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 战马萧萧再奋蹄 百廿风雨铸永恒——吉林大学农学部历史文化长廊落成揭幕

    刘效森 ;郭建顺;

    <正>赓续兽医百廿文脉,再创吉大农学辉煌。在吉林大学兽医学科创建120周年暨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军需大学(兽医大学、农牧大学)校庆日之际,精心设计、反复论证,以展示百廿文化底蕴、发展历程、历史贡献为核心,将建筑和艺术融为一体,历时一年多的吉林大学农学部历史文化长廊建设如期完成。2024年9月21日,吉林大学农学部历史文化长廊揭幕仪式在和平校区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姜治莹,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张希,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兽医大学、农牧大学校长景在新将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咸柱等来自海内外200余名嘉宾一同参加揭幕仪式。

    2024年12期 v.44;No.336 2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研究论文_预防兽医学

  • 猪圆环病毒3型Cap蛋白的高密度发酵工艺及免疫评价

    李可乐;许景龙;耿笑林;王志飞;梁严予;莫晓琳;黄玉欣;逄文强;田克恭;

    为了实现猪圆环病毒3型(PCV3) Cap蛋白在重组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在10 L发酵罐中考察溶氧(DO)控制策略、氧消耗速率(OUR)控制策略、DO和OUR联合控制策略对目的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选择最佳的OUR控制范围确定重组大肠杆菌的高密度发酵工艺;对高密度发酵的蛋白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鉴定和免疫评价。结果表明:DO控制策略和OUR控制策略的目的蛋白表达量偏低,检测发现乙酸是影响目的蛋白表达量的主要因素,当乙酸质量浓度达到1.02 g/L时目的蛋白的表达量降低55.8%。DO和OUR联合控制策略在补料前以DO作为控制供氧的参数,在补料后以OUR作为控制供氧的参数,保持OUR值在每小时140~160 mmol/L,可以减少乙酸的生成,目的蛋白的表达量最高为650 mg/L。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和特异性。动物试验结果显示二免后抗体阳性率为100%,目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说明DO和OUR联合控制的高密度发酵工艺可以实现PCV3 Cap蛋白在发酵罐上的高效可溶性表达,为进一步进行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2024年12期 v.44;No.336 2507-2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非洲猪瘟病毒pp62蛋白在HEK 293F细胞中的表达及其诱导的免疫应答分析

    翟文竹;黄颖;陶春豪;何宇恒;储媛媛;王振;庞忠宝;朱鸿飞;贾红;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为确定ASFV pp62(CP530R)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利用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MAL-Fc-CP530R转染HEK 293F细胞表达pp62重组蛋白,通过皮下注射免疫C57BL/6J小鼠,10μg/只,分别于0、21 d等剂量(加强)免疫1次,通过ELISA、IFN-γ ELISpot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评价pp62重组蛋白在C57BL/6J小鼠体内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效果。SDS-PAGE结果显示,HEK 293F细胞表达重组蛋白大小约为118.5 kDa,与pp62蛋白预期大小一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利用ASFV标准阳性血清可检测到特异性条带;ELISA结果表明,pp62重组蛋白一免后7 d即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二免后7 d抗体效价可达1∶1 638 400;IFN-γ ELISpot结果显示,pp62重组蛋白免疫C57BL/6J小鼠可产生IFN-γ,与PBS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CD4~+/CD8~+ T细胞亚类比值显著高于PBS空白组(P<0.05);Q-Plex~(TM) Mouse多因子检测结果显示,二免后免疫小鼠血清中IFN-γ、IL-2、IL-4、IL-10分泌水平显著上调(P<0.001)。结果表明,pp62重组蛋白免疫可以激活机体产生较好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从而为ASFV pp62蛋白功能研究及ASF新型疫苗抗原筛选提供参考。

    2024年12期 v.44;No.336 2514-2520+2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猪轮状病毒RT-RAA-LFD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罗晓莹;林福忠;林秋娟;曾彦钦;陈震;施文豪;

