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书;梁海英;曾智勇;汤德元;王彬;叶泥;边孟婷;柳佳佳;潘向英;田红利;
参照GenBank登录的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 SIV)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 M)基因保守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1个TaqMan探针,构建重组质粒作为绝对定量模板,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及条件建立了检测SIV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试了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重复性。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与猪瘟病毒、猪蓝耳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细小病毒和猪乙型脑炎病毒等不存在交叉反应,特异性强;最低检测限度为1.0拷贝/μL,比普通RT-PCR方法灵敏10倍;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分别在2.2%和1.9%以下,重复性较好;应用该方法对220份临床疑似猪流感样品进行检测,荧光定量RT-PCR方法和普通RT-PCR检测率分别为2.7%和1.8%,阳性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快速检测样品中的各种SIV,从而更好地诊断和监测猪流感。
2024年04期 v.44;No.328 651-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侯晓璇;穆永;王同燕;颜世君;王孟月;谭菲菲;田克恭;
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流行毒株的S胞外区基因克隆至含有gG基因上、下游同源臂以及抗性筛选基因的转移质粒pUC-ABK中,构建供体质粒pUC-ABK-S,获得线性同源重组片段A-S-K-B。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将线性同源重组片段电转化至含有pPRVBac-GFP~(TK-gE-gI-11k-28k-)的感受态中获得重组pPRVBac-S,最后拯救获得重组病毒rPRV-S。PCR及IFA鉴定结果显示,S胞外区基因成功转录且表达,生物学特性评价结果表明重组病毒能够稳定遗传,为研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活载体疫苗提供了思路。
2024年04期 v.44;No.328 657-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贾开文;操义恒;胡亚辉;党士荣;钟发钢;赵文娟;吴桐忠;韩猛立;张星星;张倩;周霞;黄新;
采集了新疆8个地区15个牛场421份4月龄内犊牛的肛拭子,应用RT-PCR方法扩增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 BCoV)N基因和S基因,对S基因蛋白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BCoV个体核酸阳性率为19.91%(67/421),7~30日龄犊牛阳性率为33.59%(44/131),有临床腹泻症状犊牛的核酸阳性率为18.21%(57/313),伊犁地区最高34.88%(15/43);获得3条S基因序列,全长分别为4 092、4 092、4 093 bp,与参考序列核苷酸同源性为98.88%~99.46%;遗传进化分析显示3条S基因与国内四川毒株SWUN/NMG-13(MW711304.1)和BCOV-China/SWUN/LN4(MK095182.1)核苷酸同源性最近,为99.3%~99.4%,均属于GⅡ型;与国内外17株参考毒株相比,所测毒株存在23个氨基酸位点突变,均在I113V、D115A、S501P和T510S位点出现突变。结果表明,新疆地区1~4月龄犊牛普遍存在BCoV感染,且S蛋白存在部分突变。本研究揭示了新疆牛场犊牛BCoV不同月龄和地域流行分布及其S蛋白的变异特征,为BCoV防制提供了依据。
2024年04期 v.44;No.328 664-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博;巩志国;赵佳敏;于琢雅;刘谕泽;白云洁;王超;秦少杰;吴敬泽;包文慧;张双翼;
运用ELISA、免疫荧光法、苏木素-伊红染色法以及流式细胞术分析了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分别感染MLKL基因敲除(MLKL~(-/-))和C57BL/6J小鼠后肝脏和肾脏中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和抗炎因子(IL-10)的分泌、组织脏器的损伤水平、血液中中性粒细胞募集和小鼠存活情况。结果显示,在S.aureus感染MLKL~(-/-)小鼠肝脏和肾脏中TNF-α的分泌水平显著高于C57BL/6J小鼠肝脏和肾脏中TNF-α的分泌水平(P<0.001)。此外,S.aureus感染C57BL/6J小鼠肝脏和肾脏中,IL-10的分泌水平显著高于MLKL~(-/-)小鼠(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与C57BL/6J小鼠相比,S.aureus感染MLKL~(-/-)小鼠后肝脏和肾脏中组织损伤标志物HMGB1蛋白表达处于较高水平(P<0.01)。病理切片结果显示,使用S.aureus感染后,MLKL~(-/-)小鼠肝脏和肾脏损伤程度显著高于C57BL/6J小鼠。S.aureus感染后,MLKL~(-/-)小鼠血液中CD11b和Gr-1双阳性的比例显著高于C57BL/6J小鼠血液中的比例(P<0.01)。使用高低剂量S.aureus分别感染小鼠后,发现MLKL~(-/-)小鼠的生存率低于C57BL/6J小鼠。结果表明,MLKL对S.aureus感染诱导的宿主细胞因子分泌具有一定的下调作用,进而发挥对宿主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降低小鼠的病死率。
2024年04期 v.44;No.328 670-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超;宋春;单春兰;胡茜;王永璇;韩帅博;肖琨;文明;朱二鹏;程振涛;
