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亚婷;舒祥力;赵福杰;郝晨琳;曾权;郑兰兰;胡慧;张红垒;
以猪树突状细胞(porcine dendritic cells, pDCs)为模型,探究猪δ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 PDCoV)是否能够对pDCs进行有效感染及对抗病毒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采集猪外周抗凝血,分离获得猪外周血单核细胞,经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M-CSF)诱导培养获得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利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生物学形态,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和激光共聚焦试验检测病毒是否可以对pDCs进行感染,qRT-PCR检测抗病毒因子IFN-α和ISG56的表达。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培养得到具有典型树突状细胞形态的pDCs,将PDCoV接种至分离培养得到的pDCs中,PDCoV可以有效感染,可以在pDCs中进行复制并产生感染性的子代病毒颗粒,病毒滴度达到4.4 lgTCID_(50)/0.1 mL。同时检测PDCoV感染pDCs时对抗病毒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病毒感染pDCs后48 h产生了高水平的IFN-α和ISG56。本研究成功诱导培养得到pDCs,首次证实PDCoV可以在体外感染pDCs,并在细胞中进行有效地复制,pDCs在病毒感染后促进IFN-α、ISG56的分泌来发挥抗病毒免疫效应,为后续研究PDCoV的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4年02期 v.44;No.326 223-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9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詹存林;王庚;孙秀秀;冯贺龙;林正丹;胡薛英;谷长勤;张万坡;陶攀;陈品;钱平;曹胜波;张伟超;程国富;
为了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并鉴别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链球菌(SS)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m)多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试验通过MEGA7.0分析NCBI上已登录的3种病原体基因序列,分别根据PRRSV的ORF6基因、SS的GDH基因和Pm的KMT1基因设计出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测PRRSV、SS和Pm,对其他病原无交叉反应;对PRRSV、SS和Pm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9.93×10~2、1.10×10~2和1.07×10~2拷贝/μL;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85%。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稳定性好,可应用于临床检测。
2024年02期 v.44;No.326 231-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下载次数:6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丽;吕玉金;徐通;许瑞勤;金钺;陈红英;
根据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蛋白的CS中和表位区(499~789 aa)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在其5′端分别引入BamHⅠ和HindⅢ,PCR扩增PEDV CS区。将扩增的CS片段插入至pBApo-EF1α_Pur_DNA真核表达载体的BamHⅠ和HindⅢ位点,然后扩增含CS区表达盒,将其插入至含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AD基因的PRV转移质粒pG-AD-EGFP中,构建转移质粒pG-AD-CS-EGFP。利用转染试剂ZLip2000将伪狂犬病病毒(PRV)三基因缺失毒株rPRV NY-gE~-/gI~-/TK~-基因组与转移质粒pG-AD-CS-EGFP共转染ST细胞,获得携带有TGEV AD、PEDV CS区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基因的重组病毒rPRV-AD-CS-EGFP。扩增重组病毒rPRV-AD-CS的表达盒,测序后进行遗传稳定性评价,同时将重组病毒rPRV-AD-CS、亲本株Bartha-K61和PRV强毒株分别接种小鼠,进行安全性评价。将该重组病毒与CRISPR/Cas9-EGFP敲除质粒共转染ST细胞,经3轮病毒空斑纯化获得无绿色荧光标记的重组病毒rPRV-AD-CS。经Western blot和IFA证实rPRV-AD-CS在ST细胞中能表达CS外源蛋白,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成功构建共表达TGEV AD蛋白和PEDV S蛋白CS区的重组病毒株rPRV-AD-CS,该重组病毒具有遗传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开发安全、有效的预防TGEV、PEDV和PRV感染的三联苗奠定基础。
2024年02期 v.44;No.326 237-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林正丹;涂军;詹存林;孙秀秀;冯贺龙;刘茜;胡薛英;谷长勤;张万坡;陶攀;陈品;余腾;钱平;程国富;