    为实现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 PoRV)的快速检测,本研究将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 RAA)与侧流层析试纸条(lateral flow dipstick, LFD)技术结合,根据PoRV VP6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构建并优化扩增体系,建立了基于RAA-LFD的PoRV一步法快速检测方法,并对检验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及临床应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在37℃恒温反应15 min即可实现对PoRV核酸的扩增,最低检出限为22.3拷贝/μL,与其他常见病毒性腹泻病毒均无交叉反应,RT-RAA-LFD与RT-PCR检测方法总符合率为97.0%,Kappa系数为0.93(K>0.75)。本试验建立的RT-RAA-LFD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并具备快速、可视化和适合现场快检等特点,为PoRV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2024年12期 v.44;No.336 2534-2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牛冠状病毒N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对小鼠免疫原性的初步评价

    蒋倩;闵芳;马志刚;梁宇萌;陶芯宇;丁晓军;李添庆;钟旗;姚刚;马雪连;

    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 BCoV)可引起新生犊牛腹泻和呼吸道疾病,严重时可导致犊牛死亡,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尚未有自主研发的针对BCoV的疫苗,导致BCoV流行性高、传播范围广,因此开发具有保护性BCoV的疫苗是当务之急。本研究旨在表达BCoV N蛋白并分析其免疫原性,首先用PCR方法扩增N蛋白基因,构建pET-30a-N重组质粒,表达并纯化N蛋白,再将N蛋白与佐剂配伍免疫小鼠;采用间接ELISA检测小鼠IgG和IgA抗体水平及滴度,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分群比例以及相关免疫细胞因子的释放情况。结果显示,成功获得BCoV可溶性N蛋白,大小约为55 kDa; ELISA检测结果显示,免疫组小鼠血清IgG抗体效价为1∶51 200,免疫组小鼠血清IgA抗体效价为1∶3 200;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CD4~+/CD8~+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极显著升高(P<0.01),TNF-α释放显著增多(P<0.05),产生偏向辅助性T细胞增加和TNF-α分泌增多的细胞免疫应答。研究表明,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能成功实现BCoV N蛋白的可溶性表达,且获得的BCoV N蛋白免疫原性良好,可诱导免疫小鼠产生强烈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为开发安全有效的BCoV亚单位疫苗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024年12期 v.44;No.336 2540-2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BTV16重组VP2蛋白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制备及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张明珠;王鹏;田佳鑫;陈士刚;鲍君铎;仇相书;鲁会军;李昌;

    蓝舌病毒(BTV)是我国法定的多种动物共患的二类动物疫病,对反刍动物养殖业的危害极大,BTV共有29个血清型,BTV16是我国目前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之一。BTV感染后主要表现为隐性感染,因此建立ELISA检测方法对流行病学的检测极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进行BTV16 VP2蛋白的表达,使用BALB/c小鼠进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建立并优化了以VP2蛋白为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与商品化试剂盒进行符合率分析。结果表明,成功表达并纯化出BTV16 VP2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ELISA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对赤羽病病毒(AKAV)、口蹄疫病毒(FMDV)和盖塔病毒(GETV)等反刍动物疫病无交叉反应,阴、阳性的临界值为0.314,批间和批内的变异系数(Cv)均小于5%,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对79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为92.4%,与商品化试剂盒比较符合率为98.7%。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BTV16间接ELISA检测方法,用于牛临床样品的检测。

    2024年12期 v.44;No.336 2549-2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DHAV-33D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DAS-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冯旭东;伍琳楠;陈天泽;赵梦茹;刘言言;周学慧;杨晓伟;郁蕾;张立武;赵光伟;