选取鸡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LP78蛋白,将LP78基因克隆至pMD19-T载体上后,采用腺病毒Ad-Max系统将pMD-LP78重组克隆质粒连接到穿梭载体pDC316-mCMV-EGFP上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DC-LP78,将pDC-LP78重组穿梭质粒与腺病毒大骨架pBHGlox(delta)E1、3cre共转染HEK 293A细胞包装成重组腺病毒pBH-LP78,RT-PCR及Western blot鉴定HEK 293A细胞系包装的重组腺病毒pBH-LP78。测定病毒滴度;再通过腿部肌肉免疫接种构建的重组腺病毒pBH-LP78,并用ELISA方法检测免疫鸡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IL-2、IFN-γ、IL-4和IL-6)的分泌情况。PCR、双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重组克隆质粒pMD-LP78和重组穿梭质粒pDC-LP78;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目的基因在HEK 293A细胞中稳定表达;ELISA结果显示,血清中LP78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IL-2、IFN-γ、IL-4和IL-6)的分泌量极显著升高(P<0.01),表明pBH-LP78重组腺病毒能刺激鸡机体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MS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pBH-LP78,其可有效引起鸡机体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为MS新型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2024年04期 v.44;No.328 677-684+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赵文欣;朱翔宇;肖妍;韩继成;哈卓;张赫;谢宇飚;鲁会军;金宁一;
通过比对GISAID登录的乙型流感病毒Victoria谱系、Yamagata谱系HA基因序列,选择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及2条荧光探针,以实验室保存的乙型流感毒株RNA为模板分别扩增Victoria谱系和Yamagata谱系HA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pUC57-Vic和pUC57-Yama,经PCR及测序鉴定正确后作为质粒标准品,初步建立乙型流感病毒的TaqMan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qRT-PCR)分型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特异的鉴别检测乙型流感Victoria谱系、Yamagata谱系病毒RNA,对甲型流感病毒、EB病毒、腺病毒等RNA/DNA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测限分别为333、2 940拷贝/μL;批内与批间的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表明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良好、灵敏度较高、重复性好;利用该方法与常规反转录PCR(RT-PCR)方法对10份流感样病例咽拭子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一致(3/10)。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乙型流感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分型检测方法能够检测乙型流感病毒,为乙型流感病毒Victoria谱系及Yamagata谱系的鉴别提供更加快速准确的定量检测手段。
2024年04期 v.44;No.328 685-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尹婧夷;马迎晖;赵术明;姜艳芬;
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对从陕西省的3个屠宰场(Ⅰ~Ⅲ场)以及内蒙古的1个屠宰场(Ⅳ场)采集的牛屠宰、分割过程中各环节的样品分离到的138株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mn perfringens,C.perfringens)分离菌株进行基因型区分,通过BioNumerics软件进行条带的识别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菌株相似度为39.9%~100%,相似度≥50%时可分为15个分支,相似度≥90%时可分为114个基因型;Ⅰ场共55株菌分为50个PFGE基因型,Ⅱ场共36株菌分21个型,Ⅲ场共42株菌分40个型,Ⅳ场共5株菌分4个型;相同PFGE型的相同毒素基因型概率为69%,分离菌株具有遗传多样性和流行相关性;牛肉中的分离菌可追溯至分割环节的工具或人员样品及屠宰环节的粪便、皮毛和空气,粪便及体表携带的菌在屠宰过程中污染胴体,随后进入分割环节,肉样与工具之间交叉污染进一步造成牛肉污染为该菌的传播途径,剥皮和刀具是C.perfringens污染的关键控制点。结果表明,C.perfringens突破屠宰环节的细菌防控屏障污染牛肉,因此,必须严格监控牛屠宰分割过程造成交叉污染的关键控制点降低该菌污染牛肉和感染消费者的风险。
2024年04期 v.44;No.328 692-698+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凯楠;李金斗;丁佳欣;冯嘉轩;于喜冰;单春晖;汪思捷;丁壮;