为了对早期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 PoRV)感染情况进行监测,根据GenBank中已有的A型PoRV VP6序列,设计2对引物和荧光定量探针,建立了Taq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对该方法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所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检测到10~1拷贝/μL。经对2 366份腹泻仔猪的粪便样品进行检测,所建立的方法检出率(5.92%,140/2 366)高于常规RT-PCR(4.95%,117/2 366),两者的符合率为98.58%。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PoRV Taq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可用于猪轮状病毒病的临床检测。
2024年02期 v.44;No.326 24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娇玲;谢芝勋;罗思思;李孟;谢丽基;邓显文;谢志勤;曾婷婷;张艳芳;范晴;张民秀;王盛;李丹;韦悠;李小凤;
将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铂纳米粒子复合材料(MWCNT-Chi-PtNP)修饰金电极(GE),并吸附血清4型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4,FAdV-4)蛋白单克隆抗体(MAb/FAdV-4),构建一种新型的电阻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FAdV-4。对传感器的测试底液及样品孵育时间进行优化后,在最优条件下,对所构建的传感器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进行检测。并对3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以验证该传感器的实用性。结果显示,所建立的FAdV-4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测试底液最佳pH值为7.0,样品的最佳孵育时间为30 min,检测线性范围10~(1.46)~10~(4.46) EID_(50)/mL FAdV-4,最低检出限为10~(1.89) EID_(50)/mL FAdV-4 (S/N=3);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免疫传感器灵敏度比常规PCR方法 (10~(3.46) EID_(50)/mL) FAdV-4高37倍,且该传感器特异性高,稳定性好;该传感器对3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PCR方法和测序结果相符。结果表明,所建立的FAdV-4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检测快速、特异性好和敏感性高等优点,为FAdV-4的诊断提供一种新型的快速检测技术。
2024年02期 v.44;No.326 249-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1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文超;刘丹;杨承槐;李启红;李欣;张莹;毛娅卿;李俊平;
通过制备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 MDV)血清Ⅲ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性进行鉴定,为建立鸡马立克病(Marek's disease, MD)二价活疫苗间接免疫荧光蚀斑计数方法奠定基础。以纯化的MDV血清Ⅲ型HVT Fc-126株免疫BALB/c小鼠,采用常规单克隆抗体技术,经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筛选杂交瘤细胞株;选取1株制备MDVⅢ型单克隆抗体,建立MD二价活疫苗的间接免疫荧光蚀斑计数方法。结果筛选出2株稳定分泌抗MDV血清Ⅲ型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选择1D2株单抗建立了检测MD二价活疫苗的间接免疫荧光蚀斑计数方法,可快速准确地计数二价活疫苗中血清Ⅲ型病毒的蚀斑形成单位数(Plaque forming unit, PFU),与琼脂覆盖法相比,敏感性和特异性大大提高。因此,制备的MDV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血清型特异性,可用于MD二价活疫苗的间接免疫荧光蚀斑计数。
2024年02期 v.44;No.326 258-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仕龙;程晓霞;肖世峰;江丹丹;林锋强;王劭;朱小丽;俞伏松;邹敏;陈少莺;
鸭短喙矮小综合征(short beak and dwarfism syndrome, SBDS)是近年来在我国鸭群中流行的一种新传染病,为研制SBDS灭活疫苗,本研究将SBDSV M15株在番鸭胚增殖,收获病毒尿囊液经灭活后制备了3批灭活疫苗,并对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及免疫效力进行检验。结果显示,3日龄樱桃谷鸭超剂量接种1.0 mL/羽,未见不良反应,表明疫苗的安全性好;3批灭活疫苗免疫20日龄雏半番鸭,免疫后28 d血清的胶乳凝集抑制试验(LPAI)抗体效价均值为4.3 log_2;130日龄樱桃谷鸭种鸭免疫1次灭活疫苗后60 d血清LPAI抗体平均效价为6.9 log_2;种鸭免疫后60 d所产种蛋卵黄抗体的LPAI效价均值为6.5 log_2;对种鸭免疫后的3日龄子代雏鸭进行攻毒获得100%免疫保护。结果表明,本研究研制的SBDS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种鸭1次免疫后可提供子代雏鸭保护性母源抗体,保护雏鸭度过最易感的危险窗口期,为SBDS的防控提供了有效手段。
2024年02期 v.44;No.326 264-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涛云;朱庆;保志鹏;喻琦胜;张家祺;任玉鹏;张朝辉;张斌;