    为实现鸭甲型肝炎病毒3型(DHAV-3)的快速检测,本试验首先对DHAV-3的非结构蛋白3D进行原核表达,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四免后取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制备单克隆抗体,进而利用单克隆抗体建立双抗夹心ELISA(DAS-ELISA)检测方法,评估其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最后将所建方法应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并与RT-PCR方法进行符合性验证。结果显示:DHAV-3 3D蛋白在BL21(DE3)中高效表达,经Western blot验证,纯化后的蛋白其特异性良好;细胞融合后经3次亚克隆,成功筛选到6株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1A3、1B6、1C7、1D9、2A1和3A9,抗体亚型鉴定结果显示1A3为IgG2b, 1B6为IgG2a, 3A9为IgG3,1C7、1D9和2A1均为IgG1;经筛选,将1B6和1A3两株亲和性高的单抗分别作为捕获抗体与检测抗体,建立DAS-ELISA检测方法,优化反应条件后确定捕获抗体1B6最佳包被质量浓度为1×10~(-3) g/L,检测抗体1A3的最佳稀释度为1∶1 000,阴阳临界值(cut-off)为0.256;灵敏性试验显示该方法对3D蛋白的最低检测限度为4.0×10~(-4) g/L;重复性试验显示,该方法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均小于9%,重复性好;特异性试验显示,该方法对鸭腺病毒(DAdV)、番鸭细小病毒(MDPV)、鸭圆环病毒(DuCV)、鸭瘟病毒(DPV)、鸭呼肠孤病毒(DRV)、鸭疫里默氏杆菌(RA)病原无特异性反应,但与鸭甲型肝炎病毒1型(DHAV-1)具有交叉反应,可以同时检测出DHAV-3与DHAV-1病原;应用该试验建立的DAS-ELISA方法与RT-PCR检测方法同时对186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DAS-ELISA方法可同时识别DHAV-1和DHAV-3,且与RT-PCR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98.9%。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DAS-ELISA方法重复性好、灵敏性高,可用于DHAV-1与DHAV-3的诊断,为我国鸭甲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4年12期 v.44;No.336 2556-2563+2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研究论文_人兽共患病

  • 携带p57和BLID基因的重组减毒沙门菌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

    包利霞;顾天越;刘青;朱凡杰;王鑫源;朱晓琛;刘婷婷;王晶钰;王雨欣;金天明;张东超;

    为构建携带p57和BLID基因的重组减毒沙门菌,并评价其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本研究构建了重组减毒沙门菌LH430/pEGFP-p57-BLID,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重组减毒沙门菌在癌细胞中的转录与表达情况,CCK-8法评估重组减毒沙门菌安全性及对乳腺癌细胞活性的影响,细胞划痕试验分析重组减毒沙门菌对癌细胞的迁移力影响,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分析重组减毒沙门菌对MDA-MB-231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显示,PCR能扩增出重组减毒沙门菌携带的目的基因条带,且重组减毒沙门菌携带的目的基因可在MDA-MB-231细胞中转录和表达;重组减毒沙门菌的生长特性和遗传稳定性良好。与PBS组相比,重组减毒沙门菌LH430/pEGFP-p57-BLID可极显著减弱(P<0.01)MDA-MB-231细胞的活性,并能极显著抑制(P<0.01)MDA-MB-231细胞的迁移。重组减毒沙门菌LH430/pEGFP-p57-BLID可明显增加MDA-MB-231细胞的凋亡数量,且能够极显著上调(P<0.01)促进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极显著下调(P<0.01)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结果表明,重组减毒沙门菌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有抑制作用并能够诱导其发生凋亡,为后续开展体内抑瘤研究奠定基础。

    2024年12期 v.44;No.336 2564-2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双荧光标记伪结核棒状杆菌的构建与评价

    刘娉婷;牟诗颖;牛禄婷;雷佳莹;李鑫灿;王芝英;周作勇;