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制备、纯化布鲁菌嵌合病毒样颗粒疫苗核心组分BCSP31蛋白,并将其作为免疫原及标准品分别免疫新西兰大白兔(1 mg/只)和BALB/c鼠(200μg/只)制备兔源捕获多克隆抗体和鼠源检测多克隆抗体,对双抗夹心ELISA方法的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最佳稀释倍数、封闭液种类及封闭条件、酶标二抗工作条件等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兔多克隆抗体最佳包被浓度和鼠多克隆抗体最佳稀释倍数均为1∶1 600、3%脱脂奶粉封闭1 h、酶标二抗最佳稀释倍数为1∶4 000、酶标二抗孵育时间1 h、显色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效果最好。按照上述最佳反应条件对布鲁菌嵌合病毒样颗粒疫苗(BCSP31-cVLPs)核心抗原成分BCSP31蛋白进行定量检测,并对其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等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μL布鲁菌嵌合病毒样颗粒中的BCSP31含量约占总蛋白含量的14.187%;将布鲁菌嵌合病毒样颗粒稀释640倍后,P/N值仍大于2.1,有较高的敏感性;与FAdV、IBDV、NDV、AIV等其他病毒样颗粒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高;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下,重复性良好。该方法的建立为推进布鲁菌嵌合病毒样颗粒疫苗的质量控制标准建立及商品化奠定了基础。
2024年04期 v.44;No.328 699-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毛瀚海;李承瑶;吕庆博;丁静;刘晓雷;刘明远;杨姝;金雪敏;
将48只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PBS对照组、粗抗原(crude antigen, CA)处理组、β-葡聚糖(BG)+CA处理组和BG+CA+Dectin-1中和抗体(2A11)处理组,每组各12只。PBS对照组仅皮下注射PBS作为对照,CA组、BG+CA组和BG+CA+2A11组每间隔2周进行皮下注射,共计免疫3次,最后1次免疫2周后,所有组经口灌胃等量旋毛虫。感染后7 d,统计PBS对照组、CA处理组、BG+CA处理组和BG+CA+2A11处理组成虫荷虫量及感染后35 d肌幼虫荷虫量。取感染后7 d小鼠小肠组织,qPCR法检测肠道Dectin-1基因表达量;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感染后0~7周IgG滴度变化;使用ELISA检测IFN-γ和IL-4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与CA处理组相比,BG+CA联合免疫小鼠成虫和肌幼虫荷虫量极显著降低(P<0.000 1),BG+CA诱导更高水平的IgG免疫反应以及更多的Dectin-1、IFN-γ和IL-4表达;而给予2A11抑制剂小鼠与CA处理组相比荷虫量、IgG滴度以及IFN-γ、IL-4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靶向2A11抗体后显著降低了BG引起的免疫反应。结果表明,Dectin-1与BG触发CA对旋毛虫的保护型免疫反应有关,BG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免疫佐剂,为旋毛虫疫苗的开发提供参考。
2024年04期 v.44;No.328 706-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超;张爱国;王坤丽;宋予震;董青;靳双星;米俊宪;王宏魁;石冬梅;王俊东;彭巍;罗琴;
以6周龄雄性野生型(WT)C57BL/6J小鼠和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激酶1(PINK1)基因敲除(PINK1~(-/-))小鼠为对象,将小鼠随机分为WT对照组,WT模型组和PINK1~(-/-)模型组。WT模型组和PINK1~(-/-)模型组小鼠饮用含100 mg/L氟化钠(NaF)的蒸馏水,WT对照组小鼠饮用蒸馏水,处理时间为12周。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研究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用透射电镜观察肺脏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ATP通过检测试剂盒和RT-qPCR分别测定ATP水平和mtDNA拷贝数;DHE染色检测肺脏活性氧(ROS)水平;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TUNEL染色检测肺脏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显示,与WT模型组比较,PINK1~(-/-)模型组小鼠肺脏中帕金森病蛋白2(Parkin)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62/SQSTM1和线粒体外膜转运孔蛋白20(TOM2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WT模型组比较,PINK1~(-/-)模型组小鼠肺脏受损线粒体百分比增加(P<0.05),ATP水平和mtDNA拷贝数减少(P<0.05)。PINK1~(-/-)模型组小鼠肺脏ROS水平、MDA含量和TUNEL阳性细胞数升高,SOD和CAT活力降低,较WT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与WT模型组比较,PINK1~(-/-)模型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TNF-α和IL-6的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果表明,PIN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可减弱NaF引起的小鼠肺脏损伤。
2024年04期 v.44;No.328 712-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鑫宇;刘滢;隋昕;姜俊男;刘涛;马玉辉;肖建华;