旨在构建一种表达牛纽布病毒(bovine nebovirus, BNeV)VP1蛋白的人5型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rAd5-BNeV_VP1,并评价其免疫效果。以优化合成的BNeV VP1基因序列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DC316-VP1,利用AdMax腺病毒包装系统包装重组腺病毒rAd5-BNeV_VP1,并在小鼠中评价其免疫效果。结果显示,通过比对国内BNeV VP1氨基酸序列,根据HEK293细胞密码子偏嗜性优化合成国内流行毒株Bo/LN-13/18/CH株的BNeV VP1序列,序列大小为1 650 bp。将pDC316-VP1与骨架载体pBHGIox_E1,3Cre共转染入HEK293细胞包装出重组腺病毒rAd5-BNeV_VP1。RT-PCR扩增出1 650 bp的BNeV VP1基因条带,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反应证实rAd5-BNeV_VP1能够成功表达VP1蛋白,蛋白大小约为57.5 kDa,表明成功包装出rAd5-BNeV_VP1且VP1基因能在重组腺病毒中稳定表达,其TCID_(50)为10~(-5.34)/0.1 mL。通过肌肉注射和滴鼻2种途径免疫小鼠均能产生较高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二免7 d后肌肉注射组抗体效价最高可达1∶10~5,滴鼻组抗体效价最高可达1∶10~4;滴鼻组可产生高于PBS组2倍的INF-γ和IL-2(P<0.05)。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表达BNeV VP1蛋白的重组腺病毒rAd5-BNeV_VP1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刺激小鼠快速产生针对BNeV VP1的特异性抗体,为今后BNeV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2024年02期 v.44;No.326 268-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7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家祺;李格格;朱庆;杨洋;喻琦胜;陈涛云;任玉鹏;张斌;张朝辉;
选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 SWU-Z6株的E2基因序列为模板,针对HEK293细胞密码子偏嗜性优化合成全长E2基因,利用AdMax腺病毒包装系统制备Ad5-BVDV-E2。采用PCR、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验证了E2蛋白在HEK293细胞中成功表达,并通过肌注、滴鼻和口服免疫途径来免疫小鼠,同时设立BVDV商业灭活苗组和PBS空白对照组。结果显示,经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表明,优化后的E2基因已正确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载体pDC316中,并获得重组质粒pDC316-E2,将pDC316-E2和腺病毒骨架质粒共转染至HEK293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Ad5-BVDV-E2。PCR验证了E2基因成功插入到腺病毒载体基因组中,IFA和Western blot证实了重组腺病毒能够正确表达E2蛋白,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通过肌注、滴鼻和口服均能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其中Ad5-BVDV-E2肌注组小鼠加强免疫1周后抗体滴度最高达到1∶102 400。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Ad5-BVDV-E2,能诱导机体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反应,表明Ad5-BVDV-E2具有临床应用的潜力。
2024年02期 v.44;No.326 276-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2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李军星;余斌;徐丽华;苏菲;叶十一;袁秀芳;
副猪嗜血杆菌是猪的常见病原菌,以异源三聚体形式分泌到胞外环境的细胞致死性膨胀毒素(CDT)是该菌重要的毒力因子,制备完整的重组CDT对于其功能研究至关重要。本研究构建了可用于同时表达CDT 3个亚基的三顺反子重组质粒,优化了完整毒素三聚体的体外组装及纯化方法,并验证了重组三聚体毒素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显示,CDT 3个亚基以CdtA/CdtB/CdtC-his方式组合时,按0.1 g/L等体积混合,在PBS中以尿素浓度梯度透析时组装效果最好。构建的重组三顺反子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可以同时表达出比例相当的3个CDT亚基,并且均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包涵体离心粗纯化后,即可用于重组三聚体CDT的组装。组装的三聚体CDT经亲和层析及分子筛层析纯化,得到高纯度的完整毒素。完整毒素可以引起Marc145细胞体积明显膨胀,且分裂周期停滞于G2/M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副猪嗜血杆菌重组CDT完整毒素制备方法,所制备的CDT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2024年02期 v.44;No.326 283-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丽屏;邓玲聪;王大红;王茂鹏;尹革芬;