    为建立荧光标记的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Cp)菌株,本研究将超折叠绿色荧光蛋白编码基因(sfGFP)与红色荧光蛋白编码基因(mCherry)融合,克隆进pXMJ19并在Cp中表达。评价不同pH值条件下培养的Cp重组菌的荧光信号,以及Cp重组菌感染巨噬细胞J774A.1和小鼠的可视化检测效果。结果显示,成功将sfGFP和mCherry融合并克隆进pXMJ19质粒(pXMJ19-sfGFPmCherry),将其电转入Cp宣汉株(XH02)获得双荧光标记菌株XH02-pXMJ19-sfGFPmCherry(XH02-sfGFPmCherry)。在鲜血琼脂平板上培养,XH02-sfGFPmCherry呈粉红色单菌落;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分别可见绿色、红色2种荧光;与在pH7.0下培养相比,在pH5.0下培养时,XH02-sfGFPmCherry的绿色荧光强度显著降低,但红色荧光强度显著增强;体外感染J774A.1、体内感染小鼠的肝脏和肾脏中均能观察到发绿色和红色荧光的Cp,且2种荧光的重合性好。本研究表明构建的双荧光标记Cp可高效表达红、绿2种荧光蛋白,在不同pH值条件下表达优势荧光信号,可用于Cp体外感染巨噬细胞和体内感染小鼠的监测,为研究Cp感染提供了一种定位和示踪潜在工具。

    2024年12期 v.44;No.336 2572-2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空肠弯曲菌RPA-LFD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叶景芬;武绍碧;陈世雄;龙宥茨;廖怡雯;罗雪;杨琦;

    为建立特异、快速、便捷的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C.jejuni)检测方法,以空肠弯曲菌的hip0基因为靶标,设计了1组特异性引物及1条探针,下游引物和探针的5′端分别标记生物素、荧光素,通过对反应时间及温度的优化,建立了C.jejuni-RPA-LFD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了灵敏度评估及模拟样本检测。结果显示,C.jejuni-RPA-LFD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假单胞菌、蜡样芽胞杆菌、巴氏杆菌、奇异变形杆菌、鼠伤寒沙门菌无交叉反应,最佳反应体系为37℃、25 min,其灵敏度可达3.93×10~0拷贝/μL,模拟检测中,可检测出1×10~2 CFU/mL的空肠弯曲菌污染粪便样本。结果表明,建立的C.jejuni-RPA-LFD具有特异性好、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为畜禽养殖业基层现场、快速诊断空肠弯曲菌及控制其传播提供有效途径。

    2024年12期 v.44;No.336 2579-2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研究论文_基础兽医学

  • 猪β防御素2与α干扰素重组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活性评价

    雷白时;李秀丽;康佳梦;张会文;李伯森;赵款;张武超;梁飞;袁万哲;

    为获得同时具有广谱抗细菌和抗病毒活性的猪β防御素2(PBD2)与猪α干扰素(PoIFN-α)重组融合蛋白,将2种蛋白的基因串联融合后插入pPICZαA载体,电转导入KM71H毕赤酵母细胞构建工程菌,经甲醇诱导表达后,浓缩分离重组蛋白,MTT法和猪红细胞溶血试验测定其细胞毒性,并对重组融合蛋白的体外抗细菌和抗病毒活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了pPICZαA-PBD2-IFNα-KM71H毕赤酵母工程菌株,经诱导、表达、浓缩纯化后的融合蛋白PBD2-IFN-α的质量浓度为1.116 g/L,相对分子质量为25 kDa,当蛋白质量浓度低于4~(-4) g/L时对PK-15细胞和猪红细胞无明显毒性,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混菌平板上产生的抑菌圈直径为(15.0±0.9)mm,均具有比较明显的抑菌活性,Reed-Muench法计算融合蛋白在PK-15中对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的抗病毒活性为8.89×10~5 U/mL。为进一步开发该重组融合蛋白作为抗细菌和抗病毒产品奠定了理论基础。

    2024年12期 v.44;No.336 2585-2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ircFoxO3对猪成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王玲;蒋娇;王可甜;罗宗刚;