选用体质量约42 g的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用限时禁食、每日热量限制、隔日禁食、高能量饲料隔日禁食4种饮食限制方法适应性饲养1周后,限制饮食16 d。通过葡萄糖耐受试验观察各组小鼠葡萄糖敏感性情况;对各组小鼠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组织各指标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检测肝脏组织中FOXO1指标的定位情况。结果显示,除了限时禁食组,其他短期饮食限制组均使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与丙二醛(MDA)含量降低,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RF2)表达水平增加,B淋巴细胞瘤2关联X蛋白(BAX)、剪切-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3(cleaved-Caspase-3)、p21、p16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4种短期饮食限制方法均使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增加,另外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CTP1a)、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线粒体膜外的胞质动力相关蛋白1(DRP1)蛋白水平也升高,核内叉头框蛋白1(FOXO1)与葡萄糖转运蛋白载体4(GLUT4)水平下降(P<0.05)。结果表明,短期隔日禁食与每日热量限制使肝脏细胞脂肪的沉积减少,肝脏抗氧化能力增强,炎症、细胞调亡和衰老均减轻;短期饮食限制后,肝脏葡萄糖摄取减少,脂肪酸氧化程度加大,肝脏以脂肪酸为主要的代谢底物;线粒体的融合和分裂均增强,线粒体周转加快;小鼠肝脏胰岛素信号通路敏感性和作用得到增强。
2024年04期 v.44;No.328 719-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郭莉莉;杨效林;龚鹏飞;王钰;钱英红;张双翼;何建文;刘博;毛伟;曹金山;
以体外培养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为研究对象,运用ELISA、荧光定量PCR、HE染色和免疫荧光法分析了内源性和外源性前列腺素D_2(prostaglandin D_2,PGD_2)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过程中对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和损伤相关因子(HMGB-1)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E.coli感染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COX-2和H-PGDS的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01);PGD_2分泌量也显著上升(P<0.001);内源性PGD_2抑制剂(H-PGDS inhibitor 1、HQL-79)能够显著抑制E.coli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分泌、损伤相关因子(HMGB-1)的表达并减轻了组织损伤;外源性添加PGD_2后可显著促进E.coli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HMGB-1的表达及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增加。结果表明,PGD_2能够通过调控E.coli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的过程促炎细胞因子和损伤相关因子的表达,进而加剧了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组织损伤。
2024年04期 v.44;No.328 728-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武小庆;吴华;沈童;李金铭;王硕;陈自鑫;王文胜;刘嘉逸;
选用H9c2大鼠心肌细胞为试验对象,通过1%O_2低氧诱导H9c2大鼠心肌细胞24 h,构建体外H9c2大鼠心肌细胞低氧模型,旨在探讨黑果枸杞花青素介导ERK1/2信号通路对低氧诱导H9c2大鼠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试验设常氧组、花青素组(50 mg/L)、低氧组(O_2=1%)和低氧+花青素(50 mg/L)组。qRT-PCR法检测ERK1/2信号通路相关因子ERK1/2、MKP3、c-Myc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1/2、ERK1/2、MKP3和c-Myc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常氧组相比,低氧组显著下调ERK1/2的mRNA表达(P<0.05),极显著上调MKP3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显著下调c-Myc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极显著下调p-ERK1/2/ERK1/2的蛋白表达(P<0.01);与低氧组相比,低氧+花青素组显著下调MKP3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显著上调c-Myc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显著上调p-ERK1/2/ERK1/2的蛋白表达(P<0.05)。结果表明,花青素可能通过下调MKP3表达、上调p-ERK1/2/ERK1/2蛋白表达、激活ERK1/2信号通路,进而上调增殖因子c-Myc的表达,促进低氧诱导H9c2大鼠心肌细胞的增殖。本试验为黑果枸杞花青素作为保护高海拔地区动物低氧适应性功能的饲料添加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4年04期 v.44;No.328 735-739+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曾雯玉;肖乐;刘峻源;韩雯珏;汪芹;刘彦泠;范誉;肖雄;王自力;
