影响。将12头预产期、胎次和体质量接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围产期母牛(湘西黄牛×安格斯杂交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6头,试验组饲粮中添加海藻提取物,每天添加量为50 g/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海藻提取物。试验记录母牛采食量和犊牛初生体质量,分别在母牛产后0,7,14 d,犊牛喂饮初乳前(0 h)和喂饮初乳后(24 h)采血进行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母牛精补料、粗料平均日采食量和犊牛初生体质量试验组及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产后7 d母牛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和总抗氧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14 d试验组母牛血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初生犊牛喂饮初乳0 h血液中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海藻提取物会影响围产后期母牛血液中葡萄糖、总抗氧化力和血磷含量及初生犊牛血液中丙二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从而调节动物血糖、矿物质及抗氧化功能。
2021年09期 v.41;No.297 1835-1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周力;张莹莹;杨葆春;马博妍;侯生珍;桂林生;
旨在研究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中性洗涤纤维(NDF)饲粮对藏羊肉中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以高原型藏羊为研究对象,将30只体质量为(26.38±0.43) kg健康的藏羔羊,按性别分为3个公羊组和3个母羊组,每组5只,分别饲喂NFC/NDF为2.20(精粗比为70∶30)、1.39(精粗比为50∶50)和0.92(精粗比为30∶70)的试验饲粮。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为9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选取3只试验羊进行屠宰,采集第12~13肋骨间背最长肌,测定其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在营养成分方面,饲粮精粗比对羔羊肉中水分(moisture)与粗蛋白(CP)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粗脂肪(EE)与粗灰分(ash)影响显著(P<0.05);在氨基酸组成和含量方面,饲粮精粗比对羔羊肉中氨基酸种类、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以及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在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方面,饲粮精粗比对羔羊肉中脂肪酸种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饱和脂肪酸(SFA)与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影响显著(P<0.05)。说明不同NFC/NDF饲粮能够影响藏羊肌肉中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其中公羊饲粮适宜的NFC/NDF为1.39,母羊NFC/NDF则为0.92。
2021年09期 v.41;No.297 1841-1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安清明;王星;吴震洋;孟金柱;赵园园;
旨在探讨性别对贵州白山羊肌肉生长和肉品质影响的分子遗传机制,筛选出公羊背最长肌生长发育相关的下调基因。本研究采集6只同等饲养水平条件下、2周岁龄贵州白山羊背最长肌(公、母羊各3只),然后基于RNA-Seq技术分析背最长肌RNA表达情况,筛选出差异表达下调基因,并进行GO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最后选取4个差异表达下调基因进行RT-PCR验证。结果显示,在所有山羊背最长肌样本中共检测到25 089个有效基因(FPKM≥1,P<0.05),共筛选出514个在公羊背最长肌中显著下调的基因,其中100个为新注释到的关联基因。对获得的514个差异表达基因mRNA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可主要分为生物学过程和细胞组分两大类,包含21个亚类。KEGG信号通路分析发现被注释的差异基因共参与145条信号通路,其中参与核糖体信号通路的基因最为富集,共有27个基因被注释到对应的25个核糖体蛋白上。对选取的4个差异表达下调候选基因KLF11、TNS1、SIK2和IGF1R进行验证,RT-PCR结果表明4个候选基因的mRNA表达趋势与RNA-Seq检测结果一致,且差异均比较显著(P<0.05),与测序结果一致,表明RNA-Seq测序结果可靠。综上,本研究基于RNA-Seq技术共获得贵州白山羊公羊背最长肌下调基因514个,其中100个为新发掘基因,参与核糖体信号通路的基因最为富集。初步认为筛选获得的基因可作为探究贵州白山羊肌肉生长发育的候选基因,对贵州白山羊肌肉生长发育的分子改良提供了依据。
2021年09期 v.41;No.297 1848-1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8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邵顺成;闫背背;张天闻;梁鹏;邹诗凡;李新海;冯登侦;
为探究绵羊ESR2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以杜泊羊、滩寒羊、杂一代、杂二代和横交一代5个绵羊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Sequenom Mass ARRAY~?SNP技术对5个绵羊群体ESR2基因3个错义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并与其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ESR2基因g.73323973C>T和g.73326795G>A位点在5个群体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0);g.73353489C>A位点在滩寒羊群体中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在杜泊羊、杂一代、杂二代和横交一代4个群体中表现为中度多态。产羔数关联分析表明,g.73323973C>T位点在滩寒羊群体中TT型产羔数极显著高于TC、CC型(P<0.01),说明g.73323973C>T位点适用于滩寒羊群体多羔性状的选育。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3个位点突变前后ESR2蛋白的二级结构类型均发生了变化;蛋白互作网络分析表明ESR2蛋白与调控动物繁殖的相关蛋白质互作。本研究为开展提高绵羊繁殖力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提供依据。
2021年09期 v.41;No.297 1857-1861+1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陆惠娴;苏瑛;谢涛;阮梦茹;AMBREEN Iqal;王一诺;高振;刘娟;姜平;赵志辉;
旨在探讨组氨酸解氨酶(histidine ammonia-lyase,HAL)基因在雷州黑鸭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分析雷州黑鸭产蛋性状相关的潜在遗传标记位点。以雷州黑鸭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技术获得HAL基因的目的片段,通过直接测序法检测到突变位点,最后使用SPSS 22.0软件分析HAL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位点与雷州黑鸭产蛋性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HAL基因内含子1和内含子2中发现7个SNP位点,其中,I1-288 C>T、I1-373 T>G和I2-168 A>G位点与雷州黑鸭300 d产蛋量显著相关,使用HaploView软件对SNPs位点进行连锁分析发现H1H1单倍型的300 d产蛋数显著高于H1H3单倍型。结果表明,H1H1单倍型可作为雷州黑鸭群体筛选低高产蛋量个体的最优单倍型。本研究可为选育出高产蛋量的雷州黑鸭提供有利的分子遗传标记,为雷州黑鸭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1年09期 v.41;No.297 1862-1867+1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0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