    为探究环状RNA CircFoxO3的表达对猪成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本试验利用CircFoxO3过表达载体及siRNA转染猪成肌细胞,通过EdU和Annexin V-mCherry检测成肌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利用RT-q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猪成肌细胞过表达CircFoxO3后增殖细胞数量减少,凋亡细胞数量上升,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8、Fas、FasL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Bax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转染CircFoxO3 siRNA后,成肌细胞凋亡水平下降,增殖能力增加,Bax、FasL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Caspase-3、Caspase-8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Bcl-2表达显著增加(P<0.05)。说明CircFoxO3表达抑制了猪成肌细胞的增殖,促进了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成肌细胞的凋亡。

    2024年12期 v.44;No.336 2591-2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几种抗氧化物对伏马毒素B1诱导猪支持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黄瑞雪;马骏;张怀;董肖东;莫罗钰;李键;殷实;

    选取猪支持细胞为研究对象,探究3种抗氧化物紫檀芪(pterostilbene, PTE)、槲皮素(quercetin, QR)和姜黄素(curcumin, CUR)对伏马毒素B1(fumonisin B1,FB1)诱导猪支持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结果显示,不同浓度FB1(0、20、40、80μmol/L)处理后支持细胞活力显著下降,细胞内的活性氧(ROS)水平显著升高,其中80μmol/L FB1效果最为显著;在80μmol/L FB1处理的支持细胞中添加QR可以显著改善细胞增殖活力,抑制细胞凋亡,在添加3种抗氧化物后增殖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Caspase-3以及PCNA的表达也发生显著变化;FB1处理猪的支持细胞后ROS和丙二醛(MDA)的水平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部分抗氧化酶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添加3种抗氧化物后支持细胞中ROS和MDA含量均显著降低,其中QR的效果最为显著。同时在3种抗氧化物处理后支持细胞中SOD酶活力显著上调,抗氧化基因SOD1、CAT、GPX1及PRDX1的表达发生显著变化;FB1处理后猪的支持细胞线粒体膜完整性受损,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添加3种抗氧化物后支持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本研究结果为预防和治疗畜禽饲养过程中FB1产生的生殖毒性,进而提高公畜的繁殖性能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4年12期 v.44;No.336 2597-2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Amylin通过蓝斑核(LC)调节采食

    樊奇;刘昊东;李鹏辉;李嘉成;王星;杜晨光;

    胰淀素(amylin)通过影响中枢核团对能量代谢平衡的控制,发挥限制进食量的饱腹作用。然而,amylin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结合位点分布较广,蓝斑核(locus coeruleus, LC)是否响应amylin的刺激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试验欲通过局部LC核团损伤,以此确认amylin是否通过LC发挥抑食作用。结果显示,amylin在抑食的同时,可激活LC内的c-Fos神经元与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TH),并可导致小鼠背肩胛棕色脂肪组织(interscapular brown adipose tissue, IBAT)的产热增加。而LC损伤后amylin介导的中枢采食抑制被缓解,但弱于单纯LC损伤组,同时IBAT的产热能力也降低。本研究结果证明,LC也是外源amylin作用位点之一,并对于amylin导致的产热的维持非常重要。此结果可扩展amylin在中枢的作用范围,并最终为肥胖的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2024年12期 v.44;No.336 2605-2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牛TXNIP基因的过表达载体构建及对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吴晓婷;许贤吉;罗宗刚;孙婷婷;王玲;

    为探究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基因对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本试验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牛TXNIP基因过表达载体,通过酶切和测序进行鉴定,对得到的序列进行BLAST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将TXNIP过表达质粒转染至牛乳腺上皮细胞,采用CCK-8和EdU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mCherry检测细胞凋亡水平,通过RT-qPCR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牛TXNIP基因CDS区1 176 bp,编码391个氨基酸,与羊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对照组相比,牛TXNIP基因过表达降低了乳腺上皮细胞活力,使细胞增殖数减少,促进细胞凋亡。过表达TXNIP基因导致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的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9、Bax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Caspase-8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极显著下调(P<0.01)、Bax/Bcl-2比值极显著升高(P<0.01)。结果表明,TXNIP基因可以抑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调控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牛的乳腺发育。