将24头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空白组(Con)、模型组(Mod)和甘草多糖组(GP),连续14 d给GP组灌服甘草多糖水溶液(1 mL/kg, 10 g/L),其余组灌服等量无菌水,第15天给Mod组、GP组仔猪按1 mL/kg连续3 d灌服10~(11) CFU/mL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菌液,GP组继续灌服甘草多糖水溶液。分别记录各组仔猪腹泻评分、HE法检测肠道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组织IL-1β、IL-6、IL-8 mRNA水平、微生物宏基因组学分析肠道菌群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肠道组织NF-κB/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ETEC感染后Mod组腹泻评分极显著升高(P<0.01),肠道组织结构破坏,大量肠绒毛脱落,V/C值极显著下降(P<0.01),炎性因子IL-1β、IL-6和IL-8 mRNA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变形菌门极显著上调(P<0.01),厚壁菌门极显著下调(P<0.01),乳酸菌属下调,梭菌属上调,肠道组织p-JNK/JNK、p-ERK/ERK、p-p38/p38、p-p65/p65和p-IκBα/IκBα比值极显著升高(P<0.01);与Mod组相比,GP组仔猪腹泻评分极显著降低(P<0.01),肠道结构较完整,仅有少量肠绒毛脱落,V/C值极显著升高(P<0.01),炎性因子IL-6和IL-8 mRNA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变形菌门极显著下调(P<0.01),厚壁菌门极显著上调(P<0.01),乳酸菌属上调,梭菌属下调,肠道组织p-JNK/JNK、p-ERK/ERK、p-p38/p38、p-p65/p65和p-IκBα/IκBα比值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微生物组学筛选出各组可能的标记物种分别为Con组的Lactobacillus、Mod组的Fusobacterium、GP组的Rothia和Eubacterium。结果表明,甘草多糖可有效缓解ETEC诱导的断奶仔猪腹泻,改善ETEC感染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提高有益菌丰度,降低有害菌丰度,并通过抑制NF-κB/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缓解ETEC诱导的肠道炎性损伤。
2024年04期 v.44;No.328 740-747+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金典;徐蕾;吕冠辰;崔民河;朱先鹏;邓旭明;
通过棋盘试验、生长曲线试验、杀菌曲线试验、细菌膜通透性检测试验、外排泵功能检测试验、细胞毒性试验以及大蜡螟存活率试验等筛选出TMexCD1-TOprJ1外排泵抑制剂并验证其体内外替加环素协同抗菌活性。结果显示,白屈菜(Herba chelidonii)中活性成分盐酸白屈菜红碱显著提高替加环素的抗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eumoniae)活性(FICI≤0.5),通过与TMexC1/TMexD1/TOprJ1活性位点结合,抑制细菌外排泵的功能,同时增强替加环素对细菌膜的损伤,从而发挥与替加环素协同杀菌的作用;盐酸白屈菜红碱对J774A.1、Hep-2细胞无毒性作用。结果表明,盐酸白屈菜红碱作为一种新型替加环素增效剂具有抗击高致病性K.pneumoniae感染的潜力,为K.pneumoniae感染治疗提供了候选先导化合物。
2024年04期 v.44;No.328 748-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吕冠辰;胡娜;崔民河;朱先鹏;阚庆和;邓旭明;
通过滑动运动试验、透射电镜观察和生物被膜抑制试验等分析山苍子油抑制产气荚膜梭菌Ⅳ型菌毛系统(typeⅣpilus system, TFP)功能的作用;建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坏死性肠炎模型,测定各组肉鸡体质量变化、小肠炎性反应、细菌载量和组织病理学变化以探究山苍子油对肉鸡坏死性肠炎的防治作用。结果显示,16 mg/L山苍子油不影响细菌生长,但可显著抑制产气荚膜梭菌Ⅳ型菌毛介导的滑动运动和生物被膜形成(P<0.05);与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相比,山苍子油处理能够有效缓解肉鸡的小肠病变,肠道细菌载量降低1.3个log_(10)(P<0.05),降低肉鸡料肉比(P<0.05),提高饲料转化率;山苍子油通过调控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促进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肠道屏障功能的修复,显著抑制肠道炎性因子水平(P<0.05),进而促进肠道健康。结果表明,山苍子油能够抑制产气荚膜梭菌TFP生物学功能,修复感染肉鸡肠道屏障,发挥抗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作用,为肉鸡坏死性肠炎感染防控提供新型策略。
2024年04期 v.44;No.328 757-765+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罗润波;蔡重振;黄家旗;吴丹;郭晓庆;白吉;格桑卓玛;边巴央拉;苏中华;索朗斯珠;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3种方法提取的4种藏药提取物及12种抗生素对(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erfringens)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棋盘法检测藏药提取物与抗生素的联合抑菌效果,结晶紫染色法测定20株牦牛源产气荚膜梭菌生物被膜(biofilm, BF)成膜能力,并检测藏药提取物与抗生素单用及联合使用对BF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水提诃子对45.0%的C.perfringens的MIC≤0.80 g/L;波棱瓜子75%乙醇提取物及马兜铃甲醇提取物对20株C.perfringens的MIC均≤0.40 g/L;强力霉素和氨苄西林对19株C.perfringens的MIC≤0.25 mg/L,万古霉素的MIC均≤0.50 mg/L;诃子75%乙醇提取物与庆大霉素联用抑菌效果较好,对70.0%的C.perfringens产生协同作用;20株产气荚膜梭菌均具有BF成膜能力,55.0%的菌株呈强成膜能力;被检抗生素中多黏菌素B对BF的抑制作用最强,在1/4MIC处有强抑制效果;被检藏药提取物中马兜铃甲醇提取物与诃子75%乙醇提取物在1/2MIC处对BF具有强抑制效果;庆大霉素与诃子75%乙醇提取物联用及多黏菌素B与马兜铃甲醇提取物联用在两者均为1/4MIC时对BF仍有强抑制效果。结果表明,4种藏药提取物对C.perfringens具有抑菌效果,对其BF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与抗生素联用能增强抑制效果,需进一步对藏药抑菌机制进行研究。