为探究唾液乳杆菌CICC23174株的生物学特性和基因功能,本研究以从鸡肠道分离得到的唾液乳杆菌CICC23174株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二代测序平台HiSeq2000进行测序,利用多种生物学信息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组装和优化,并对其基因信息进行功能注释、细菌素和信号肽预测、基因共线性比较和分子进化树分析。基因预测结果表明,唾液乳杆菌CICC23174株基因组大小为203 542 bp, GC含量约为32.84%,基因组特征显示其编码基因1890个,含有3个细菌素和50个信号肽。重要的是,唾液乳杆菌CICC23174株含有27个特有基因,构成4个系统分别为Ⅰ型-CRISPR-Cas基因防御系统、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肿瘤抑制基因和蛋白分泌途径。而且基因共线性分析发现CICC23174株与模式菌株UCC118唾液乳杆菌最为相似,但是16S rRNA分子进化树结果表明CICC23174株与唾液乳杆菌FZJTZ9M6株遗传距离较近。本研究结果为丰富唾液乳杆菌的物种进化库,挖掘唾液乳杆菌潜在的益生功能奠定了基础。
2024年02期 v.44;No.326 290-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2K] [下载次数:8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路艳;赵日虹;徐莉;冀亚路;张梅梅;顾敬敏;韩文瑜;
利用自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从污水中分离得到1株新噬菌体vB_KpnP_643,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噬菌体vB_KpnP_643可在涂布有肺炎克雷伯菌平板上呈现出中心透亮且周围有晕环的噬菌斑。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该噬菌体属于短尾病毒科。一步生长曲线表明,噬菌体vB_KpnP_643的潜伏期约3 min,裂解周期约60 min。噬菌体vB_KpnP_643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耐受性,可适用于各种环境。此外,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噬菌体vB_KpnP_643基因组全长43 331 bp,包含编码64个开放阅读框(ORF),未发现与耐药、毒力及溶原相关的基因,DNA聚合酶的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该噬菌体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本研究结果表明噬菌体vB_KpnP_643有望成为抗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一种抗生素替代药物。
2024年02期 v.44;No.326 298-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1K] [下载次数:6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明杰;谢颖;赵婷;彭练慈;
为探讨鸡源cathelicidin-2(CATH-2)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诱导IL-1β成熟与分泌的机制,采用S.aureus体外感染野生型(WT)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模型,CATH-2预处理巨噬细胞2 h后感染S.aureus,通过ELISA、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研究CATH-2对S.aureus诱导IL-1β分泌的影响。ELISA结果显示,CATH-2显著降低了S.aureus诱导的IL-1β、IL-6、IL-1α和IL-12表达水平(P<0.05)。RT-PCR结果显示,CATH-2显著降低了巨噬细胞中S.aureus诱导的IL-1β mRNA表达水平(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ATH-2显著降低了巨噬细胞中S.aureus诱导的pro-IL-1β、IL-1β和pro-caspase-1表达水平(P<0.05)。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CATH-2显著降低了巨噬细胞中S.aureus诱导的NF-κB(p65)和MAPK(JNK1/2)的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的表达(P<0.05)。这些结果表明CATH-2通过抑制NF-κB和MAPK信号通路活性抑制炎症小体激活,进而抑制IL-1β分泌。
2024年02期 v.44;No.326 305-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芋丹;王昊蕊;王磊;队森·木拉力别克;苏战强;谢金鑫;米晓云;佟盼盼;
为探究新疆动物源携带bla_(CTX-M)且对多黏菌素耐药大肠杆菌的流行特征,采用K-B纸片法对40株猪、羊、骆驼、马、鸡、鹅、鸽、犬和猫源携带bla_(CTX-M)且对多黏菌素耐药的大肠杆菌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利用PCR方法进行耐药基因、整合子检测以及质粒复制子分型,通过接合试验对多黏菌素耐药表型的水平转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四环素、链霉素、头孢噻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82.5%~100%;对氟苯尼考、磷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阿奇霉素、阿米卡星和头孢吡肟耐药率为20.0%~67.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西丁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5%~10.0%,均为多重耐药。40株受试株中,各耐药基因的检出情况,mcr-1,12.5%;bla_(CTX-M-1),85%;bla_(CTX-M-9),15%;bla_(TEM),60%;floR,70%;tetA,55%;tetG,17.5%;sul2,37.5%;sul1,17.5%;aadA1,35%;strA,32.5%;aac,17.5%;未检出mcr2~10、bla_(CTX-M-2)、bla_(SHV)、strB和tetE。共检出4种质粒复制子型,IncFIB,52.5%;IncHI2,20%;IncN,20%;IncFIA,7.5%。9株携带Ⅰ类整合子,未检出Ⅱ类整合子。40株受试菌均可水平转移多黏菌素耐药表型,但在接合子中未检测出耐药基因、质粒和整合子。结果表明,新疆动物源携带bla_(CTX-M)且对多黏菌素耐药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情况严重,耐药基因携带种类多样,均可水平转移多黏菌素耐药表型,应当谨慎使用多黏菌素,以期减缓耐药细菌的发展。