    2024年12期 v.44;No.336 2612-2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熟地黄提取物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增强鸡卵巢功能

    杨雅婷;王晓童;刘兆梅;董杨勇;张毓萱;王冉;潘驰宇;邱小燕;肖雄;

    为探究熟地黄提取物促进卵巢卵泡发育、缓解卵巢衰老及提高鸡生产性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选用35周龄乌皮红冠产蛋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0.1%、0.2%和0.4%熟地黄添加组进行饲喂试验;通过检测生殖激素及卵巢上相应受体,量化卵巢与卵泡内的细胞增殖与凋亡损伤,探寻熟地黄提升鸡生殖性能的组织学结构与分子调节的变化;基于PI3K/AKT/mTOR与AMPK信号通路,深入解析熟地黄促进卵巢卵泡发育、缓解卵巢衰老的作用机制,以丰富地方品种鸡的生殖调控理论,提升其生殖性能。结果显示,0.4%熟地黄提取物能够提高蛋鸡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_2)和孕酮(P_4)的含量,提升卵巢FSHR、ERβ和PCNA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PCNA蛋白含量,减少凋亡细胞数量,下调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水平;熟地黄可增强鸡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通过激活卵巢上α_(2A)-AR以及下游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有效减缓卵巢功能衰退,保持稳定高效的卵巢机能,且该功效并不依赖于AMPK信号通路。因此,0.4%熟地黄提取物可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而增强鸡的生殖功能。

    2024年12期 v.44;No.336 2619-2625+2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研究论文_临床兽医学

  • 甘草次酸对雏鸭黄曲霉毒素B1慢性中毒的缓解作用

    文拉;杨琨兆;苏利娟;何政科;许双;卢亚芬;赵恒煜;张宇;周倩;陈思怀;董世起;马琪;曹立亭;杜红旭;

    旨在探究甘草次酸(glycyrrhizic acid, GA)对雏鸭黄曲霉毒素B1(AFB1)慢性中毒的缓解作用。80只4日龄雏鸭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100μg/kg AFB1)、GA高质量浓度组(100μg/kg AFB1+100 mg/kgGA)和GA低质量浓度组(100μg/kg AFB1+50 mg/kgGA),试验周期18 d。试验结束后,统计各组雏鸭体质量、检测肝脏AFB1-DNA含量、计算肝脏指数、测定肝功能生化指标、检查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估肝组织氧化损伤状态、检测线粒体途径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雏鸭体质量极显著降低(P<0.01),AFB1-DNA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脏肿胀、变黄,肝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AST/ALT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总蛋白(TP)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中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空泡变性、纤维化变性和细胞凋亡,肝组织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转移酶(GST)、雏鸭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降低(P<0.01),线粒体途径凋亡相关基因Bax、Cyt-c、Caspase-3以及Caspase-9 mRNA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相较于模型组,GA处理可极显著提高模型雏鸭体质量(P<0.01),降低组织中AFB1-DNA含量,显著降低其肝指数(P<0.05),明显恢复肝脏表观状态,有效逆转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异常变化,改善肝组织病理组学变化,提高肝脏抗氧化功能,显著降低Bax、Cyt-c、Caspase-3以及Caspase-9的mRNA表达量(P<0.05)。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雏鸭肝组织中Bax、Cyt-c、Caspase-3和Caspase-9的mRNA表达量与雏鸭肝指数、AFB1-DNA含量、AST含量、ALT含量、AST/ALT值和丙二醛(MDA)含量呈正相关,而与雏鸭体质量、血清总蛋白(TP)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CAT活力、GST活力和T-AOC活力呈负相关。结果表明,GA可能是通过抑制线粒体途径凋亡减轻肝损伤从而来缓解雏鸭AFB1慢性中毒。

    2024年12期 v.44;No.336 2626-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术多糖对脂多糖诱导蛋雏鸡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吴羽佳;刘思源;刘旭;白和平;李茜;王晓丹;