2024年04期 v.44;No.328 76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韦寒露;母少倩;田轶涵;邱瑞召;陆慧君;兰云刚;李姿;高丰;贺文琦;
通过分子克隆技术、RNAi技术及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Rab18蛋白对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orcine ha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 virus, PHEV)复殖和转运的影响。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Rab18,将其插入pCMV-C-EGFP质粒中,构建野生型Rab18-EGFP过表达质粒;利用点突变盒子定点突变Rab18-EGFP,构建活化型Rab18和失活型Rab18过表达质粒。将成功构建的Rab18过表达质粒或者Rab18 siRNA转染小鼠神经瘤母细胞(neuro-2a cells)后接种PHEV,通过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PHEV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显示,活化型Rab18促进PHEV的增殖和释放,失活型Rab18抑制PHEV的增殖;敲低Rab18后PHEV增殖及病毒的胞外释放受到抑制;利用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到PHEV、Rab18和LDs在细胞质中有明显共定位,且PHEV感染后Rab18与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的共定位增强。结果表明,Rab18通过脂质代谢中LDs形成相关途径调控PHEV复殖与转运。
2024年04期 v.44;No.328 774-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雨竹;王真真;焦宇博;胡锐杰;王改丽;石俊超;贺文琦;陆慧君;高丰;宋德光;兰云刚;
为探究转录激活因子3(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3,ATF3)在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orcine 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 virus, PHEV)复制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Western blot、q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PHEV感染后ATF3表达水平及亚细胞定位变化,并在干扰ATF3后检测PHEV含量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结果显示,PHEV感染后,ATF3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同时ATF3从细胞浆转入细胞核中启动下游基因表达;而干扰ATF3后,细胞内炎性因子IFN-β,IFN-γ,IL-6,IL-1β转录水平下调,PHEV含量显著增加。结果表明,PHEV感染后上调ATF3可动态调节神经元中的炎性因子并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
2024年04期 v.44;No.328 781-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位兰;张梦雨;任双;王丰烁;朱雪敏;刘玉梅;张自强;
选用50只35日龄家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A组)和模型组(B组)正常饲喂,另外3组(C、D、E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2、0.4、0.6 mg/kg硒代蛋氨酸,饲养第17天起A组灌喂橄榄油,B组灌喂0.3 mg/kg黄曲霉毒素B1(AFB1),C、D、E组正常饲喂含硒代蛋氨酸日粮同时灌喂0.3 mg/kg的AFB1,连续攻毒5 d后解剖兔取其胃组织,采用HE染色、PAS染色和抗氧化试剂盒研究胃组织形态学变化及其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 T-SOD)、丙二醛(MDA)的变化特点。HE染色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其余各组胃黏膜层明显受损,导致胃黏膜层变薄、胃小凹深度降低,尤以E组深度显著降低;PAS染色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阳性层厚度减少、分布不均匀,C、D组胃部PAS阳性层厚度增加,E组阳性层厚度与B组相比变化不明显;抗氧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MDA显著升高(P<0.05),C组与B组相比T-AOC、T-SOD显著升高(P<0.05),与A组相比,E组T-SOD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适量有机硒对AFB1致家兔胃黏膜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024年04期 v.44;No.328 787-792+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叶璐婕;刘睿;周淳桢;谭勋;