2024年02期 v.44;No.326 312-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冯晨婧;白莉霞;杨亚军;刘希望;李世宏;秦哲;葛闻博;许笑;李剑勇;李存;
用3μmol/L磷酰胺氮芥(phosphoramide mustard, PM)诱导RAW264.7细胞24 h,建立体外细胞免疫抑制模型;给予不同剂量(25、50、100μmol/L)的菊苣酸(chicoric acid, CA)干预细胞24 h,考察CA对免疫抑制的调节作用。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中性红吞噬法检测细胞吞噬能力,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IL-1β和IL-6表达,NO含量测定试剂盒测定细胞NO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IL-1β、IL-6和iNOS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3μmol/L PM诱导RAW264.7细胞24 h后,巨噬细胞活力与吞噬能力显著降低(P<0.05),NO、IL-1β与IL-6的表达以及相应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巨噬细胞免疫抑制模型成功建立;给予不同剂量(25、50、100μmol/L)的CA干预24 h后,巨噬细胞活力与吞噬能力显著增强(P<0.05),巨噬细胞NO、IL-1β与IL-6分泌水平以及相应的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果表明,PM可以有效建立体外巨噬细胞免疫抑制模型,CA可能通过增强巨噬细胞活力与吞噬能力,促进炎症因子表达发挥免疫增强作用,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本研究建立体外巨噬细胞免疫抑制模型,探究CA对PM诱导RAW264.7细胞免疫抑制的调节作用,为将CA开发为新型兽用免疫增强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4年02期 v.44;No.326 319-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2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李倩楠;吴文义;张云天;杨明凡;金钺;张红英;
为探究板蓝根多糖(Radix isatidis polysaccharide, IRPS)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感染后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本试验用永生化的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1/CD163)作为靶细胞,分别采取ELISA和Western blot等试验方法对其炎性细胞因子以及诱导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TLR4和NF-κB等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并通过TAK-242(TLR4特异性抑制剂)对TLR4通路进行抑制/封闭,ELISA检测TLR4-NF-κB信号通路被阻断后的IRPS对PRRSV感染3D4/21/CD163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IRPS能够降低PRRSV感染3D4/21/CD163细胞后IL-1β、IL-6、IL-8和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并且能够降低PRRSV感染3D4/21/CD163细胞后TLR4和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当TLR4-NF-κB信号通路被阻断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相对于单独的IRPS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IRPS能够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影响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减少炎性细胞因子对细胞的损伤。
2024年02期 v.44;No.326 327-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0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斓歆;姜禹;杨蕊;朱春玲;张博洋;王玥琦;张言;赵彦森;唐博;张学明;
饲养层细胞对获得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 PSCs)非常重要,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 MEF)已被广泛用作培养和产生多种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及诱导PSCs(induced PSCs, iPSCs)的饲养层,但由于种间差异,MEF可能不适于家畜ESCs和iPSCs。研究表明,PSCs可被分为至少2种多能性状态:初始态(naive state)和始发态(primed state)。本室前期用MEF饲养层从牛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 SCs)获得了牛的始发态iPSCs。本研究基于初始态培养液(na6ve medium, NM),比较了MEF饲养层和牛胚胎成纤维细胞(bovine embryonic fibroblasts, BEF)饲养层对牛iPSCs多能性和形态维持及其从始发态向初始态样转化的影响。结果显示,MEF+NM(MNM)和BEF+NM(BNM)均能在3~4 d内将牛iPSCs从始发态转化为初始样状态。克隆分析显示,BNM培养中牛iPSCs的克隆数、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转化效率均高于MNM培养中的指标。这些克隆在长期培养中均能表达初始态iPSCs的多能性分子标记。结果表明,采用NM条件,在MEF和BEF饲养层上均可产生牛初始态样iPSCs,但在BEF上转化效率较高。