    为了探究白术多糖(polysacchcride of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PAMK)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蛋雏鸡急性肾损伤的缓解作用。将100只1日龄雄性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CON组)、LPS处理组(LPS组)、PAMK低剂量组(LPS+PAMK 250 mg/L,A组)、PAMK中剂量组(LPS+PAMK 500 mg/L,B组)和PAMK高剂量组(LPS+PAMK 1 000 mg/L,C组)。1~20日龄,PAMK处理组每天混水饲喂相应剂量PAMK。在第14、16、18、20日龄时,LPS组与PAMK处理组鸡只腹腔注射LPS,空白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饲养至21日龄采集肾脏,HE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切片病理变化;测量肾质量以及雏鸡体质量计算肾脏系数;测定肾脏组织中尿素氮(BUN)、肌酐(CRE)、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ELISA法测定TNF-α和IL-1β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肾脏中炎症因子基因IL-1β、TNF-α和NF-κB的mRNA表达量,及肾脏中细胞凋亡因子p53、Bcl-2、Bax和Caspase-3的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显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PAMK缓解了LPS引起的肾脏组织损伤;与LPS组相比,PAMK可显著降低肾脏系数和肾脏BUN浓度(P<0.05);与LPS组相比,PAMK组的TNF-α、IL-1β含量以及TNF-α、IL-1β、NF-κB的mRNA表达量均降低;与LPS组相比,PAMK组T-AOC、SOD活力和GSH-Px活性显著增加(P<0.05),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LPS组相比,PAMK低、中剂量组的Bax、Caspase-3和p53的mRNA表达量降低,Bcl-2的mRNA表达量升高。综上所述,PAMK可抑制LPS造成的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缓解肾脏细胞的凋亡,且PAMK中剂量组治疗效果最好,为PAMK治疗鸡急性肾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4年12期 v.44;No.336 2635-2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研究论文_动物科学

  • 中国荷斯坦奶牛LRP5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郭全恒;徐攀攀;卢启文;于海滨;林紫薇;王君瑜;赵志辉;姜平;

    为了揭示中国荷斯坦奶牛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5,LRP5)基因单核苷酸基多态性(SNP)与中国荷斯坦奶牛乳品质性状之间的关联,试验提取98头中国荷斯坦奶牛DNA,采用直接测序技术来检测LRP5基因多态性位点,对其SNP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乳品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LRP5基因第4内含子上发现3个SNPs位点,分别是I4-90 C>T、I4-229 C>A和I4-570 A>G。其中I4-90 C>T存在TT、CC和TC基因型,TC基因型尿氮素显著高于TT和CC基因型(P<0.05)。然而,该位点的突变与产奶量和脂肪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I4-229 C>A存在CC和CA 2个基因型;I4-570 A>G存在AA、GG和GA基因型。2个突变位点与中国荷斯坦奶牛乳品质性状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果表明,LRP5基因I4-90 C>T位点可作为影响中国荷斯坦奶牛乳品质性状的分子标记应用于奶牛的标记辅助选择。

    2024年12期 v.44;No.336 2644-2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荷斯坦奶牛PAPSS2基因遗传多态性及与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徐攀攀;郭全恒;卢启文;于海滨;林紫薇;赵志辉;姜平;

    旨在探讨中国荷斯坦奶牛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合酶2(3′-phosphoadenosine 5′-phosphosulfate synthase 2,PAPSS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s)与中国荷斯坦奶牛乳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通过提取141头中国荷斯坦奶牛的DNA,采用直接测序技术检测了PAPSS2基因多态性位点,并对不同SNP位点的基因型与乳品质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PAPSS2基因第2内含子上发现了3个SNP位点,分别为I2-3686 A>G、I2-3854 G>C和I2-3917 G>A,均存在3种基因型。具体而言,在第1个SNP位点中,基因型为AG的个体乳脂肪含量和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GG型个体(P<0.05);在第2个SNP位点上,GG型个体的尿氮素含量显著高于GC和CC型个体(P<0.05);而在第3个SNP位点上,与奶品质性状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PAPSS2基因的SNP位点可作为影响中国荷斯坦奶牛乳品质性状的分子标记,有望应用于奶牛的标记辅助选择。