18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9只。气管滴注尿素100μL/只(1.2 g/L),每3 d滴注1次,共滴注3次,对照组肉鸡滴注等量的PBS溶液。在最后1次气管滴注后3 d,采集肺脏进行病理形态学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NOS)和Ⅱ型精氨酸酶(arginase 2,ARG2)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炎症因子的表达;采用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检测试剂盒检测肺组织中MDA水平;采用体内基质胶试验观察尿素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无菌收集空肠内容物,采用16S rRNA测序鉴定肠道菌群。结果显示,气管内滴注尿素显著促进肺血管重构和丛样病变形成,上调肺血管内皮ARG2的表达,抑制eNOS生成,促进MDA和炎症因子生成;尿素处理显著抑制EPCs血管生成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尿素处理组肉鸡肠道中与促炎反应和氧化应激相关的菌属(Tyzzerella_3)丰度升高,与抗炎有关的产短链脂肪酸的菌属(Virvallis,Papillibacter和Barnesiella)丰度降低。结果表明,肺脏局部尿素生成增多可诱导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引起肺血管内皮和EPCs功能障碍,促进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形成;肠道微生物群变化可能在PAH进程中发挥作用。
2024年04期 v.44;No.328 793-8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卓;常仁旭;孙旭东;徐闯;
对25头荷斯坦奶牛进行初次筛选,包含13头疑似酮病和12头疑似健康奶牛。依据临床症状和血液酮体浓度将其分为临床型酮病组(血液中BHBA≥3.0 mmol/L,NEFA> 0.5 mmol/L,且表现消瘦、食欲减退)及健康组(血液中BHBA<1.2 mmol/L,NEFA<0.4 mmol/L,临床检查无异常表现)。选取胎次相近、产奶量和体况相似的临床型酮病奶牛、健康奶牛各5头。采集奶牛全血到促凝管中,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HPLC-MS/MS)检测酮病奶牛血清中的异常脂质分子。选取P<0.05,VIP>1的脂质分子。结果显示:共筛选出18个与酮病相关的差异代谢物,与健康组相比,酮病组其中有5种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 PC)、4种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s, CE)、2种鞘磷脂(sphingomyelin, SM)、2种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 choline, LPC)、2种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AG)降低;有3种游离脂肪酸(free fat acid, FFA)升高。结果表明,这些异常的脂质可能是酮病奶牛的新型标志物。
2024年04期 v.44;No.328 802-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王晶晶;李巳晨;李雨坤;吴狄;李铭;温佳楠;王爽;徐闯;杨威;张冰冰;
运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健康、酮病奶牛乳腺组织中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a, CPT1A)及储存操作Ca~(2+)通道(store-operated Ca~(2+) entry, SOCE)通路相关分子Orai1、Orai3、STIM1和STIM2的表达水平;在体外乳腺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处理分为对照组、BHBA组、CGA组、CGA+BHBA组。使用20 mg/L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 CGA)刺激细胞12 h后用1.2 mmol/L BHBA刺激细胞24 h,运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处理细胞中CPT1A及SOCE通路相关分子Orai1、Orai3、STIM1和STIM2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健康奶牛相比,酮病奶牛乳腺组织中CPT1A的转录水平和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而Orai1、Orai3、STIM1和STIM2的转录水平和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BHBA刺激降低了CPT1A的转录水平和表达水平(P<0.01),升高了Orai1、Orai3、STIM1和STIM2的转录水平和表达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CGA组CPT1A、Orai1、Orai3、STIM1和STIM2的转录水平和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BHBA组相比,使用CGA和BHBA共同刺激使CPT1A的转录水平和表达水平升高(P<0.05),Orai1、Orai3、STIM1和STIM2的转录水平和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果表明,绿原酸增加酮病奶牛乳腺细胞的CPT1A的表达并降低SOCE的表达。
2024年04期 v.44;No.328 808-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樊高成;高晓薇;杨玉莹;罗玉子;仇华吉;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感染家猪和野猪引起的一种出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目前我国尚无针对ASF的有效疫苗,猪场仍以生物安全防控为主,消毒则是生物安全防控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当前,猪场的消毒方式众多,但对消毒效果的评价技术甚少,无法辨别消毒后病毒是否具有感染性,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对灭活病毒的方式、常见的活病毒鉴别方法及局限性进行综述,并探讨光敏核酸染料结合分子检测技术运用到ASFV灭活效果评价中的可行性,以期对ASF的防制提供帮助。