2024年02期 v.44;No.326 335-340+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0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志松;周艳红;黄吉成;岳占碰;郭斌;杨占清;
为探讨10-羟基癸酸(10-hydroxydecanoic acid, 10-HDA)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小鼠的作用,本试验选取21日龄ICR小鼠,通过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 DHEA)构建PCOS小鼠模型,并给予10-HDA治疗。通过阴道涂片、HE染色、ELISA、荧光定量PCR等方法,研究10-HDA对PCOS小鼠发情周期、卵巢组织形态、生殖激素分泌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PCOS小鼠经10-HDA处理后,发情周期恢复正常,囊状卵泡数减少,血清睾酮水平降低,卵巢中雄激素合成基因Cyp17a1(cytochrome P450,family 17,subfamily a, polypeptide 1)的表达显著减少。同时,10-HDA可降低PCOS小鼠血清中黄体生成素水平,增加促卵泡激素水平,使两者比率明显降低。10-HDA改善了PCOS小鼠血清中雌激素和孕酮水平,促进抗氧化应激相关基因Nrf2和Foxo1的表达,降低PCOS小鼠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以上结果表明,10-HDA对PCOS小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2024年02期 v.44;No.326 341-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进春;尹家祥;
Q热是由贝氏柯克斯体引起的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畜共患病,啮齿动物是重要的储存宿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人类与啮齿动物接触机会增多,Q热在人群中传播流行的风险显著增加。研究贝氏柯克斯体特征和明确重要宿主啮齿动物携带贝氏柯克斯体的情况,有助于科学评估贝氏柯克斯体通过啮齿动物传染给人的潜在风险和精准防控Q热。本研究概述了贝氏柯克斯体的病原学、致病机制、组织病理学改变、宿主动物、感染途径、感染现状等方面的现状,旨在全面认识和有效防控该疾病。
2024年02期 v.44;No.326 371-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甜甜;邓效禹;李智杰;许丽文;孙亚杰;胡博;白雪;
纳米抗体是存在于骆驼科外周血中的一种天然缺失轻链的重链抗体可变区结构域,因其特殊的结构特点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小、亲和力高、稳定性强、易于可溶性重组表达等优点,近年来在轮状病毒、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口蹄疫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狂犬病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沙门菌等传染性病原体的诊断与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现主要介绍纳米抗体的结构与特点、制备与表达技术,在传染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优缺点,为传染病的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2024年02期 v.44;No.326 377-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隋雨欣;储锦华;李雨心;陈杨;王邦娟;程古月;
沙门菌是一种兼性胞内革兰阴性病原菌,可引起人和动物局部性或系统性感染,其感染能引起禽类的多种疾病,对养禽业造成严重危害。多年来,使用抗生素一直是控制沙门菌感染的主要策略,然而鉴于家禽中多重耐药沙门菌的不断增加,安全有效的沙门菌疫苗的研发越来越受到重视。沙门菌疫苗能够调节禽体内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及盲肠巨噬细胞的表达,减少沙门菌的定植从而降低公共卫生风险。现综述并探讨了家禽中主要有效的沙门菌疫苗及其候选疫苗,为后续沙门菌疫苗的研究提供经验与新思路。重点关注各类禽沙门菌疫苗的研发进展及优缺点,国内外已上市和取得专利的禽沙门菌疫苗,以及研发新型沙门菌疫苗策略的着重点。
2024年02期 v.44;No.326 386-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许辰;孟闯;焦新安;潘志明;
沙门菌作为一种重要食源性病原菌,可广泛感染动物和人,严重威胁宿主健康。沙门菌入侵时,首先与宿主天然吞噬细胞等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结合并激活天然免疫应答。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 NLR)作为一种细胞质PRR,在病原体感染和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NLR可被沙门菌鞭毛、分泌蛋白、LPS等多种毒力因子激活,组装炎性小体促进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抵御感染。而沙门菌也进化出多种机制如修饰鞭毛、细胞内形成带菌囊泡(Salmonella-containing vacuole, SCV)和分泌蛋白等阻止受体识别从而实现免疫逃逸,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现总结了近年来沙门菌激活NLR,以及沙门菌躲避NLR识别的相关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了解宿主应对沙门菌的天然免疫应答及疫苗开发提供思路。