    2024年12期 v.44;No.336 2650-2654+2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激活和抑制GPR120基因对奶牛MAC-T细胞乳脂代谢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宛麟;周佩瑶;牟泉宙;李鑫丽;王斯琦;李杨;何兴丽;王昭元;王梓;高梓强;赵志辉;沈冰蕾;

    GPR120作为受体蛋白可被长链脂肪酸(如ω-3脂肪酸,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激活,在胃肠道肽的释放、炎症、脂肪生成、葡萄糖耐量,胰岛素敏感性等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为了研究GPR120基因对奶牛MAC-T细胞乳脂代谢及抗炎的协同调控作用,使用GPR120激活剂TUG-891与抑制剂AH7614对奶牛MAC-T细胞进行处理以及对LTA诱导的炎性奶牛MAC-T细胞进行处理检测乳脂合成关键基因及炎性因子的表达。结果显示,GPR120基因激活剂能显著提高乳脂合成关键基因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和脂肪酸合成酶(FASN)的相对表达量,在炎性奶牛MAC-T细胞模型下能降低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量,初步揭示GPR120协同调控奶牛乳脂与乳房炎症,为后续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4年12期 v.44;No.336 2655-2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ito TEMPO对猪精液液态保存的影响

    边小琪;岳顺利;翁晓刚;刘雪;丁畅;李佳轩;周佳勃;

    旨在研究Mito TEMPO对液态保存猪精液效果的影响。保存液中分别添加0、0.5、5.0、50.0、500.0μmol/L的Mito TEMPO,稀释后的猪精液在17℃下液态保存1~5 d。检测保存后的精子活力、顶体完整性、质膜完整性、活性氧(ROS)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线粒体膜电位。通过体外受精试验检测保存5 d精子的受精能力及其胚胎发育能力。结果表明,在保存液中添加5.0、50.0μmol/L的Mito TEMPO能显著降低ROS的含量,显著提高精子的活力、质膜完整性、顶体完整率、线粒体膜电位和精子抗氧化能力,还可提高保存后精子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能力。因此Mito TEMPO有助于猪精液液态保存,可为液态精液保存液的研制提供依据。

    2024年12期 v.44;No.336 2661-2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综述

  • 猪肠道冠状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谷九龙;黄石磊;尹艳玲;

    猪肠道冠状病毒(SeCoVs)是导致新生仔猪急性致死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主要包括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和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TGEV和PEDV已在猪群中传播长达几十年而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而新发的PDCoV和SADS-CoV不仅对仔猪具有高致病性,且存在跨物种传播风险。尽管有许多针对TGEV和PEDV的商业化疫苗,但它们仍广泛传播,而目前尚缺乏预防PDCoV和SADS-CoV感染的疫苗,因此明确SeCoVs的致病机制则显得至关重要。现综述SeCoVs入侵宿主细胞及其免疫逃逸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SeCoVs的防控提供参考。

    2024年12期 v.44;No.336 2667-2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魏一明;伊淑帅;牛江婷;张双;赵艳丽;赵涵;王开;胡桂学;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作为一种高致病性猪肠道冠状病毒,引起的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PED)自20世纪70年代报道以来在世界大范围流行,给全球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PEDV结构蛋白在病毒入侵、复制和拮抗天然免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非结构蛋白具有抑制宿主细胞基因表达、干扰宿主抗病毒反应等多种功能;辅助蛋白在病毒的复制、毒力调控和免疫逃避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综述通过阐述PEDV的基因组结构及其编码蛋白在病毒复制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中的主要作用,为进一步理解其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2024年12期 v.44;No.336 2673-2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