2024年04期 v.44;No.328 823-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蓝靖;陆战豪;罗瑞;宋鑫;孙元;杨玉莹;王涛;仇华吉;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感染猪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自2018年ASF传入我国以来,已经流行了5年多,病毒已经演化出了低毒力的基因Ⅱ型和基因Ⅰ型弱毒株,以及基因Ⅱ型和Ⅰ型重组毒株,这为该病的防制和疫苗研发带来了巨大挑战。ASF减毒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vaccines, LAVs)能够诱导良好的免疫保护,具备商品化疫苗的潜力。鉴定和研究毒力相关基因(virulence-associated genes, VAGs)对于LAVs的研发至关重要,也是ASFV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因此,对已鉴定的ASFV VAGs进行全面系统的综述,总结VAGs编码蛋白的作用机制,同时展望如何全面鉴定ASFV VAGs及其编码蛋白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利用已知的VAGs科学设计安全高效的LAVs,以期为ASFV的致病机制及LAVs研发提供参考。
2024年04期 v.44;No.328 834-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8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白和平;张洪伟;刘旭;郭建军;史秋梅;王晓丹;
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BRV)是引起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世界范围内腹泻样本中BRV感染率为20%~60%,该病的发生对全球的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的危害。目前,尚无BRV特效抗病毒药物和高效的疫苗,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国内外已建立了PCR、等温扩增、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间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等检测方法,这些方法在BRV防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现有BRV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和比较,以期为BRV新型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防控提供参考。
2024年04期 v.44;No.328 847-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姣姣;马晓姣;郑楠;邵伟;马宪兰;赵艳坤;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S.agalactiae)属链球菌革兰阳性B群(GBS),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可引起孕妇生殖道感染以及新生儿败血症、肺炎和脑膜炎,同时,也是奶牛隐性乳房炎和鱼类感染的首要致病菌。S.agalactiae的致病性主要取决于其多种毒力因子。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S.agalactiae耐药性及多重耐药逐渐增强。二元信号转导系统(two-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 TCS)是病原菌感知和响应细胞外信号的主要机制,在细菌的生长代谢、毒力调控、抗菌药物耐药、生物膜形成及对内皮细胞的黏附侵袭等多个方面发挥调控作用。细菌毒力与耐药受复杂的二元信号转导系统调控。因此,通过对TCS系统在S.agalactiae毒力和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S.agalactiae主要毒力因子的种类及功能、S.agalactiae耐药机制,重点阐述TCS对毒力基因的调控作用及致病机制,并分析了TCS与S.agalactiae耐药性产生的关系,以期为了解S.agalactiae致病机理、耐药产生及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2024年04期 v.44;No.328 853-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玖芝;付红玉;许琬雪;陈雪微;李玥;崔晗;樊瑞锋;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推进,人们对塑料产品的需求和使用量持续增加。废弃塑料分解过程可以产生粒径大小不一的微塑料(microplastics, MPs)并进一步分解为纳米塑料(nanoplastics, NPs)。由于难以彻底降解,MPs/NPs污染已成为威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MPs/NPs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容易与其他环境污染物结合并富集于动物体内。重金属是广泛存在且长期滞留的环境污染物,MPs/NPs与重金属吸附结合后,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通过对MPs/NPs的污染现状、暴露途径和动物毒性的综述,讨论MPs/NPs与重金属联合暴露导致的毒性作用,以期对MPs/NPs的动物毒性机制与解毒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2024年04期 v.44;No.328 863-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成宇;宗敏悦;朱俊玮;孙志洪;徐叶桐;
日粮纤维包括可溶性纤维和不可溶性纤维,是猪饲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猪的肠道健康密切相关。不同纤维类型由于化学组成和物理特性的不同,其发酵模式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发酵特性影响了肠道中营养物质代谢和肠道微生态环境。因此,对不同日粮纤维类型的来源和在猪肠道内的发酵特性进行重点综述,总结不同纤维类型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调节及其对猪肠道健康的调控作用,可为提高日粮纤维的利用效率及猪的肠道健康提供参考。
2024年04期 v.44;No.328 871-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