2024年02期 v.44;No.326 396-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小霞;鄂玉婷;丁静;刘晓雷;Mehdi Borhani;王学林;刘明远;
棘球蚴病/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 CE)是一种全球性的人畜共患动物源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和家畜的生命。由细粒棘球蚴引起的CE在我国高发流行,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病流行的最理想途径,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研究已经描述了该病的保护性候选抗原及其在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免疫中的作用。目前EG95重组蛋白疫苗效果最好,对中间宿主羊的保护力可达到96%~100%。但终末宿主犬作为传播的核心传染源,对其仍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尤其是缺乏有效的接种疫苗,因此疫苗在犬身上的潜在应用是未来研究的重点。能抑制犬体内虫体发育并减少虫体在犬肠道内产卵量的疫苗研发将有望控制包虫病在流行地区的传播,大大加快该病的控制和消除。本研究从细粒棘球绦虫的生命周期、分子流行病学、地理分布以及终末宿主犬疫苗候选抗原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旨在对CE的传播、未来发展方向和防治提供理论参考,为加速我国在CE终末宿主疫苗的研发进程和尽早应用于防控实践奠定基础。
2024年02期 v.44;No.326 403-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河林;张雅雅;王田田;王运航;魏佳彤;兰梦繁;薛青青;张睿;敬晓棋;
重组病毒载体是当前病毒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羊口疮(orf),也称羊传染性脓疱皮炎,是由羊口疮病毒(orf virus, ORFV)引起的急性、接触性、嗜上皮性人畜共患传染病。ORFV为痘病毒科(Poxviridae)、脊索动物痘病毒亚科(Chordopoxrinae)的副痘病毒属(Parapoxvirus)成员,线性双股DNA病毒,病毒基因组较大,改造后可容纳较大的外源基因,适合开发为活病毒载体。本文综述了orf重组活病毒载体的优势、构建策略及其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为ORFV研究、重组活病毒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2024年02期 v.44;No.326 413-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毛嘉妮;罗菊;龚焕焕;夏银钊;杨震国;
黄酮类化合物作为食物中含量丰富的一类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除了在疾病治疗上发挥作用以外,目前有关于黄酮类化合物在动物机体发育中的研究也有增多。circRNAs作为一种在骨骼肌富集的新型的非编码RNA,在疾病治疗和机体发育上都发挥着作用。近年来,有研究证明了黄酮类化合物能够通过对circRNAs调控进一步对动物机体疾病治疗和发育产生作用,有关于黄酮类化合物和circRNAs之间对动物机体功能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因此,综述黄酮类化合物在肌纤维类型转变、成肌细胞分化增殖等方面对动物肌肉发育的营养调控作用,及circRNAs对动物肌肉发育的影响,并就两者之间在对肌肉发育调控上可能存在的联系进行概述,可为植物提取物和circRNAs的结合研究提供参考,并为黄酮类化合物作为功能性添加剂在畜牧养殖生产中应用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2024年02期 v.44;No.326 420-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段石玉;李靖;张乃生;刘波;
心率变异性是一种在医学研究与临床诊疗中常用的无创生理测量手段,可用于判断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探究心率变异性在马匹上的研究应用进展,根据近年来国外相关文献讨论其在评估马的气质特征、追踪训练效果、保障动物福利和辅助疾病诊治等方面的应用。心率变异性检测由于其便携、无创、操作简便的优点而具有深远的临床应用潜力,但在马匹临床应用的标准尚未统一。心率变异性的未来应用方向十分广泛,制定统一参考标准及推广应用迫在眉睫。
2024年02期 v.44;No.326 427-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婷;王传奇;张晶;
大麦中因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作为动物的优质能量饲料,为解决饲料短缺,扎实推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麦在我国饲料、粮食生产占有重要地位,大麦具有种植面积大、成本低等优点,同时营养成分与玉米相近,但大麦能量低,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影响动物的消化吸收。因此探讨非常规饲料原料大麦的营养价值及存在问题,对推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具有重要意义,从而缓解粮食饲料短缺。现主要对大麦的营养特性、抗营养因子及消除方法、动物生产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为饲料中大麦减量替代玉米豆粕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02期 v.44;No.326 432-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